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93章

寒门栋梁-第93章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齐彦武作为周致的书童,也十分乐意跟着周致出门,周致最后无奈,只有同意。

    至于那小作坊,那就需要周铁和胡哲两个人更加忙碌一些了。好在姐姐周绿云在婆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索性也就搬回了娘家,她倒也可以帮上一些忙。

    翌日,天色蒙蒙亮,周致和齐彦武从家里出发。

    两人步行从白岳村出来,直接沿着官道朝东南方向而行。

    正是早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田里的麦苗正在返青,田野呈现一片绿色,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两人顿感神清气爽,脚下的步伐也就更加坚实和快速。

    两日行下来,已然出了庆都县,进入了博野县城。穿过博野,然后再向东北方向行出一百五十里便是礼县。

    博野也是一个荒僻小县,县城之中甚是萧条,显然比不过庆都县。天近黄昏,周致和齐彦武在博野县城寻了一家客栈住下。两人租住一个房间,简单吃了些东西,齐彦武便坐在床边闭目养神。

    周致并没有晚上读书的习惯,但现在睡觉还早,也是左右无事,索性就捧起一卷书在灯下细细观看。

    刚刚看了没有几页,客栈院里突然响起一声断喝,“哪一个是周致,我倒是要见见他是何等样人?”

    听口气很是霸道,显然来者不善。

第178章 目的何在?() 
到了博野县内,竟还有人知晓自己的名姓,周致深感意外。将书合上,旋即站起,在房间内朗声说道,“外面不知哪位朋友,我就是周致,既然来了,就请进吧!”

    齐彦武本在打瞌睡,但这小家伙却分外机灵,刚刚听到那霸道蛮横的声音,便立刻站起,就要拔剑出鞘。

    周致朝他看了一眼,说道,“小武不必惊慌!”

    经历了很多事情,周致渐渐养成了沉住气,稳住性子的习惯。齐彦武得了周致的吩咐,剑虽没有拔出,不过他也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作为周致的书童兼保镖,时时刻刻都是要负起责任呐!

    在周致的眼神示意下,齐彦武迈步轻轻打开了房门。

    外面的人可能得知周致落脚在了这家客栈,但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房间,此时听到周致的声音,而后房门打开,外面之人才大步走了进来。

    刚才在客栈外面喊话的是一个人,可此时进屋来的却是三个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穿长衫,一脸文静的青年,年龄和周致相仿。他身后是两个青衿儒衫之人,年龄都在三十岁上下,显然他们两个都是秀才。

    一个个头稍稍矮一些,生的很敦实。另外一个细高挑,但是一张长脸,脸上还生满了疙瘩,相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那矮个子的秀才进房之后,先是在房间内迅速扫视一下,而后又看看齐彦武和周致,最后将目光放在周致身上。朝周致冷冷的说道,“你就是周致了,呵呵!小子出身乡野,模样长得倒是不差!”

    他把出身乡野咬的很重,显然是有很大的鄙夷之意。

    不知来者是谁,更不知如何就得罪了他们,但周致还是淡然一笑,道“这位兄台,我好像并不认识你呐!”

    “呵呵!你不认识我,我等却是早已听说过你。小小年纪就在庆都县试中了案首,而且知府大人出了个怪题,你周致小子还对答如流,说出了五种破题之法。现下你这不是要去礼县拜刘禹为师吗?

    哼!拜刘禹为师,你以为刘禹是什么人,他能收你为徒?再说了,那刘禹又是个什么东西,他很有名气吗?在我等眼里,他就是屁都不算!”

    这人只是个秀才,说话却这般傲气,一时让周致更是气愤填膺。不过周致还是勉强压住心头怒气,说道,“敢问兄台大名?”

    “我叫高公甲,这位是萧辅,我们二人都是庆都县的秀才,对那刘禹好生厌恶!我们在博野县名气不算大,但这位少爷却是名声甚响,我们二人今日是陪这位少爷而来的。”

    高公甲所说的萧辅自然是那个身材高挑的秀才了,而那身穿长衫之人被他们称呼为少爷,显然地位很高,不过周致在记忆中强力搜索着,还是感觉从来没见过他。

    周致面色如常,道,“那敢问这位少爷大名,也好让小子明白一二!”

    高公甲道,“博野刘太师你可曾听说过?”

    高公甲说话的同时,将他的脑袋高高扬起,十分傲气。与此同时,周致发现那长衫少爷也是脸上微微露出喜色,显然深以为自豪。还有那萧辅,也是一脸鄙夷的看着周致,很不友善。

    直到现在周致还是没感觉出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但就凭着他们的傲慢和对自己的蔑视,显然是不怀好意。

    周致现在的气势俨然被他们压制住,心头着实不爽。微微皱眉,便说道,“博野刘太师小子自然听说过,纸糊三阁老之一嘛!鼎鼎大名,名满天下,着实让天下人敬佩啊!”

    这话显然是对刘太师刘吉的一个极大讥讽。

    说起来博野的刘吉,在成化年间和万安、刘珝被称之为“纸糊三阁老”。他们三人尸位素餐,屁事不做,当时的内阁形同虚设。

    弘治皇帝朱佑樘即位之后,干净利落的就收拾了他们。当时万安和刘珝直接回家了,可刘吉这老家伙却是凭着一张厚脸皮和巴结谄媚之术硬生生的留下来,还当上了内阁首辅。

    刘吉在当内阁首辅之时,自然也是巴结逢迎,一味营私,毫无建树。可就是靠着讨好宦官,巴结弘治皇帝,这家伙竟然干了长达五年的内阁首辅。致仕之后,赠太师,谥号文穆。

    刘吉在当时的大明朝廷上名声极臭,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自然也是很差。但在这时候的博野县甚至整个保定府,人们对刘吉刘太师还是很仰望的。

    博野刘家正是因为刘吉,才一跃成为博野县的大族,成为博野县读书人出的最多的家族。博野刘家把刘吉当成了骄傲,当成了神明一样的人物。

    打人不打脸,周致这样说刘吉,一下子就让在场三人分外恼火,尤其是那位少爷,更是脸色通红,喝道,“大胆周致小子,你敢辱骂我家爷爷!”

    周致佯装一愣,这才说道,“哎呦,原来这位少爷是刘太师的孙儿呀!失敬失敬!”

    话虽然听起来很客气,但语气之中却明显含有轻蔑之意。

    这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刚才饱受他们三人的轻视,此时必须要反击回去。

    他们三人中高公甲说话霸道狂傲,那位萧辅始终还未说一句话,这位刘吉的孙子此时突然换做一副笑颜,朝周致拱手道,“不知者不怪,刚才高公甲兄对你多有冒犯,还请恕罪则个。我叫刘龙,正是刘太师的长孙。”

    周致在心里默念,“刘龙……刘龙。”,这个刘龙倒是在后世听说过,虽名气不大,但也算是在历史上有所作为之人,只是不知他是刘吉的孙子。

    既然刘龙对自己客气,那周致自然也就拱手笑道,“刘龙兄!呵呵!”

    笑过之后,周致问道,“不知刘龙兄今日寻我何事?”

    “听闻周致兄弟中了庆都案首,又要去礼县拜师,我等三人实是仰慕周致兄弟,特意来拜会,别无他事。”刘龙道。

    周致暗暗想到,拜会我就是这么个态度吗?简直匪夷所思。

    心下这样想着,却是忽而看到高公甲和萧辅仍然是一脸轻蔑的看着自己,显然他们来此是另有目的。

第179章 邀请() 
周致和人说话相处,好像还从来没遇到这种懵懵懂懂的情况。他一时暗自寻思,也就不再说话,一双星目望着他们三人,面色如常,且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高公甲和萧辅显然对刘龙很忌惮,此时刘龙不张口说话,他们两人就像是哑巴了一样,只顾鄙夷的看着周致。

    那刘龙稍稍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周致兄弟是庆都县县试案首,可谓名满保定府。兄弟县试之时所作的文章为兄也曾见过了,很有新意,很是了得啊!

    不瞒周致兄弟说,我博野刘家是读书之家,我刘龙自幼读书,时至今日已十载有余。本想尽早参加考试,怎奈家父始终不允,要我磨练性子,一击必中。

    呵呵!今年博野县试,为兄侥幸也中了案首。

    在为兄看来周致兄弟的文章和为兄差不得太多。周致兄弟的才思敏捷,又是读书刻苦,这样下去,周致兄弟考中秀才那是没有丝毫可以忧虑的。”

    刘龙一张口就说了这么多,虽表面上听起来是在恭维周致,但内里却不无炫耀他自己。尤其是说周致的文章和他相差不多,相差不多是个什么说法?那说来说去还是要差一些的。

    周致腹诽道,没有见过刘龙的文章,可能自己确实比不过他。不过现在差一些又有如何?只要自己不懈努力,府试和未来的院试也不一定就考不过他。

    心里这样想,嘴上却说道,“刘龙兄如此恭维小弟,小弟实在汗颜!”

    并不想和刘龙多说话,所以就这样一句话了事。

    刘龙却不以为意,接着说道,“其实我刘龙很想结交周致兄弟这个朋友,今日有话不妨就直说了。为兄请问周致兄弟,不知周致兄弟科举的本经是什么?”

    科举考试的是八股文、试帖诗、策问等,重要的还是八股文。县试只考小题,是从四书中摘句出题。而之后的府试和院试,以及后来的乡试和会试都是要考大题的。大题是要从五经中出题,五经内容繁多,所以考生要选择一经作为本经,在考试的时候只答本经的题目即可。

    时至今日,周致还真是没有选择自己的本经,但周致心里已有了想法,他是想选择《春秋》为本经。

    在大明的众多学子中,选择《诗经》、《尚书》、以及《周易》的居多,选择《春秋》的却是很少。

    周致之所以想选择《春秋》为本经,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再有,五经之中周致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也是《春秋》。

    这次去礼县拜师求学,正是要重点学习本经。礼县刘禹刘大儒的本经亦是《春秋》,刘禹对《春秋》的研究极为透彻,这正是周致所需。

    不管刘龙出于何种目的有此一问,周致还不想隐瞒,便如实回答道,“小弟的本经是《春秋》,不过还未重点学习参悟。”

    周致的话音刚落,那萧辅和高公甲就更是一脸不屑了。尤其是萧辅,他本来脸上就生满了疙瘩,此时那一脸鄙夷的相貌更是难看,让人望之生厌。

    刘龙先是一愕,而后却是笑道,“好!周致兄弟的本经和为兄一样,都是《春秋》。为兄既然想结交周致贤弟,自然不能嘴上说说。我们博野刘家是读书世家,家里有从江南请来的三位名师,本经都是《春秋》。

    依为兄看来,周致兄弟就不必去礼县寻那刘禹了,就跟随为兄去我刘家,你我共同读书,聆听三位名师的指教可好?”

    刘龙虽说没有具体说出来自江南的三位名师的姓名,但在周致想来定然不会差了。若不然,这刘龙也不会中了县试案首。再说了,刘吉刘棉花为官那么多年,为国为民事情没做几件,但银子却是捞的不少,他们刘家多的是银子,请来的名师自然是江南的大儒。

    刘龙这样邀请,不能不说是心诚了。可周致一开始就对刘龙他们三人没有好印象,尤其是看到萧辅和高公甲的一脸傲慢之相。这刘龙虽然看上去还不算傲慢,但周致能清晰的感觉出来,这家伙骨子里是十分傲气的,他甚是根本就没有看得起自己。

    况且刘吉的名声实在不敢恭维,和这样的人家有了交集,那日后自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日后是要在朝廷为官的。和刘吉那样尸位素餐之人有了瓜葛,那在朝廷的日子可是不好混呐!

    知府大人彭泽既然推荐了刘禹,那自己是必须要见到刘禹的。

    这样一想,周致便歉然一笑,道,“刘龙兄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的事情就不劳刘龙兄费心了。”

    高公甲和萧辅听周致这样说,立时脸色阴沉如水,对周致怒目而视。刘龙也是非常诧异。

    这周致俨然是不知好歹啊!莫非我刘龙就拦不住周致,和周致做不成朋友了?

    刘龙勉强压制住心中的不悦,继续道,“刘禹在礼县确实有些名气,但周致兄弟可能还有所不知,那刘禹性格怪异不说,就是他的后代之人也是毫无作为,迄今还没有一人在朝为官。

    家父刘尚不才,现在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虽只是个正七品官,但却手握重权。而且家父和朝中很多官员都来往甚密,就是和当今最有权势的宦官李广都有交情。家父的前程可谓一片光明,难道周致兄弟就不为自己的前程想想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