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75章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75章

小说: 三国之群雄召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亏不亏的?”系统不屑道,“带兵打仗你麾下的将领难道还少吗?或者说你觉得那两个家伙很容易驾驭吗?”

    “切!说的好像田乞和晏子很容易驾驭似得。”鲍鸿不屑道,“尤其是田乞那个家伙,还有陈家和田氏反王两大下家等着呢,要不是我武力压制,这家伙分分钟就能跑路!”

    “行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够抢到人就不错了,还嫌好嫌坏的,你不要太过分啊!”系统怒道。

    “算了,既然这次爆表没我什么事,那我就懒得废话了!”鲍鸿也不再多说什么,撇开系统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虽然鲍鸿和系统扯淡半天,实际上也就那一会儿的功夫,高仙芝和孟珙都还没有把坐骑拿下呢。

    鲍鸿又等了一会儿,两人这才先后降服坐骑。

    “谢将军恩赐!”两人把坐骑交与马夫管理,上前来行礼。

    “无妨!日后在战场上好好发挥就是了!”鲍鸿笑着扶起二人。(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对阵汝南() 
次日,大军开拔北上。

    秦琼率领铁骑为开路先锋,主要负责侦查工作,遭遇敌人快速回报。

    狄青统率前军为主力先锋,遇林开道,逢河搭桥。

    不一日,大军已经度过淮河,进入豫州地界。

    一路上,秦琼铁骑就征剿了不少零散的黄巾士卒。

    从俘虏的黄巾士卒口中了解到,他们的确是樊崇麾下的士卒,主要因为杨林等义军在豫州后方作乱的关系,使得樊崇下决心要把汝南一片清理干净,避免影响到前方与汉军主力的对战。

    前面说过,樊崇统率的部众较之原本黄巾渠帅统辖要训练有素的多了,遇到袭击反应也更加迅速。

    不过,在这边豫州边缘地带,这些出来搜索的黄巾也不过是樊崇刚刚收编的黄巾士卒罢了,相对来说要逊色很多,是以都没轮到狄青出手,光是秦琼的骑兵就把他们解决了。

    随着大军渐渐临近汝南,黄巾士卒的组织变得严密起来,往往刚刚与一队黄巾接触,片刻之后就有大量的黄巾队伍围拢过来。

    秦琼引着铁骑虽然击溃这些围拢而来的黄巾也是轻而易举。但是,骑兵够冲破黄巾阵型,甚至将之全部剿灭,但是要说收拾战果,控制全局就不那么如意了。终究还是要大部队前来擒拿俘虏,骑兵才能够配合大军捕获一些企图逃跑的士卒。

    “将军!”

    鲍鸿自然是在中军之中与众将一起行军,这个时候,前军传来消息。

    “什么事?”见是前军传讯兵,鲍鸿连忙接见。

    “拜见将军!”来人疾步上前拜道。

    “军中无需多礼!说说前军遇到什么情况了?”鲍鸿笑着招呼道。

    “禀将军,从俘虏处探得消息,对方已经开始在收缩兵力,在汝南城设防,准备与我军正面对战。”传讯兵开口说道。

    “哦?我军北上的消息被樊崇知道了!”鲍鸿笑道,“还以为他会一点一点的派出士兵来被我们蚕食呢!”

    “传令狄青,秦琼!不要因此放松戒备!”鲍鸿沉声道,“不过既然对方收缩防线,那咱们的行军速度也可以适当加快一些。所以戒备工作必须更加注意!”

    “遵命!”

    传讯兵在亲卫带领下前去领取信物不表。

    “几位先生,樊崇摆明车马要和我们大干一场,诸位觉得该如何应对?”遣走传讯兵,鲍鸿与身旁的诸位军师幕僚招呼道。

    “董卓军哪去了?”

    几个军师相互看了看,还是老人凌敬率先开口。

    “若是董卓军已经北上去攻打颍川,乃至是已经危及长社战场,那对方不应该这么气定神闲的在这里排开阵势要和我们正面交锋。”

    “可若董卓军没有北上,而是也在攻打汝南,那就更不合理了,樊崇也不可能有心思去派出那么多人四处追杀杨林他们这些义军。”

    “所以说,现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董卓军打败彭越之后,到底跑到哪去了?”

    凌敬一说,鲍鸿这才想起来,的确没有从黄巾俘虏口中听到关于董卓的消息。那家伙打败彭越之后到底跑哪去了?

    按照凌敬的分析,不管董卓走哪条路,那么在汝南的樊崇都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情报有限,对于这个问题,众人不说没有看法,只能说猜想都没有绝对的证据,说出来反而影响整体的判断。

    “不说这个,就说面对樊崇率领的黄巾大军,我们要怎么应对吧!”鲍鸿结束了董卓的讨论,“根本上,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支援长社战场,能不能打败樊崇不是关键,关键是怎么让长社战场的黄巾军受到影响。”

    “所谓围魏救赵,魏国乃是庞涓的大本营,所以围魏救赵的战略才能够实施。”戏志才开口道,“汝南作为豫州的中心地带,可谓是中心枢纽,能够快速支援各处,乃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对方如今派遣重兵前来把守,显然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再加上我们大军规模并不大,完全没有正面对决的必要。”

    鲍鸿点点头,虽然最近将领规模扩张不小,但是兵员数量终究只有那么点而已,和那些个地方军阀的大军完全不能比,更不用说那些歌浩浩荡荡的黄巾大军了。

    “既然如此,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既不与樊崇他们正面对决,又能够有效的威胁到长社那里的黄巾主力呢?”鲍鸿继续追问道。

    “既然不准备与樊崇主力作战,那就只能选择迂回作战了!”戏志才笑道,“最基本的办法,无疑就是截断对方粮道,切断汝南向前线战场的供给。”

    断粮道!

    鲍鸿一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记得看演义的时候,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时候就说过,曹操一贯喜欢用断人粮道的计谋,相应的曹操对于粮道的防守也是非常严密的。而周瑜却逼着诸葛亮去断曹操的粮道,诸葛亮就想了个办法,和前来做客的鲁肃说,外面都在传,周瑜就擅长水战,鲁肃就会挖挖陷阱之类的阵地防守,陆战就是渣渣。气的周瑜放弃了逼迫诸葛亮劫粮的计划,亲自动手。

    回过头来说戏志才这个原本历史上曹操的早期幕僚,第一次出谋划策居然也是劫粮,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既然如此,何不再加上声东击西呢?”紧接着荀攸也开口说道,“黄巾军既然派遣樊崇前来镇守汝南,无疑就是表明他们也意识到了后方粮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樊崇自然会刻意去加强这方面的守护。我等贸然出击,反而可能落入他们的算计之中。”

    “所以我们先假装要和他正面对决,然后分兵前去劫粮?”鲍鸿闻言,笑着接口道。

    “正是如此!咱们就做出要和他正面对决的态度,甚至派人前去挑战那就更好了。”荀攸继续说道,“所谓声东击西,只要我们在正面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后方劫粮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鲍鸿点点头,目光转向打酱油的李左车,和把政务安排给虞允文等人,自己跑到中军厮混的晏婴和田乞,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定策() 
“我们人数劣势很大,不管是吸引对方注意力的队伍,还是偷袭粮道的队伍,只要出现任何闪失,就会引起难以估量的后果。”李左车沉吟着开口道。

    “所以呢?”鲍鸿笑道晏婴和田乞毕竟刚刚复活,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所以鲍鸿主要征询的就是李左车。李左车既然肯开口,无疑是一个好现象。

    “所以,我能简单的围魏救赵,必须进行各种佯攻,弄的他摸不着头脑,不敢贸然出动,到时候我们阻击粮道才会更加容易。”李左车笑道。

    “可我们若是多次佯攻,让对方成了惊弓之鸟,摸不透我们的目的,会不会让对方成为惊弓之鸟,一点风吹草动就全力出兵袭击?”鲍鸿听到李左车的策略,忍不住开口问道。

    不断佯攻弄得对方神经衰弱,乘着对方习惯于雷声大雨点小的佯攻,疏于防备的时候。也就在对方认为最不可能的时候发动真实的攻势,一举歼灭敌人。

    当然,这乃是属于疲敌之计,如今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几次佯攻或许对方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受到干扰。想要持续实行下去,敌人足以集结兵力,把每次佯攻当成正式攻击。反正他们就是人多势众,一批一批轮着上也不会出现全部疲惫懈怠的情况。

    甚至因此而导致樊崇加派兵力守护粮道,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将军这就多虑了。”李左车笑道,“虽然这个樊崇不是我所认知的人物,但也了解过此人各方面的事迹。虽然此人可谓是英勇善战,富有谋略,但却胸无大志,小富且安。”

    “王莽新朝代汉,开始了新莽残酷统治。他推行一系列所谓“新政”,加上连年征战、灾荒频仍,造成“缘边大饥,人相食”。王莽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李左车与鲍鸿分析道。“而樊崇还是在吕母起义、绿林起义之后,这才发动起义。可见此人是根本不会出动出手,而是要逼得他过不下去了才会爆发的人物。”

    “而后,王莽新朝灭亡。更始皇帝刘玄在绿林军的拥立下即位并迁都洛阳。刘玄就派使招降樊崇和赤眉军。樊崇表示归附更始政权,与20多名赤眉军领袖在洛阳受封列侯。”李左车继续说道,“就这个行为,无疑证明了他这方面的性格问题。过得下去就接受招降,从没有主动去做些什么。”

    “当然随着政权的稳固。刘玄开始背叛拥其为帝的农民起义军,并派兵袭击赤眉军后方,樊崇遂与刘玄政权决裂。他决立15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自号建世。樊崇被任为御史大夫。同年九月,赤眉军攻下长安,推翻刘玄政权,处死刘玄,刘盆子入居长乐宫,樊崇率百万大军据守长安大街小巷。一时间,兵士欢欣。百姓鼓舞,到处都是升平景象。”

    “又是因为被逼得不得不反抗了,这才奋起爆发。”李左车冷笑道,“这种但凡有安稳日子就不愿意动的人,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都没有。哪怕是刀尖上的安逸生活居然都不能觉察,要等图穷匕见的时候才奋起反抗!”

    鲍鸿点点头,终究正常人都是有惰性的。能享乐,谁高兴去拼命啊。

    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例子要数水浒传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了。

    当初担任朝廷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时候,知道娘子被调戏,也是忍。又被设计持宝刀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刺配沧州,还是忍让。在野猪林险些被公差董超、薛霸杀死,在沧州牢城去负责看守天王堂后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放火暗算。这才勃然爆发。怒杀陆谦等人,上演了一出雪夜上梁山的精彩剧情。

    可这也没有真正让林冲彻底蜕变,到了梁山之上,因为才能遭受嫉妒一直得不到寨主王伦的重用,先是要林冲纳投名状,看到林冲第一日没纳得投名状。居然要和小卒讨些饭吃,鲍鸿当初都是愤懑不以。

    更不用说因为投名状与杨志打的难分难解,王伦出面交涉的时候,当时一心为官的杨志在王伦介绍完林冲之后居然连一句幸会都没有,一点惺惺相惜的态度都没有。完全是看不起这个落草的前任禁军教头。换了其他英豪,分分钟要和杨志拼个你死我活,林冲还是忍。

    最后晁盖等上山入伙时,王伦又托词推拒,林冲本来还是要继续忍让的,最终还是在吴用的智激之下,才彻底爆发,火并王伦将他杀了。

    这事情根本上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因素决定的。性情内敛的人,行事风格就没有太多的侵略性,主动攻击性不会很强。

    而与之相反的例子鲍鸿也知道,那就是更加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千古无二的霸王项羽就是那种从小就有大志,完全属于另一个类型。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这两个风格的人倒也说不上谁好谁坏,在上面架构稳固的情况下,能够给前者一个稳定的发挥环境,就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后者若是不安于事,躁动不已,那难免就是那种以武乱禁的家伙。

    然而若是乱世,一个是主动应对,一个是被动应对,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按照李左车的分析,樊崇也就是那种被动应对的人,但凡是处于稍微安逸的环境下,基本上就没有太多主动出击的时候。

    所以这种人,在面对李左车所说的计略的时候,主动出击,或者四散开来围剿鲍鸿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