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霸气军长成神路 >

第16章

霸气军长成神路-第16章

小说: 霸气军长成神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还是有更多人会站在道德立场的制高点来指责燕仁帝的,即便他们是最终目的是利益,可不妨碍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来为自己争取有利条件。

    有很多奏折对于凤卫军这样封官得爵的做法半点不提,他们只是在奏折里用十分担忧的口吻写到如果女子都去参军了,那么国家的人口增长怎么办呢?

    国家可不能少了新一代的出生呀。万一出现人口衰退,这可是大燕罪人呀。而且大燕会有出现很多许多娶不到妻子的光棍,光棍一多,寻事生兹也会多起来,社会治安就会不好,这样于国于民都不利。

    又有奏折写到女子二十才可以退役,这样会造成错过她们的花期,更何况一个参过军的女子,又有哪个男子敢娶呢?于女子的婚事实在无益,希望圣上万万三思。

第二十四章 相询() 
其实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些奏折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从太祖皇帝建立大燕始,他就十分注重人口的增长,毕竟当年战乱,人口调零,而今国家建立,人口增长必不可少,不然如果外族入侵,去哪里找青壮年来打战?倘若外族有五万兵,你自己只有一万兵,就算打赢也是惨胜,最怕的打不赢,而后马蹄踏破边境肆意抢掠会更糟糕。

    于是太祖皇帝定下了生育奖励的条例。

    凡每生一新生儿的人家,都可以去管辖的乡镇县府通报,经过官府核实,会登记在册,就可以领取十两银子的生育补助,而当年登记在册的新生儿长大成人,可以婚嫁的时候,还可以再次去官府登记,领取五两银子的婚嫁补助。无论生男生女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个条例实在是令千万百姓感激不尽。

    没有人不喜欢多子多孙的,可是国家初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平民的生活很艰辛,养活一家子已经困难,又怎么做到可以多子多孙?

    可是生个男孩来传宗接代是时人的共识,生活过不下去,但是又生了女孩儿怎么办呢?

    狠心点的就直接淹死,难下手的就放个木盘让婴儿在河上漂,能不能遇到好心人就看她的运气了,至少不用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儿,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骗自己可能自己的闺女被人捡了去,好吃好喝地养着呢。

    但是太祖皇帝这个条例一下子解决了生活艰辛的难题。只要生下来,无论是男是女,都可以得到十两银子的补助。

    十两银子,省着点用可以让一家五口过好几年了,足够勤奋的人家活家养口了。更不用说还有那五两银子的婚嫁补助,连婚嫁也可以省好大一笔钱了。

    太祖皇帝执政时期,大燕全境出现了普遍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个时期在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时候称之为“女权的萌芽”时期。

    太祖皇帝从不小觑女子,他对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就十分尊重,而他也深知老百姓讲究传宗接代的固执性,但是过少新生女孩儿的出生非常危险,因为孕育只有女子才可以做得到。

    如果十几年后,大燕大部分都是男子,怎么娶妻?一夫一妻恐怕都不能保证,难道要几个男子一起共妻?只怕更让人难以接受。男子娶不到妻子,无法生育下一代,只要几十年,大燕就自取灭亡了。

    而女孩儿长到十来岁就可以成亲生子,只要十几年的时间,人口就会迎来一波大涨,大燕人口充裕,才有成为泱泱大国的基础。

    太祖皇帝威信高,即便有朝臣担心国库支撑不起,也只能按照他的意思执行。

    其后,太祖皇帝五年开始一次人口大普查,大燕开国之初只有一百五十多万户,九百多万人口,太祖五年人口普查,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多万户,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到了太祖二十年人口大普查,已经达到了五百四十多万户,四千多万人口。

    二十年的时间人口足足增长了四倍。这在生产力低下,感染风寒就可能死去的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到了燕轩帝登基,因为百姓生活已经富裕,生育条例和婚嫁补助已经取消了。

    但即便如此,到了燕仁帝这里,大燕全境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人口了,而且男女并不会失调。

    可能是因为太祖皇帝生育条例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到太祖皇后的影响,大燕的风气十分开明,对女子十分宽容,虽然不会对女孩和男孩一样一视同仁,但也不会轻视。

    所以奏折上说的怕担心有人娶不到妻子是很可笑的笑话,因为凤卫军编军只有三万,预备役只有两万,这五万人口跟大燕全境人口比起来,只是一滴水花而已。连其他几支军队的手指头都比不过。至少虎贲军在役编制就有上百万。

    而女子婚嫁难说对了一半,现在大燕女子嫁人,无论是家人舍不得还是在婆家提高地位,一般都是及笄礼后开始说人家,十八岁左右才出嫁。

    所以二十退役婚嫁这个时间虽然有点晚,但也不会晚很多。更何况,女子从凤卫军退役之后可以享受到的福利,恐怕多的是男人求娶。

    燕仁帝听了一些奏折就不想再听了,反正都是老生常谈,换汤不换药,下一次早朝肯定会吵翻天,现在不想再浪费精力在这件事上了,示意太子处理好朝政,他自己回后殿休息。

    不说前朝,就连后宫也十分好奇的,能在宫里熬上位的都不蠢人,就算是蠢人,那些有儿子的,经过儿子的分析也不会蠢了。至少彭德妃就恨得差点咬碎了牙齿,不止一次诅咒大长公主为什么还不死。

    这天太子李宸照例来王皇后宫中陪她用膳,饭后母子二人照常散步消食。

    王皇后摆手挥退搀扶着她的大宫女,又示意其他宫人远远跟着,才问扶着她的儿子,“宸儿,凤卫军这件事你可知晓?”

    王皇后问的肯定不是知道不知道这道旨意,因为根据李宸手下的情报网,经过大江南北走商的商人宣传,很多地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估计再过几天,大燕全境都知晓了。所以这问话是指他知不知道燕仁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宸点了点头,“儿臣知道,父皇事先已经跟我说过了。”

    “那么,是不是因为你姑祖母才……”王皇后难掩好奇心的问道。

    李宸失笑,现在很多人都猜是因为大长公主前段时间进宫,向燕仁帝进言,燕仁帝迫于大长公主才颁发的旨意。

    但李宸十分清楚他父皇是什么样的人。当年太祖皇帝禅位给儿子燕轩帝,自己做太上皇,他父皇就是由太祖皇帝亲自启蒙教导的,怎么可能是感情用事之人?

    燕仁帝与大长公主一起长大,感情的确很深厚,燕仁帝十分爱护大长公主不假,但他并不会忘记身为皇帝的职责,大长公主更不是拎不清的人,这件事应该是他们两个一起联手策划的。

    鉴于凤卫军的特殊性,从小就一起在太祖皇后膝下长大的燕仁帝和大长公主不会坐视凤卫军消亡,但是凤卫军又是在大长公主手中,看大长公主的身体情况,再活二十年不是问题,而下一任即位的皇帝是李宸,李宸可是要称呼大长公主为姑祖母的人。

    百行以孝为先,李宸做了皇帝恐怕要更加尊敬大长公主,想要收回凤卫军可以说是奢望,但是不收回的话,心头始终会有根刺,于谁都不好。

    而现在,燕仁帝旨意一下,大长公主就相当于交出了凤卫军,有名无实,既然连大长公主这样辈分的人都不再掌握凤卫军,下一代的公主也就没有资格再言执掌凤卫军了。

    为皇权稳定扫清了一个隐性障碍。

    但是燕仁帝又说凤卫军下一任统领能者居之,他可是知道几乎与自家女儿同龄的表妹赵曦生而有神力,还在韩家的调教下青出于蓝,如果赵曦入凤卫军,可以说凤卫军的新统领就是赵曦的了。

    燕仁帝这样就相当于补偿了大长公主,一边皇权减少了大长公主的权利,但另一边与大长公主的感情又不会让她吃亏。

    其实李宸隐隐有种他父皇这样做是在养废凤卫军的意图,虽然赵曦可以支撑凤卫军十来年,但她总会成亲生子,女子成了亲,有了孩子就会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恐怕对凤卫军也是有心无力。

    长此以往,凤卫军就会变得有名无实,这样取缔了凤卫军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有能力的女子世间总是少的,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类似镇国夫人和赵曦这样的人呢。

    但这也是燕仁帝身后事了,李宸只是有这种感觉,但不确定,前人已经搭好了梯子,会不会摘果子就看后人的领会能力了。

    “母后,父皇英明神武,与姑祖母感情一向深厚,你是知道的。”李宸微笑着回了王皇后。

    王皇后立即明白了。父皇英明神武就是说这个决定是燕仁帝自己下的,与大长公主无关;与姑祖母感情一向深厚就是说即便损害了大长公主的利益但也不会降低她在燕仁帝心中的地位,可能燕仁帝还会内疚而补偿她。

    王皇后再不相问。她一直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因只有一个儿子的缘故,她的心神都是给了儿子的,她从不会拖儿子后腿。

    自太子妃嫁进东宫,她就没有为难过人家,也没有主动塞过女人给儿子,所以东宫除了教导太子成人之事的几个通房宫女之外,只有太子妃一人,她的孙子孙女全是嫡出。太子妃很敬重王皇后,她所生的孩儿也很亲近这个祖母。燕仁帝就不止一次表示很高兴太子后院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平稳。

    而王皇后这次相问也不过是担心这道旨意是李宸向燕仁帝进言才会有的,这样一来就是得罪了大长公主。大长公主这么多年的爱护李宸,如果真是李宸提出的,只能说明李宸是一个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之辈,燕仁帝知道了也会不喜,对他登基为帝可能造成无可挽救的损失,一天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一天都不能掉以轻心。

    但现在听了儿子所言,她就放心了,转而又开始幸灾乐祸起来。彭德妃和三公主筹谋已久之事泡汤了,想到她们的扭曲的嘴脸,她就开心的不了的。哎,真想亲眼看看呢,不知道承庆宫又会损失多少套茶具了。

    【这几天都在追《琅琊榜》,这部剧场景细节很精致,情节严谨,衣服还很精美,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最的是,里面连跑龙套的演技都好好,更加不要说配角和主角了。简直是良心之作。制作团队很棒呀。

    除此之外,这部剧的弹幕也很可爱,大家的弹幕都很有爱,我现在有时间都会先看一次没有弹幕的,再看一次有弹幕的。看到几次大案子,弹幕上很多人都说,想知道一下京兆尹府高升的内心阴影面积or高升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微笑。

    我刚刚追到11、12集,11集末尾出现的辩论的背景音乐很有代入感,特别是看到苏苏把手轻碰一下火盆想触碰一下赤焰以及霓凰郡主认出了苏苏身份的那一幕,泪溢双眼,我胡歌的演技大爆呀!!

    一天两集完全不够!但是又不想它完结。。。。】

第二十五章 入营() 
果不其然,三天后的早朝,差点吵成了菜市场。

    燕仁帝高坐龙椅,看着下方文官们一会儿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又看着武官们大嗓门的争辩,过了一会儿文官又跟武官吵了起来,燕仁帝看得津津有味。

    大燕朝堂氛围很好,太祖年间时不时总有朝堂上吵着吵着就动起手来的,那时候打赢了的一方气势昂扬,输了的一方鼻肿脸青。

    而君子六艺,即便是文官也不是手无寸足之力,很多时候双方胜率是一半一半的。

    而今天的早朝,朝堂上的官员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吵着吵着也动起手来了。都看不清是怎么发生的,反正一群人就这样打了起来,平时就看不顺眼的,或者双方私人有恩怨的,打得更是起劲。

    燕仁帝甚至看到了有人伸出了撩阴脚偷偷地在一旁偷袭,他抽了抽嘴角。

    齐公公注意到燕仁帝并没有被冒犯到的不悦,也就不会阻止朝堂争斗。

    燕仁帝看了一刻钟的打斗戏,发现他的官员们不仅口才了得,连打架群殴的技术也不错,特别是浑水摸鱼的人也多,他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口,“好了,都停手吧。”

    打骂声不绝,燕仁帝声音又不高,并没有多少人听到,但其他人都随着齐公公那声尖锐的声音停了下来:“圣上有旨,全部住手。”

    廷臣立即开始整理自己已经散乱的衣服,站回自己的位置,全部跪下请罪:“请圣上恕罪。”

    刚才的打斗场面极其混乱,连太子也扯了进去,朝堂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的,现在被喝止了之后就立即请罪了,不过法不责众,他们也不怕燕仁帝处罚会严苛。

    “首辅,你带着内阁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