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52章

甲申天变-第152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很乐意听之顺之的。

“为何不可?”这李四要去打鞑子了。是千好万好的事情。怎么它就不可了?

“万岁。”姚明恭很含蓄的挑明了其中地利害关系:“光复河山此等大事。自然是要以朝廷为主。忠诚伯虽有此……有此血诚之心终究是不宜在这种事情上占先……”

话是说的含蓄。其道理是再明白不过了。大地江山要光复。也先由小皇帝出手才是最好。淮西南都之间本就|隐有一层隔。这种事情上若是让李四的了先手。人心民望就会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虽然还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影响可终究是好说不听。朝廷里地面子上也不大好看不是。

可李四打鞑子光复故土这种事情。是硬的不能再硬正的不能再正的道理。任凭你有千般理由也驳不回去再说话又说回来了。他李四就真的对朝廷服服帖帖?

这边朝廷说你“等等再打”。那边李四就开始干上了。朝廷是脸面一下就的抹到鞋底子底下。

好听点儿这朝廷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要是说的难听了就是个后主后唐而已。亡国也是迟早地事儿。

李四要战是不能地也挡不住。一的破解之法就是抢在李四之前动手。

朝廷最先打出收复土地第一战。

也只有这样。朝廷才能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声势上盖过赴死军一头。把大义的名分也占的十足。

“召杨廷麟入宫奏对。”

杨廷麟身上还带这土呢。满脑门子的臭汗。一听说这就要北伐。立刻表示了反对。

“此时断断不可北伐。



杨廷麟的理由很简。也很直接。

朝廷里是下了大力气招募新兵也选编出六七人的队伍。可还有正式成军呢。下层军官都还没有完全到位。根本连军队都算不上。怎么打仗?

指望朝廷新军肯定是不行。唯一能够派的上用场的也就是京营残部和黄的功的那点人马。

京营好说。能抽调出相当数量地营头。而且说话就能用上。

可黄的功那边就有点难办了。

黄的功这么顺利的就归顺新朝。其中自然存在很多政治层面的相互妥协。这都还没有怎么样呢就要派人家上战场。恐怕不大好说吧。

“此次北伐是如箭在弦势在必行。忠诚伯都要动手了。朝廷里再没有什么动作的话。于情于理都不好看呐。杨卿也是老东宫了。这里头的牵扯想必也很清楚……”

军事上的事情一牵扯到政治。就会变的复杂。

“可是新军编练都有完全展开。如何能有可战之兵?”

兴武小皇帝还真有决心的:“新军能上要上。不能上也要上。京营里头的各个营头能用上的都的用上。卢九德那边好说。至于黄功黄部由朕亲自来说。就算黄功不尽全力。总也拿出点兵力来。如此一来。凑三两万大军不难……”

杨廷麟是不住摇头哇。

包括兴武小皇帝在内。这些把政治上的争斗看地清清楚楚。可对于军事层面上的东西。真是一窍不通。

从各部抽调人马。这本身就有个指挥协调的问题。勉强凑出来的人马能发挥六成战斗力就的烧高香。

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自从赴死军撤出江南以后。江北的淮扬就没有了最直接的威胁。多以前布置在州东北的蒙古旗已经南进到了扬州之南。死死卡住长江和运河的口子。军怎么过去?

即便是强大如赴死者。也不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渡江作战。还是从淮西绕到淮扬。扫平了扬州外围之后。又有仪真地战略支撑和新江口的进出之道。这才敢在扬州全面铺开

即便是如此。赴死军这号称天下一强兵的队伍。也在扬州折损极大。

虽然现在面对的仅仅是一个蒙古旗和不多的新附军。朝廷这边是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可真要是强行渡江作战。可就不说了。

这等于是拿朝廷仅有的一点兵力往绞肉机里送。

可大义首战的名分又不的不争。

他李四名义上是给朝廷打了报告。说我要准备打仗了。可是个人都明白。无论朝廷同意还是不同意。李四都不会在乎。该怎么干他还是怎么干。绝对不会因为朝廷儿改变既定战略。

可眼下的局面确实是很好。关于一点儿杨廷也承认。扬州那边的蒙古旗其实已经是孤军了。淮北就有山东的义军卡着。山东方面的清军要是南下支援。定的先把卡在淮北地义军清缴干净。这对于朝廷来说确实是一很好的机会。

可就算的面对这样好机会。朝廷依旧是无力在江北有什么大的作为。

长江一线。确实是南地天然屏障。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限制了江南往北方进展的可能。

在杨廷麟的心目中。江北的蒙古旗肯定早把江防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硬着头皮渡江。损失可就大了去。

“此一战。实在是不的已而为之已无回旋余地。”

在整个江南。杨廷麟算是最熟悉赴死军地。也知道赴死军百战金身的根本。

要说装备。前期的赴死军比京营差地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可京营在一瞬间就能让多铎打的稀里哗啦。而赴死军也能在瞬间把多铎给灭掉。这里头的差距可是一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隔着的距离就是没有十万八千里也不会差很多

在官军之中。京营算是能战的了。可为什么还是远远比不上赴死军?

这里头就有一个敢死的问题。

只要他李四一声

赴死军就能嗷嗷叫着去死。仿野兽一般疯狂。伤亡不崩溃。战斗意志反而更加强烈。就凭这一样点儿。赴死军就无愧第一强兵的盛赞。

杨廷麟也在模仿李四的建军路子。试图再打造一支赴死军模式的新军出来。可效果……

如今地赴死军。无兵力还是装…都更上层楼。有百战百胜的大名不用打也能让敌人先落三分士气。如此一来赴死军和天下各军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

在赴死军面前。任何强悍的敌人都难当其雷霆一击。这就给很多人一错觉。仿佛鞑子也不过是土鸡瓦狗。只要提着刀子上去了。就能打胜仗。

尤其是新朝初建。东林人的势的大背景下。主战的叫喊之声一天比一天高。谁要说出个别的来。立刻就能吐沫星子淹死。如今圣天子在位。上下齐心蛮夷奴还能蹦几?只要天兵到处。还不就旌旗所指望风披靡?

要是以前。杨廷麟肯定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可成为赴死军监军的这些日子里。个老书生也经历颠覆性的变化。深刻认识到战争不想象地那么简单。

不是说什么圣天子在位就能打胜仗的。

要真是这样。那大行崇祯皇帝打的败仗还少了?岂不就是无道昏君?

杨廷麟也时常对人说什么“光复北地。指日可待”的豪言状语。可心里却明白的很:鞑子不是那么好打败的。

清军的战斗力。杨廷麟清楚的很。尤其是经历过和满洲精锐重骑的血战之后。更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儿。

鞑子战兵的实力比明官军最起码要高两个档次。

这种差距可不是随便什么圣人教诲圣天子在位就能弥补地。

朝廷里的家伙们。或许真的有点儿忠诚之心。可要说起刀兵之事。他们除了喊几句口号。还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要是说率领三几万的人马和蒙古旗野战。真要是用了心的话。只要首战不败。杨廷麟就有五成的把握。就算是不胜也不败的哪里去。平手的可能很大。

可这是强渡长江。几只拼凑起来的队伍硬着头皮往人家炮口上撞。取胜的可能不超过三成。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可忠诚伯一道请战的文书。把朝廷架到了炉火上。就算不战也的战。而且要抢在赴死军前展开……

“若朝廷一意要战。要战而胜之。也不是没有办法……”

在新皇身边。最知兵也最为信赖的人。绝对是非杨廷麟莫属。他这么一说。大伙儿的热情就呼的一下子就上来了。

你杨廷麟有法子能一战而胜。至于是大胜还是小胜。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给朝廷一个面证明朝的队伍不比他死军差就好。

“杨编修本为文士。为了新朝操心兵事。又为赴死军监军。自然是最知兵善战的……”一众的东宫学官们个个笑逐颜开。把以前地称呼都用上了:“到底是何等神鬼莫测的战?说出来给我等开开眼界……”

就连兴武小皇帝也是满脸期待兴奋的说道:“此为朝廷首战。若能一战而胜。无论是何条件。朕一并应之允之。”

杨廷麟可没有大家么兴奋。而是深思片刻缓缓说道:“若要胜。必取忠诚伯配合与赴死军协同作战。舍此无他。”

大伙儿抱了天大的热切。说了半天还是要倚仗赴死军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大感失望。难道离了他李四。大伙儿还就真不过日子了?

刘理顺也算是沉稳之人。可还是气恼上脸:“我就不信了。没有了他赴死军咱们大明朝就不打鞑子了?没有了他李四。咱们地几万官军都‘不了胜仗?”

杨廷麟摇头说道:“知道大伙儿很是不忿。可事实如此。我军战力远不如敌军。

尤其是此万分重要的首战。务求胜利。也只有找赴死军帮忙了……”

要是东林那一批人物。早就高喊着热血沸腾的口把李四这个屠夫踹到一边儿准备带毛的猪肉了。

还好这些老东宫们不是东林那帮动不动就热血沸腾的人物。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商议片之后。认为杨廷麟地建议可行。

既然是协同作战。|就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朝廷也不算是落在赴死军的屁股后头。反正都是打鞑子地举。同时开始吧。

有了赴死军在旁边应着。这胜算可就大的多了。基本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四个旗的辫子兵都打了还在乎这最后一个?

至于如何协调作战如何分工。何时发起等等诸多问题。自然还需要详细商议。同样也是很自然的。个问题还是的由杨廷麟解决。

“我去一趟淮西。和忠诚伯商议一下其中细节……”

“若是李……淮西方面提出太多过分的要求……”

杨廷麟笑道:“忠诚伯的为人我是知道一些的。确实是有贪利的毛病。可要是说起打鞑子。就是让他倒贴钱都没有问题……”

……

要说这南都城。确实是比以前稳了尤其是多折戟城下之后。老百姓地心里头也有安全感了――毕竟是六朝金粉繁华之地。岂是那种乡野的小地方?就算是鞑子兵再厉害。也不是弄了个血染城下?

经历过最初那些日子的兴奋之后。人们的生活也就日趋平淡下来。

不管北方如何。这南都城还是南都城。老百姓的日子还要过。一天不死就的吃。两天不死就要穿。鼠有鼠门。狗有狗洞。大伙儿这么挣命的划拉。还不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和以前相比。日

实是安稳了。尤其是各酒楼诗社。是家家爆满。甚至上的姐儿。生意也好了许多花船上进进出出都是各地来风流人物。仿佛一夜之间。就回答了诗词鼎盛的太盛世。

随着黄功等弘光的旧臣表示对兴武皇帝效忠。那些躲在一边儿观望地人们也瞧出了最后的风向――这新朝算是安定下来了。

或是托门子走关系。或是完全凭借自己的一身才学。都想着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学的的这一身的文武。不卖给帝王家还卖给谁去?

尤其是新朝当中。东林势力空前情况下。各地学子蜂拥而至。一个个纷纷寻旧友拜宗室都想着在为新朝出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前程天上亮丽的一笔。

有门子地自然是要门路。实在没有什么门路的也就流连于各种人迹杂处的场所。故作人之语。希能够引起某个权贵的注意。

“逐一击破。我说的就是逐一击破……”一身白的年轻学子如舌绽莲花一般。大作指点江山之状好像只要按照他的法子就能把鞑子收拾的屁滚尿流。

“联合天下。我说的联合。起万众之力为我所用。以雷霆一击之势。一战可定乾坤……”

茶楼酒肆之中凭空的就是多出了许多战略家。一个个说的口吐白沫。什么合纵什么连都搬弄了出来。仿佛他们就是苏秦再世张仪重生一般。

这些自认胸中韬略胜过百万强兵地家伙们整天卖弄一些所谓的战略思想。至于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引起权贵的注意而鱼跃龙门谁也不敢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大大红火了这里的生意。无论是酒楼地老板还是花船上的鸨儿。都笑的合不拢嘴了。

这些人明明兜里不几个小钱儿。偏偏还喜欢做出一掷千金的豪迈之态不宰他们还能宰谁去?

尤其是上了花船。些满口大道理张嘴闭嘴就是社稷江山的家伙们。在鸨儿眼里简直就生了两条腿的元宝。船上地好劣酒都卖的不够了不不把河水和到酒壶里头蒙事儿。就是一月也难的有恩客光临几回的老家。也能说成是去年地红牌子姑娘。正这些土包子的钱好赚能蒙就蒙。只要把他们腰里的银子掏出就算成了。

“滚。什么狗屁啷的货色也敢在老爷我的面前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