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迷茫在隋唐 >

第46章

迷茫在隋唐-第46章

小说: 迷茫在隋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干什么,给老子闭嘴,老子和你岳丈是平辈,说话他妈客气点,要不然,老子一棍废了你!”贺兰楚石挣扎几下,脱不了诸葛山真一只手的掌握,他深知诸葛山真的武艺了,放弃了反抗,诸葛山真将他扔到一边,立刻有卫兵将他捆上,但是侯君集不愿意被捆绑,这是他身为武将的尊严,李绩也是将他礼请到车上。

侯君集的家人也都被抓起来,诺大的一个宅子,只在半个时辰内就变成了一个空宅院,“大家,把宅子里所有带文字的东西,都搜出来,集中!”“是!”“游夏,你在这里看着。”“是,师父。”诸葛山真一声令下,带上剩下的人去了杜如晦的府上,杜如晦是李世民相当倚重的大臣,与房玄龄统称“房谋杜断”,是贞观之初,优秀的政治人物,杜如晦死得很早,他的儿子杜荷被李世民招为驸马,这等无上恩宠,并非是随意哪个大臣可以拥有的,可是杜荷跟李承乾站在一起了,而且根据招供,杜荷还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诸葛山真在搜查杜荷的家的时候,搜出了他们的策划书以及谋反的名单,上面写的很详尽,诸葛山真将之收起,又命人严加看管宅院,诸葛山真带着人回到了皇宫,李世民仍然等候在殿上。

“陛下,这是从杜荷的驸马府里搜出的名单,纥干承基所说的人都在上面,还有一些纥干承基没有说出的名字。”“都,抓起来。”“臣,已经让左卫上将军和右卫上将军去了。”“嗯,名单上,都有谁?”李世民按着太阳穴,皱着眉听着,眼泪从眼角流下来,听完一长串名字后,李世民长叹一声:“啊……都是,都是朕,信任的大臣、亲族、孩子啊……”然后又哽咽的说不出话。

参见李承乾叛乱的党羽在一夜间被尽数抓起来,李世民在一夜之间就像苍老了几十岁一般,所有证据齐全,李承乾谋反之心无可置疑,李世民流着眼泪,念着那些名字:“李安俨,朕的宿卫将军;李元昌……,朕的兄弟……;杜荷,如晦的儿子,朕的驸马……”一个个名字都沉重的打击着李世民,谋反大逆之罪,当斩立决,无一例外,侯君集受到李世民的亲自审问,他开始时不承认,但是证据摆上来了,侯君集不得不认罪,他请求李世民饶了他儿子,李世民同意了。

所有人都处理完了,仅剩下太子李承乾,在处理侯君集的时候,李世民就请求大臣们给侯君集一条活路,可是,所有人都不同意,这次,李世民又一次请求大臣们,希望给李承乾一个活路,这毕竟是他的大儿子,也毕竟做了十八年太子,中书舍人进言,请李世民将李承乾贬为平民,众人看到李世民如此悲伤,而且,他毕竟是皇帝,众人也便同意了。

李承乾最后一次走到他父皇的面前,他本已经不能动弹了,但是这次仍然一瘸一拐的拖着那条废腿走过来,李世民看着他,眼里说不出的什么感情,愤怒、怜悯、疼爱……李承乾却并不领情,面无表情的向李世民行礼。

“你,为何要谋反?”李世民最是不解:“你做太子已经十八年,为何要谋反!”“孩儿谋反……”李承乾忽然变了话题:“孩儿对于父亲的印象,远远不如对于母亲的印象那样深刻,孩儿一直都是跟着母亲长大,那时候父亲要么在外打仗,要么,和叔伯争权,玄武门之后,‘承’字的孩子也只有我一人了,父亲,你关心过我的生活吗,你只是把我立为太子。”

李承乾顿了一下:“作为太子,我处理政事的能力是有的吧,父亲,我犯下的错误,无一是与朝政有关的吧?”李世民拍着扶几道:“可是你犯下的错误,都是你的德行所致!”“可是孩儿的德行,并没有影响到政事!”李承乾大声反驳:“父皇你出巡时带的人是谁!是魏王!李泰!父皇你甚至把李泰搬进了武德殿!虽然父皇又让他搬出去,可是满朝大臣会怎么想!父皇你自己曾说过,您十八岁的时候尚在民间打拼,知道世间疾苦,既便如此,您做皇帝也有过失,您说我自幼生长在深宫,不明世事,如何能不犯错,既然父皇你知道儿臣的不足,为何在出巡的时候,不带着我!”“这是你谋反的理由吗!”李世民愤怒之极,李承乾反而沉静下来。

“父皇,不,父亲,孩儿说这些您还不明白吗,所谓谋反,是您逼的。”“你说什么!”“父亲,我做太子,与政事不敢有一丝耽误,踏踏实实的处理政事,可是这些都难以保全我的地位,李泰,李泰不过是编纂了一部书,您是如何对待他的,赏赐、恩典、免税,这些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已经是荣耀至极了,您对于他的恩赐他都用来做什么了,您去查一查就可以知道的清清楚楚,朝里大半官员被他拉拢,您坐在皇帝位子上,对于这点却还不如我看得清楚!当然,这也是您一手造成的!李泰步步紧逼,我的位子一天不如一天安稳,即便是我熬到了皇帝的位子,一旦您,御驾殡天,您觉得那大半的臣子,会老老实实的听我的吩咐吗!”……

李承乾的话让李世民毫无反驳的余地,他确实没有在意,大半的臣子已经组成了魏王党,最主要的是,他对于李承乾的亏欠是真的太多了,细细推论起来,是从李承乾的腿出了毛病开始的,而他对于李泰的诸多恩宠,也确实影响了所有人,看着李泰拖着腿走出去,李世民忽然感觉自己这个儿子是那么可怜,身形是那么孤单。

他脑子里回荡着他儿子的话:“如果您立了李泰做太子,他会怎么样,您想过吗,您没有想过吧,我告诉您,他会杀了所有人……”

第六十六节 苍老 李世民

 李泰最大的敌人没有了,小胖子开始狂起来了,当然在皇帝眼前,他还是一个学者风范的胖子,在大臣面前,他却掩盖不住即将为君的傲慢,小眼睛不时的放着蓝光,顺着他的眼睛,可以知道,他正在盯着诸葛山真,诸葛山真回视,小胖子立刻萎缩了。

李世民经历极大的打击,旧疾复发,臣子们来看望,而最主要的是,皇子都来看望了,谁都知道,太子没有了,李世民看上谁了,谁就有可能是下任太子,而一直不露面的武则天,在服侍着李世民,诸葛山真被李世民点名为他看病,所以他也在一边伺候着,这两个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了,并且两人一直都保持着初次见面时的样子,诸葛山真还是二十岁的样子,武则天依然是十七八岁的样子。

入夜,李世民昏昏睡去,诸葛山真告辞了,武则天点头允许,诸葛山真从那双十年未曾见过的眼睛里,看到了——势力、野心,感叹深宫斗争的无情,也感叹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和自己一样的人了,诸葛山真回去了。

诸葛山真第二天又到了李世民的身前,武则天不在,而李治也不在,诸葛山真知道,两人偷情去了,可是这与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在为李世民叹气,最大的绿帽子是他儿子给他戴上的,李世民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审阅奏章,但是经常力不从心,诸葛山真在无形中,又做了代理李世民审批奏折的大臣,他为李世民读奏折,然后说着自己的判断,李世民点头,他就代替李世民拿起朱笔批阅,李世民不同意的,李世民说,他写,最后再将奏折发出去,曾经无端的一心想杀了他的李世民,现在对他却非常的信任。

李泰又来看李世民了,令人作呕的表演,让诸葛山真毫不掩饰的大摇其头,李世民挥手,诸葛山真退到屏风后面煎药,李世民和李泰的对话,被他听的一清二楚,李世民用各种话探听李泰心意,而李泰居然白读了许多年的书,毛遂自荐的推荐自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李世民又很是担心的问他,若是他当了太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李治,这个胖子居然少脑缺钙的回答:“儿臣必将于死前,将我的孩子杀掉,传位于他……”李世民半天没有说话,最后才道:“太子,你也许,适合……”话没有说完,李泰“砰砰”的磕头,诸葛山真听得撇了撇嘴,心里笑道:“白磕头了,笨蛋啊,这种话都敢说,李世民是干什么的。”

李世民病情转好,召见一众大臣,说起了太子之位,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重臣们,一致推举李治,而李泰身边那些大臣们,则要推举李泰,李世民自己的想法是要立李恪,他认为李恪在众皇子里,最是像他,可是一提出,长孙无忌立即反对,可是也没有人可以反驳长孙无忌,军方的代表李绩在晋王一边,三公之首长孙无忌也站在晋王一边,褚遂良也是晋王的人,简单说,活着的重臣里,大半都在李治身边了,而李恪身边没有可以说上话的重臣,这个提议自然就被驳回了。

经过数天研究讨论,终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重臣派占得上风,李泰被贬为郡王,发了出去,一夜之间,李泰从天上掉到了地下,李治也在长孙无忌强硬的“如有异议,请陛下允许臣将之斩首!”态度下,被推上了太子的宝座,而李治做的,让李世民也勉强满意,于是太子风波暂时平息了。

李世民已经苍老的不得不拄着拐杖上朝了,人老了,不知道为什么,老人总是会多疑,李世民不知怎么的了,开始怀疑已经死去的魏征,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还摆在他的书案上呢,李世民忽然下令取消自己女儿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下令推倒魏征的墓碑,尽管有一大批官员进言,但是李世民仍然这样做了,问及理由,他只说魏征与侯君集结党营私,让人怀疑。

朝廷渐渐稳定下来了,新罗使臣带来了紧急的奏报,百济联合高丽攻占了新罗四十多座城池,而且切断了新罗往大唐朝贡的途径,新罗请大唐发出救兵,李世民先派出了使臣,警告百济和高丽,没过多久,又传来了好消息,玄奘法师回来了,他请求李世民赦免他当初私自出关的罪责,李世民听说之后,不仅赦免了他,还要重重的赏赐他,李世民让房玄龄和诸葛山真,出长安一百里迎接法师,将法师迎进长安城。

诸葛山真曾经见过这个玄奘,他在被李世民满世界通缉的时候,抽空去了一趟西边,居然真的见到了玄奘,虽然当时,玄奘已经快要到印度了,但是,他还是把玄奘保护到了印度,然后因为他听不懂印度话,他就走了,这次是他们的再次见面,在长安城外,玄奘和几个随从出现在远方,并没有诸葛山真想象的那样,带着大批的经书,而是简单的行装,几匹骆驼而已……

派出去做调解的使臣回来了,调解非常不成功,高丽大对卢(丞相)盖苏文谋反,杀掉了老王建武王,立老王的侄子为王,自己独揽大权,盖苏文联合百济攻占了新罗的数座城池,调解的官员去了,盖苏文自然是不听调解的,官员回来了,李世民却是很高兴,大唐周边都已经比较安宁了,除了高丽,从武德年间,他就想过要征伐高丽,但是一直因为其他原因,未能成行,而这次,他有了充分的理由和时间,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一帮大臣极力反对,但是李世民是听不进去的,魏征已经不在了,李世民有了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他带着太子李治,点起十万大军,开始了征伐高丽。

李世民命令阎立德督造大船,营州都督张俭带两万人马试探高丽,可是张俭并没有渡过辽水,他报告说,正在发洪水,军队不得过去,李世民很生气,李道宗挺身而出,要带一百人去试一试,李世民大加赞扬,并且狠狠的批评张俭,李道宗潜入了高丽,画了一份地形图,然后绕了回来,李道宗的功劳不言而喻。

李世民拿着地形图,气势如虹,但是一大盆冷水浇下来,负责粮草的太常卿韦挺,却没有把粮草运到位置,原因很简单,天冷了,河水开始结冰,粮船无法前行,他之所以不从陆路运输粮草,是因为曾经的隋炀帝征伐高丽的时候,粮草就是从陆路运输,结果也摆在那里了,所以他从水路运输,他给李世民上书,李世民却极愤怒,将韦挺撤职了,换人。

这一番巨大的动静将盖苏文震惊了,他也知道自己真的搞出了麻烦,派出了使者带着大批的黄金,并且还有五十名人质,向大唐请罪,但是李世民好不容易抓住一个理由,怎么会简单的放弃,使者被骂了一顿,黄金笑纳,使者和人质囚禁。

诸葛山真本想跟随李世民去打仗,但是李世民却把他留在长安,帮助房玄龄监国,这些事情是在韦挺被押回来之后,他才知道的,他也知道此次征伐高丽绝对不会有好结果,本意是期望自己也跟随征战,或许可以改变这个结果,但是李世民只带了一帮老臣出去(诸葛山真不算是老臣),颇有些为自己这一辈子的征战做个了解的意味。

房玄龄虽然老了,但是精神尚好,每天处理着各种政务,毫无偏差,但是他到底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人,有时候慎重到了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