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843章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843章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还转着这是苏联人什么新式武器的念头的时候,一片巨大到无法想象的轰鸣声就在耳边响起。苏联人的炮击开始了!是多达两百六十门重型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一千三百七十门野战炮,山炮,三百二十门有较远射程的重迫击炮,在一条并不是很长的战线上面,同时发出怒吼!

炮弹的弹道顿时在天空中交织出一道道火光构成的巨网。仅仅几秒时间,一群群炮弹就已经落在了远征军的阵地上面,大地顿时为之颤抖,就象一座巨大的火山就要在人们的脚下爆发一样!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数千门大炮的齐声轰鸣,终于揭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战役的序幕。

5月30日凌晨,苏军又进行了第二次持续时间30分钟的轰击:先对龙军出发阵地实施5分钟急袭射击,接着是对炮兵阵地的15分钟等速直瞄射击,最后对坦克可能的集结地进行炮火急袭10分钟。按照惯例,炮击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一阵异常猛烈的火箭炮齐射。

凌晨3时,第7步兵集团军的炮兵部队也加入进来,这个集团军以火炮迫击炮696门,47门火箭炮猛轰龙军坦克和步兵集结地,在30分钟内消耗了半个基数的弹药。周围的一切都震动了,响起了惊心动魄的隆隆爆炸声。莫斯科突出部地域最大的交战开始了。

在这可怕的“交响乐”中,重炮的轰击声,炸弹、M31火箭弹、“喀秋莎”的爆炸声,以及飞机马达不停的轰鸣声汇成一片。

一名苏军的炮兵观测员这样描述他当时见到的情景:“那些中国人距离我们炮兵观察哨的那所隐蔽的防御工事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公里。此时此刻我们听到和感觉到了这场疾风骤雨般的射击,在我身边的同志们都是张着嘴,捂着耳朵,忍受着巨大的震动,还有刺进人心里的那种炮弹爆炸的巨响。每个人都随着爆炸的震动剧烈地抖动着,好像心肺都要被摇出来一样。硝烟充满了他们的呼吸道和肺,火辣辣的让人喘不过气来。那些龙军炮兵立刻开始了反击。那条分界的小溪此时已经成了弹片飞舞的世界。河水倒映着一道道爆炸闪光,满河流动的,似乎就是血光。”

突出部北方的龙军也暴露了他们的企图,在这里作战的第4集团军,虽然没有像陈济棠那样采取主动的进攻行动,却他也派出了战斗工兵清除雷场。但是由于苏军警戒森严,并有火力掩护,中国人直到6月1日的早晨也未能完成任务。在挖地雷的过程中,龙军第6步兵师的一个工兵还被红军第1集团军米列什尼科中尉指挥的侦察兵给俘获了。这个俘虏随后向苏联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龙军已经进入出发阵地,并将在6月2日凌晨3时发动进攻。

6月1日凌晨2时20分,红军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开始炮击,此时距龙军炮火准备仅有1分钟。片刻之间,方才还沉寂的大地猛烈的起来!一个苏军师长后来描述道:“炮轰越来越凶猛!西部一片昏暗,爆炸的火光划破浓密的灰黑色的烟尘,犹如一座不祥的黑墙升向天空。不朽的但丁尽管有惊人的想象力,也未必能在他的《神曲》中这样来描写地狱。我走到一个离指挥所100米远的炮兵连,由于谁也听不到讲话的声音,人们只得打手势比划。大家都把嘴张开,否则会把鼓膜震破。肌肉发达的士兵身体晒得黑黑的,混身汗水在火炮映照下闪闪发光。”

对于火力反准备的效果,朱可夫和他的参谋团们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计算之后,做出了过如下评估:当苏军实施炮击时,此时大部分的龙军攻击步兵还呆在掩体、掩蔽部和深沟里,他们的坦克也应该隐蔽在待机地域,根本没有出现。所以,朱可夫认为,如果苏联人能够晚3060分钟再射击,效果会更好。朱可夫的观点的确有合理成分,但也必须考虑到,延后射击,就必须冒着龙军首先实施火力准备的风险。总体来看,虽然苏联人的炮击未必给龙军的有生力量和装备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失,但确实令他们阵脚大乱。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时间为此被迫推迟了两个半小时,而南方集团军群推迟了3个小时。正是这次炮击,彻底拉开了莫斯科大决战的序幕。

在炮声轰鸣的6月1日凌晨2时30分,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了电话:“怎么样?开始了吗?”朱可夫刚刚一抓起电话,就听到了斯大林焦急的话语。

“开始了!”朱可夫迅速而又十分坚定的回答道。

6月1日,星期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凌晨4时38分,莫斯科的地平线上开始破晓。此前的5月31日2021时左右,中国装甲部队开始前往集结地域,并在大约24时左右到达。由于从5月31日3时开始,莫斯科南部下起了大雨,使得地面有些泥泞,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6月1日。

对中国空军来说,6月1日这一天却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龙军各机场迎来了一个拥挤忙碌的清晨。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震天轰鸣声中,大群水平轰炸首先起飞并在机场上空集结,等待与随后起飞的战斗机汇合。在苏军炮击后硝烟未尽的前线,随着阳光一同降临在莫斯科上空的,将不再是持续了近100天的沉寂,而是轰鸣的炮火和燃烧的烈焰!

…………

1929年7月的一天,关绪清刚刚听过了中俄战况的奏报,他的表情有些沉重而复杂,总是有点心不在的样子,忽然向赵秉钧问道:“玛塔哈丽一号真的难以修复了吗?”

这件事还要回溯到去年年底的时候,玛塔哈丽一号进行第三次传送实验时,忽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实验即将取得成功时,参与实验的一个师兵力和装备没有按预定计划到达目标地区,相反,这个师的通讯联络忽然中断,从此便如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一点踪迹。

爱因斯坦在向皇帝的报告中说,这也许是由于时空轨道的矢量计算失误造成的,但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关绪清进一步询问:“这些士兵到底去了哪里?还有没可能找到?”

爱因斯坦很痛苦的说:“也许……也许时空机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相反地,在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这个实验决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因为那一个师的官兵极有可能是被运送到了另外一个时空。”

“另外一个时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可以回到任何一个历史的结点吗?”

“理论上是这样,但我们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目标时空,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把人或物传送到预定的时空,而且正如我过去所说的,时空传送技术有一个巨大的悖论,在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空间内的所有物体也会发生变化,所以那个师的士兵也有可能已经时空的忽然变化而冰消玉解了。”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至少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这个能力了。玛塔哈丽一号从产生那一天起就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根本无法拯救的错误。”

如果说曾经,关绪清对时空穿梭还抱有一点点幻想的话,那么现在这个幻想如同泡沫一样被打破了,也许,也许这一生当中,他再也无法回到那个令自己魂牵梦绕的年代,对于现在拥有至高权力,至高荣誉的他来说,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遗憾。

…………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我是传奇(大结局)

ps:明天是本书后记,本书的感受都会在里面体现。

西元1952年,关绪清80岁,距他禅位于大皇子溥寅已有二十年。

这一天早晨,紫禁城皇宫内的太和殿前,陈列着皇帝的卤簿,伞盖、麾氅、幡幢、节钺、弓矢、刀、戟、殳、枪、扇、炉、瓶、盂、杌、椅、星拂、御杖、棕荐、静鞭、旗瓜、吾杖……俱是全的!丹墀内摆放着黄盖、云盘,殿东设置着诏案,丹陛中设置着黄案。午门外,备着龙亭、香亭。天安门楼雉口中摆放着也为实用、也为装饰的朵云、金凤,其东筑有宣诏台。王公百官们各自全副朝服打扮,集合在午门。

关续清来到太和殿,慢慢地走到宝座前,端端正正地落了座,他的心情其实很激动,可是,他尽量克制着,绝对不让自己显现出一点急促的样子来!

他接受了王公大臣们的朝拜,他的样子显得前所未有的严肃、前所未有的威风!可是,七十多年前,前清朝廷为他举行“亲政”典礼的情景却一幕又一幕地、不停地闪跃在他的眼前、他的心底……那时,他才四岁!那时的所有记忆中,他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坐在这同一个宝座上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朝拜时的感觉:他只觉得心中空空的、整个人茫茫然就像悬坠在险崖与深渊之间的黑色夜空中一般……此时,他已经80岁了!他已经亲政76年了!这个时候,坐在这里,望着黑压压的大臣们,只觉得心如止水,再也没有当初热血澎拜的感觉。

朝拜结束之后,后任文化部长胡适捧着那道已经在乾清门用宝讫的《中华共和国约法》,送到太和殿的檐下,将此诏书陈列在丹陛中所设置的黄案之上。王公大臣们朝着此诏书行礼完毕之后,将此诏书捧至丹墀内,搁在其中所摆放着的云盘之中,并用黄盖覆于其上。

胡适捧着盛有《中华共和国约法》的云盘打头先行,自中路出太和门,其他文武官员跟随在他们两人之后,缓缓而行。他们这一群人来到午门外之后,胡适将云盘放入龙亭之内。然后,八个太监将龙亭抬起、一直送到天安门外桥南,与此同时,胡适还有其他文武官员也一起随着龙亭而行。胡适将云盘从龙亭中取出,放置在高台黄案之上。

按照一般的颁诏仪的规定,驾不御殿,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不必亲自登上天安门楼,亲自聆听宣诏官朗诵诏书。可是,关续清为了显示自己特别重视颁布《中华共和国约法》的仪式,就打破了一般的颁诏仪的规定,亲自登上了天安门楼,端坐在设置于九龙华盖和日月龙凤扇之下的宝座之上,与文武官员们一起聆听宣诏官朗诵《中华共和国约法》。

天安门外桥南,按序向北而立的文武官员们依照礼仪一起跪下,墨压压地铺了一地……

静鞭响后,全场悄然……

一名朝服炫然的宣诏官登上了高台,他先向北而立,朝正端坐在天安门楼上的关续清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他站了起来,从黄案上的云盘之内取出《中华共和国约法》,并用双手捧好,再朝西肃立,字正腔圆地将此诏书朗诵起来……

中华缔造之始,而以朕膺极位之任,夙夜戒懼,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赔而去之,起事不过数十旬,马踏已十馀国家和地区,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昔是之速也。建设之事,刻不容缓,於是以组织中华共和国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朕年事已高,所不敢任也。是用选举权任溥寅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封建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鼎盛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肝沥胆,为国民告。”

接下来便是约法的主要内容:“第一条中华共和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共和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共和国领土为八十二藩国和地区行省。第四条中华共和国以参议院、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共和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第九条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三条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第十四条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第十五条本章所载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

宣诏官将诏书朗诵完了之后,文武官员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向皇帝山呼“万岁”……

宣诏官庄重地捧着诏书,一步一步地走上天安门楼,来到那摆放在雉口中的朵云、金凤之前。他将诏书放在五彩朵云之内、衔入七宝金凤之口,再缒以彩绳,让其从天安门楼上缓缓垂下……

胡适像模像样地将那道由衔着朵云的金凤送下天安门楼的《中国共和国约法》接到手中,重新放置在龙亭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