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49章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49章

小说: 三国之群雄召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虢

    “黄穰兄弟说的没错,咱们这个时候发动起义果然是对的。”蛮王咧着血盆大口,哈哈大笑道。

    “就算是蛮王你们也应该听说过这些和我们同盟的人是什么样的存在。”被唤作黄穰猛将笑着应道,“当年强盛无比的大秦帝国都被他们掀翻了,现在的汉朝注意力都在他们身上,哪有功夫再来欺负咱们江夏蛮族?”

    “哈哈!”蛮王哈哈应道,“兄弟说的在理,咱们这次可要好好出一出这口被汉人一直欺负的恶气!”

    “我看这次大汉是没什么希望了!”黄穰嘿嘿笑道,“据我说知,不仅仅是汉朝治下的百姓起义造反,西凉羌胡、北方鲜卑、匈奴等也都对汉朝发动了攻击。就连我们这边,也联系了五溪蛮、山越等各族发动攻击。”

    “咱们江夏蛮族也不能落后于人,要尽量多的抢占地盘!”蛮王嘿嘿笑道,虽然是蛮族,却不是傻子,圈地盘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对了,那个叫戴风的也很厉害啊,先前没什么动静,这段时间已经聚集起数万人的义军了。”

    “戴风终归是我们一个阵营的,他的能力强对我们更有好处!”黄穰笑着应道,“快速拿下这个县城,咱们继续进军。”

    说着,两人策马杀入阵中。又是一阵血腥的屠戮。

    从他们的对话之中透露出来的讯息,却是非常骇人的。虽然汉朝时期,各个地方的叛乱、斗争一直没有彻底平复过。就像现在的西凉羌胡还一直在叛乱。但是各地各族同时暴动,威胁程度是非常大的。

    至于他们的来历,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江夏蛮。

    那么这江夏蛮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蛮(居长阳)雷迁反抗朝廷,东汉政府遣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余人马击败雷迁:“徙其种族七千余口人置江夏界中”。

    和帝永元十三年,南郡巫蛮(居今四川巫山县)许圣:“以郡收税不均”,屯众反抗,东汉政府命荆州诸郡兵马万余人镇压了这次巫蛮起义,俘获之人“复悉徙置江夏”。

    这些迁居江夏的蛮民,后称之为江夏蛮,分别居住在麻城、罗田、浠水等县的巴水、蕲水、浠水、赤亭水(今举水)、西归水(今倒水)等五条河一带,又被称之为“五水蛮”。

    江夏蛮经生息繁衍,势力迅速发展,还形成了“蛮多土少”的局面,始终与东汉政府相对抗,灵帝建宁二年江夏蛮举义反抗,被州郡兵所镇压,光和三年再度起义,并联合庐江黄穰等夷民,队伍发展到10余万人,坚持斗争达数年之久,亦可见其蛮民之多,势力之大。

    数年后在庐江太守陆康的镇压下失败。

    而现在,在他们还没被镇压剿灭的时候,黄巾起义就爆发了,两股叛乱合并起来,发挥的力量就不是地方守军能够抗衡的了,江夏、庐江治下的一些县城纷纷被攻破,损失惨重。

    至于他所说的其他几方势力就比较有名了。

    西凉羌胡是鲍鸿一直身处所在的,虽然镇压羌族他不是主力,但是不管是前面的张温还是现在的马援等都是他或者他的属下在配合作战。

    北方鲜卑、匈奴就更不用多说了,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名头就是对付他们杀出来的。三国历史上袁绍、曹操等也一直都派遣兵力镇守在北方边境。

    五溪蛮,相比于羌胡、鲜卑等,五溪蛮的名号并不大。但是在三国之中,相较于轲比能之类的人物,反倒是五溪蛮的首领沙摩柯的名头比较响亮。

    五溪番王,为刘备伐吴的援军。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伐吴期间,曾一箭射杀东吴猛将甘宁。后刘备兵败,沙摩柯被东吴大将周泰杀死。

    山越虽然名声不响,其实也是因为演义并不怎么着重描述的关系。

    就像北方一直是中原曹魏的心腹之患,南蛮也需要诸葛亮七擒七纵,费心平复才能解决一样,山越对东吴的性质同样也是如此。

    吕范、程普、太史慈、黄盖、韩当、周泰、吕蒙、陆逊、诸葛恪等等都曾经负责过镇压山越的事情。经过孙武数十年的残酷征讨,虽然直到南朝末年,甚至隋初史籍中仍有关于山越的零星记载,但绝大部分山越此时早已同汉人完全融合。

    至于戴风,则是历史上另一股起义军。

    这个还是要说庐江的事情。

    庐江太守陆抗评定黄穰引导的蛮族起义之后,朝廷就换上了羊续来继任庐江太守之职。

    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平二年,是历史上黄巾起义已经被镇压的时候了。不过黄巾主力被镇压,各地黄巾乱军依旧沸沸扬扬。羊续上任后,扬州出现黄巾军,攻打舒县,焚烧城郭。羊续征募舒县中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入伍,皆发放兵器上阵,羸弱的人就负责背水灭火。等到汇集了数万人,羊续率军大破黄巾军,庐江郡的黄巾军被平定。

    之后,安凤县出现以戴风为首的叛乱军,羊续又率军击溃敌军,斩首三千余级,生擒渠帅,其余叛军均免罪为平民,并发放农具,让他们参与农作。

    而如今,前面的黄穰还没有平复,后面本来是一两年后出现的义军提前爆发,几个义军一起发挥作用,整个扬州陷入了无尽的战乱之中。

    话说回来,庐江这两任太守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一个是吴郡陆家子弟,从孙乃是在夷陵一把火灭掉了刘备众多有生力量的陆逊。另一个世家虽然不够显赫,也就和鲍家差不多的档次,却是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祖父。

    可惜,虽然双方都不简单,但是决定扬州局势的却不是他们。

第十四章 抵达江夏() 
依旧是在大船之上,不过鲍鸿现在的样子却甚至尴尬。只见他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逗弄,身旁还跟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要从上一站在南郡停船的时候说起了。

    南郡太守郭永前来通报,才知道荆南地区也是乱成一团。义军蜂拥而起,长沙区星叛乱,周朝、观鹄等人在荆南各郡相应。

    而陈胜军虽然是往东方撤退,前去和项梁军汇合,还有一部分人马往南方撤退,也跑到荆南去作乱了。

    至于前面提及的五溪蛮就更不用多说了,这个时候也都跑出来凑热闹了。

    可以说,荆州虽然解决了黄巾的主力部队,但是各个地方的星星之火却一直还在继续。

    不过,这些都是要刘表去做安排,鲍鸿自己也不会参与这些。

    倒是鲍鸿抱着的这个刚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小丫头,却不是一般人。

    这丫头是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儿,出身倒不是什么显赫家庭。但他的夫家却是非常著名的家族。

    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为贵嫔,位次皇后。

    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郭女王做了四年的皇后,后曹丕病笃驾崩,由太子曹睿继位,郭女王成为皇太后。八年后逝世,谥曰“文德皇后“,葬于魏文帝首阳陵西侧。

    当然在系统给鲍鸿科普的时候,鲍鸿关注的却是另一个时期,那就是著名美女甄宓之死。

    郭女王这个人非常有心计,在曹丕争夺魏王世子中出谋划策,让曹丕刮目相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为魏王,就封郭女王为夫人。郭女王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就必须搬掉前面的绊脚石、当时的魏王王妃甄宓。郭女王耍了不少手段,让曹丕更加厌恶甄宓,而甄宓也经常发牢骚,埋怨曹丕。然后,在得到曹丕的首肯下,郭女王出面执行甄宓的死刑,逼迫甄宓自尽。

    应该说,甄宓之死,郭女王确实脱不了干系,甄宓一死她就是最大的受益人。当然,真正的凶手还是曹丕,若非曹丕要整死甄宓,就算是甄宓再怎么失宠,郭女王也不敢以下犯上,向王妃下手。

    其实,曹丕和甄宓之间究竟有多少感情,非常值得怀疑。在当初,曹丕一见钟情的时候,看重的局势甄宓倾国倾城的容貌,可是,当时间一久,甄宓年岁渐长,容颜老去,曹丕心中的留恋也渐渐淡去。在曹丕的心目中,甄宓更像一个战利品,像一个花瓶,时常会拿出来炫耀一番,欣赏一番,但也仅此而已。

    据说甄宓从小就被认为面相贵不可言,甄家也通过甄宓的婚姻来投资诸侯,却押错了宝,买了袁绍赢,结果甄家遭遇到一次巨大的打击。随后又经历了上述之事,甄家基本上已经败光了。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甄宓的儿子曹睿终于坐上皇帝之位,可惜甄家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相较而言,反而是鲍鸿手里抱着的这个丫头更加富贵才是。

    不过,随着鲍鸿的出现,整个世界已经大变样了,以后她成长将会如何,恐怕没人知道了。

    刘表去针对荆南的情况做出一些安排,鲍鸿自然要留下来等他,也就随便逛逛,这才见到了刚出生没多久的郭女王。

    同样,鲍鸿也通过南郡的情报网知道了更东线的江夏的情况。

    江夏太守名叫韩说,博通五经,尤善图纬之学。举孝廉。与议郎蔡邕友善。

    江夏郡丞刘祥,蜀汉尚书令刘巴之父。

    秦颉,江夏都尉。前面提到过,历史上黄巾起义,荆州南阳郡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太守褚贡。江夏都尉秦颉临危受命,继任南阳郡太守的职位,负责讨伐黄巾军。

    不过,这次黄巾起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颉继续他江夏都尉的职务却是没了表现的机会。当然,要能在对战项梁军的战场上立功,那就不一样了。

    而项梁军却是已经攻占扬州九江郡之下诸多郡县,开始攻打江夏郡治下了。虽然目前还没攻到郡城所在,但是若不能有效反击,攻下江夏郡都只是时间问题。

    没过停留小半天的时候,刘表就对荆南的战局做出安排,荆南四郡太守以稳为主,一个要等刘表去探查项梁军的实力,一个是等南阳等地整顿之后,派遣援军南下再作打算。

    接着又是行船。随着越来越接近长江主流,江流越来越湍急,行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不一日,船队终于到达了江夏郡夏口岸,江夏太守韩说等人早就在此恭候了。

    在江夏众多地方官僚的带领下,众人进入江夏城中休息。当然也因为水路较快的关系,还要等陆路人马过来再说。

    这个时候,自然是从他们这些最前线的官员这里了解情况了。

    江夏太守韩说毕竟公务繁忙,而且和刘表之间也要有很多事情要说吧,接待众人的乃是江夏郡丞刘祥。

    刘祥除了他儿子刘巴有些名气之外,自己的记载并不多,当时董卓乱政,孙坚举兵讨伐董卓,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刘祥就攻杀之。刘祥与孙坚同心,导致了南阳士民因此怨恨刘祥,举兵攻打他,刘祥与他们交战,战败身亡。

    从刘祥生平看,他因为南阳太守张咨怀有私心,不资助讨伐危害东汉大权臣董卓的孙坚,而与孙坚同心,看来是心怀汉室,一切不利于汉室的做法他都反对。

    但另一方面,刘祥与代表汉室的刘表、张咨都不友善,而且张咨死后南阳士民都非常怨恨他,似乎说明刘祥其人怀有私心,拥兵自重,所以无论是上司同僚还是大汉百姓都很敌视他,而且从他的儿子刘巴的政治态度看,似乎刘家一门都并不忠于汉室。

    鲍鸿对此也不做看法,毕竟都是假设而已。就连汉末那些真正自立的家伙,现在都在为大汉抗击黄巾,刘祥这点小事算什么?

第十五章 兵员分布() 
通过刘祥的介绍,鲍鸿也大致了解到现在的情况。

    已经逼近江夏的并不是项梁亲率的主力大军,而是由张楚军第一大将龙且率领的大军。

    而项梁则率领大军在扬州九江郡作战。按说以项家军的兵锋之利,称之为无可阻挡也不为过,之所以会在九江郡停下脚步,却是因为九江的抵抗很是顽强。

    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变法,灵帝中平五年也即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而现在不过中平元年末,州牧已经在各州上任主持大局。原本的州刺史自然就没有机会上任了。

    原本应该是州刺史的巴祗就被上任成为扬州牧的刘繇安排成九江太守。

    巴祗字敬祖,渤海人,东汉末年先后任徐州刺史、扬州刺史,为人节约,不愿浪费,为人廉洁,在任上的时候不将妻子孩子接来同住,自己的日常开支也严格控制在俸禄范围之内。黑色的头巾毁坏了,也不换掉,而是用水混黑胶修补继续使用。夜晚有人来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