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59章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59章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多年了,大唐地城墙除了多了一些灰旧,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让李世民感觉一阵熟悉的亲热。前世身为皇帝,自己曾多少次踏上长安地九门雄关,眺望这八百里秦川锦秀河山。如今重登楼阙,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心境和际遇。他地心中,难免生出一些感慨来。

三名叛军大将军,带着身后的数十人近卫铁甲,如同绑架一般簇拥着李世民和高固,上了城楼,进了城楼上的青砖城阙里。

数十名铁甲站到了门外,那三名将军,依次鱼贯走了进来,环伺在李世民旁边。

李世民四下看了一眼,指着屋中的坐位说:“坐呀!”

那三人一愣神:奇了怪了,怎么感觉你像主人,我们是客了?

三人面面相觑看了几眼,心中各怀忐忑的依次坐了下来。高固已经将那面帅旗好好的收拢了起来,一手支腰一手握剑,沉寂而威严的侍立在李世民身后。

众人都入座已后,场面曾一度陷入沉静。李世民细细的玩味着这种感觉与心境,不由得牵动嘴角微微一笑:“你们三个,怎么比我还紧张?这里是你们数万大军地本营。本王单枪匹马而来,你们莫非还有什么顾忌?”

李世民直言快语挑破了那一层窗纸,让那三人齐齐一愣,然后都有些尴尬的干笑起来,纷纷说道:“汉王,果然是好气魄。”

李世民是混迹军旅出身地人,对武人的脾性摸得最透。和他们相处,要比和仕子文人们相处容易得多。许多的时候,不需要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有什么话,打开了天窗直接说出

是最好的。

果然,李世民听似有点傻愣又带点诙谐的一句话,让现场有些凝重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那三人各自看了彼此几眼,由一人打头说道:“汉王,这一仗打下来,我等是败得心服口服,没什么可说的。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们这几万兄弟,都是有罪的人,不敢奢望朝廷会如何的善待我们。只不过,我们仍然抱着一丝希望,但愿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不然,我们宁可今日战死在长安西城,也好过在日后被朝廷算账。”

李世民一听这句话,心里顿时有些乐了:看来这些人,并不憨傻。他们对眼下的情形和自己的处境,看得还算清楚。他们所说的‘一个好的结果’,意蕴就比较复杂了。虽然没有直接跟我提条件,却是在套我的话,先打探清楚我的底线,再来跟我讨价还价。

这点小心思,何必搬到我的面前来卖弄呢?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同是大唐子民,我们没必要相互残杀。朱泚谋逆,他是逼我动的手。不杀之无以谢天下、靖乾坤。可是你们这些人,我知道,许多都是迫于朱泚的淫威,身不由已不得不听命于他。之前你们干过什么,那是各为其主,怨不得你们。我也没想过要跟你们秋后算账。只要你们真心投诚,我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李世民地话也说得十分的清楚。底线也交待出来了:不计前嫌,保证你们的安全。

那三人果然都面露出喜色,而且看似松了一口大气。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点的将军急忙说道:“汉王,末将是个只会厮杀的粗人,不会咬文嚼字。说句不好听的话,殿下今日说的这些,能算得了数吗?”

李世民身后听高固顿时浓眉一皱瞪起三角眼:“大胆!汉王殿下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帝都平叛及抚民各项大事。殿下如若做不得主。今日为何又只身入龙潭出现在这里?莫非你以为,殿下是个喜欢儿戏之人?!”

那个年轻的将军看来也是个心浮气躁之人,听到高固这一声厉喝也有些上火了,忿忿地叫道:“人心隔肚皮,我等哪里会知道汉王是何许人。多问两句,有啥打紧。你凶什么凶?!”他旁边两人连忙一起上前劝慰。李世民也扬手止住了高固,好歹没有再争吵起来。

军营里面,这样的事情太过常见,李世民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继续神情自若的说道:“这位将军说的话,也不无道理。毕竟事关几万人生死,多问一些情况是应该的。那我就实不相瞒的告诉各位吧。这一次收复帝都之战,由本王全权统领。一切事宜,便宜行事,不必再请示圣意。于是我劝你们,在我能够拍板做主地时候。做出你们正确的选择。如果真要到了那一天,这些事情捅到朝廷上让。那些士大夫在皇帝面前七嘴八舌的进言议论……那时候人多嘴杂,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就真是不太方便办事了。”

一句‘此一时,彼一时’,让这三个将军心里都寒了一寒,他们想道:要是我们现在犹豫不决没有投诚到汉王麾下,那么等到皇帝过问的时候,就不会是眼下这种情形了。朝廷上有卢杞那样心胸狭隘的小人在,要是撺掇起皇帝来要将我们一网打尽,岂不是好局尽失、全盘皆输?如今趁着手中仍有兵马、占据着长安城门。不如就跟眼前这个汉王好好谈谈条件,远好过以后跟大唐朝廷正面交锋。

那三个人都是常年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同伴。彼此眼神略作交流,各自微微点头,算是统一了意见。稍后他们其中一人说道:“汉王殿下肯孤身一人到春明门的城头上来,足以见得你的胆魄和大气,以及对我们这些兄弟的诚意。既然汉王是这样的磊落男儿,我等也不愿意枉作小人。开诚布公地说,假如我们全部放下武器投降,汉王,会如何处置我们这些兄弟?”

“很简单。”李世民站起身来,面色也变得坚毅而又果敢,竖起一支手指说道,“其一,全赦你们以前犯过的罪行。我知道你们有顾及,以前跟着朱泚,或多或少地都干过一些坏事。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你们也绝非主谋,这些事情,我一概既往不咎。”

“其二。你们既然投诚,也就是大唐地军人。我会将你们与朔方军混在一起重新编组。原有的将军、都尉及大小将佐,官职不动,但都要服从调谴进行一些平级调动。而且,你们三人因为投诚有功,我还会在皇帝面前表奏你们的功劳,或多或少还会有些升迁。”

“其三。你们的粮草、军饷以及伤员的医治,全部由本王一力承担。你们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我保证不会委屈一名投诚的士兵,也不会让一个伤员缺医少药。”

三句话说完,那三个人‘嚯’的一声齐齐站起,惊喜而又意外的叫道:“当真?”

李世民差点将那句‘君无戏言’脱口而出,在嘴边酝酿了一下,改口说道:“千真万确。如有食言,形同此几!”说罢,右臂急展拔剑挥出。一道白光突闪,李世民身前地那一面矮几瞬时被砍断一角。

那三人顿时被骇了一下,异口同声的脱口而出:“好剑!”

那一剑下去,榆木地厚实矮几一角被平平削过,几乎没有发出发太大声音,哧啦一声细响,就被砍下一角来。

‘咣啷’一声,李世民手中宝剑归鞘,然后凝神看着这三人,朗朗说道:“还有何疑虑,不妨一次说来。本王再次强调一句,同是大唐子民,我不想太多的人流血死亡。你们的决定,不仅仅是关乎自己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家世门庭的荣辱和妻子儿女今后的一切。希望你们,谨慎选择。”

第二卷 龙阙

第105章 长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烟

李世民的这一些举动和言辞,足以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来形容。一招一式,都打在了叛军将军们的软肋上。他们在乎的,无外乎就是生死存亡,包括自己家人宗族的命运。李世民将话挑得够清楚了,负隅顽抗,必死无疑,全家受牵连;弃械投诚,那就即往不咎,依旧像以前一样过安稳的日子。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寻?

那三名将军顿时乐开了花,但同时又有点不可置信,毕竟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过宽大。其中一人对李世民说道:“汉王明鉴。并非是我等小肚鸡肠。只是眼下殿下虽然答应了我们宽宥处理,可是万一哪一天,朝廷就翻起老帐来要治我们的罪,那该如何是好?”

“本王会在皇帝面前,一力承担,为你们做宝。”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果断说道,“只要你们从今往后,洗心革面,忘记自己曾经跟随着朱泚,只记着自己是大唐的子民、大唐的军人,从此走上正途。那么,本王可以凭着身上太宗皇帝的血脉起誓,绝对保障你们的安全与前途。”

“好!汉王殿下果然是一诺千金的爽快男儿,我等再无疑虑!”那三名将军走上前来,在李世民面前齐崭崭的单膝一拜。‘啪’地一声抱起拳来,齐声说道:“从此我等,誓死随汉王麾下,效犬马之劳!”

“哈哈,好!大善,大善!”李世民开心的大笑起来,大踏步上前将三人扶起,将他们的手拉到一起。沉声说道,“三位将军识得大体,真是大唐之幸事,天下之幸事。如今免去一场兵戈浩劫,我大唐更添了数万热血男儿。三位的功劳,并不在小啊!”

那三人也呵呵的大笑起来:“汉王殿下过奖。我等都是有罪之人。但求安生,不敢奢望功能赏赐。”其中那个年轻点的,走到高固面前,一抱拳,凛凛然说道:“这位将军,末将粗卤冒犯虎威,还请将军不要介怀。如果心里还有什么过意不过的,冲我这胸口来上两拳。”

高固哈哈的大笑:“光是捣你两拳怎么够?好歹要和一起大饮十坛好酒,看谁先醉死,才算是个了断!”

“好!好豪气!”那名将军粗声大笑起来。“我就喜欢跟这样直来直去地汉子打交道。末将丁仨,平生没有什么爱好。只好喝上两杯。今晚。末将就斗胆,要和将军拼上一回。”

“好。”高固兴头上来。豪气风发的说道,“只要殿下准许卑职饮酒,高固就跟丁兄拼上一回!”

李世民在一旁呵呵的笑了起来:“高固说这话,好似本王平日里有些不近人情了?如此也罢,今晚,我们就在长安城外摆个十里长宴,欢庆帝都回归,同时欢迎诸位慷慨投诚。从今往后。以前的事情不许再提。我们都是血肉肝胆的好兄弟!”

“好!”众人开心的齐声应诺。

与此同时,长安春明门城头下。气氛却仍然有些紧张。民众们看到那些平日城作威作福地叛军甲兵,渐渐的按捺不住了怒气。好些个脾气急躁粗暴的百姓,已经私下里骂骂咧咧的又闹上了。百姓的人群里渐渐有了一些骚动,那些士兵也感觉到了对方的不怀好意,好些人又暗自抽出了刀剑来握在手上。

眼看着局面又要有些失控。野诗良辅扛着一根大棒在两拨人中间走来晃去,自己也是焦躁不安的挠头叹气,恨不得一步跳上城头看个究竟。

正在这时,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看,城头上的旗帜倒下来了!”

顿时,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到城头之上。那里,杏黄的秦字伪龙旗,正在不断下落。十余里长地城门之上,所有的旌旗都在依次倒下。

野诗良辅一阵纳闷:搞什么玩艺儿?这算是啥意思?!

紧接着,春明门城阙上地巨大旗杆边,出现了一个野诗良辅熟悉的身影——高固。只见他双手托着一面旗帜,郑重而庄严地将旗系到了旗杆上,十分有力的奋力一斗手臂,那面大旗就迎风飘扬起来。汉王也出现在了旗杆边,和刚刚那三名与他一起进去的叛军将军一起,合力扯着绳索,将那面大旗拉得缓缓上升。

人群里顿时有人高声惊呼——“唐、那是大唐的旗!”

“大唐!真的是大唐的国旗!”

那一面一丈多长的巨大褚红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已经在秋日地疾风中劲扬的飞舞。旗面上地五爪金龙迎风飞扬,意气风发栩栩如生。

这是李世民临行之时,皇帝李适特意交给他的一面国旗。当时李适说,如若祖宗神灵庇佑顺利收复了帝都,就让这一面大唐的国旗,在长安的城头升起来,诏告天下。

如今这一切,全都应验了。

大唐的旗,在长安的天空下,自信而又威严的飘扬起来。

数万万百姓激动的欢呼起来,人山人海顿时陷入了一片沸腾。许多人激动得痛哭流涕手舞足蹈,对着那一面数月未见了的唐旗,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一切,也难免胸中激动起来。曾几何时,这面大唐的国旗,就象征着天朝气象所向无敌。在奉天时,这面旗帜是那样的黯淡。如今,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光鲜与荣耀,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

李世民走到城阙前,对着城楼下的军士和百姓们高呼道

士们、百姓们!”

“战争结束了。大唐的帝都,重新迎来了和平与安定。”

“你们都看到了,大唐的国旗在飞扬。城下的将士们,收起你们的刀枪,不要再对着自己的同胞了。”

李世民让那三名将军都到了自己跟前,那三人齐声大吼道:“兄弟们。我们不要再做背国弃祖的叛贼。从今天起,我们都跟在汉王麾下,重新做人。做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