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24章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124章

小说: 三国之群雄召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也被灭,认为无须反抗,率领文武百官投降。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可以说,李二一辈子亲自带兵的时候,各种不靠谱,各种坑对友,但他就凭着虎牢关的辉煌战绩,硬生生刷到一流名将的档次是没什么问题的。

    到了唐初的轻骑兵已经和汉代的轻骑兵不同了,虽然去掉了南北朝时代流行的具装铠,减轻了战马的负担。但是骑士本身的防护远较汉魏时代严密。唐代的铠甲有十三种,骑兵主要使用铁质的明光甲。明光甲以兜鍪护头,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的护耳,有的兜鍪还缀有垂至肩背用以护颈的顿项;胸甲一般分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或作凸起的圆弧形花纹;两肩覆盖披膊,臂上套有臂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则多裹缚“吊腿”。这种铠甲的结构非常完备。所以说关于玄甲铁骑的分类,就是专家们的问题了。

    在接下来,又是新的一轮交替,踏遍整个欧亚大半地区的蒙古铁骑依然是回到了轻骑骑射的风格。

    蒙古军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但是假如许多马匹垮掉,那么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马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进行射箭。

    这就和前面说过的宋骑一样,能骑马出战的都是精锐。不过,宋骑是没马,人家游牧民族是人少。

    蒙古军的百分之六十是轻骑兵,他们除了戴一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他们身带两种箭,一种比较轻,箭头小而尖利,用于远射;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例如,1241年,苏布台的先遣部队只化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多瑙河流域的格兰附近,行程180英里,路上大部分地区有很深的积雪,而且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行军。

    再往后几个坑爹的时代就不去多说了,所谓八旗,所谓关宁,靠谱程度实在不好说。

    把话说回来,你没有那个机动力,想要单纯靠弓箭玩死对方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靠着步兵弓箭手,玩玩压制也就差不多了,想要继续扩大战果,必须承受一定的伤亡。

    这一点双方的统帅其实都心知肚明。黄巾统帅也不拼命反击,有种你过来,不然我就在这里耗着,后面大军慢慢安营扎寨。

    薛仁贵也是一个意思,我也不冲过去,就在这个比较安全的距离盯着你。就算是你能够安营扎寨,相对的也要提心吊胆,这样一来,到了晚上自然就更加不容易惊醒。

    当然,普通弓箭手形成压制,几个将领就能依仗手中的宝弓进行狙击点名。要是稍稍掩藏的不够仔细,大军乱射或许不能命中,却难以逃过几个将领的点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巾军的伤亡不断增加,继续下去,那就不是伤亡多少的问题了。事实上,就算是伤亡个千把号人能成功把营寨构建起来也是可以的。毕竟黄巾的素质在那里,要是没有营寨的遮蔽,战意斗志无疑会受到影响。

    但现在的问题也恰好是在这个斗志上,要继续这么挨打下去,他们整个的士气同样也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如果说营寨庇护是可以获得一个心安的稳定心意,积蓄斗志的话,那挨打造成的就是锋芒气势上面的损伤了。

    “斛律光,去准备组织大家有序撤退!”薛仁贵随意一箭点杀一名黄巾士卒,转头对一旁的斛律光吩咐道。

    “得令!”斛律光闻言,二话不说收起手中宝弓,下去安排。

    情况很明显,继续这么挨打下去,就算是营寨建成了,黄巾军的士气也大受打击。更何况,在这种局面下就被弓箭吊打出阴影来,回头攻城的时候,谁还敢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登城?

    斛律光下去安排没多久,黄巾军就一拥而上,顶着各种掩体冲了过来。

    这就不仅仅是前来阻击的黄巾军,本部主力那边也派来了大队人马前来。

    看到浩浩荡荡的黄巾士卒汹涌奔来,若是事先没有准备,恐怕多少会出现一阵慌乱,毕竟双方之间的距离不过是一箭之地,步兵狂奔也不过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薛仁贵事先已经安排斛律光过去做准备了,后军弓箭手继续保持压制,前面弓箭手开始撤退,交替掩护己方,压制敌军。

    不过,对方安营扎寨的距离毕竟在城外较远的地方,撤出一段距离之后黄巾终于顶着阵阵箭雨赶了上来。

    汉军也早有准备,一起出来的步兵顶了上去,三大骑兵队之外的其他骑兵也跟着反冲入黄巾阵中。(未完待续。)

第158章() 
这个时候,杨林、杨忠率领左军大队人马赶忙前去支援。

    而曹彬等则是率领右军人马负责接应弓箭手有序撤退。

    战乱之中,也体现出了汉军的整体素质的确不是黄巾军能比的。薛仁贵领着步兵可以说比较轻松的挡住了黄巾军前进的脚步。

    王伯当、谢映登也已经放下了宝弓,换上了长枪,杀入黄巾阵中。

    最终,大军顺利撤回城中,黄巾将领也是厉害,居然想要乘着这个机会夺取城门,可惜他们并没有太多决定性的力量,在古冶子、乌获、许褚等人早就在城门口守着了,只等汉军撤入城中,齐齐发力,那几个意图溜进城门的黄巾士卒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就被一股巨力挤了出去。

    “看来对方将领在基础统兵能力方面还是非常扎实的。”李左车笑道,“每一手应对做的已经是非常到位了,如果换了双方条件相等,这样的应对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可惜无论是将校、士卒还是装备等等我们都占据优势,稳扎稳打终究无力回天!”鲍鸿耸耸肩,笑道。

    就像大耳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益州一州之地对抗整个中原,最多也就是延缓蜀汉灭亡的时间罢了。

    “接下来就看着他们安营扎寨?”鲍鸿疑惑道。

    “那当然啊,目的已经达到了,不候着还能干嘛?”李左车笑道,“这一战,咱们的损失没多少,对方虽然最后冲了出来,看起来好像追着我们打,其实会有就被打回去了,士气压根就没有丝毫恢复。”

    “哦!”鲍鸿点点头,笑道,“不过,咱们撤退的时候这个有序程度的确是很高,严格有序的交替撤退,才能够保持比较低的伤亡。”

    “随着咱们的军队守则教授下去,等到中低层将校都明白这些,那么指挥起来就更加轻松了。因为有些情况,他们预先就能有所准备了!”李左车笑道。

    “好了!现在也没什么好看的了!”陈平在一旁开口道,“回去休息休息,准备晚上的出征吧!”

    鲍鸿点点头,当下,众人也离开了城头。

    鲍鸿自然要去安抚一下士兵,顺带鼓励赞扬一下士卒们的精彩表现等等。

    处理完这些,鲍鸿回到府邸之中。

    “系统,最近这两天哥忙着好好学习,你那边有啥大事发生没?”鲍鸿笑着招呼道。

    “额,我刚想和你说呢!”系统笑道,“爆表算不算大事?”

    “怎么莫名其妙又爆表了?”鲍鸿不明所以,“还有,平常爆表你都是鬼哭狼嚎的,怎么这次爆表这么不动声色?”

    “号你个鬼!”系统笑道,“要说这个爆表,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奇葩的爆表,简直是笑死我了!”

    “孙坚持有《孙子兵法》系统碎片,检测到孙武统率99,持有《孙子兵法》统率+3,系统碎片爆表!”

    “???”鲍鸿听到系统读出这条系统提示,完全是一头雾水,你特么说的是什么,完全听不懂好吧!

    “你笨啊,前面一个是孙坚手里融合了系统碎片的《孙子兵法》,后面一个则是孙武这两天重新写出来的原稿《孙子兵法》,和那个《晏子春秋》什么的差不多的,是有属性加成的,却没有召唤能力的道具。”系统解释道。

    “额,我理一理!”鲍鸿逐字逐句的研究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系统解释的是什么鬼。

    “这么说,这类道具还能有两个版本存在?”鲍鸿疑惑道。

    “就内容来说,是一样的。功能来说,的确是两个版本!”系统笑道。

    “呵呵!我只能说,您老真会玩!”鲍鸿耸耸肩,实在是无言以对。

    “那我就公布我们兵圣孙武大神爆表的乱入名单了!”系统笑道。

    “等会,孙武的属性呢?他统率没给100?虽然你说他偏重理论,可是给99这样合适吗?”鲍鸿疑惑道。

    “孙武——统率99,武力82,智力100,政治90,魅力100。”系统笑道,“魅力属性是针对各家头目设立的,在不动用各种奇怪的手段的基础上就能汇集大量的门徒,魅力自然要满分!”

    孙武之所以名声大噪,在于他的理论基础高,而且著作的《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兵法之一,可以称之为兵家鼻祖。但在战绩上,孙武则缺少说服力,一直都是以伍子胥副将、军师的身份参战,比起同时期的吴起来战绩逊色不少。

    这个系统早就提过了,现在数据甩出来,鲍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他的人气名望,给个100也行了哇。

    “随便吧!”鲍鸿耸耸肩,懒得理会,“还是看看爆表什么鬼了吧!”

    “乱入第一名武将,师夷制夷的倡导者,《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统率71,武力62,智力90,政治94。”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曾中举人,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另据历代史志及多方搜集的介绍外国的资料,于次年编撰成《海国图志》50卷。该书后几经补充,增补为100卷,约90万字。

    《海国图志》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

    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对清王朝长期夜郎自大,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几个意思?孙武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