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06章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206章

小说: 三国之群雄召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接着曹纯曝光率没有曹洪多,但是其麾下却是赫赫有名。

    曹纯属性——武力82,统率88,智力65,政治60。

    曹操从弟,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督,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曹纯擅战,甚得人心,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闻名天下。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十四岁丧父,与一母同胞的兄长曹仁分家居住,后继承了其父的家业,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但曹纯年纪轻轻便能以纲纪持家,督御仆从,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靠他,使曹纯的名声为远近所称颂。中平四年,曹纯年未弱冠即进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年仅十八岁。

    建安十年,曹纯以议郎的身份作为司空曹操的参军,曹操以袁谭负约为名,率军进攻袁谭据守的南皮城,此役曹纯督帅虎豹骑跟随作战。袁谭不愿坐以待毙,遂出兵迎敌,曹军接战后伤亡甚多,损失很大,因此曹操意图暂缓进攻。曹纯劝道:“今日我方千里奔袭以趋敌,如果不能彻底消灭敌人而就匆匆退兵的话,必然会折损军威;况且我们已经孤军深入,难以持久作战。现在敌人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开始骄傲大意,我军则因进攻受挫而变得谨慎小心,以谨慎小心的我军对阵骄傲大意的敌人,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胜利。”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督师加紧进攻,最后袁谭果然被击败,后被曹纯的部下斩杀

    曹纯所督帅的虎豹骑,被称为“天下骁锐”,其中有些人更是从百人将里面挑选出来后编入的,曹操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应该让谁成为这支精锐骑兵的统帅。曹纯担任虎豹骑督后,以善于安抚存恤将士而甚得虎豹骑部众的拥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与乌桓的数万精锐骑兵相遇。曹操果断下令迎战,任命张辽为先锋,以曹纯率领虎豹骑跟随张辽冲击乌桓军阵,乌桓骑兵无法抵挡,被击溃后逃窜。蹋顿单于及其他首领被虎豹骑抓获斩杀。

    按照前面的说法,中平四年,曹纯年未弱冠即进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年仅十八岁。

    也就是说曹纯现在也才十五六岁的样子,虽然不是说绝无仅有,但是现在就出场的却是少数。

    当然,除了这些个知名的曹老板后期的大将之外,一些比较偏门的曹家宗亲也有出场。

    一个叫曹邵的,本来鲍鸿是压根没注意的角色,经过系统提醒,却是多看了他几眼。

    曹邵忠笃有才智,为曹操所亲信。初平元年曹操举兵时,曹邵响应。被豫州刺史黄琬杀害。

    曹操因曹真年少丧父,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与曹丕同住。

    没错,这家伙就是传说中大曹真的老爹,由不得鲍鸿不多看几眼。毕竟,在鲍鸿那会混迹网络的时候,曹真之名可谓非常隆盛。(未完待续。)

第248章 曹真() 
大曹真,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于黄初二年,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黄初三年,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将孙盛。回师后,转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曹丕病重时,曹真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爵邵陵侯。太和二年,曹真率军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太和四年,代曹休为大司马。次年因病去世,谥号“元侯”。正始四年,配享魏太祖庙庭。

    对于很网络水军来说,击退诸葛亮就够各种大书特书的了,要知道,无中生有的潘凤、刘三刀都能大兴其道,更何况是大曹真?

    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成为虎豹骑中的将领,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刘备率领诸将起兵攻汉中。曹真以偏将军率领所部,与都护将军曹洪、骑都尉曹休、雍州刺史张既等击破刘备别将吴兰于下辨,被拜为中坚将军。九月,随曹操亲征至长安,被授予中领军一职。

    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曹操十分忧虑汉中战事,遂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后督徐晃等于阳平关击破刘备别将高翔。曹操从长安率军进入汉中,但其后却无法击破刘备,遂决定放弃汉中。曹操命令各路军队陆续退出汉中,又令曹真到武都去迎接曹洪所部回屯陈仓。

    曹丕即位魏王,以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追录其前后功勋,进封东乡侯。当时曹丕开始置凉州刺史一职,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率军阻拦邹岐赴任。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后回洛阳,升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

    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孙权,命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领中路大军攻打南郡江陵县。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令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夺据江陵中洲,彻底包围江陵城。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边立起楼橹,向城中放箭。但吴军守将朱然指挥得当,曾攻破两个营垒。大军围城六个月,吴军粮谷将尽,城破在望,但疫疾大起,孙权重新遣使纳贡。

    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汉。曹叡于是亲征至长安,遣曹真为督诸军驻于郿,曹真派左将军张郃进军援救,于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同时,曹真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的偏师,增援部队开进陇右,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于是退兵。起初,安定人杨条等劫持官吏据守月支城响应诸葛亮,曹真军至安定,杨条对其众说:“大将军亲自来了,我愿意尽早出降。”遂自缚出降。于是陆续收复三郡。

    战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数路大军攻伐蜀汉。曹叡采纳,但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的计划,曹真再次上书要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有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甚巨。曹叡下诏将陈群的意见提供给曹真参考,但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发,改从子午道入;另遣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华歆、杨阜、王肃等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强调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名英杰对垒的激烈,而将曹真成功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功绩转记予司马懿,曹真的实力被大大弱化,面对诸葛亮屡战屡败,最后更在征蜀失败后因为诸葛亮的信活活气死。不过,曹真在演义中也有当诸葛亮以离间计制造司马懿谋叛消息时加以识破,以及卧病时主动将都督印让与司马懿的描述,仍表现出相当的才智与气量,在蜀将魏延的评价中,也是个“颇识兵法”的人物。

    这也是现在网络上很多人为其平反,大肆宣扬其军事能力的原因。

    不过,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有三国算是比较共性的缺点,那就是儿子太坑了。

    他儿子是哪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托孤大臣,被司马懿晃点吊打,夺取兵权的倒霉鬼。

    曹爽自少出入宫中,与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

    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

    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而曹叡在位时嫌其浮华而弃用的一部分毫无声望的闲人,如任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等,全被曹爽招为心腹,并担任朝中要职,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询问司马懿,其后渐渐连询问司马懿对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开始自****事

    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

    曹爽为了建立军功名声而听从邓飏和李胜等人的建议,征伐蜀汉,于是西至长安,不听司马懿劝止,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与其率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但因为关中及羌、氐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令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和粮食;而且蜀汉大将军费祎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但邓飏力主继续进军,与参军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休,杨伟怒道:“邓飏、李胜将会败坏国家大事,应该将他们斩首。”曹爽不悦,无奈之下只好撤军,但已经被费祎事先进兵据守住魏军后路,曹爽经过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所带去转运的牛马也几乎耗尽,羌、胡等地对他怨声载道,关中也大为虚耗。

    由于司马懿渐渐被架空,很多政事司马懿都不能参与,于是称病回避曹爽,韬光养晦等待良机。曹爽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纵容他的党羽亲信,如何晏割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又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员都不敢抗逆。而一些开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卢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而且珍贵玩物亦积聚了很多,并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带走明帝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而且又擅取太乐乐器和调武库禁兵制作布置华丽的窟室,多次与何晏等人在其中饮酒作乐,极尽奢华。其弟曹羲见此甚为忧虑,曾多次劝谏,但曹爽不听。又写文章三篇,陈述骄淫奢侈过度将会产生祸败,言辞十分恳切,但不敢直接指责曹爽,而是假讬训戒诸弟以警示曹爽。曹爽也知道曹羲其实是在告诫他,因此很不高兴。曹羲见曹爽对劝告不予理睬,只得涕泣而去。

    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职权;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曹爽接到弹劾表后,一时惊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于是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会合曹爽。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见曹爽没有主见,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