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42章

寒门栋梁-第42章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三个商家四处扫听才知道,很多人家都是去了庆都县城买回来了过冬用的皮棉。

    在庆都县有一家特别大的丝棉行,那丝棉行的价格比我们这里要低出很多,我们若是照他们那样的卖法就要亏本。说起来我们都是小本生意,这些皮棉都是本地的,可他们却是从真定府弄过来的,进货价低了很多。

    我们这样的小商户却又是去不了真定府,光是那路引就是要愁死人。”

第79章 指点迷津() 
明朝官府规定,凡是人员出行百里之外,必须要到当地衙门开具路引。这路引其实就是今天的介绍信或是通行证之类的。没有路引,那是要当做流民流寇被官府抓起来。

    而且这路引还规定了日期和行程,不可超出。当然了,这只是对普通百姓的限制,若是有了功名在身,虽也需要路引,但却是没有行程和日期的限定,可以游走天下。

    周致听胡哲说起路引甚是难开,便惊奇的问道,“胡哲哥哥,人员外出乃常有之事,为何这路引就难开了,而且据我所知,现在我朝的路引管理并不是很严了呀。”

    周致所言不假,路引在大明初期管理非常严格,可是到了这中期,还真是不太严格了,现在几乎有冒籍的人员出现了。

    胡哲紧皱眉头说道,“兄弟有所不知,这路引管理现在确实不太严格,可是咱们庆都县却与其它地方不同,尤其是商人若要开具路引,却是难上加难。

    你可知庆都县的丝棉行是何人所开么?”

    周致轻轻摇头。长这么大了,最远的地方去过的就是这高昌镇了,至于庆都县城却从来没去过。

    胡哲又接着说道,“庆都县开这巨大的丝棉行之人可是一位大人物,他是庆都县衙的县丞,名叫杨童。

    按理说路引是由县衙的户科负责发放,开具路引,以前还真不是多难的事情,最多花上两三钱的银子那小吏便十分痛快的给开了。可自打今年这杨童当上了县丞,就牢牢控制了户科。但凡是庆都县内的居民,有要开具路引的,都是要过他这一关。

    你想啊,他开着丝棉行,想独占了整个庆都县的丝棉买卖,哪里会开出路引给我们这些丝棉商家?”

    周致听完,良久无语。

    这县丞杨童不就是白岳村的岳家那小女儿岳婵嫁给他做第三房小妾的人吗。也难怪岳家能从三百余里外的真定府贩回丝棉,全仗着这位县丞杨童啊。

    县丞是朝廷正八品官,是庆都县的二把手,平常小民如何惹得起他?

    对这样的事情周致自然也没有办法,难道说让周致去和县丞杨童讲理?开玩笑,周致现在就是一个穷家小子,是个毫无实力的白身,如何能见到县丞?即使见到了,那县丞如何会把周致放在眼里?

    胡哲好像把这些天来压抑在心中的苦闷都倒出了,此时他脸上又慢慢浮现出了笑容,道,“瞧我,初次和周致兄弟见面就说起这些烦心事,实在是不应该。来,周致兄弟,请喝茶!”

    周致便也是一脸笑意的端起茶碗,饮了几口茶水,忽而眼前一亮,道,“胡哲哥哥,那县丞我们自然是惹不起,可这丝棉的买卖你家可是开了有些年头了,总不能这样放弃吧,依我看不若再在这丝棉买卖上想些其它办法。”

    胡哲又是苦苦的一笑,道,“哪里有什么其它法子,若是有,我们三个商家早已就想到了,何苦生意这般不景气了还苦苦支撑。”

    “呵呵!胡哲哥哥,这百姓们买去了皮棉都是作甚?”周致笑着问道。

    “自然是要做些冬衣,做些棉被之类的。”胡哲道。

    “这就对了嘛,不若你就将这些皮棉索性就做成了棉被、棉袄之类的。这算是对皮棉的一个深加工,最好是再弄出些花样,总之比百姓们家里做的要鲜亮一些,想来定会有买卖上门的。”

    “这……”胡哲犹豫了一下,他本是精明人,稍一琢磨,便拍掌说道,“这应该能行,现在有裁缝店铺,可却没有现成的棉衣、棉被之类的店铺。

    我雇佣些人手,就做出一些现下流行的棉袄、棉被来,呵呵!”

    说完话,立刻站起,朝周致深鞠一躬,道,“今日多谢周致兄弟指点迷津。”

    周致急忙站起,笑道,“快坐下胡哲哥哥,说起来这只是我一个想法,另外胡哲哥哥其实还可以雇佣人手将皮棉纺成棉线,然后搞些针织品出来,譬如线衣、围脖之类的。”

    胡哲旋即皱眉,问道,“针织品?何谓线衣,围脖?”

    周致立时恍然,说不准在这大明还没有线衣、围脖这类的词语。反正是自从穿越之后,周致就没看到过这类东西。

    不管其它地方有没有,这高昌镇附近没有便是商机。

    周致随后便耐心解释起线衣和围脖。至于手工针织之法,周致在后世曾经见过妈妈织毛衣,那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便比划着给胡哲解说。

    胡哲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周致的意思,就细心的琢磨起来。像是胡哲这种心灵手巧的人自然很快能学会。他学会了再去教授给雇佣来的女人们,想来线衣、围脖之类的东西便很快制作出来。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其实已经很发展了,尤其是那些稍稍富有人家的女人们,对穿着是很讲究的,也是非常追求时尚的。围脖和线衣之类的俨然就是时尚之物。若是胡哲再推销得当,定然会让现有店铺的生意有所改观。

    胡哲听闻了周致这一番言语,立时对周致敬佩有加,对周致连连称谢。

    周致呵呵笑道,“胡哲哥哥,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今日帮你出主意,其实也是帮着我姐姐呐!”

    胡哲当然明白周致之所以这样一心为自己着想,这样帮着想办法指点迷津,自然全都是因为自己是周致未来姐夫的原因。

    可现在周绿云和他毕竟还没有成婚,周致却这样说,不禁让胡哲霎时满脸羞红。

    胡哲对周致是既欣赏又喜欢,中饭就强留周致在他家吃。怎奈周致说家里还有许多事情,况且现在天色尚早,他还需要在镇上转转,便告辞从胡哲的丝棉店铺出来。

    先是从肉铺称了五斤上好的猪后腿肉,随后推着小推车沿着这条商业街胡乱看看。

    很快周致便见到了一家名为“四宝斋”的笔墨纸砚店铺。

    他在后世就是一个书法的业余爱好者,尤其是对管道升和赵孟罘蚋镜男】任戎浴K渌导依锏谋誓褂校醵λ退哪切┮幻嫘戳俗值闹秸乓灿胁簧伲苤禄故侨滩蛔≡谡饧业昶堂徘巴O铝私挪健�

第80章 好砚难求() 
周致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将小推车放在店铺门口前,抬步进了店铺。

    店铺之中各种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倒是齐全,摆列的也非常齐整,只不过有些却蒙上了一层细细的灰尘,看似有些时间没人动过了,显示出这家店面的生意也并不景气。

    也难怪了,大明北方本来就比不得南方读书人众多。庆都县又是一个偏僻小县,这高昌镇虽说有些繁华,但读书的人却也不是太多。虽说高昌镇上只有这样一家笔墨纸砚的店铺,可是能勉强维持下去已经着实不错了。

    店铺里只有一个头戴棉帽,身穿黑色棉袄的二十岁上下的小伙计。他那棉袄缝制的甚是粗糙,很多线头还露在外面,看上去很有些邋遢。

    此时他正坐在炭盆前打着瞌睡,听到脚步声俨然激灵了一下,便要站起。而后突然看周致穿着破旧,脸上也是一团黑气,立时便不动弹了。

    说起来周致生的面目俊朗,可这些日子一直在蔬菜大棚过夜,又是天天摆弄蔬菜,此时的那张脸不免就有些肮脏了。

    周致进了店铺之后,也不理会那伙计,便随意转着看起来。

    “哎,我说你一个穷小子瞎看个甚?你会写字吗?”伙计见周致看了几个砚台,都是放下,便不耐烦的没好气道。

    “呵呵!伙计这是说的什么话?不会写字难道就不能看看了吗?你既然开了这店铺,自然就应该让人看,不让人看如何让人买呀?”周致并不着恼,笑道。

    “哼!你说的倒是很有道理,可那也需看什么样的人看砚台,像你这样的农人看了也是白看,难道你能看出个好坏来?哼!告诉你,这里的砚台就没有少于半两银子的,你还是莫要看了。哼!若是摔坏了,你也是赔不起呐!”

    这伙计伶牙俐齿,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旋即走到了周致身边,将周致正在轻轻抚摸的一块砚台从周致手里夺了过去。

    周致只是这样随意的转了转,便看清了这家店铺的砚台,大都是一般材质的石砚。虽说雕刻造型的做工精致,式样也是不少,但却没有一块是好砚。

    可这小伙计明显是狗眼看人低了,不禁让周致一时有些恼火,便喝道,“你这伙计就这般做生意么?哼,也难怪你这家店铺没人光顾了。”

    伙计立时脸色一沉,道,“哎呦喂!就你还教训起我来,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个什么德行?你这小子就是闲转也要看看地方啊,这是四宝斋,是卖笔墨纸砚的地方。快走,你走错地方了。”

    他说着话竟然上前做推搡周致之状。

    逛个店铺还让一个店伙计看不起,生一肚子的鸟气,周致不禁火往上撞,想要和这伙计争执起来。可转念一想,和一个伙计争执好像也没多大的意思,所以便强自忍下。

    不过高昌镇只有这一家笔墨纸砚的店铺,他还没转完,就这样被撵出去了心里又是不甘,一时就站着不动地方。

    正在这时,从店铺的里间突然传出一声咳嗽之声,随后便出来了一位花甲老者。

    老者面色红润,蓄着一把花白的胡须,看了眼前一幕,便喝了一声,“小七,和你说过多少次了,来者都是客,都要好好招待,你今日又为何这般?”

    他这一声立刻起了作用,那被唤作小七的伙计旋即后退了几步,让开了周致。不过还是噘着嘴朝那老者说道,“掌柜的,您看他像买东西的人吗?”

    那老者这才细细打量周致,见周致一身农人打扮,他也是暗自摇头。不过毕竟是见多识广,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是常年经商,懂得些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这店面还是需要口碑的。便脸色一沉道,“不论这位兄弟买与不买,都不要和他争执,让他随便看便是。”

    伙计小七虽心下万分不满,也只好缩着头闪在了一旁。

    周致便朝老者微微一笑,又回到了摆放砚台的地方。

    旋即拿起一块砚台,先是端详一阵,而后又细细抚摸,然后用手指看似随意的敲,最后又是托在手掌掂量一下。

    那老者看周致这一看二模三敲四掂之法,不禁暗暗称奇。暗道,这小子却是个懂砚台之人啊,不像是那些无名童生或是秀才,见到了做工精美的砚台便以为是好砚,便急急的花钱买下。

    周致将这里的所有砚台几乎都看了个遍,最后苦笑着摇摇头。老者好奇心起,朝周致笑道,“这位小兄弟可看到中意的砚台了?”

    “呵呵!没有一块好砚。”周致道。

    “你如何就说我家没有好砚?你能看出个甚来?”老者还未说话,那伙计小七却当先急了。

    周致并不理他,只顾慢慢在店里看着。

    说起来这老者虽识字不多,但对砚台却有些研究,听周致这样说,旋即兴致勃勃的道,“老夫行商多年,敢问小兄弟何谓好砚?”

    周致一愣,见老者正朝自己微微笑着,便随口说道,“好砚自然首先要看材质,材质坚硬,摸上去又润滑的自是不错。再有,砚台其实主要是实用,这砚台说起来很多是下墨快的发墨却粗了,发墨好的却是下墨又慢了,故而下墨发墨都好的才能称的上是好砚。

    像是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这都是名贵砚台,还有离我们不算远的易州易水河畔的西峪山所产的易水砚也着实不错,你这里都是没有啊!”

    周致话音刚落,那老者就呵呵的笑道,“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好砚难求啊!”

    说来这老者家里却是有一块上好的易水砚,但那是他作为藏品的,每日都要擦拭欣赏一通,自是不拿出来卖的。

    周致只是这样随意的一番话,就将四大名砚罗列而出,老者对周致立刻高看一眼。那个叫小七的伙计更是瞠目结舌,别看他是卖砚台的,却对砚台没有深入了解,像是这四大古砚让他说,他自然是不能说出,甚至闻所未闻。

    老者狠狠瞪了那伙计一眼,那伙计更是羞臊的满脸通红,犹豫了一阵之后,最后还是满脸堆笑上前紧紧招呼起周致来。

    刚才周致所说的那些砚台这家店铺自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