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36章

崇祯十三年-第236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丁抽一在阆中县的贺家庄已经施行已久,但是朱平槿并未将其推广,因为当时各方面的条件均不成熟。

    洪其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提出的扩军计划,在总参的基础上又大幅度跨进了一步。而他提出的兵役制度,等于建立全民义务兵役制,把大明朝现有的世兵制和募兵制给全部推翻了。

    洪其惠的发言,可把罗雨虹急坏了。他难道不知道王府已经没有银子了吗?洪其惠的表态也让他弟弟感到纳闷,大哥不是说要劝谏世子,减少用度吗?至于郑安民,他轻捋短须,陷入了沉思。

    洪其惠的发言,句句搔动宝座上的少年世子,因为这正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抗战之时,四川一省以四五千万的人口,八年出兵三百零二万五千人,人口动员率百分之七,占全国应募从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国统数),以致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仅在四一年九月到四二年二月间一个税季,四川一省就征粮、购粮共计一千三百三十万石(实物),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为全国第一。

    至于军火物资,四川更是主要的供应基地。民国三大兵工厂,巩县兵工厂迁入四川高坝(注一)、金陵兵工厂(注二)、汉阳兵工厂(注三)皆迁入四川重庆。

    过度的征购和涌入的大量人口,代价是市面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抗战到底的决心,使四川人民忍受了一切苦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四川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损失,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

    朱平槿参加过川军抗战纪念活动,向手端破枪,足蹬草鞋,肩背斗笠的铜像献过花。洪其惠的发言,让朱平槿顿时如获至宝。

    他不顾他老婆难看的脸色,先肯定了再说:“洪先生所言,甚合圣人辩证之道法!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注一)!兵者,世人皆曰糜饷而费粮,先生却言兵能得安,安能生财,此甚合辩证之道!只是如何以兵生财,还请先生指点!”

    朱平槿的前半截文言,罗雨虹没有听懂。可是后半截朱平槿直截了当问洪其惠如何“生财”,她立即听懂了。

    “川北原本人口众多,富庶不弱于川南。富荣之井盐、阆中之酱醋、顺庆之丝绸、射洪之美酒、岳池之稻米,皆蜀中闻名。又有嘉陵江及各支流纵横交错,水运方便,商贸发达。如今川北一片凋敝,微臣以为,还是兵匪之祸、横征暴敛之过!只要我蜀王府安民心,顺民意;鼓励农桑,革除税弊,与民休息,两三年时间,川北必定又是一番欣欣向荣之相!”

    洪其惠在谈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性,至少罗雨虹是这样理解的。不过她现在最焦虑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余粮收储还缺少百万两银子。所以她终于打破了绝不开口的庄严承诺,在宝座上开了口。

    “洪先生,军队不能一天缺粮。余粮征购,是世子定下的长远之策。可如果四川的余粮我们都收了,本姑娘担心百姓口粮不够,王府的银两也不够,倒弄得市场物价飞涨,洪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罗雨虹着急发问,差一点就漏了嘴,把自己偷偷印刷了一百五十万两银票备急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朱平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平白挨上一下:感情老婆闯了大祸还怕曝光,先当众赖在我身上,以此封住我的嘴!

    洪其惠也明白了,难怪罗姑娘刚才使劲给自己眼色,让自己发言。原来自己和王国臣征收的余粮太多了,超出了蜀王府的支付能力!

    洪其惠明白了,也放心了。看来劝谏之事,至少过罗姑娘那一关没有问题!

    “以臣愚见,余粮征购之事,可一不可二!”洪其惠郑重道。

    他认为,四川历史上田少人多,一人大约三四亩多。蜀人吃饱肚子,全靠着天赐蜀地良田,能够稳产高产而已。从经济资料上的数字反映出,四川没有实行大规模余粮收购的空间。这次雅州征粮,各家士绅和大户已经尽数拿出了多年的存粮。今年征了,明年再征就没了意义。否则不仅佃户要饿肚子,连士绅和大户也要饿肚子。

    以此推断,余粮强制征购只能是实物税收之外的短期额外补充,不能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依然是税收包揽的推广进度。如税收包揽能在全川推广,按照亩产两石的产量和一成的税收标准,再考虑到都江堰灌区、嘉定、绵州等地亩产四石的四百万亩高产田,以四川一千五百亩耕地,可以征到三百五十万石粮食,养活包括脱产人员在内的七十万军队。

    征这么多粮,养这么多人,就是目前四川农业所能支撑的极限。如果继续加大征粮数,或者养更多的人,就会使市面上的粮食减少,粮价高企,老百姓饿肚子,从而使“太平四川”的初步政治目标完全流产。因此,要加大粮食的征购数量,除了开垦荒地,增加产量,别无他途。军队除了打仗搞治安,他的另一大作用就是开荒种地。四川是个大省,不是没有可耕地,而是抛荒量太大。商庄两队全是壮丁,一个连每年开荒一千亩完全没问题。这样一来,兵有了,军队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可谓一举两得。

    ……

    洪其惠的办法,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屯田养兵之法,与明初建立卫所制的本意十分接近。明太祖朱元璋曾有“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说法,便是对军队屯田的肯定。朱平槿的前世也有三个著名的例子,一是南泥湾;二是新疆建设兵团;三是北大荒。北大荒和新疆后来成为中国主要的粮棉供应基地,可见屯田成效斐然。

    难怪我在雅州东门第一次见到洪其惠,就认定他是我的GM同志!朱平槿暗暗想道。

    洪其惠是在借此机会,全面阐述他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三者协调发展的观点。窥斑见豹。如果他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问题具有这样深度广度的大局观,那么他遇到其他经济问题时,也能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稳妥处置。看来让洪其惠做老婆的副手,人是选对了。

    说了半天,洪其惠仍然没有讲到如何来解决这一百多万两银子的亏空。可就算洪其惠变出了这笔巨款,也不能马上发下去。因为这一百多万两银子流入市场,很可能立即拉高市场粮价。罗雨虹有点心急火燎了。

    或许看出了罗姑娘的心思,洪其惠立在大殿之中,露出了笑容:“臣在雅州强制征购余粮,已向士绅们事前讲明,那算王府向他们借的,借期三年。三年一到,本息如数偿还。如此,三年之内我们便有了转圜余地!”

    洪其惠轻飘飘一句话,便化解了罗姑娘心中的焦虑。

    只是金殿奏对的机会如此难得,洪其惠不可能错过。见到宝座上一对男女顿时笑意盈盈,他又抛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经济之法——盐业包揽。

    注一:后改为23兵工厂,现北方化学工业公司。

    注二:分别改为20、21兵工厂。部分设备迁往云南安宁。

    注三:汉阳兵工厂先迁辰溪,后迁重庆,改为1、11厂。

    注四:出自《道德经》

第二百八十三章盐业包揽(一)() 
山西运城的盐池可能是中国内陆中原地区唯一的巨型天然盐池。为了独享盐池之利,大明朝廷在前代的基础上,加高加厚了城墙,把整个盐池变成了城中之湖。

    除了盐池,还有广阔的大海作为食盐的来源地。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产盐地都设有都转运司或盐科提举司。在此之外,朝廷还在各地设有盐茶御史,俗称盐道衙门,事实上成为各地盐业专营的最高管理部门。

    然而,朝廷的这些官僚机构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它们被傅崇奇一类利欲熏心的腐败官僚所掌握,成为了他们攫取巨额私人财富的工具。朝廷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有明一代的盐业岁入仅有前宋的零头,而且放进老百姓碗里的盐粒并没有便宜下来。袁世振在万历末年搞了一个纲盐法,成为了大明朝盐业专买制度彻底失败前的最后一次努力(注一)。

    四川没有天然盐池,但有天然盐泉,自古以来便是食盐主产区。

    古巴人很早就在三峡地区发现了天然的盐泉。虽卤水浓度不高,但仍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古巴人利用这些财富,与不产盐的楚地换粮,曾一度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直到一统天下的秦军进入四川。为了打破巴人对食盐的垄断,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不仅指挥百姓营建了伟大的都江堰工程,而且还在百忙之余,顺便在成都附近挖出了几口卤水井,成为了四川井盐的开山之作。

    盐井在宋代出现了技术革命,井盐产量越来越大。卓筒井使用了冲击式顿锉法,在井口直径减少的同时,使井深加大。目前富荣地区最深的盐井,已经达到了百丈的水平。

    食盐专卖虽说是众所周知的暴利,但暴利的来源不是刚需,不是成本,也不是产量不足,仅仅只是国家这个暴力组织对它的强力垄断。因为人人吃盐,暴利也来自于人人,所以食盐专营的本质,就是一种人人难以回避的人头税。

    暴利既然来自于专卖,那么任何走私行为都是对食盐专卖制度的破坏。

    食盐专卖遭到破坏,得利是部分人,损害却是产业链上的所有人,包括私盐贩子。因为私盐走私犯获取的利润,来自于正盐销售价和私盐成本价(包括违法成本)之间的价差。正盐价格被私盐价格冲垮,那么这种价差缩小甚至消失,也会使私盐的存在丧失土壤。如果有人上奏朝廷取消私盐专卖,那么反对声音最大的,必然是私盐贩子。正盐与私盐,就像一对伴生的双子星,一个在明处,另一个永远在暗处。正如野的和专车一合法,正租必然上街示威一样。

    大明朝的食盐专卖制度,到了崇祯十四年秋已经完全失败了。

    以四川为例,数以十万记的盐引卖到了盐商手中,但是盐商根本不提货。盐商不提货,朝廷也就无法发出新的盐引,也就丧失了盐业专营的红利,这种现象被称为“盐引壅(YONG)塞”。那为什么盐商不提货呢,是没有市场、或者是市场被外地盐冲击了吗?显然不是。四川井盐的成本虽然高些,但是杂质少,色白味纯粒细,没有苦味,比起海盐来(无论是海水晒盐还是海水煎盐),品质高出数等。再说盐是大宗商品,运输仓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江淮海盐运到了四川,豆腐也盘成了肉价钱。所以自古以来,川盐与淮盐的竞争中,在南直隶败多胜少,在湖广、江西市场有胜有败,而在四川本土市场,从无败绩。

    盐商不提货的主要原因,其一便是因为私盐盛行的冲击。盐商提货,除了已经支付的盐引成本,还要补交官府为了搜刮盐利,挖空心思、巧立名目设立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总称为“浮费”,浮费到底有多少,恐怕任何人都说不清,总之是“遇一事即有一事之陋规,经一处即有一处之科派”。如此一来,正规食盐的总成本迅速攀升,导致他们根本无法与相对廉价的私盐竞争。

    化解了罗姑娘的担心,洪其惠立即在朝会上谈到了一个重要的商品——盐。

    他的建议仍是包揽,以四川七百万人计,每人每年十斤,则需要七千万斤。若每斤加税二十文,则年入白银一百四十万两。四川盐税总额为七万九千多两银子(注一),但各类浮费高出不少,具体包揽数字还要通过谈判去争取。若是包揽了盐业,减去正税和浮费,王府依然还有巨大收益。

    洪其惠对盐业的主张,激起了一帮王府官的兴趣。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甚至不知何人竟提出,利用雅州到天全的茶马古道进行食盐走私。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既然茶叶可以走私,为什么食盐不能走私?

    ……

    面对大殿里的叽叽喳喳,朱平槿没有说话,他进入了思考状态。

    盐是朱平槿早就关注的对象。早在他决定通过雅州茶叶走私时来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时,他就把盐纳入了自己的视线。为了不过分触动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招致他们的过快反击,当时朱平槿没有过早地触碰盐业。这大半年来,与盐相关的信息点点滴滴,逐渐丰富,为他描绘出一副四川盐业的真实图画:

    除了川东云阳、大宁地区的天然盐泉之外,四川主要的盐种为井盐。井盐存在于四川和云南,四川又是主产区,产量是云南的十倍。四川盐井的分布范围很广,荣县、富顺县的贡井、自流井地区,犍为县(现五通桥)和南部县并称三大井盐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