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1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1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卫朔亲自定下规定:从各级官吏开始,逐步消除其他诸胡语言,全部改说汉语。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卫朔还跟臣下演了一场戏。

    当时在会上,卫朔提出要短时间内消除胡语,并给出了具体方案。

    “自今日起,河西当断绝胡语,一律习从正音(即汉语)。”

    “年三十以上者,因习性难改,容许慢慢学说汉语。”

    “三十以下,凡在朝廷之人,应一律立即改说汉语;若有明知故犯,当降爵罢官。”

    “如此循序渐进,风化可焕然一新!”

    “朔可不想数世之后,中原全是被发左衽之辈。”

    这时,早得授意的宗敞立马站出来反驳道:“天下四方语言很多,有谁规定它是正音呢?哪种语言方便,哪种语言就是正音!何必还要改旧从新。”

    此番言论一下子触怒卫朔,其当即对宗敞表示:“卿太让本都护失望了,应当让御史拿你治罪。”

    宗敞闻言急忙摘下帽冠谢罪,承认自己错了。

    这本就是一场戏,卫朔哪舍得真杀了宗敞?

    只要达到杀鸡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顺势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汉语。

    第三项改革:改汉姓。

    服饰变了,语言变了,卫朔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汉服之后,卫朔以大都护名义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为汉姓。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而儿子随母亲的姓,却不合乎华夏礼仪。”

    “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称号作氏。”

    “我准备根据义理改姓,叫赫连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愿相同,长久地享有无尽的吉庆。”

    看着历史上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眼皮底下诞生,卫朔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或许卫朔都没想到,他今日这一番举措,让大批胡族大姓彻底融入华夏民族,并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贵族群体: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崛起于西北,其中胡汉人才混杂,不只会做坐而论道,大多数人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正是靠着这一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斑斑大才,卫朔才建立起一个空前伟大的帝国。

    第四项改革:通婚姻。

    所谓通婚姻,即提倡胡人和汉人互相通婚。

    在此之前,汉人和胡人之间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鸿沟。

    两个族群在鸿沟的两岸互相对望,充满了戒备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情感。

    卫朔提倡互通婚姻,其实就是在填平这道鸿沟,他想让汉族和胡族从相互戒备向水乳交融转变。

    而血统的交融,无疑能加速胡族的汉化进度,汉人和胡人的后代,当然会以汉人的形象出现在华夏。

    卫朔更是拿自身做榜样,连他都取了氐秦公主为妾,其他世家、官员更不应排斥胡族。

    为此,他还积极撮合自己属下,相继替沮渠蒙逊兄弟、崔浩、寇赞等人与胡、汉豪族相互联姻。

    第五项改革:改籍贯。

    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居住在朔方的胡人,在注册其户籍时全部改称朔方人。

    于是乎,大量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各部胡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朔方人,这项措施彻底断绝了胡人寻根问祖的可能。

    卫朔这些汉化改革举措,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

    虽然有许多胡人心怀不满,但慑于河西威势,也只能乖乖地服从。

    毫无疑问,这场由卫朔推动的汉化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它以牺牲胡人为代价促进了河西内民族融合,减少了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

    使北方游牧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华文明在历经劫难之后再次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实说起来,影响是双向的,胡人被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

    这场改革虽然在朔方掀起滔天巨浪,但得益于外部良好形势:北魏忙于北伐、后秦欲覆灭前秦,都无暇理会河西,又加上数万河西军严阵以待,总算让改革平稳推行下去。

    河西这场汉化改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快。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形势容不得卫朔亦步亦趋,只能采取狂风暴雨般模式。

    好在朔方不大,即便有什么动乱,也能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大体上改革还算顺利。

第186章 二凉争锋() 
ps:求一下推荐票、订阅,希望各位支持。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在河湟谷地这片狭小地盘上,存在有后凉、南凉两个割据势力。

    刚开始时,大家忙于征讨周边,还顾不上彼此,故而能相安无事。

    近来随着外部局势逐渐稳定,向外扩张又达于极限,南凉与后凉间登时变得矛盾丛生。

    南凉国主秃发乌孤极好面子,特别在乎外界看法,丝毫不容外人小觑。

    而后凉国主吕纂又极其傲慢,常常自以为是,总认为天最大,他第二。

    在逐步站稳脚跟后,吕纂故态复萌,骨子里喜好奢侈、享受的一面暴露无遗。

    定都西平后,吕纂时常出游打猎而没有节制,渐渐沉溺于酒色而无法自拔。

    叔父吕宝看到这一幕,十分忧心,遂出言劝道:“臣听说皇天明察人间,只帮助有德的人。”

    “而才德要靠人来光大,上天才会降福给他,所以兴隆的美事常常落在品德高尚之人身上。”

    “可自从大王登基,疆土没有开辟多少,国家仍处在崎岖的二岭之内。”

    “大王当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治理四方,完成先帝的遗志,从苦难中拯救苍生。”

    “可如今却反而饮酒过度,出入没有定时,安于宴游的快乐,沉湎在美酒里,又不把仇敌放在心中。”

    “长此以往,恐大业前途堪忧啊。”

    可惜吕纂哪里会听?只是一味昏昧暴虐放纵自己,始终不能改正。

    在享受游猎玩乐的同时,吕纂竟还大言不惭地敕封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明目张胆地把南凉当成自家属国。

    恰恰是这一鲁莽举动,却深深刺痛了秃发乌孤,对此深以为耻。

    不管怎么说,人家秃发乌孤祖上也曾经风光过。

    秃发部部众分布很广,秃发乌孤的先祖一直为部落统帅,还曾一度“尽有凉州之地”。

    只不过传至秃发乌孤这辈,部族已经分散衰落。

    但凡曾经风光过的人,在情感上会更加脆弱,易于敏感,经不得外界刺激。

    吕纂本是后来入驻河湟的,而且还是狼狈逃来的。

    如今一个外来户,却俨然一副河湟主事的派头,当然让秃发乌孤心里不是滋味。

    再者,秃发乌孤是个很要强的人,自小雄勇有大志,是个有雄心、有野心的人。

    他继任部族首领后,“务农桑,修邻好”,在治理上很下功夫,部族发展的很快。

    争强好胜之人,自尊心必也很强。

    吕纂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要来指挥他,让秃发乌孤自是很难接受。

    别说封个县侯,就是再大的官,也得听人家的呀。

    秃发部落再小,好歹也是一国之主,更别说南凉也不比后凉弱到哪里去。

    再者,秃发乌孤一直认为是吕纂抢了自家地盘,至少在他眼里,整个河湟都该属于南凉。

    随着实力不断壮大,秃发乌孤的欲望也在增加。

    独霸河西或许他还不敢想,但聚拢部众全取河湟这个念头,却时不时地冒出来。

    结果他还没当上河湟霸主,吕纂却偏偏先他一步过了嘴瘾。

    此时他就感觉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反拿出来向自己炫耀一样,所以很生气。

    因此,面对吕纂的招安委任,秃发乌孤反应异常激烈。

    他暗中对两位兄弟表示:“我南凉兵强马壮,凭什么做他吕纂的附庸呢?”

    秃发乌孤倒也不算瞎说,虽然当初联手进攻吐谷浑失败,但南凉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先后征服了鲜卑乙弗、折掘二部,又兼并意云鲜卑等几个小部落,基本上把陇右分散的鲜卑诸部重新统一起来,让部落实力骤增。

    随后又兴建廉川堡(今青海乐都县东)为根据地,完全一副独立王国的态势。

    有实力就有底气,腰杆就硬,说话就冲。

    事实上,秃发乌孤直接拒绝了吕纂敕封,对使者不屑道:“大家都是一样的,凭什么光听你吕纂的?”

    口头上拒绝了吕纂后,秃发乌孤还不解恨,开始筹谋吞并后凉,进而独霸河湟谷地。

    经过一番厉兵秣马,十月份,秃发乌孤果断出击,一举大败后凉主力部队。

    接着又继续向西南推进,攻占后凉湟河、浇河两郡,而后凉只剩下西平一地。

    此时秃发乌孤很是风光,总算出了心头一口恶气,南凉更是军威大振。

    而且形势对南凉来说也是越来越有利,本来节节败退的后凉竟又起了内讧。

    原来吕弘深知自己一直被吕纂忌惮,时常担心不能被吕纂容留,便趁着领兵在外之际举兵叛乱,结果不幸兵败被杀。

    高原上吐谷浑看到后凉大乱,也派兵进扰,欲分得一杯羹,后凉一时处于内忧外患的灭国边缘,秃发乌孤心中多年来积存的憋屈,眼看着就要得到彻底的释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秃发乌孤志得意满之时,却出了个小小的意外,让他饮恨终身。

    当日庆功宴上,秃发乌孤酒喝多了,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肋骨。

    原本以为没什么大事,秃发乌孤甚至还开玩笑道:“差点儿就让吕纂得了便宜。”

    可谁也没想到,他这次摔伤远比想象中严重,回去不久秃发乌孤就死了。

    临死前,他对群臣们说:“眼下各方祸难还未平息,应立年长者为君。”

    随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可经此一乱,征讨后凉只得暂时中止,吕纂侥幸逃过一劫。

    ……

    秃发利鹿孤继位后,为巩固外部形势,先派出使者前往西秦通问修好。

    然对于秃发乌孤之死,乞伏乾归不但不报以同情,反倒希望南凉就此内讧。

    哪怕秃发利鹿孤是遵先王遗命即位,他仍故意拿秃发乌孤儿子说事,希冀挑起南凉内讧。

    “贵主先王乌孤开创大业,功高于先世,理应为国家太祖,他有儿子,为什么不继立?”

    “先王有子羌奴,不让他继立是先王的遗命。”

    “从前周成王年纪小,周公、召公做宰辅;汉昭帝八岁,金日磾、霍光辅弼。”

    “虽然先王乌孤儿子年幼,但是两个叔叔善美,左右辅佐,不也可以吗?”

    幸亏南凉使者也是世家出身,对汉家典故了解很深,不然还真应付不了。

    “宋宣公能把国家让出来,《春秋》中赞美他;孙策把国事交给孙权,终于开创了吴国的大业。”

    “而且哥哥死后弟弟接替,这是殷汤的成法,也是圣人的格言,千秋万代的通则,为什么一定要儿子继承就对,弟弟接替哥哥就不对呢?”

    “更何况大王不也是承继父兄基业,才有了今日这番成就?”

    “说得好啊!”

    使者这一番话登时噎得乞伏乾归哑口无言,最终只得悻悻不提这茬儿。

    虽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乞伏乾归出于抗衡河西需要,还是肯定了双方友好关系。

    稳定了西秦后,秃发利鹿孤才算腾出手来应对后凉入侵。

    ……

    原来秃发乌孤去世的消息传到西平后,吕纂一下子振奋起来,亲自领兵进攻南凉。

    获知吕纂统军前来攻打,秃发利鹿孤随即派其弟秃发傉檀率军抵抗。

    由于秃发乌孤刚刚去世,又面临敌军入侵,南凉军士内心十分恐惧。

    秃发傉檀看到后,故意靠着胡床坐下,做出一副轻松样子,才让众人心情平静下来。

    安抚好麾下,秃发傉檀挥军迎击吕纂,轻松将对方打败,并斩杀二千多人。

    至此,南凉终于渡过王位交替时艰难岁月。

第187章 陇右将乱() 
河湟乱局很快就传到了河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