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被徽商挤出去黯然收场还是孤注一掷的奋起一搏,这就是摆在浙商面前的选择题。
这一次,以福瑞隆潘家为首的浙商没有任何的保守,而且主动找到李四的住所,几乎是恳求一般要求得到一笔订单。
掌握在李四手中的订单不仅仅是一笔银子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两股商业势力的消长,尤其对于浙商来说,李四手里的银子就代表着保住以前的供货渠道和价格系统,保住浙商在本地几十年的心血。
这一笔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做!
这是庐州浙商们的共同心声。因为要是不做的话就只有收拾铺盖准备回老家。
眼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车马如龙,那种带着骄傲的忙碌是每一个商人都期望的,而自己这边都可以张网捉家雀了,急的浙商们撞墙的心思都有。
而在这个时候,作为浙商龙头的潘家第一个站出来采取应对措施。
以几乎是自杀的价格继续收购供货商的货物,目的是为了保住这个商业渠道,同时做出石破天惊的准备。
当瑞福隆的潘家找到李四想要敲定一笔订单的时候,其实浙商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他们都在拼命囤积不可能赚钱的货物,只有把李四手中的订单拿到手,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可以立即发货。”
这是浙商们在压低价格之后抛出的最有诱惑力的筹码。
这是一个几乎等同于自杀的筹码。
如果不能和李四做成这笔交易,那些货物将成为压垮浙商的那根稻草;若是谈的成功,无疑将转换成为浙商手中的有力筹码。
李四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几乎让浙商集体落泪――一笔十四万两的订货清单很轻易的交到浙商手上。
这笔交易的数量并不算如何庞大,但是对于浙商来说意义重大。有了这个订单,浙商就有了一个机会,一个避免卷铺盖回家的机会。
交易量虽然不大,却让看到希望的浙商拼了老命,因为现在唯一能够抗衡本地徽商的手段就是取决于送货的速度。
对于李四和浙商之间达成的交易,徽商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尽量的在货物本身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求能够拿到李四手中后续的订单。
而为求生存空间的浙商也是下足了功夫,卯着劲要大干一场。
李四的这两笔订单直接成为浙商和徽商之间残酷竞争的导火索,两股商业势力开始你死我活的比赛……
当浙商和徽商之间的争斗日趋激烈的时候,李四又开始火上浇油――直接悬出一笔整整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
几十万两已经让两个商业势力的竞争白热化,这一百万两的货品清单足以决定当地商业势力的版图。
无论是占据主动的本地徽商,还是被动应战的外来户浙商,立刻被李四引起的大火烧红了眼珠子。立刻就疯狂起来,就是再迟钝的人也明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要是做成这笔生意,后续的订单肯定能够顺利拿到手,到时候可不光是能赚多少钱这么简单。更关系到上下游渠道的归属。
可是,一百万太大了,砸到庐州这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狭小地域,无论是谁也吃不下去,就算是勉强吃下去也会被活活撑死。
“立刻联络凤阳总号,让老掌柜亲自出马,要快!”胡朝宗知道仅凭借霍山分号的力量是不行了,立刻派人飞马联络昌吉隆总号。
“立即去到杭州……不行,杭州太远,立刻联络南京十三家的同行。那里的老掌柜会明白这事情的紧急,让他们立刻准备,万万耽搁不得呀,咱们浙商和徽商决战的时候到了。”外来户浙商更不可能吃下这样的大宗交易,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留着泪嘱咐最精干的伙计,赶紧联合南京的那些浙商势力。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一刻得到最淋漓的演绎。
相对于徽商浙商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掀起莫大波澜的李四反而气定神闲:“涧儿,你知道不知道四叔为何要给浙商一个机会?”
“不晓得。”路涧是个老实孩子,他的心思还想不到许多深远的道理:“四叔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我知道这点就可以了。”
“哈哈,商业……我都是一知半解,你不晓得也很正常,四叔这么干究竟有啥道理以后你就知道了。”李四饮尽残茶,眼神却是分外幽远,仿佛已经看到了遥不可及的未来:“该做的都做了,咱们回家。”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八十四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
搅的徽商和浙商都拼老命的折腾起来以后,李四反而成了没事人,优哉游哉的回到了“大山的怀抱”。
深山之中的数万人手,在得到必要的物资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建设热情,让李四都目瞪口呆。
新开出来的田里,荞麦苗已经望垄,紫茎绿叶让人心疼。虽然这种生产周期极其短暂的作物产量很低,人们还是小心翼翼的侍弄着,因为错过了播种季节,也只能播下荞麦的种子,至于能有多少收成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刚刚修建起来的茅棚远远谈不上错落有致,这些依山势就地修建的小房屋都是以土坯为主,覆以木梁芦葆。坚固美观的效果完全达不到,遮风蔽雨也就是了。
徽商和浙商还在把各种物资源源不绝的运送过来,每天都有大批资材中转到大别山深处,通过一双双勤劳之手,正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家园。
“你果真有神仙的手段,比我强那么一点点,眼光也比我看的远一点点。”面对迅速打开的局面和蒸蒸日上的新基地,魏无牙第一次承认李四眼光之长远,也第一次承认自己这样的神棍和李四这样的神仙之间存在差距。
按照魏无牙的想法,当初得到近两百万两白银的时候,绝对是要用来扩充军备全部投到赴死军身上。当初李四用大秤分银的方式把天文数字的财富散到家家户户,让受够了贫寒折磨的乡亲们一夜暴富,怎么看也是一记昏招。
乱世之中,只有发展武力才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把钱分给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农民,这不是昏招是什么?
一直到现在,魏无牙才能真切体会到李四的良苦用心。
李四就是让乡亲们知道赴死军不仅仅可以保护大家,还是大家生财的工具,只要赴死军打了胜仗,所有人都能够分享到巨大的战争红利。
时间的短促和耕织模式的生活,再加上农民天生的储蓄观念,让这些钱不可能流散出去。
真到了需要花钱的时候,分流到一家一户的银钱立刻就可以再次聚集起来,再次汇集成可以办大事的天文数字。
大伙儿之所以心甘情愿的把手上的银钱拿出来,一方面是出于生存之计,建设新家园肯定是要花钱的。更主要的还是愿意武装赴死军这支贴心贴身的子弟兵,何况这支子弟兵不光可以提供保护,还是很犀利的生财工具。
通过战争得到的红利远比任何劳作更加快捷,数量也更加庞大。
得到甜头的乡亲们甚至还愿意让赴死军去打仗,很愿意让子弟父兄去打仗。
外面世界对战争的恐惧,在这里,已经转变成为对战争的向往。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里的人们好战!
拿出去的银钱就等于入了赴死军的股份,大家都等待着分红哩。
无论是能力还是个人威望,也只有李大财神才能够掌握这笔巨大的财富,也只有把钱放到李四的手中大家才更放心。
打劫李闯的近两百万两,再加上赴死军一路拷掠沿途的士绅地主,使得李四能够迅速使用的银钱有近四百万之巨。
同样是在这一年里,已经死去的崇祯皇帝在生前能够使用的军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字了。
巨额财富金山一样的砸下来,虽然从长远来看未必是什么好事,但短期之内所展现出来的爆发性增长还是可以看到的。
伴随着白银灾难性的从大别山深处的基地流出,浙商和徽商疯狂的调集之下,所需的物资正源源不断的陆续送达,尤其是浙商从“遥远”的长江沿岸调集过来的粮食,多的令人炫目结舌。
经过李四的“调教”,乡亲们也不是只进不出,很多机巧的物件也开始制造出来,同时草芝这种发家的紧俏物品也开始交易,让很多人开始有了乐观的预期。
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把白银这种硬的不能再硬的通货看做是保值的根本。对于李大财神鼓捣出来的那些机巧之物和草芝,人们宁可用通通套现银,也不愿意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和商人交易。
这个时候,李四再一次动用强力手段和他几乎神话一般的个人威望,严禁乡民套取现银,而是刻意的任手中的白银水一般的流通出去。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物资永远比真金白银更加宝贵,这是李四的价值理念。
伴随着白银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的大量外流,在一定区域内必然引起物价虚高。只是这种这种有可能引起灾难的举动一时还显现不出,因为商人们一直在通过他们庞大的分号联号在调集分散在各地的物资,起到了一个淡化和缓冲的作用。
如果不是通过当时已经形成规模的商业系统,而是由赴死军直接采购物资的话,效率问题暂且不顾,肯定会在这个狭小区域内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人们手中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少,但是建设速度却是空前,而且赴死军一直在保持飞速扩充,这让很多人的乐观态度一直保持着。
只要赴死军准备打仗,肯定就能够收回所有的投资,甚至可以得到巨额的战争红利。
打仗是肯定的,大家又不是瞎子,谁都注意到了赴死军近乎疯狂一般快速扩充。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赴死军已经达到八千人的规模,也就是说,每七八个乡民就养活着一个战士。这样高的军队比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灾难性的穷兵黩武。
新兵多是从河南流民之中的健者,这些人都是苦大仇深的流民,阶级成分单一。最主要的是这批人历经旷日持久的战乱,是在血火刀兵之中九死余生,为了保住好日子为了家小的生存,作战意志不必怀疑。
跟着李大财神的那些老资格乡民都是吃米饭干馍的,而这些新加入的流民仅仅是有一碗粥喝,生活上的差距使得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极端的渴望能够得到战争红利,分配到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打仗。
什么精忠保国什么朝廷恩义,所有的这一切遥远的东西都和流民无关。
他们简单的头脑只有一个很直接的念头:别人家里都是馍馍米饭,甚至还有肉吃,为啥自己一家老小就只能喝粥?
为了让老婆孩子能象别人一样有馍馍吃,必须要打仗。
李四不光是散财的财神,还有个战神的光环呢。
当年血战满洲披甲已经传的神话一般,再有赴死军不败的金身撑着,作为战士的人们只需要去打一场,然后就可以坐等分红了。
当然是这样的,当年的赴死军不过几百人,还没有齐全的装备,都能百战百胜。现在的赴死军有八千战斗部,除了配备铁黄瓜这样的新式火雷,还有很大一部分装备了皮甲。就是闭着一只眼睛也是要打胜仗的。
无论民心还是士气,打仗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你想说和平,肯定被等着战争红利的乡亲们揍成猪头。
对于战争的渴望已经成为一中近乎病态的狂热,而这种风潮偏偏的自下而上的,就是赴死军高层想要韬光养晦闷头发展,也必须先考虑一下底层民众的需求。
底层的人们才是赴死军真正的根本。
“不打仗?潜心壮大实力?”李四保持着那种人畜无害的微笑已经成为一种个人招牌:“先看看汹涌的民情民心吧,得民心者得天下呀,太子殿下。”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对于混乱的外界大环境来说,赴死军能够得到这么一个相对安宁而且势头良好的发展机会,是应该倍加珍惜的。
除李四以外的所有高层人物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先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发展几年再说别的,最好是等外面的各种势力都打成了猪头才好,到时候赴死军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出来收拾残局。
下层民众渴望战争,这可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观。
偏偏这种奇观是真实存在,而且就存在于身边。
前番李四的那篇七杀文已经直眉白眼的指出赴死军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要么赴死军死绝,要么满清全灭,两者是不死不休的天然死敌。这让太子和一众学官花费了许多时间才完全接受,毕竟当时的主流尤其是弘光那个小朝廷,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江南小朝廷还指望满清这个“鞑虏”和李自成这个“贼寇”互相削弱呢。
而七杀文中另外一个主题,就是联合所有抵抗力量。
天下间所有抵抗满清的团体和个人都是赴死军最天然的盟友和伙伴,赴死军会承担起作为一个盟友的义务,包括保护抵抗者和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甚至明明白白的指出,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