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自在逍遥天子 >

第19章

大自在逍遥天子-第19章

小说: 大自在逍遥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三餐生计的常人,读了更多书的文人自然明白更多的道理,想得也更加广博深入,身上的文思之气,自然也更为浓郁。

第三十九章 乡试之望气() 
儒家所谓的浩然之气其实便是文思之气的一种,只不过更加纯粹高级一些罢了。

    如今过了一夜,考生渐入佳境,心神相合,自然而然地就将自己的文思之气完全释放出来。

    “倒是可以看一看这一场中有哪些出色人物?”

    在这贡院之中,不能施展灵目之术,但是他本身的文思之气与其相合,还是能够有所感应,“看”到许多东西的。

    说干就干,陈浮生摒除杂念,心神与自身散发的文思之气相合,放眼看了过去。

    他率先找得就是最为熟悉的叶信,在看自身号房排序的时候,他顺便也扫了一眼榜单,在心中记下了对方的位置。

    这一眼看去,便看到号房上空有方圆丈许的景象,其中隐然有着沙场点兵、兵戈杀伐之相,更有武人演练拳脚,骨气铮铮,与一般儒生截然不同。

    “不错,除了他出身将门,别人断然不会有这种沙场气象,看来他还是打算在取得功名以后求个儒将的路数。”陈浮生点一点头,叶信的气象虽然还不够宏大,却也已经颇为难得。

    要知道普通士子就算读书有成,也不过虚室生光,能够放出一两尺的光亮来,就已经颇为不易了,每一个能够形成特殊景象的无疑都是对文章经义、自身前路有了特殊的理解。

    这样的人物,就算这乡试乃是集中了一省的才俊,也没有太多,单看这一眼,陈浮生就可以断定,一个举人,对方必定手到擒来。

    “不过恐怕名次不会太高。”暗暗摇了摇头,叶信毕竟受了将门兵家思想颇深,气质景象也太过刚直,恐怕不为正统儒家所喜。

    更何况,这一科还有那么几个厉害人物,陈浮生把眼睛移到旁边,和叶信刚厉的沙场杀伐不同,他旁边的那一间也是幽幽生起一杆青竹。

    青竹修长,看起来不过丈许高,粗细更是只有酒杯一般。浑身青碧,颇为喜人。看起来脆弱,却是坚韧无比,在叶信兵戈之相的侵袭之下,居然毫不动摇,反而更加青翠欲滴。

    “这个人已经有了诗中所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魄,只是不知道是谁?”

    不过这两人气象虽然不凡,却只能在比起将贡院上空化为东西两半的两个人下面勉强维持。

    其中一人,心中气象所化,在空中形成影影绰绰的无数屋舍,其中不知有多少书生士子正在其中诵经苦读,屋舍外面,风雨交加,将屋舍外的花木打得一片零落,但学堂之内却是一片风平浪静,士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这个人已然对杜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了深深领悟,据说蜀中文家千年以来,兴学不已,不是他们家中出身,绝对没有这番理解。听说文家这一代,有一个文克己,天资不凡,一定就是他了。”

    毕竟他有着两个先生,都是出自文家,对于文家自然了解得极为深入,只是一眼,陈浮生就大致判断出来。

    不过比起另外一人,这位文家的高材还是略逊一筹,陈浮生转首看向另外一侧,却是一片碧波万顷,悬崖高耸,明月凌空的秋江夜月图,在清风明月之间其中仿佛还遥遥传来如泣如诉的洞箫之音。

    “这是赤壁啊。”陈浮生心间瞬间浮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临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的句子。

    同时他也明白了对方的来历。

    “这是三苏的后人啊!”

    对方文气所化的景象显然就是东坡名传后世的《赤壁赋》了。

    而且这两人的气象还在不断的扩展完善之中,其他的的文气与之相比,有如萤火之于皓月,简直不值一提。

    除了叶信的沙场和青竹等寥寥无几的几处还勉强保持独立之外,整个贡院都几乎要被笼罩起来。

    “不好!”

    陈浮生瞬间有所领悟,如果自己再不开始,那么一旦被这两人完全将胸中思想落于笔端,到时候就要失去一份先机。

    虽然陈浮生自信凭借着自身才学,一个举人还不在话下,但是如果失了这种锐气,无形之中修行之路上就难免有些不必要的碍难。

    想到这里,陈浮生不再犹豫,返回号房,将试纸展开,心中迅速过了一遍,经义自在心中,也不需要什么草稿,提笔就要书写。

    只不过陈浮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看这贡院风流人物的时候,明远楼上,有人和他做着同样的事。

    这个人,自然就是本次的主考官,江源江御史。

    平心而论,陈浮生他们把他想得太过偏差了,虽然出身旧党,但他本人还真没有什么打压异己的想法。

    毕竟对他而言,文章好坏,一眼便知,他还不至于把国家的抡才大典视做儿戏。

    当然那些他认为错误的见解还是取不到好成绩的,这不是私心,而是他的确就是这样认为。

    眼下乡试刚刚进行一天,许多士子才真正进入状态,他除了巡查考场没有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地带了各房房师前来望气。

    在众人眼中,江大人自从登上这明远楼便不发一言,更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静视考场,仿佛有什么难得的稀罕美景一般。大家自然只好屏气凝神地跟着他看着贡院。

    良久,江源张开眼睛,长长吐出一口气:“都说蜀中文脉昌盛,今日一见果然不虚,单单一个乡试,居然就有如此杰出的人物。不比京师国子监的秀出之辈差上分毫。”

    在他身边的同考官们大都是蜀人,自然与有荣焉,连连谦虚。

    只不过对方显然不在乎这些,只见他用手指向两处,开口问道:“这两处可有什么才俊?”

    “大人果然神目如电,明察秋毫。”两位房师微微捧了一个马屁,看到江源微不可查地笑意,这才继续开口:“这两间房中的都是我蜀中有名的青年才俊,其中天字号的乃是文先生的本家侄儿文克己,另一位则是眉山苏家的苏过,都是家学渊源。”

    “文先生,可是当年的状元郎文洞明,真可谓有其叔必有其侄,至于眉山苏家,莫非便是三苏的后人,果然是诗书传家,历久不绝。”江源夸赞两句,刚要继续说些什么,就是脸色一变,“原来还有一个人居然后发先至,我居然险些看走了眼。”

第四十章 乡试之笔落惊风雨() 
号房之中,陈浮生磨墨展毫,一行质朴自然的小楷便跃然纸上。

    文字有如武功,一笔一划,皆有法度气势,更加融入了本人的气韵,做不得半分虚假,故友观人不如观字的说法。

    陈浮生读书、习武、修行,皆有了不凡火候,在这一手字上自然显露得淋漓尽致。

    在他手中,毛笔仿佛化作三尺青锋,有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心力意念。

    渐渐地,以陈浮生的号房为圆心,有肉眼难以看见的异象生成,陈浮生每落一个字,从陈浮生的号房便涌出大量的文思之气,得了这股生力军,整个贡院的文思之气有如潮水般涨落一次,然后便要比从前更强盛一分,在东西两分的贡院中央,一道飘渺汹涌的气柱就要喷薄而出。

    而那两处异象也不甘示弱,催发地更加旺盛,想要将其重新压下去,一时之间,贡院仿佛变成了一处巨大的战场,原本势均力敌的两家隔着楚河汉界彼此相望,现在却突然闯入了第三家,场面顿时混乱起来,三家军队正在两两捉对厮杀,当真是波澜壮阔。

    得了这个时机,原本无法出头的沙场和青竹等七八处也不甘压制,气势猛然一涨,想要借此机会突然无形之中的某种压迫。

    反应到现实便是叶信等人突然感觉心思一阵通明,无数灵感突然浮现在心间,然后被付诸笔端。

    “那里面又是谁?”江源静静看了半响,将手指指向一处。

    那里,就是陈浮生所在的号房。

    “那里,出色的人物应该就只有陈浮生,陈守正一个人。”负责的房师回忆一下,开口回答。

    “陈浮生,就是眉山今年的小三元吗?我听说过他,”旁边另外一位同考官恍然大悟,“他也算是一个颇有传奇性的人物。”

    “这是什么意思?”江源开口,“难道他也是蜀中什么世家出身吗?”

    眼见主考官起了兴趣,大家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虽不中亦不远矣。”

    “他是眉山陈家人,陈家在我们蜀中也是有名的大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了四五代,虽然是行商贾事,历代的家主虽然没有进士,却最起码都是秀才出身,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举人。如果不是血脉单薄,一直都是一脉单传,传承的时间又太短,说不定就真能和那些江卿之家相提并论。”

    “不过,他身世也颇可怜,据说他幼时父母双亡,难得是他却发愤读书,闭门自学十年,不曾出过一次家门,直到去年我蜀中的锦江书院开门招生,他一举考了进去,然后第二年第一次下场,就将小三元纳入囊中,虽然时日不长,名声尚浅,但知道的都极为称赞欣赏。”

    “原来如此,当真难得,他没有了双亲的教养,家中又有着数不清的钱财,居然还能如此刻苦,向学之心,远胜常人。”每听一句,江源便点一次头。

    最终在他心中陈浮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心思坚定、刻苦求学、不受身外物滞累的高洁少年形象。

    “敢问大人,您为何确定那些青年才俊就在您指的那几处地方。”在一旁的监临官瞅到了时机,见缝插针道。

    微微自傲一下,便有好心的同考官为这位第一次监考的官吏解释:“人的文学才识有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坐立起卧,皆有气势,这位大人是习武之人,想必看到那些高手,不需要和对方交手演练,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分辨出来?”

    “这是当然,习武之人,气势与常人截然不同。”

    “我们读书之人也是一般,只不过平日里比起武人气势外放,文气就要潜隐深藏,只有写文章或者那些大师开坛讲学的时候,心无杂念,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才会完全显露出来,这时候如果文思之气深厚的人便能够心有所感,江大人乃是一朝传胪,更是得了文老相国的真传,学问精深,远胜我等,自然而然能够看到考生们的文思之气。只不过,我们比不上江大人,只能隐约感觉,还真的对这些不太清楚。不知江大人看到了什么景象,能否给我们讲解一番?”

    “不错,这位大人所言不虚。”赞赏地看了这位同考官一眼,江源继续为监临官开口解释,“上古之时,前贤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这其中描绘的便是文字学问的力量,还有前朝杜圣称赞谪仙人李青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表示因为他看到了谪仙人写诗落笔时的文思之气,李青莲出身蜀地,杜圣也曾经在这锦城草堂之中隐居,这一首诗你总应该听说过吧。”

    看到对方连连点头,江御史满意一笑,继续看向那三处,欣赏之意溢于言表:“我读《汉书》,看到孟坚评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又曾和洞明同朝为官,对于蜀中文家也颇为了解,你看那学舍俨然,风雨不动,果真是将杜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读到了骨子里去。文翁教化,能够延续千年,真乃难得。还有那个苏过,眉山三苏的名声,哪个读书人不曾听闻,自苏味道以来,苏家历代才子不绝,尤以东坡为最,赤壁两篇,字字珠玑,哲理无尽,这个苏过小小年纪,不经贬谪,不经生死,就能对这赤壁赋有所领悟,更是难得。”

    “那么那个陈浮生呢,他又怎么样?”听得津津有味的一众考官急忙开口。

    “这你们倒把我难住了,”江源摊摊双手,“这个陈浮生之前想必是在用心琢磨,不曾动笔,是在那两人文章写了接近一半的时候才插入进来。现在他的文章气象还未形成,就连我也看不出来,不过气魄之大,决不输于两人,我听你们说,他父母双亡,之前全是自学,学问精深,居然也能和家学渊源的苏文二人相提并论,实在不凡!”

第四十一章 打算() 
陈浮生每写一字,就感觉心思更加灵动一分,下笔有如破竹,顺利至极,居然直到交卷都没有用上蜡烛的机会。

    抖一抖手上已然干透的文章,陈浮生满意点头,自信这凭借着这写得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无论是谁主考,都没有将自己刷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