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最大考验。这件事做得好,他就可能一步登天;做的不好,饿死大量灾民,甚至激起民变,搅乱湖广,那么他先前的功劳就会被一笔勾销。
怎么办?
朱至瀚看着眼前破败的澧州城,听着耳边奔流的澧水声,再一次将自己的思路理了一遍。
邱大官人的决定虽然艰难,但无疑是正确的。
这数十万灾民不能留给贼人,也不可能指望官府赈济。
在乱世中招募流民为兵,是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老办法。刘玄德宁可失掉自己的两位夫人和一个阿斗,也不愿放弃跟随他逃难的百姓,原因也是如此。
只是要去哪里弄粮食呢?
长沙的吉王府那里谈妥的十万石尚未付款,当然也未装船起运;荆州辽王一系能挤出两万石就顶天了;至于楚王、荣王两府愿否售粮根本不知道,希望全压在荆王那三十万石身上。
就算购粮运粮一切顺利,五十万灾民口粮的缺口还有二十万石。
二十万石!
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十万条性命!
等待四川运来?
朱至瀚立即否定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仅仅十万石粮食,便耗用了蜀地那么多的船只。那些船不知道有多少能回到四川,等他们再从成都运粮到夷陵,人已经饿死大半了。
那么让灾民徒步走到四川就食可否?这个想法朱至瀚也否定了。三峡地区人烟稀少,无处购粮,灾民体质虚弱,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让灾民徒步上千里,在路上白白损耗粮食不说,不知道要死掉多少!
粮食有缺口,一个解决办法是加大购买力度。在湖湘之地,粮多者无非是吉、荣两王。只是这两王都不好忽悠,不见到真金白银,绝对拿不到一粒粮食。
荆王那里,用承兑汇票换来了大约七十万两银子。这笔银子原计划大部运回四川,少部分留在湖广充作钱庄资本金。没有世子旨意,不到万不得以时,不可轻动。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组织灾民就地生产。从现在到秋收,总共只有八个月。如能用十五万人耕种五十万亩地,耗用口粮十五万石,省下的三分之一的口粮正好用作种子粮;剩下的三十五万人用四个月的时间回到四川就食,每人四斗,耗用只有十四万石。
运粮不行,购粮也不行,粮食只有三十万石,朱至瀚将所有的条件默数了一边。
突然他意识到,要真正解决问题,自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耕种脚下的湖广之地!而要耕种湖广,首先就要从眼前的澧州城开始。
如果澧州能接纳十五万灾民,湖广其余地方再接纳十万灾民,剩下的二十五万灾民就有时间和粮食从容不迫地走回四川!
接纳灾民,前提条件是要有田可耕,哪怕是一人一亩都行!
怎么搞来田地呢?
他想着心事,见到李佐才脸上漂浮的喜色,心里不免一阵烦躁。
李佐才见朱至瀚时而盯着城市,时而盯着河水发愣,以为他在观察山川地形,心里一阵敬佩,便主动上前介绍道:
“朱公子,这澧州城伫立在一片平原之上,完全无险可守。好在城南有澧水掩护,西南有关山为障,另外三面只好掘土为壕了。
只是这此澧水性情最是多变。秋冬温婉如小家碧玉,春夏暴烈如村野泼妇。上游山中一场暴雨,山洪携泥沙俱下,数年便淤出好大一片田地。这种田本处称为圩(WEI)田;可种稻、麦、棉,最是肥沃。
只是凡事皆有利弊两面。圩田虽肥,防洪却颇为费力,须耗巨银以筑长堤。否则汛期一至,遍地泽国。去年秋天,安乡县下游某垸(YUAN)曾遭一夜洪水。早晨堤上人们一看,已成汪洋大海,垸中人畜皆成鱼鳖矣!
唉,澧州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又因水而灾。光是这城墙被泡塌,城壕被淤平,大明三百年便不知几何矣!”
人的大脑才是最坚固的城池,所思所想自己不说别人很难知道。
李佐才给朱至瀚讲述澧州地理,朱至瀚却迅速把脑筋动到了他目前最急需的田地和粮食上。既然李佐才已经主动投靠王府,那朱至瀚也不跟他弯弯绕,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世子既要保住宗藩之地,这澧州城不可不守。澧州、安乡、石门、慈利四城,城不坚、道不险,皆是易攻难守之地。流贼一来数十万,这里要多少人才能守住?一州三县四城,至少要五千精兵,再加一万民壮方有把握。如贼攻城不下,改用围困,这样城里的粮食……”
朱至瀚一说流贼,李佐才便紧张了。士绅们的东西都在城里,就算人跑了,大部分的不动产还是跑不掉。说到底,他们这些士绅与华阳王朱至潓一样害怕流贼。
“加上百姓,若按每人一石粮计,州城存粮五万,其余三县城各存一万五,总共十万。九溪卫城重要,亦要备粮两万。”李佐才算了下回答,“以此存粮之数,可以坚守三个月。”
“十二万之数便是底限,少了此数便城池不保。”朱至瀚继续引导李佐才,“不知李先生有法筹集否?”
“难道蜀王府有意将澧州托付于鄙人?”李佐才心里一阵狂喜。他按耐住自己躁动的情绪,认真算了算,然后回答:“华阳王府可能筹集七万,士绅们为了保家,亦可筹集五万。”
“若士绅们不肯出粮怎么办?”
李佐才听朱至瀚发问,冷笑一声,“一州三县之地,连五万石也不肯出!其不愿保家,其何须归家?届时流贼一至,将其赶出城去即可!”
看来李佐才作为澧州望族,在官府和士绅中还有一些势力的。否则,他不可能放言对其他士绅用强。
“好!李先生有手段!”朱至瀚称赞李佐才,但是下一句话立即变了调:
“只是华阳王府的那七万石,本公子还要调去赈济灾民,李先生不能将其算入城中储粮!”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临澧望蜀(六)()
朱至瀚不准李佐才将华阳王府的存粮用于澧州城防,理由是很充分的。
蜀王府调集重兵为士绅守城,难道不需要银子?以蜀府兵之花销,五千人一年便要耗银三十万,征集民壮、加固城池,耗银又不知凡几。这笔银子理当由澧州士绅承担。
这个帐没算清,又来打王府存粮的主意,难道当王府是冤大头吗?
“可此数甚大,以澧州一州之力,学生也难以……”
五万石的军需派饷可以承担,但对于十二万石,李佐才委实不敢轻易应承。
澧州的一州三县属于岳州府(今岳阳),占了岳州府一半州县。岳州一府全年正税不过十七万石,如今蜀藩的派饷相当于澧州的正税翻番,那些士绅如何肯干?再说现在闯献皆未入省,如果贸然派了下去,闯献又迟迟不来,那他李佐才将在澧州大失人望,成为众矢之的。
李佐才不肯接单,朱至瀚也不好硬压,两人顿时就僵住了。
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在朱至瀚、李佐才两人身后响起:“区区十二万,这有何难?”
两人回身一看,原来是谭奉玄。
“原来是小谭大人,吓杀老夫也!”
“事急矣!蜀世子如不发兵,澧州必不能守!世叔何须踌躇?”
“此间道理,老夫何尝不懂?”
李佐才一脸焦虑,焦虑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前途:“士绅多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之辈!没有流贼刀枪逼迫,他们一粒粮也不想给。此地并非蜀地,一味用强,倒会适得其反!大敌当前,切不可自己乱起来,学生请朱公子三思!”
“世叔无忧!”谭奉玄笑道。不等李佐才发问,这名三国爱好者转向另一个三国爱好者:“兄台可知曹操屯田许下之故事?”
孰料李佐才也是看过三国的。
“贤侄之意,莫不是让蜀府兵屯田?”
“曹魏屯田许下,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一人屯十亩,万人便是十万亩。秋获之时对半一分,这十万石粮食不是出来了?”
说着,谭奉玄再次笑对朱至瀚:“如今湖广之地,哪会没有闲田?以下官所知,澧州及安乡、石门、慈利三县,闲田不下上千顷。便是我们卫所军屯,荒芜之田也不少。千顷之数,区区而已。如此,兄台之难,迎刃而解!”
“哪里会那么简单!”李佐才叹息一声,“澧州荒田不少这不假。可这些荒田大都是有主之地。蜀王府在他们田土上屯垦,那些士绅不先闹起来才怪!”
“确是没那么简单!”朱至瀚笑对谭奉道:“本公子所需屯田之数,不是十万,而是五十万!”
天上飞来一座山峰之类的,大都出自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李佐才在澧州生活了近五十年,尚不知道哪里有五十万亩闲田。谭奉玄这个袭了世职不久的年轻读书郎,又岂会知道?
李佐才对那五十万亩闲田存在的可能性根本没考虑,他倒是在思索刚才从朱至瀚的言语中,听出的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五十万亩,是屯田还是屯兵?
“五十万亩?”
谭奉玄听了朱至瀚报出的数字,却没有两人预想中的大吃一惊。他偏着脑袋想了想道:“一百万亩不知道有没有,但五十万亩起码是有的。”
噔!朱至瀚的眼睛瞪圆了,难道真的有?
“贤侄,这闲田之数,关乎军机大事,可不能随口一说!”
李佐才唯恐谭奉玄胡言乱语,便拿出长辈的架子教育谭奉玄:“五十万亩,足可屯军十万!便是民屯,三口一丁,三丁抽一,亦可成军万余!有这万余大军,澧州之地有何忧哉!”
“看来奉玄兄之言,无人相信!”朱至瀚冷脸嘲讽。五十万亩当然不是小数,这约相当于成都、华阳两首县的田亩总数,所以他也不信。
“你们都不信?”
谭奉玄急了,伸手拉住朱至瀚的袖子:“倘若我真的说出来。蜀王府如何谢我?”
“请谭大人尽管开口!”
谭奉玄双手一捧道:“好!每年秋收,一亩我收一合(注一)粮,不多乎?”
“不多也!”
哈哈哈!谭奉玄捧腹大笑起来,脸上带着奸计得售的无比快感。
好一会儿,他才止笑对李佐才道,“这回我可发财了!世叔刚刚还说起这就忘了:去年夏天,安乡县有几个被洪水冲垮的垸子?那里人烟全无,岂不是上好的闲田!加上华容、石首两县被毁堤垸,何止仟佰万顷,区区五十万亩何足挂齿!就算没有五十万亩也不要紧,八百里洞庭,鱼鳖成群,撒网捕捞也不会饿死人!”
李佐才更着急了:“那长堤总共毁了数百丈,洪水涌入,积水数丈。远望之一片汪洋,岂能为田乎?”
“世叔,那是去年涨水时分,如今什么时节?”谭奉玄占了李佐才的便宜,显得很开心,“如今隆冬季节,江水水位下降。长堤一毁,垸内积水自然向外泄出。岂不闻水往低处走之理?”
“可长堤毁了,今年洪水一来,不又是汪洋一片?”
谭奉玄向李佐才翻了一个白眼:“去年洪水势大,连城墙也泡垮一截。可并非年年都是大洪水!常言曰:世道轮回。依着小侄看,去年大水,今年便是大旱!再说了,这澧水沙重,垸子四面有堤,洪水入垸,水静而沙沉。故而洪水破堤一次,则垸子地势高上一尺(注二)。今年修堤,必易于往年!”
谭奉玄说完,露出神秘的微笑看着朱至瀚:“兄台可愿赌上一把?这可是上等的肥沃圩田,去晚了就被别人占了!”
世子要的便是屯田养兵。只要修好大堤,捱过今年夏秋,一季之收成即为百万。粮有了,兵也有了,这澧州便占了下来!
眼见即将到岸,朱至瀚一抖衣袍,拳头恶狠狠砸向船帮:“明日便请李大人带上本部兵马,与本公子一同前往查看。哼,王府看中的地方,谁人敢抢!谁抢,本公子就要谁的脑袋!”
前面有五十万亩闲田,后面有五十万名灾民,为了这个杀几人,算得了什么!
……
澧州城中的华阳王府,无疑是城中最好最高大的建筑。可比起成都府的蜀王府,气势上便相差太多。
旗幡林立,人潮涌动。正月初二的澧州城比昨日正旦还要热闹。
华阳王朱至潓率王长子及宗室共五六百人,在郡王府前迎驾。湖广藩司参议、上荆南道周某,澧州知州赵某及九溪卫指挥使李元亮率文武官员随同华阳王接驾。
朱至瀚正正衣冠,高捧朱平槿的令旨下了车子。只听得赞礼官一声唱跪,王府前的人潮顿时矮下大截。
朱至瀚收拢心神,沿着甬道走到人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