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栋梁 >

第207章

寒门栋梁-第207章

小说: 寒门栋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呀。自己若是顺利回答出徐溥的问题还好,若是回答不出,那可就在皇帝跟前失了颜面,给皇帝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了。

    唉!这老头真是怪呀!

    也难怪了,像是徐溥这样的大人物,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很怪的。是呀,没有点儿怪脾气,没有些怪异的性格,和天下普通的众生一样,也不会在大明朝廷做出很大的事情,名留青史呀。

    这样想着,周致刚刚站起,便不卑不亢,很是稳重的说道,“请阁老问吧,周致定竭力而为。”

    是呀,只能这样说了,这样也就算是很有自信了。

    若是信心满满的说能回答老徐溥的问题,到时候回答不出,那今日恐怕自己留给弘治的印象就更加的差了。

    “周致,你虽是乡下秀才,但想要为大明做出些事情,所谓胸中有壮志,那就应该清楚一些朝堂里的事情。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一个大明才子应该具有的东西。

    当朝内阁有四个人,老夫徐溥愧为首辅一职,下面还有三个人。你也看到了,老夫已然年迈,实在干不动了。那老夫就问问你,老夫致仕之后,这内阁首辅一职由谁来担任较为合适?”

    周致闻听,旋即一愣。

    任命内阁首辅,这是皇帝的事情,徐溥竟然让自己一个小小的秀才说出。而且还当着皇帝的面,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就是徐溥对我的考较吗?

    唉!真是搞不明白了,这样的问题他为何问我?

    岂止是周致?就是连弘治皇帝也是愣怔了片刻。徐溥这是怎么了,刚才朕和他说的事情,如何就告诉了周致,而且还问周致谁最为合适?

    一个乡下的秀才,他对朝政这么重大的问题岂能会有好的见解?

    不过,随后弘治皇帝就明白了徐溥的良苦用心。徐溥用这个问题考较周致是再合适不过了。徐溥说的很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若是周致只是死读书,不关心朝廷之事,那他这样的人即使日后考中了进士,岂会做一个认清形势关心朝政和百姓的好官?

    弘治皇帝这样想着,就把目光投注在周致身上,观察着周致的神色变化。

    周致起先时候,脸色还真是微微变了一下,转瞬间就恢复了正常。面色从容,很是老练沉稳的说道,“徐阁老,这个问题是朝廷大事,是皇帝的事情,周致是不应该插嘴的,

    但既然阁老问起周致,周致虽作为一个乡下秀才,但也正如阁老刚才所言,要关心天下大事。

    徐阁老自然不用说了,在内阁之中,除了徐阁老外,还有三位大人。这三位大人周致斗胆,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

    周致说到了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徐溥好像兴趣很大,立即问道,“说吧,用哪几个字?”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周致说道。

    简单的几个字便道出了内阁中三位大人的特点。听的弘治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道,“好一个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说的好,真是太好了。这几个字朕都没有想到呐!”

    徐溥也惊奇不已,没想到周致竟然会有如此真知灼见。

    呵呵!其实这哪里是周致的什么真知灼见?“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是后世史书的记载,是对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的准确评价。

    就是在正德时期,这样的概括其实也早就有了。

    可现在的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虽说是内阁成员,但他们的真正才华还没有施展出来。毕竟现在的内阁首辅是徐溥,有徐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阁老在前面挡着,还轮不到他们三人。

    徐溥和弘治皇帝其实对他们三人的性格和特点也是很了解的。只不过没有周致这样的精准判断,精准说法罢了。

    周致尽管没有说接下来谁做内阁首辅最为合适,但弘治皇帝和徐溥其实心里都有了定位。是呀,谁做首辅,那就看现在的大明朝廷需要的“谋”多,还是“断”多,或是“侃”多罢了。

    徐溥说道,“后生可畏,你的回答老夫很满意,算是过关了。不过老夫还是要叮嘱你几句。

    老夫听闻你才学不浅,而且也很聪明机智,但你也不要妄自菲薄,高傲自大。日后还要虚心求教,多读书,多关心大事,多关心百姓疾苦,这样才会在日后为我大明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周致谨遵阁老教诲!“周致很是感激的谦逊道。

    要知道,周致和徐溥非亲非故,而且还是初次相识,徐溥就这样教诲周致,这无疑是说明他很看好周致,无疑是说明徐溥真的是十分爱惜人才了。

    弘治皇帝又简单问了一些周致家里的情况,这自然是表示关心了。而后便轻轻挥手让周致退下。

    其实依周致今日的表现,和以前对太子的帮助,弘治皇帝是应该给周致一些赏赐的。可弘治想的是周致只是个秀才,给他什么样的封赏也不合适。

    周致走后,弘治皇帝朝徐溥看过来,徐溥笑道,“这个周致,呵呵!杨一清收了一个好学生啊!”

    弘治说道,“今日听闻了周致的回答,困扰了朕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呵呵!徐卿可以放心的致仕回家了。

    明日早朝,朕就颁旨,准允徐卿致仕,让刘健担任内阁首辅。”

    “皇上圣明!”徐溥终于跪在了弘治跟前,喜悦道。让刘健当内阁首辅其实也是徐溥的内心想法,只不过他不敢说出而已。没想到今日周致竟帮了他的忙。

第409章 弄死他() 
这一次弘治皇帝虽说没有给周致任何赏赐,但大太监吴经却是看的清楚,弘治皇帝对周致很是喜欢。照着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周致这个人前程不可限量,自己想报复周致非但做不成了,还有可能自己被周致这个乡下人给收拾了。

    不行,绝对不能任由周致这样发展折腾下去了。

    吴经想着,两只不大的眼睛迸射出两股寒光,凝望着周致的背影,嘴角浮现几许阴冷的狞笑。

    当夜晚间,在吴经的府邸,灯火通明,吴经和郭良,还有魏彬三人在一起饮酒。

    值得一提的是吴经因为以前是跟在李广身边的太监,他起初在京城是没有府邸的,他的住所在宫里。可等到吴经顶替了大太监李广,吴经狠狠的发了一笔大财,也就开始学着李广的样子,在京城外购置了一处宅院。

    当然了,吴经还算是个聪明人,他可不敢像李广那样弄出一个堪比皇宫还要大的宅院。他知道树大招风,那是作死的节奏。何况现在的吴经才刚刚起步,他手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

    吴经和郭良其实起先没有多大的交往,只不过在吴经当上了宫里的大太监后,两人的交往就慢慢密切起来。况且两人的脾性很有些相同,都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

    魏彬和吴经早就相识,两人在宫里时常互相帮衬,自然关系匪浅。在吴经的介绍下,魏彬和郭良也就熟稔并且要好起来。

    说起来武定侯郭良在官场混了这么久,依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自然瞧不起魏彬。但郭良也是聪明人,知道现在的魏彬虽说不起眼,但他毕竟是跟着太子了。想来在日后魏彬的地位定然会逐步提升,手握权柄。

    在他们三个人中,魏彬的身份最低。不过魏彬很能喝酒,又有吴经从中斡旋和帮助,所以他们三人在一起,魏彬倒是表现的很镇定,丝毫不感觉怯懦和身份卑微。

    郭良前一阵子因为在李广的挑唆下抓了寇大刚,寇培涵告御状告到了太皇太后那里,郭良被弘治皇帝狠狠训斥了一通,让郭良即刻放了寇大刚。

    因为这件事情,郭良安分了好些时日。不过受到皇帝训斥,说起来这一切都是寇培涵引起的。而寇培涵却是受了他相公周致的指使,郭良堂堂的侯爷竟然间接被周致弄得在文武大臣们跟前抬不起头来,自然心怀怨恨。

    他不敢怨恨皇帝,怨恨李广吧?李广也已经死了,所以就把这一切都记在了周致头上。

    李广的事情过去三四个月了,郭良也就慢慢振奋起来,准备朝周致下手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经就把今日皇帝召见周致的事情说出。郭良当即道,“不能再等了,必须要尽快将周致这小子赶出京城,让他的名声扫地。不然照这样下去,等这小子考中了举人,进士,这小子有一天会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呐!”

    吴经说道,“是呀,咱家也是这么想的。说起来我们三人都和周致不是一路人,我们都和这小子有过节,都恨不得这小子立马死了。咱家还知道他是杨一清的学生,哼!那个杨一清也不是个好东西,咱家也要慢慢收拾了他。”

    吴经显然不胜酒力,说话有些磕绊,虽说的逻辑不是很清楚,但还是把他主要的意思说明白了。

    “嗯,周致这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本官的两个远房亲戚邱龙和张虎都是被这小子给杀了。

    本官就纳闷了,这小子如何就有那么大的胆子。就是刑部也寻不到有胆子杀他俩的人。

    哼!弄死他,必须要弄死他!”郭良越说越有气,干脆就动了杀机。此时他的两眼放出两股甚是冷漠的光芒,让人见了就有些胆寒。

    呵呵!郭良是后军右都督,也是上过战场,经历过战阵的人,在他发怒之时,自然有股杀气。

    “魏彬兄弟,你现在跟在了太子身边,那周致是太子伴读,你对周致的情况了解的比我们要多,不知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弄死周致。”吴经两只眼睛眯起来,显然也是杀机顿起。

    魏彬和周致其实没有恩怨,不过魏彬这人心狠手辣,起先他受到过杨一清的羞辱,所以也就对杨一清的学生周致没有好感了。魏彬冷冷一笑,道,“咱家虽说跟着太子,但在太子跟前咱家还是混的不是很好呐。

    现在刘瑾和周致俨然是太子的红人了。

    哼!同样是跟着太子混的人,咱家岂能让他们走在了前面?谁挡了咱家的路,咱家就收拾他。”

    魏彬是个权利欲很强的,他早就对周致和刘瑾在太子跟前走红很是嫉妒。

    稍稍停顿了一下,魏彬便将声音压低说出了一个办法。

    吴经和郭良两人面面相觑,不过他们很快就呵呵的笑起来。

    “呵呵!魏彬呐,还是你狠,这也算是一石二鸟之计了吧!”吴经道。

    魏彬面色从容,只是淡然处之。不过他心里却是在发狠,周致和刘瑾这两个人一个都不能留。

    三人饮酒直到深夜,郭良和魏彬方才各自归家。

    呵呵!此时的周致刚刚从国子监彝伦堂读完书,脚步匆匆的和刘文焕、何景明朝住所走去。若是周致得知自己一个小小的乡下秀才能让当朝的后军右都督还有皇宫里的大太监,以及太子身边的红人惦记着,想来周致定倍感骄傲。

    齐彦武早就养成了周致不回来他不睡觉的习惯。见周致回来,便急急的为周致端水伺候周致洗漱。

    忙碌了一天,用热水好好的烫一次脚,那感觉还真是不错。齐彦武则是站在周致身边,眼瞅着周致,一副关心崇拜的模样。

    “周致哥哥,现在都五月了,再有不到三个月就是秋闱了。等周致哥哥考完了,我们就可以回家喽!

    对了,周致哥哥,昨日小武听大嫂说起,在京城来了一帮黄头发,蓝眼睛,个子高高的商人。大嫂说是什么波斯人,他们手里都有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呐!小武明日打算去京城转转。”齐彦武轻声道。

第410章 一心一意为太子服务() 
弘治中兴时期,大明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方一些国家仰慕大明的各种文化和财富,商人们便源源不断的来大明做生意。

    不过他们的做生意,还是要受到朝廷控制的,很多时候都是以朝廷赏赐的方式满载而归。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满足,却也带来了一些大明没有的东西,诸如琉璃之类的来在大明进行私下的民间交易。

    对这样的情况,大明朝廷虽说是禁止的,但现在也很多时候是睁只眼闭只眼了。像刘瑾为太子朱厚照购买的那个惟妙惟肖的美人雕像,便是刘瑾在私下和波斯人交易的。

    不得不说波斯人很会做生意,他们带来的东西在大明看上去很新奇,卖出不菲的价钱,不过在他们的国家那已经是司空见惯,非常便宜之物了。

    寇沛涵住在客栈里,她本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偶尔进宫面见太皇太后外,便在很多时候在京城闲逛。

    而齐彦武却是整日忙碌于国子监和客栈的两点一线,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京城的事情。可在寇沛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