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80章

大明地师-第180章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钱大家并不用担心,因为所有这些装备中,有三分之一是要交给兵部的,另外三分之二才是送往勘舆营的。兵部为这三分之一的装备,总共要付给苏氏工业园3万两银子,换句话说,在这笔交易里,苏昊不但白拣了占总数三分之二的装备,还整整落了1万两银子的利润。
  这就是王一鹗所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法了,兵部需要买装备,而且苏氏工业园的装备是得到实战检验,证明性能良好的,那么兵部向苏家购买装备有何不妥?至于价格,整个大明,谁能给出黄色炸药的定价,谁能够说一支燧发枪值多少钱?这些装备只有苏氏工业园一家能够生产,所以价格方面,还不是苏昊一口说了算?
  兵部从苏氏工业园这里采购的燧发枪等火器,会有一部分送往九边,让各路边军试用。如果他们对于这些火器感兴趣,可以再通过兵部向苏昊订货,但费用就只能是自理了。苏昊也通过陈道向王一鹗做了保证,他会逐渐把火器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最终达到能够满足军方需要的程度。
  在万历视察苏氏工业园之后。李龙遵照万历的旨意,从内廷派来了几名管事太监,开始对工业园的火器生产进行监管,这就相当于给这些火器的制造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名份。奇妙的是,管事太监们所监管的那个作坊,只负责火器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更确切的说,就是包装的环节,前面各环节仍然是由苏氏工业园完成的。
  挂着内廷军器局牌子的这个作坊,从苏氏工业园采购近乎成品的火器。盖上自己的烙印,再向外提供。这样一来,火器生产名义上是内廷完成的,并由内廷向军方提供的,但利润却留在了苏昊手里。这样的好事,也只有苏昊这种幸运儿才能享受得到。
  当然,苏昊也不会吃独食,他向李龙承诺,火器这方面的利润。拿出3成作为李龙的分红,至于李龙从中提多少交给万历,那就不是苏昊管得着的了。
  “三个月之内要完成1500支燧发枪的打造,人手方面有些不够啊。”郝青说道。
  陆秀儿道:“这件事由小妹去办就好了。前些日子李公公专门交代过。说咱们这里也是内廷的作坊,如果人手不够,可以从内廷的军器局、兵杖局那边借一些过来,咱们只要付匠人的工食银子就可以了。”
  “这就太好了。”郝青喜道。“我听我爹说过,军器局和兵杖局那边,还真有一些良匠。手艺非常好,能得他们援手,我就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把这些枪造出来了。”
  陆秀儿抿嘴笑道:“郝大哥,我哥给我的信里还专门叮嘱了一句,说这些工匠来了之后,麻烦郝大哥甄选一下,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值得留下来用的。”
  “留下来用?”郝青诧异道,“这些工匠不是借来的吗?”
  陆秀儿道:“我哥说了,这么好的工匠,留到内廷那边可惜了。咱们如果觉得不错,就多给点银子,把他们留下来。至于军器局和兵杖局那边,让李公公去知会一声就行了。”
  “这样也行啊?”郝青咧开大嘴笑了。
  陆秀儿道:“我哥说,咱们这个苏氏工业园,日后生产规模还要加大的,多备一些人手没有坏处。他是这样说的:技术工人是最富贵的财富。郝大哥,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明白,明白。”郝青连声答道。
  徐光启提醒道:“郝大哥,光有匠人还不够,咱们的钻床、冲床,也得再造几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也是改之经常说的。”
  郝青道:“徐主事放心,这事我可不敢耽搁。你还别说,这钻床、冲床,看着挺简单的玩艺,还真顶用。以往,钻枪管这种活,必须是老把势才能做的,做得又慢,还经常钻废。现在有了这钻床,一个小伙计就能操作,钻出来的枪管整整齐齐,一个人比以往10个人干得还快。”
  徐光启感慨道:“改之一直跟我说,未来的工业,是机器大生产,我现在才开始明白一点了。若是匠人手工做的事情,都能用机器来实现。你想想,一台机器能够顶得上10个最顶尖的工匠,那咱们造东西的速度得多快啊。”
  “那就拜托徐主事了,多替俺们这些工匠发明点好机器出来。”郝青由衷地说道。
  讨论完机加工的事情,接着众人又开始商量炸药生产、钢材冶炼等方面的问题。
  罗余庆分管的炸药厂如今已经研制出了几种不同的炸药产品,包括枪炮里使用的发射药。使用以黄色炸药为原料的发射药,燧发枪和小型火炮的射程提高了好几倍,威力也比过去更猛了。
  随着一套“缸塔法”生产设备的投产,硫酸的产量比过去增加了数十倍,这使得炸药的产量也同步提到了提高。所谓“缸塔法”,其实就是把现代硫酸工业中价格昂贵的铅室,用传统的水缸来代替,水缸之间用陶管连接,缸缸相连,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硫酸提取装置。
  最早发明这种方法的,是后世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的那些天才专家们,他们在河北唐县的大岸沟村用这种方法建立起了八路军的军火工厂,生产出硝化甘油、雷汞、雷管、单基和无基无烟炸药等物资。苏昊曾经参观过这家工厂的旧址,回到明朝之后,他便因陋就简地把这套设备复制出来了。当然,制造和调试的过程,都是由郝青这样的优秀匠人来完成的。
  钢材冶炼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在工业园里,建起了几座高炉,能够冶炼生铁和钢材。苏昊从脱硫、渗碳、添加其他矿物等角度提出了改良钢铁产品的建议,铁匠们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十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钢铁产品明显优于传统产品。这些钢材和生铁除了用于苏氏工业园自己的铁器生产之外,还能够有些外销。苏氏钢、苏氏铁等在市场上都隐隐有些知名品牌的效应了。
  苏氏工业园的技术进步,是建立在不惜工本进行投入的基础上的。苏昊把基本的研制思路告诉徐光启等人,然后便让他们反复地进行实验,哪怕为这些实验而花费数以千两计算的银子。有时候,徐光启、罗余庆等人自己都觉得花掉的钱太多,看不到实效,从而犹豫着是否还要继续研究下去。但远在淮安的苏昊通过信件指示陆秀儿,要坚持不懈地对这些研究拨款,直到设想中的产品被研制出来为止。
  商人董天章、杨来祯、熊汲等人不断地把苏氏工业园生产的奢侈品销售出去,为苏昊挣回了大量的资金,这才使得苏昊能够维持在科技上的投入。目前,前期的投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为苏氏工业园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苏昊所设想的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些枪,三分之一给兵部,三分之二给咱们勘舆营,这就是说,勘舆营要用1000支枪,还有40尊小炮,那苏大人得管多少兵将啊?”郝青八卦之心骤起,开始向其他人打听道。
  徐光启道:“兵部已经下了公文,改之已经被提升为守备了,辖2700人。从改之要这些火器来看,勘舆营日后定然是以火器为主的一支队伍。装备如此多精良火器的队伍,除了几个京营之外,整个大明也不多见啊。”
  “依我看,圣上是对改之寄予厚望啊。子先兄,咱们跟着改之,还真是没走错啊。”罗余庆憨笑着说道。
  徐光启道:“自从我在樵舍驿与改之促膝长谈一夜之后,我就知道改之绝非常人,日后定然是前途无量的。不过,最吸引我的,还不是他的前程如何,而是他肚子里这些学问啊。可惜,他公务甚多,没时间把这些学问倾囊传授于我等。我只是窥其一点皮毛,就已经觉得受益良多了,若是能够学得更多一些,那该是何等境界。”
  “会有机会的,子先兄。咱们还是先抓紧时间把改之交付的事情办好吧。”罗余庆说道。
  “对对对,咱们得好好谋划一下,看看如何安排工匠,才能让这些火器按时完工。”徐光启说着,摆开纸,开始一项一项地计算起人、财、物的投入了。
  整个苏氏工业园开始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各种军火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航道被送往淮安,分发到了勘舆营士兵们的手里。(未完待续。。)


 256 实弹训练

  “装填!”
  “瞄准!”
  “开火!”
  “呯呯呯”地一阵枪声响过,老兵徐光祖气势汹汹地抡着鞭子开始挨个抽打着那些受训的新兵了:
  “混账!手为什么发抖,看看你都打到哪去了!”
  “你他娘的没听把总讲清射击要领吗?光知道糟蹋粮食的废物!”
  “还有你,知道为什么打你吗?整个小队就你打得准,平时为什么不多教教队里的兄弟,人家打得不好就能显得你神是不是?你这个兵别当了,给老子当队长去!那谁,你这个队长别当了,先学会把枪打准再说。”
  “……”
  士兵们一个个站立不动,心悦诚服地领受着徐光祖的抽打。他们都明白,徐光祖下手是有分寸的,犯了大错的,抽得重;犯了小错的,抽得轻;至于那些压根就没错的,徐光祖也会抽一鞭子下去,但基本上就是替对方掸掸尘土的意思了。
  徐光祖训练新兵极其严格,大家既怕他,又尊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叔一级的老千总其实是面凶心慈,他骂人极狠,但对于每一个士兵都非常关心。众人在训练场上自然是对他口称千总,私下里都学着守备大人的样子,称呼他为徐叔,或者徐老头,乃至徐婆婆……
  这些新兵,有一半是苏昊带着人从淮安卫的各个所里撬来的,另外一半则是从淮安府各州县募来的农家子弟。淮安府百姓深受豪强和倭寇之苦,苏昊率兵平了倭寇,震慑了豪强,一时声名大振,愿意到勘舆营当兵的年轻人从四方汇集过来,险些把勘舆营的营门给挤塌了。
  为了从淮安卫撬人这件事,苏昊专门去拜访了李世达一次。向他提出这个要求。李世达对于苏昊挖走他手下那些最优秀的军士,颇有一些肉疼,但最终还是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点头放人了。
  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显示,苏昊是受到万历、王锡爵和王一鹗共同青睐的人,而年龄又有绝对的优势,属于一支极具优势的潜力股,李世达岂能不在此投资?此外,苏昊此次平倭寇,给李世达分了一份大大的功劳。事后还把从倭寇巢穴中收缴到的珍宝古玩送了十几件给李世达,念及这些好处,李世达也没法拒绝苏昊的要求了。
  其实,这些卫所军士是否精锐,对李世达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在他看来,越是好兵反而越刺头,苏昊想要,让他领走就是了。军屯的土地是有限的,走了一些人。剩下的人至少可以活得更宽裕一些。
  苏昊没有太贪心,他知道一下子招收太多的士兵是消化不了的,所以营下的三个部,每个部都只招到了六成的名额。余下的名额准备随后再予添加。
  火器部共招了500多人,徐光祖临时充任了千总,熊民仰当了一个把总,同时负责担任火器教官。火器营的另一名火器教官就是陈观鱼。这老道过去半年多时间苦练枪法,现在已经堪称是神枪手了。此外,勘舆营最早的一坛子硝化甘油就是由他配出来的。所以在爆破技术方面,他也颇有一些心得。
  京城的苏氏工业园送来第一批燧发枪之后,火器营就开始了实弹训练。这一批燧发枪与此前苏昊请郝氏父子造的那些枪不同,此前的枪是用于防身,都是短枪,这一批则是用于野战的,所以都改成了长枪。
  明代军队里用的火铳本来也有长铳和短铳之分,苏昊的燧发枪与火铳相比,只有两点不同,一是燧发点火方式,二是从后膛装填。当然,这两个不同之处都是革命性的变革,全面地提高了火铳的射击速度,使之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更大的威力。
  罗余庆在苏昊的提示下,开发出了基于黄色炸药的发射药,使得燧发枪的射程提高到了将近500米,在300米之内能够形成杀伤能力。相比此前射程大约为150米左右的“鸟枪”,其性能的提升岂止是一倍。
  徐光祖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敏感地认识到了枪械的改进对于战场作战模式的影响。他把早在明初就已经在军队中使用过的三段式射击方法发扬光大,结合传统的阵法,创造出了名为“排枪阵”的作战阵形,能够用一个部约900人的兵力,对宽达2里的正面进行持续的火力覆盖。
  苏昊专门去参观过火器营的训练,他本来还打算向徐光祖介绍一下诸如普鲁士军队的作战方式。到训练场一看,他就呆住了,原来中国古人的智慧远远胜于欧洲的古人,人家能想到的方法,徐光祖他们也都想到了,欧洲人想不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