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12章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112章

小说: 三国之群雄召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仗的更不是就他们一家!”

    “那就不知道了!”系统笑道,“不过墨子被复活出来,某些失传的,仅仅在史书中出现的机关术可能会重见天日呢!同样,他们毕竟和当今的科学脱轨了几百年,想要重新进入研究状态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135章 以武犯禁() 
说起来,完整状态的墨家并不适合在政治制度健全的时代存活。

    众所周知,墨家宣扬对是‘兼爱’、‘非攻’的思想,墨家同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或钜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虽然从社会贡献、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说,墨家无疑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反过来说,正因为他们在理念上有着绝对的立场,不为外界的任何因素所干扰。一味的执着于自身的理念,丝毫不屈从于任何权势。

    然而,世界的主流政权终究是国家,墨家不能为国家所用,甚至反而是各种的阻挠国家进行扩张。虽然这个扩张在墨家看来是‘不义’的,但是对国家本身来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扩张统一本来就是必经之路,墨家阻碍了统一的大道,最终结果自然是被滚滚的历史车轮所碾压。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黑社会的性质了,甚至可以说是属于恐怖组织的性质了。

    就像米国去欺负各种小国家,恐怖组织虽然没有能力去正面和米国抗衡,但是进行各种恐怖袭击阻挠、干扰也是很多的。

    站在那些小国家被害者的角度,这些人自然是做得好,没错,甚至是值得感激的。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要说他属于维护和平的激进手段,其实也没说错。不过,旁观者也只是旁观,真要让他们插一手,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是以,虽然墨家的思想的确是和光大宏伟,浩荡正气,但是真到了那些强国开始征剿墨家的时候,谁还会去帮墨家出头?

    太史公说过,现在的游侠者,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已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自我夸耀本领,也不好意思夸耀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

    然而,这不过是个人观点罢了,站在国家一统,法度完善的角度来看,所谓‘侠以武犯禁’并不是空话。或许这个犯禁在很多人看来称得上‘行侠仗义’。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针对墨家,历来朝堂对于武装组织都是严厉打压的。

    归根究底,其实就是一句话。执法乃是朝堂的特权,你一个江湖组织有什么资格‘惩奸除恶’擅自执法?长此以往,朝堂如何维持威严?

    更有甚者,日后有所不平之事,老百姓都去找墨家,不找官府了,那整个国家何以维持?

    而对墨家来说,这就是个悖论。

    你要执行你兼爱、非攻等各种理念,必须要成为掌权者才有那个资格。而要做上掌权者,就必须通过铁血杀伐来完成。但是铁血杀伐却又违背了墨家的根本理念。

    这样一个死循环,可以说是把墨家整个的成就限定了。除非在哪个环节突破出去,否则想要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墨子能够做出突破吗?”听到系统的分析,鲍鸿也是忍不住询问道。

    “这个谁也说不准啊!”系统也是笑道,“不过,有了上一世的积累,再加上这数百年来历史的经验教训,想必墨子从中吸收一些经验,做出某些改进是没问题的。”

    “是啊,墨家思想其实本质上是非常完美的。当然,也正是因为完美的关系,想要达成不是那么容易的。”鲍鸿笑道,“就像天下大同、小国寡民之类的,可以说是圣人们心理美好的愿望罢了,真要有一天,人人如龙,人人成君子圣人,到了那个时候,说实在的,执行什么制度都没区别了。”

    “哟嚯,看来你对这个还是有些研究的嘛!”系统笑道,“俗话说得好,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经历了生死轮回,或许很多坚持都会反生质的改变也不一定。”

    “那可不一定,还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鲍鸿笑道,“咱们在这里瞎猜也没用,还是说正事吧。”

    “话说回来,马钧是哪个地方的人?”鲍鸿心中一动,开口询问道。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人,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生卒年代不详。”系统笑道。

    “魏国?你之前还说,马钧或许比诸葛还要小来着?”鲍鸿追问道。

    “理论上是这样的!”系统笑道,“估计是墨家没什么其他传人,安排给马钧是要让《墨子》在几年以后再出世的,没想到世界意志迫不及待要他们出世捣乱,于是弄出了加速成长这么一出。”

    “关键是这家伙居然是在扶风?我麾下的那群人不会被墨子晃点忽悠,变成他的粉丝吧?”知道墨子这家伙可能出现在扶风,鲍鸿也是大吃一惊。

    “这个不好说,受到墨子理念的影响或许有可能。要说他们会成为墨子麾下‘墨者’,甚至是在各种政策上面实行墨家的理念,违背自身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系统笑道,“终究墨家的理论太过完美,让平民百姓相信或许很简单,但是让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信奉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话说回来,世界意志能都读取你的记忆,不会整出秦时明月里面的墨家,或者寻秦记里面的墨家之类的吧?”鲍鸿心中一动,又想到了另一个可能,继续追问道。

    “那就不好说了,理论上来说,我是没设置武侠类的资料库。”系统无奈道,“他就算读取我的记忆,也不可能直接弄出武侠描写的那种变态。最多也就是王越、童渊那类而已。”(未完待续。)

第136章 阴阳谶纬() 
“卧槽,王越人家都爆表了好伐!”鲍鸿闻言,忍不住吐槽道,“寻秦记也就罢了,秦时明月里面除了墨家一堆人之外,还有阴阳家的一堆人呢。”

    真说起来,寻秦记也就自创了几个武艺高强的猛人,而秦时明月之中却是凭空给好几个学派都添加了大量的人员。比如大反派阴阳家,再比如历史上没啥表现的农家等等。

    不过,想到阴阳家诡异莫测的阴阳巫术,鲍鸿觉得这个东西应该不靠谱。

    虽然巫术不靠谱,但是因为正统阴阳家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天地意志为了加强这个阵营弄出一些武侠人物也是很正常的。

    “对了,不是说阴阳家的代表作《邹子》在那个封公玖手里吗?这家伙是诸葛的老师,和黄承彦他们同辈,怎么到现在还没进行召唤?”提到阴阳家,鲍鸿才想起来,貌似阴阳家对应的召唤道具《邹子》还没发挥作用呢。

    “封公玖前面介绍过了,他暂时隐居在汝南岭山。”系统笑道,“按照历史轨迹,诸葛亮才三四岁,还跟着老爹在青州混呢,他的几个师傅是他后来到荆州之后才拜的。现在自然是在荆州附近这块。”

    “卧槽,这么一说的话,那个天地意志也太不要脸了吧!”鲍鸿却是怒道,“特么诸葛亮都没拜师的经历,他就直接成长到十年后的状态了?”

    “关键是要这么说的话,那这几个家伙凑到一起,既然不培养诸葛亮了,那会不会再去培养一个其他人?”说到这个,鲍鸿继续说道,“按照天赋来说,十有八九可能落到庞统身上了。”

    “哦!不对,庞统也加速了,那可能是徐庶?还是庞山民?”鲍鸿沉吟道。

    “这就看世界的推衍变化了,我就不知道了!”系统笑道,“叮咚……系统提示,封公玖通过《邹子》召唤出邹衍、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

    “除了邹衍之外,其他人都没太多的记载,只是据考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代表。”系统介绍道,“那个南公,很可能就是那个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人。属于易道阴阳推演的范畴。”

    “说起来,阴阳家理论倒是和儒家推崇的《易经》有很大的关联啊!”鲍鸿笑道。

    “《易经》本来就是更早时期的典籍,儒家只是把他定为必修经典而已,算不得是儒家的学说。”系统笑道,““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以宗教迷信的神秘色彩宣扬皇权神授,迎合了战国各国君主争相统一中国的欲望。而这种学说表现在历史观上就是宿命论和循环论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阴阳家并没有兴盛起来,慢慢的被儒道两家所吸纳。

    在汉初阴阳家还存在,到了武帝罢黜百家之后,阴阳家的部分内容融入了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取,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就不存在了。

    在此之后,算得上阴阳家的基本上就是观星推演的术士,或者是精通易理的方士之类。

    当然也只能算是勉强算得上,毕竟人家正统修习的或者是道家的理论或者儒家的学识,只是在分科的时候选择了阴阳家一脉的学科而已。

    “话说回来,五德终始说其实在当代乃至是上下千年都是非常盛行的。”系统笑道,“到时候如果邹衍出来说两句,把我们大军吹成天命所归,说不定还有很多人会相信呢!”

    “耶?有道理啊!”鲍鸿闻言,也是眼睛一亮,要知道,谶纬学说以蛊惑人心乃是历来争霸天下者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谓谶纬,谶本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神学生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统称为“谶纬之学”。

    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

    西楚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刘邦的斩白蛇

    到当代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从理论上来说,当然主要是忽悠一般民众的,很多大臣相信这个事情,实际上不过是用来打压异己的手段而已。

    就像隋炀帝杨广做梦,十八子李的,请人解梦。宇文化及借此大做文章,排除异己,乘机灭掉了李洪,把李渊也弄离中枢。

    但是话说回来,能人志士就完全不受这个影响吗?其实也不尽然。关键还是看这个东西是谁说的,说的有没有道理。

    而邹衍毕竟是这个说法的创始人,不管说他说的在理不再理,只要是他说出来,想必多少会有人信的。

    “那也要先把人弄到再说啊!”鲍鸿笑道,“你刚刚说那个封公玖就在汝南?那不是就在咱们这附近吗?”

    “是啊,虽然知道他就在附近,但是你要知道。人家获得了《邹子》这个召唤道具,必然不可能随意乱走,暴露行踪的。”系统也是笑道,“你想要找到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靠,人家躲进山里面,那不是很麻烦啊?”鲍鸿闻言,也是沉吟道,“不过这边的山岭也不是非常多,不然就安排高仙芝带一些人去搜索一下吧?”

    “也行!”系统笑道,“高仙芝这个山地战高手在这里没什么用武之地,而且你安排他训练山地兵也不能一直不实战。正好安排高仙芝带着他训练的那批山地兵出去,然后让杨素接手开始训练水军了。”

    “有道理!”鲍鸿笑道,“我的确是有这个考虑。毕竟孙武那边出来了,可能孙坚的吴国就要崛起了。到时候水战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你的根基在扶风,那边主要是骑兵。”系统参谋道,“你要是到时候跑回扶风的话,那水军就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未雨绸缪吧!”鲍鸿笑道,“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屯驻水军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137章 交流 适应() 
“剩下还有《公孙龙子》和《鬼谷子》完全没动静,还有前面说的《管子》也没什么动静。”系统笑道。

    “鬼谷子……”鲍鸿闻言,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