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拿破仑时代 >

第4章

拿破仑时代-第4章

小说: 拿破仑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登纳认为这是残忍而野蛮的行为。这种看法左右了他的思想,并随着时间
的流逝日渐加深。至死他都对《非常法》深表遗憾,认为是俾斯麦一生中两
大错误之一。
阿登纳认为俾斯麦的另一错误是在70 年代为打击天主教徒和中央党而
发起的文化斗争。少年阿登纳曾听人讲在艾弗尔山区②的有些天主教教士不得
不穿上蓝色的劳动服,化装成农民,走村窜寨,为找个仓库做弥撒,以防宪
兵发现。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内政气氛。伸斯麦意欲打击天主教旧势力,
缓解国内宗教矛盾,可这一举措反而加剧了国内宗教矛盾,影响了以后党派
政治的发展。尽管少年阿登纳当时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种感性认识
的基础之上,但这种认识左右了他日后的政治倾向,午餐桌上的争论可以算
作他政治意识的萌芽。
在中学毕业之前不久,老康纳德就告诉阿登纳,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供他
上大学。阿登纳尽管内心失望,却异常平静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中学一毕
业就到银行做了一名练习生。两个星期之后,老康纳德看出儿子异常痛苦,
便与妻子重新盘算了一下经济状况,决定进一步紧缩家用,供他去念大学。
老康纳德对儿子说:“孩子,我们试试看吧广”,就把他从银行里接了回来。
于是阿登纳上了大学,第一学期他就学于布莱斯高的弗赖堡①,主修法律。
后来,他又转入了慕尼黑,在那儿念了一年书。那儿他主要听法律和国
民经济学两门课程,最后他在波恩大学学习了一年半,还在波恩通过了律师
资格的考试。法律的学习培养了他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他日后在政坛上
简单明洁干练的政治风格,与他这几年法律的学习不无关系。阿登纳知道,
他是由于家庭作出牺牲才得以接受大学教育的,因此他学习异常勤奋,努力
争取学校的助学金。为了延长学习时间,赶走睡意,他常在深夜将脚浸在冷
水桶里。
漫长的学习时期终于过去了,阿登纳的考试成绩虽然不是最出色的,但
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的理想是在乡村当一名公证人②。他
的一个哥哥汉斯这时已经在波恩附近的一个乡村做了教士。在波恩时,阿登
纳常常去乡村看哥哥,他十分热爱乡村美丽清新的大自然环境。居住在一个
美丽的地区,工作不要太多,这就是他的理想。
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② 艾弗尔山区(Eifel)在莱茵兰——法尔次州西北部。
① 布莱斯高在德国南巴登,弗赖堡为其首邑。
② 公证人(Notar).指证明契据,收取宜誓书等的官员。

初露头角
歌德曾经说过:“啊,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个灵魂。”
歌德一语道出了德国人的精神个性。在年轻的康纳德·阿登纳内心深处,
同样有着两个灵魂:一个渴望与大自然亲吻,另一个却时时在等待世俗使命
对他的召唤。
世纪之交的德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巨大变动。1888 年,德皇威廉一世去
世。皇储腓特列三世早在继位之前就已身患量病。在继位99 天之后,腓特烈
三世也撒手而归。这样,皇位就落到了他29 岁的儿子威廉·凯泽手中。新皇
被称为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有着很高的天赋、敏捷的理解力、出色的记忆力,他的想象力
也十分丰富,能异乎寻常迅速地接受一切现代的和新生的事物。他为此相当
自傲。
这位年轻的皇帝以善作鼓惑性演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名位与
权势有着近乎狂热的执著。所以当他大权在握时,必然导致他与长期执掌帝
国大权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之间的冲突。等到白发苍苍的老宰相公开表示
他认为年轻的新君主在政治上缺乏经验、欠成熟时,缺乏自信心而又敏感得
有些病态的威廉二世马上一反常态,将对这位老政治家的钦佩之心转变为因
受触怒而产生的敌意。帝相冲突在威廉继位后不久,便在内政外交的各个方
面公开表现出来。最后威廉忍受不了俾斯麦对他的“教导”,干脆罢黜了老
宰相,自己来管理国家。
几乎是在转瞬之间,俾斯麦的时代就逝去了。新皇威廉二世打破了老宰
相的陈规,竭尽全力转动国家机器。此时,德国工业飞速发展。工业总产量
迅速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871 年,德意志帝国在凡尔
赛宫镜厅宣告成立之时,德国居民的绝大多数还在农村及中、小城市里生活
与工作。而此时,德国人口与版图几乎是魔术般地起了变化:在鲁尔河沿岸、
在德国中部的产煤区、在萨克森、在西里西亚和南德地区,如同被巫师从地
里召唤出来一般,大片大片的工业中心拔地而起。1900 年,这些地区聚集了
全德人口的54%、工业、农业,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几乎是以飞一般的速度
在发展着。时代之风影响了德意志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旧习惯、旧风俗随
时光流去,城市和乡村几乎每天都在变换新的容颜。时代在变,交通工具的
变化反映出时代的节奏变换:马拉车不知不觉为有轨电车代替,接着,戴姆
勒和本茨汽车开始征服公路,当小汽车把人们对乡村田园的沉思默想碾得粉
碎之际,天空又成了人们开发的新领域。城乡在变化,社会生活也在变化,
年轻的德皇站到了时代的潮头摇旗呐喊,呼唤着新的精神文化和政治价值标
准。
正是这一切的变动,激起了年轻的阿登纳投身时代洪流的勃勃雄心。
大学毕业后,阿登纳已经长成一个挺拔的青年,不复是科隆街头那个孱
弱的少年人。他精力充沛、敢想敢干。在父亲的帮助下,阿登纳进了科隆中
央党领导人考森所开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中央党是保守的天主教政党,也即
是后来阿登纳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前身,而考森是中央党科隆市议会的
议会党团主席。阿登纳在考森的事务所里做了两年的代理律师,后来他成为
科隆法院的陪审官。不过,阿登纳的父亲只是科隆市的一个中级官员,虽然
受人尊重,但是社会地位并不高。即使做上了陪审官,小阿登纳也很难自由

进出于上流社会。
1906 年的一天,命运之神敲开了阿登纳的门。29 岁的阿登纳偶然获悉中
央党有一个市长助理的职位空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考森有对这个职
位人选的任命权。他立即去找考森,说:“考森先生,我替您工作已两年了,
您了解我,能够对我的能力作出鉴定。为什么不让我去呢?我能干得比其他
人更出色。”考森为这个年轻人身上所透出的胆量和自信所打动,当即定板
把市长助理的空缺给了阿登纳。阿登纳言之不谬,他干得的确不错。一开始
时,市长让他主管税务局的工作,由于他工作出色,没过几年,他就被委任
主管财政,并且成为市长第一助理。1907 年,市长职位空缺,科隆市议会委
任他代理市长之职。阿登纳的出色表现,引起各届关注,众家好评。这时,
他在科隆政界的基础已经确立起来了。他也在做市长助理期间学到了许多具
体实际的东西,上了很好的一课。
也正是在这期间,阿登纳爱上了一位美丽的金发女郎——艾玛。他很快
同她结了婚,并在勒恩多夫①建立起了一个幸福的小家。艾玛聪明而娴静,她
为他生了三个小孩,但是,由于太多的操劳,艾玛的身体垮掉了,并且一天
比一天槽。阿登纳挚爱他的妻子。在艾玛患病期间,不论工作多忙,阿登纳
在每天午间和晚间都定时赶回他们的家,陪伴在艾玛床前。他为她朗读、陪
她聊天,直到她入睡。但死神终究是忌妒他们相爱,阿登纳和艾玛在一起生
活的时间并不长。1916 年,长期患病的艾玛终于在科隆去世。艾玛的死对阿
登纳打击沉重。他们最小的孩子丽亚当时只有三岁。
在妻子生病期间,阿登纳的身体也不好,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糖尿病。当
时的医学还没有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有效药品,得糖尿病的人大多很快致死。
但阿登纳几乎一直是在用钢铁般的意志同这种疾病作斗争。作为市长第一助
理,他常常要参加科隆市的许多官方宴席,但作为糖尿病人,他却必须遵医
嘱严格遵守饮食规定。他在宴会上陪同客人吃喝,但每一次宴会之后,他却
到洗手间去喝一杯温水,再用手指刺激咽喉,吐出所吃的东西。这一切他从
没有向患病的妻子提起过。他怕她的担心会加重她的病情。但她终于离他而
去。
在艾玛患病期间,欧洲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俾斯麦下台以后,威廉二世离开了俾斯麦小心翼翼营建的维持大陆均势
的欧洲安全轨道,全面卷人了世界性的政治纷争之中。俾斯麦在外交上可以
算是一个天才,他能像杂技演员同时耍弄5 个玻璃球一样,游刃有余地穿梭
纵横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可他的继任者们却没有这种才能,他们玩两个玻璃
球还显得手忙脚乱。继任者们只能放弃了俾斯麦复杂的结盟体系,但是他们
却不能以另一个旗鼓相当的结盟体系来取而代之。威廉二世手下的外交智囊
们的设想一一破灭:他们首先在对俄国问题上判断失误。这些人设想俄国不
会同法国结盟,便转向同英国商议结盟之事。俄英在近东和中东分歧已深,
德英接近使俄国认为德国选择了英国,感受到严重威胁。俄国转而与法国走
向接近。1892 年法俄定立了军事条约,1894 年两国又将其变为一个正式条
约,这立刻使得俾斯麦长期推行的孤立法国的政策宣告瓦解。更有甚者,法
俄一旦成为敌国,德国还将不得不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接着,德英结
盟谈判又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德英关系一方面由于威廉二世谋求殖
① 勒恩多夫,在科隆行政区内,属波恩近郊。

民地并大力加强海军建设而大受影响,另一方面英国虽然打算放弃光荣孤
立,寻求一个盟友,但却反对关系过于密切。德国政府坚持要缔结由英国会
批准的正式盟约,英国却做不到,谈判持续三年而告终。威廉二世的智囊们
错误地判断德国有选择盟友的自由,在坐失一个个良机之后,直到战争爆发
前一刻才明白能够自由选择盟友的是英国而非德国。两次摩洛哥危机中,德
法与德英关系交恶,而英法则趋近,使德国在欧洲大陆上陷入昔日俾斯麦时
期法国似的孤立。两次巴尔干危机将德国与奥匈帝国绑在一起。后者老大积
弱,正陷于内交外困巴尔干上空战云密布,战火一触即发。1914 年6 月28
日的萨拉热窝谋杀事件点燃了早已蓄势的火药桶,一场欧洲大战展开了。
几年来,威廉二世的内外政策经常受到激烈批评,此时一切都蓦然让位
于战争中心。战争一下子转移了全民的视线,使得高昂的民族情绪席卷全国。
在威廉的鼓动下,人们相信战争和防御是德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准备“同全
德国人民一起,不分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团结一心,进行俄国野蛮统治所
强加于德国的这场战争,为德国的独立、荣誉和伟大流尽最后一滴血”。在
战争爆发的那些日子,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全民
奋起,同仇敌忾。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都被战争短时间内掩盖起来。
全国都在为战争作准备。
但是,战争的进行并不如当初所设想。威廉二世向出征的战士保证“在
叶落之前就会凯旋”,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奥地利保证“动员第39 日在西线决
出胜负,动员第40 日派兵去西线支援奥地利”的诺言都没有能兑现。德军一
开始就遭到比利时军的顽强抵抗。在纵深挺进法国之时,德军又遇法国殊死
迎击。1914 年9 月初,德法双方在巴黎近郊的马恩河决战,势均力敌,形成
胶着之势。这样德军想迅速结束西线战事的闪电战战略破产,西线转入阵地
战。这时,小毛奇又策划在东线发动一场有力的攻势以缓和西线的局势。东
线指挥官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发动攻势,于8 月26—30 日、9 月7 日—15 日连
续在坦能堡和马袒尔湖击败俄军。但是,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军队供给不接,
东线也不得不转入阵地战。德国军队在两线作战,阵地战变成消耗战。战争
旷日持久继续了下去,当初的设想全部落空。
战争进入相持状态给德国国内带来很大的压力。大批劳动力和马匹被征
用,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加之气候条件不利,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肉
类生产也大量减少,协约国粮食禁运使德国能够从国外获得的物资也越来越
少,食品奇缺已成为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各个城市政府机构的主要任务就
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