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关中,丞相府。
大将军李严兵败上党,墙倒众人推,以前的那些事都被翻了出来,包括诸葛亮在关中时不予救援,反而为争功而发动南阳之战,甚至包括贪腐,生活奢侈等都成了罪状,经过廷议,群臣一致同意,免去其大将军的职务,改任辅国将军,削爵为亭侯,算是维护了他一点面子。
大将军府轰然瓦解,兵权再次归丞相府。丞相府的第一道军令,就是发往颍川给卫将军孟达、平北将军诸葛恪,令其将五千重甲骑兵分成三批,孟达自留一千,分拨给诸葛恪一千,其他三千调往蒲坂,转交给姜维。
命令发出去了,诸葛亮还是有些不安。他不知道诸葛恪能不能制住孟达,将重甲骑拿到手。姜维却非常自信,觉得孟达没什么理由保有这五千重甲骑,给他留一千,已经是给他面子了。如果他再不识相,自然是自寻死路。
“丞相,只等孟达就范,就一切就绪了,可以行动了么?”
诸葛亮沉吟不语,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的城墙,眼里却是一片模糊。因为经年累月的伏案工作,他不仅背驮了,眼睛也花了。看远处也不行,看近处也不行,明明知道那里只是一片墙,他的眼里却只是一团恍惚的红,像一团黯淡的血。
“还是再等等吧。”诸葛亮轻声说道:“等他拿下青徐,大局已定,才能封王。”
姜维欲言又止。
。
。
。(未完待续。)
第985章 荒唐
诸葛亮的军令从长安发出去的同时,一纸控状也送到了长安。
魏家习氏及南阳、襄阳数十家联名上书天子,指控丞相诸葛亮赖账不还。
看着这纸义愤填膺的控诉,诸葛亮半天没有回过味来。居然有人要在天子面前告我的状?
不管诸葛亮相信不相信,这事还就是真的。
话要从孟达开始说起。
李严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把五千重甲骑给了他,当然是看重他,把这最贵重的一笔遗产托付给他,让他增强实力。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五千重甲骑兵,放眼天下,就骑兵的实力而言,魏霸第一,他第二,其他人都无法与他们抗衡。
可是孟达知道,他很难名正言顺的长期拥有这五千骑兵。李严能给他,是因为当时李严还是大将军,等他回了长安,他就不是大将军了,诸葛亮一纸命令,他就得乖乖的把这些宝贝疙瘩全部交出去,白白的便宜姜维。
他不想给,可是他不能不给。与邓贤、李辅等人商量了很久之后,孟达还是没找到对策,只得向法邈求助。
即使是孟达,现在也知道法邈一直就是魏霸的人,他到李严身边来,估计还是魏霸的意思。李严虽然倒了,他们还是以李严党自居,不愿意轻易向魏霸低头,自然也不愿意向法邈问计。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把法邈当成亲信的。
面对孟达的难题,法邈说了一句话:丞相差车骑将军钱,一大笔钱。现在这笔钱的债权在魏风的手上,直接掌管人是魏风的夫人习氏,而间接债权人是南阳、襄阳一带的世家。
孟达一时没听明白。法邈只得又提醒他说,这笔钱,当初是丞相欠下的,后来一直没还。大将军主掌关中,车骑将军不好向大将军要钱,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将军已经败了,负责关中的还是丞相,那这笔钱就应该向丞相要,丞相不给,就拿马铠顶账,有何不可?
孟达有些迟疑,这听起来不怎么靠谱啊,法邈不会是坑他吧。
法邈笑笑,说了一句很地道的真心话:这么做,的确有些不靠谱,一般人不能做,做了就死。可是车骑将军能做,他把王平杀了,你看丞相有一句话没有?谁都知道王平其实罪不该死,可是车骑将军就杀了,杀得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退一万步讲,这件事就算不行,辽东那么远,往来几次交涉,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时间也拖掉了。丞相病成那样,谁知道他还能活几天。万一连车骑将军都没办法,那再交出去就是了。有这么一件事在,车骑将军能不护着你?
孟达将信将疑,派人和法邈一起到襄阳求见魏风。魏风听了,有些犹豫,习夫人却当机立断,一口应承下来。她立刻召集相关世家的当家人赶到颍川军营,和孟达撒泼打滚,要求孟达把五千套马铠当成欠款抵押。
孟达求之不得,一口应承。办完了手续,接收了五千套马铠之后,习夫人又写了一纸借条,把这五千套马铠借给孟达,注明租金多少多少,按月结算。如果有损失,按价赔偿,诸项事宜,细得让孟达头皮发麻。
孟达的问题解决了,习夫人却没有结束,她联合众人,一纸御状告到天子面前,状告丞相穷兵默武,不顾民生经济,欠了南阳、襄阳世家四万余金的巨债不还,却一门心思的发动战争。如今巨额债务拖得几十家濒临破产,老少近千口衣无落,请天子做主,责成丞相还钱。
他们告的是丞相诸葛亮,可是如今丞相府大权独揽,任何上书都会先经过丞相府,当然先摆在了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亮可以把这封状纸压住,不上达给天子。可是他知道这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说,这纸御状本来就没打算给天子看,就要看给他诸葛亮看的,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有一句话:
那五千套马铠,你别想了。
百姓状告当朝丞相,要丞相还钱,这还真是咄咄怪事。诸葛亮虽然觉得这事太过荒唐,却不由得为状纸的执笔人拍案叫好。也不知道这份状纸是由谁执笔的,上来先以荆襄地区实行的政策为根据,点明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在这个规则面前,丞相与普通人平等,并无二致,给自己找了一个稳定的立足点,也给后面的发挥打下了一个基础。
因为荆襄地区是魏霸的治下,这些政策都是他制定的。要否定这个政策,就是质疑魏霸。
可是现在诸葛亮最不想发生冲突的就是魏霸。他倒不是想和魏霸重归于好,可正是因为他想一举解决魏霸这个麻烦,才不肯在这样的小事上与魏霸纠缠,以免节外生枝。
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意外了。他自己知道余曰无多。习氏大概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敢这样给他找麻烦,做出如此大逆大道的事。
诸葛亮哭笑不得,更加感慨魏霸的影响。世家与军阀联合起来劫夺军资,攻击当朝丞相,这不是造反是什么?,这不是世家势大是什么,为什么要压制世家,这样的世家不压制能行吗?
诸葛亮虽然很生气,却没有大发雷霆,他让人把状纸递到了天子面前,让天子看看世家嚣张的嘴脸,然后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走了。
诸葛亮传话姜维,看样子短期内这五千套马铠是拿不回来了,你还是立足于自己想办法吧。不管怎么说,稳住阵线,把魏军挡在潼关以东,保护关中,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姜维接到消息,也是啼笑皆非。丞相老了,对付魏霸以及魏家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居然如此软弱,换了以前的丞相,简直不可思议。
看来没有实力就是不行。姜维把全部精力转移到了整军备战上来。
李严战败,所领的三万人马损失超过一半,剩下的一万多人中,五千骑兵给了孟达,带回到关中的只有七千多残兵,后来陆陆续续的又跑回来了两千多人,总共有近万步卒。这些人成了姜维的部下,姜维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振作这些人的士气,将他们重新整治成能战的大军。
加上陆续从陇右赶来的人马,现在姜维手握步卒两万,精骑一万,可谓实力雄厚。
李严战败,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将士的损失,还有辎重的损失,大量的霹雳车、连弩车成了司马懿的战利品,也是一个让姜维非常头疼的事。好在关中不缺木材,加工作坊又是魏霸打下的底子,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已经三次更新换代,只要给他时间,重新装备起来并不是问题。
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钱。
姜维向诸葛亮学习用兵,却没有学习机械之术。在机械方面,他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而以诸葛亮的身体,再让他去改进那些军械,恐怕也有点不切实际。也就是说,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汉魏双方在军械上谁都没有什么优势,甚至魏国可能还强一点。因为魏国有马钧那样的奇才。
姜维觉得不能再等,再等下去,情况对他更加不利。而且,秋天已经来了,丞相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发生晕厥,明年的春天,他肯定是熬不过去,甚至能不能熬到年底都是一个问题。
姜维再次建议提前发动秘密计划,诸葛亮却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坚持不肯。姜维甚至怀疑诸葛亮是不是变卦了。
姜维心急如焚。
……
事情却比姜维担心的要顺利得多,魏霸与曹魏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
郭立最后告诉费祎,天子——其实是郭太后也知道,不管怎么谈,青州、徐州最后肯定是守不住的,放弃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他并不反对魏霸的这个要求。从军事角度来说,以曹魏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兵力而言,放弃大河以南,退守冀州,收缩防线,也是利大于弊。
问题是主动割地和战败失守完全是两个概念,割地求和,向来被视为懦弱无能的表现,标准的亡国之策。汉初反思秦以前的春秋战国,特别是后来的七国争雄,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意见就是六国不肯作战,而是争相割地贿秦,以至于秦越战越强,最后逐一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如果天子现在主张放弃青徐,他和郭太后很可能立刻被众夫所指。别人不说,镇守东线战场的夏侯霸就不会答应。他一直对天子报以不信任态度,私下里还在追查这件事,如果天子下诏让他放弃青徐,以夏侯霸那种脾气,说不定会举兵清君侧。
所以,青徐可能给,但还是要打一打的,以魏霸的实力和魏国目前的情况,胜负已经一目了然,形同白送。只是这样一来,王凌、夏侯霸战败而失守青徐,责任是他们的,天子和郭太后就可以得以保全。
说了半天,其实就一句话,你们去打青徐吧,洛阳不反对,也决不会派一个援兵支援夏侯霸和王凌。
费祎回报魏霸,魏霸召集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出兵青徐。他发出紧急军报,希望长安和颍川一同出兵,牵制司马懿和曹爽等部,为他夺取青徐创造机会。
然后他指示隐蕃,给我好好查查曹芳是什么来头,身为一国之君,出身怎么会不清不楚,如此惹人猜疑。
。
。
。(未完待续。)
第986章 出征
青州相当于后世的山东,是贯通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枢钮,大部分地区是地势平缓的丘陵平原,不足以自守,中西部却耸立着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岳泰山。
泰山郡因此而得名。
泰山实际上并不是高,在五岳之中也不是最高,可是泰山位于平原之上,相对高度非其他四岳可比,所以看起来特别的雄伟。在见惯了平原丘陵的孔夫子看来,登上了东山就可以看到整个鲁国,登上了泰山就可能俯视天下,一点也不夸张,后人对他的嘲讽,纯属是一种善意或者无知的玩笑而已。
当人类走出太空,回望地球,地球不过是茫茫太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用这种眼光来看,人类对高山大海的感叹岂不是都很可笑?
魏霸在嘲讽儒者的时候,也喜欢拿孔夫子开玩笑,可是当他真准备武力夺取青州的时候,却不敢对泰山有任何轻视。
泰山地区并不算很大,加上东部的鲁山、沂山和东南部的蒙山地区,也不过是一个方圆五六百里地地带,可是这位山区却成了青州最难缠的地区之一。三四十年的大战过后,同样属于重兵灾区的青州比起徐州要稍好一些,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这片山区。
大乱一起,或者官府太过严苛,百姓活不下去,就会入山为寇,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世家大族也有这样的做法。就和江东的百姓躲入山区成了山越一样,青州的百姓躲进泰山,就形成了著名的泰山贼。
泰山贼的历史可能比任何一个王朝的历史都要悠久,远在孔夫子的时代,就因为看到丈夫、儿子先后被泰山猛虎所食,却依然不敢离开山区,而让夫子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叹。那些人平时是流民,也就是不肯落藉的百姓,到了乱时就是贼。
这大概是泰山贼的雏形。
东汉末年,泰山贼赫赫有名。臧霸等人就是泰山贼,他们倚仗泰山的有利地形,利用泰山贼的战斗力,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和曹艹麾下最早的主力之一青州兵脉络相联,血脉相通,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泰山系,直到曹艹末年,泰山系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曹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