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吏**,民不聊生。而汉王掌权只有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军和辽军皆被击败。被金军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复了元气。新皇登基,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诸国皆来朝贡。这可是太上皇在时从未出现的事。只要人民过得好,何必在意谁当政呢?”
朱松一听,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熹儿,你怎么会站在岳云一方说话?武将干政,原本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云扶持赵琢上台,名义上尊其为我大宋新帝,却不将朝政交于他手,对朝中诸事皆擅作主张,自号首相,大权独揽,乃是实实在在的奸臣啊!你可别被他的一些收买人心举动蒙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在这方面,自己和父亲的看法差距是南辕北辙了。而且父亲是个老顽固,想说服他太难。只不过,从父亲中午的回来的表情看,似乎在赵构那里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十分不快。
他知道自己父亲虽然迂腐,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以前秦桧多次招揽他都拒绝了。能让他如此难受,只怕是赵构有什么决定引起了他的反感吧。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心思活跃了起来。回忆起在临安学院时。教授他算术的老师曾在课间悄悄给他说的话:“朱熹同学,如果你感觉你父亲有什么异常,一定尽快告诉我,这样才能阻止你父亲犯错,以免成为朝廷和民众的罪人!”
“爹,我下午还要去学院一趟,拿些书回来复习!你好好休息一下吧!”朱熹回头对自己父亲说道。
朱松倒是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快去快回吧!”
***************************************************************
三个时辰后,几份情报已经汇集在岳云的桌上。
第一份:监察部报告,上午刘子羽、王居正、朱松、何铸、王嘉五人探望了赵构。密谈近半个时辰,内容不详,但出门时。朱松与王居正二人脸有怒意。
第二份:情报部报告,午饭后,王嘉到了临安码头,坐上了到高丽的船只。据情报人员估计,因最近对前往金国的船只排查较严,极有可能是先到高丽,再从高丽坐船到金国。
第三份:刑部报告,朱松之子朱熹向刑部设在临安学院的眼线禀报,称朱松在上午见过赵构之后,表现极不正常。十分愤怒,应是赵构做出了某样举措,让朱松极为不满,刑部认为,可以对朱松进行争取。让其吐露赵构的计划。
岳云看着这几份情报,不禁感叹道:“这万俟卨还真卖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联邦调查局了,竟然把临安学院的老师也发展成了他的眼线,还把朱松的儿子朱熹也说服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等等!朱熹……”看到这个名字,岳云突然觉得眼熟。
回忆了片刻之后。不禁一拍大腿,惊叫道:“这不就是那位理学大师吗?”
朱熹的名气在后世太大了。他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十八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他这时不禁对这位牛人大感兴趣,眼下的朱熹才十七岁,还只是一个少年,接受新鲜事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加以塑造,他极有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反而会成为一位宣扬新思想的教育家。
想到这里,岳云便对身边的杨兴道:“杨兴,帮我去通知一下万俟卨,让他安排我和朱熹见一面吧,我看看这小子堪不堪重用!”
杨兴听后,不禁有些惊奇,这朱熹不过才是个毛头小子,且是对岳云不太服气的朱松之子,怎么岳云还对其大有兴趣呢?
他略有些迟疑,提醒道:“汉王,这朱熹才十七岁也就罢了,毕竟现在提拔的许多官员岁数也都不大……只是,这朱熹平素可没听说他有多出众啊。顶多就是年少时背四书五经比较厉害,而且还是朱松的儿子,万一提拔到重要岗位后,和他老子一个想法,可就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啊!”
岳云听后,却是微微一笑道:“杨兴,你放心,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不过此人如果运用得当,必是第二个陆游,当年我提拔陆游为红河州知府时,他也只有十七岁,也是很多人反对。但事实证明,他干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有信心,朱熹也会同样出色的!”
听岳云如此一说,杨兴自然便不好说什么了,于是便躬身行了一礼,然后下去通知万俟卨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八十二章 朱熹的见解
刑部的府衙内,万俟卨热情接待了杨兴。虽然杨兴的官职只是岳云的亲兵队长,但他的官品却是正四品的承宣使,竟然和关铃、牛通、曹宁、高宠等都统一个级别。万俟卨又知他从岳云担任背嵬军统制开始,就一直追随其左右,岳云商量什么大小事情从不瞒他,又岂会把他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亲兵队长看待。
“万大人,汉王吩咐,希望明天在临安学院和朱熹见一面,之所以不直接通知他到岳府或者兵部去,一来是怕吓着他了,二来也怕朱松起了疑心。”杨兴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将岳云的话转述了一遍。
“没问题!我就让他的老师通知其来学院一趟,就说要发复习资料好了。”万俟卨一口便答应了下来。然后随即问道:“杨将军,那对朱松其人如何处理呢?汉王可有指示?”
杨兴想了一会后,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倒是没有,但从几方情报应证,赵构应该是有什么大动作,极有可能想引狼入室,所以招致朱松不满。但汉王并未交待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应该还想再等等看吧!”
“哦,明白了!”万俟卨这时眼中却闪过一丝精芒。
“万大人,杨某就先告辞了!”杨兴双手抱拳作了一揖。
“万某送送您!”万俟卨亲热地将杨兴送出了刑部府衙大门。
然后神色犹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见他回来,万无忧方起身问道:“大哥。这件事很平常啊,可能是汉王认为这朱熹是个可造之材吧!所以想见面了解一下,准备提拔。你怎么一脸不安呢?”
万俟卨这时方叹道:“我是觉得汉王太优柔寡断了,明显赵构在策划一个大阴谋,如果我们不赶快采取行动先下手为强,只怕会中暗算呢。”
“没这么严重吧!”万无忧眉头一蹙道:“之前的方针都是为了引蛇出洞,把赵构一党一网打尽。如果现在就打草惊蛇。顶多把赵构、刘子羽一干人擒住,他们的同党仍会潜伏下来,暗中和我们捣乱。一旦将来北伐中原时。他们在后方作乱,就麻烦了!”
“这我知道,但是现在增加了一个变数。那就是赵构在暗中勾结金人,同时赵琢也暗怀鬼胎。我怕汉王养虎为患,反为其害啊!”万俟卨感概道。
“那大哥您的意思是?”万无忧凝声问道。
“直接抓捕朱松!撬开他的嘴!”万俟卨沉声道:“他是最忠诚于赵构的几个大臣,又位高权重,对赵构的阴谋一定知道得很清楚。现在他对赵构又有不满,正是我们从他口中了解赵构计划的好机会!”
“可如果抓了他,会不会打草惊蛇呢?可会惊动赵构改变计划!”万无忧有些担忧道。
“呵呵,我的想法是:不但让他吐露计划,还要他装着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万俟卨嘿嘿笑道。
“这怎么可能呢?他可是对赵构忠心耿耿啊,而且又是一把硬骨头。只怕不会向我们吐露的……”
“放心好了!他再有骨气,对赵构再忠心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我们就针对他的弱点下手好了!”万俟卨不动声色道。
“大哥……朱松有什么弱点呢?”万无忧有些迷惑道。
“朱松的弱点就是太重情义!”万俟卨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道:“他对那赵构是如此,对自己的老婆儿子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擒住他的老婆儿子加以胁迫。他便只有在效忠赵构和牺牲妻儿之间作出选择了!”
“这……”万无忧不禁有些犹豫了。他迟疑了一阵后方提醒道:“大哥,朱松的儿子朱熹可是汉王比较欣赏的人啊!”
“呵呵,欣赏是一回事,但要提拔重用又是另一回事……再说了,如果把赵构的阴谋拷问出来了,又没有打草惊蛇。汉王只会高兴,而不会责怪我们的!”万俟卨桀桀笑道。
**************************************************************
朱熹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里遇上岳云。
他不过是突然接到临安学院的老师派人来通知,说有新科举考试的一些复习资料要发放,让他上午来学院领取。但到了学院后,他的老师却是领着他到了一间雅致的小房间内,称有一位大人物要见他。
而在这小房间内,却是站着一位二十多岁,身着白色绸衣,剑眉星目,丰神如玉的年轻人。
当岳云微笑着向他打招呼时,朱熹只觉头都有些晕呼呼的了。他作梦也没有想到,这位大人物竟然是岳云。
那老师给他们两人奉上茶水后,很知趣地离开了。
“汉王,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你,实在太让我意外了!”朱熹激动地迎了上去,向岳云拜倒行礼。
岳云连忙将他扶了起来,微笑道:“朱兄弟多礼了!这里是学院,又不是在官场上,你不必太过拘谨!”
能见到自己崇拜的英雄,朱熹心中实在是欣喜若狂。
两人坐下后,朱熹方迫不及待地问道:“汉王,您怎么会想到来这里找我呢?”
“哦,是这样的,今天本王偶然路过这里,便想趁机了解一下临安学院的情况,随便想听听你们这些学子对新科举考试的意见和想法。”岳云淡淡道。他并不想和盘托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朱熹却是依旧十分高兴,他欣喜道:“其实,象临安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早就应该设立了。之前在金军南侵前,家父也曾向太上皇提出过,但太上皇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如今汉王在各地设立了学堂,在临安设立了学院。和朱某以前所想的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不谋而合!”
“哦?说来听听!”岳云一听,不禁大感兴趣。他可知道朱熹除了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教育家。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熹于公元1178年在庐山创办白鹿洞书院,广收门徒,并制定了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朱熹见这大宋的实际掌权者如此重视他的想法,亦是十分高兴,于是便侃侃而谈道:“朱某认为,应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两者应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在下以为: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孩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让孩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应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