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侯。
同帝国中央陆军内部支持大机械化的主流军官不同,傅作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他专攻阵地战,而非机械化作战。
种种因素使得中央军部在推选开城战役的指挥官时,几乎所有票都投给了傅作义。
仁川空战结束后不久,开城战役就迅速打响,日本陆军开始大规模的进攻开城。试图打开进攻平壤和北朝鲜的第一道大门,而负责镇守此地的傅作义也为此做出了精心的布置。以求为东北国防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傅作义的军衔是陆军中将,在他同届的中央军院毕业之中属于最快的,以他这样的军衔担任东北国防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之职是很合适的,但他的代理参谋长却只是一名陆军上校。
这一点很奇怪。
傅作义最初对这件事不是很高兴,虽然以他的能力不设参谋长也并无太大的问题,哪怕暂时安排不了合适的参谋长,至少也应该是少将一级担任代理参谋长。
帝国陆军之中精锐云集,被称作军事奇才的中青年将官数之不尽。少将一级军衔真是多如雨后繁星。
可这件事是皇上亲自作出的安排,傅作义也只能接受。
这位陆军中校叫粟彬,年纪很轻,1926年才考取中央军事学院,1929年毕业后分配在第八步兵师,1933年调入内廷参谋局担任三等参谋官,1937年以二等参谋官身份担任蒋雁行上将的副官。以自由联军身份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年4月回国,担任第十四步兵师的教导长。
不管怎么说,一个三十岁刚出头的青年校官突然被派到一个集团军担任代理参谋长,这个事情肯定是过于反常。
傅作义毕竟在内廷总署有很深的人脉关系,据他所打听到的消息。应该是皇上非常欣赏这个粟彬的才干,他此前倒是从来没有粟彬打过交道,就这十几天相处下来,倒也确实觉得这个人很聪明,思路很敏捷。确实是很难得的人才。
三十二岁就能在如今人才济济的帝国中央陆军跻身上校之列,很罕见啊。
这几天里。日军的进攻异常猛烈,炮火轰鸣不断,几乎从未停歇过。
即便如此,傅作义还是不顾风险的直接带着粟彬和其他几名参谋军官一起上了前线视察,在开城前沿的307高地上,傅作义可以将日军的前线工事一览无遗。
在这一带,第一集团军第22步兵师扼守着四个重要的高地,相互窜连成一线,拉开一条四公里长的防线,防御着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
傅作义的第一集团军目前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轻坦克旅、一个工程旅、一个辎重旅和一个扩编的炮兵师,加上后续源源不断的从东北巡防军抽调来的十多万兵力补充和空军的支援,他根本不怕在这个开城地区和日军长期消耗下去。
就算是让他硬攻对手,他也无所畏惧。
日本陆军此次在朝鲜作战将部队总编为东亚派遣军,级别为总军,下设第一、第二方面军,各辖有四个军,每个军辖管3个师团、3个旅团,方面军本身另外直辖5…8个独立旅团,陆军航空部队归属总军直接指挥。
按照日本陆军的规划,最终总员将达到八十万,以此和中国陆军在朝鲜决战,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日本陆军还有可能继续派遣一个方面军进入朝鲜半岛,将总兵力扩增到120万的规模。
中华帝国的军制体系和日本不一样,集团军通常直接下辖5…7个师和10个旅,中间没有军这一级的编制,强调以大陆军的规模运转,有利于集团军指挥官在规划上使用更多的兵力和资源,集中打围歼战。
所以,帝国的集团军指挥官通常也就是前线指挥官,直接在前线指挥作战。
在战争时期,各师的整体编制基本不动,但是在营一级会迅速扩大,从常规每个营3个连增加到7…10个连,师一级的兵力会扩大到5…6万人的规模,使得每个集团军在总兵力上增加到35万人的极限规模。
在傅作义这一代的陆军中将之中,他和张自忠的资历是最深的,后者甚至参加过光复革命和辛亥战争。
开城防线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傅作义当时以中央军部参谋官的身份参加过此事,对此还是非常熟悉的,对于这条防线,他也很有把握。
日军此次派遣进攻开城的是东亚派遣军第2军,下辖第10师团、第16师团和新编第37熊本师团。另编有两个独立旅团和第2飞行师团、第2炮兵师团。
中日辛亥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对整个战争进行总结。其后对整个日本陆军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横扫半壁朝鲜的炮兵军,为此,日本陆军也在一战前后组建了自己的炮兵师团,现编四个炮兵师团,代表日本陆军向着大炮兵领域的发展,但是受限于日本陆军的经费、传统观念等等问题,日本这种大炮兵思想的转变并不是很成功,内部炮兵派、步兵派和装甲派的争论很激烈。相互牵制。
在火炮口径和制成上,因为120mm150mm口径轻榴弹炮的发展同样不是很顺利,日本的炮兵师团以105mm榴弹炮为主体,少量装备新式的九六式15厘榴弹炮。
仁川空战结束后,为了迅速突破中国陆军布防的开城防线,日军迅速将陆军航空部队的主力都抽调到开城战线,即便如此。日军也迟迟未能突破傅作义的开城防线。
时代不一样了。
二战至抗美援朝时期正是阵地战发展到一个巅峰水平的时期,也是现代阵地战理论最为辉煌的阶段,从拿破仑时代开始,现代军事战争的中心就是要歼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占领土地和城市,这就是现代军事不断追求机动性能的根本原因。
同样。阵地战的本质也不是为了防御对手的进攻,而是利用工事、防御有效的保护自身及军事力量,所有追求对阵地战的突然,其目标都是要瓦解对手的这种自我保护,消灭敌军。消灭敌人的所有军事力量。
为什么现代陆军的核心是坦克而不是火炮,正因为坦克可以无视敌军的防御工事。逼迫对手进行机动作战,而不是防御作战,而在机动作战中,坦克的作用和价值也远胜于火炮。
只是在朝鲜、越南这样的战场上,坦克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在韩战期间,美军虽然已经完成了大机械化的变革,但到了朝鲜战场却只能退回一战理论时代同志愿军大打防御战和步兵、火炮的机动作战。
即便是在这种大机械化的变革时代里,阵地战依然是帝国陆军的看家本领之一,加上朝鲜战场的特殊地形和情况,日军确实是很难突破帝国陆军的防线。
在漫长而崎岖的阵地前沿,日军尸横遍野,帝国陆军的官兵尸体也混淆在一起,双方秋冬军装颜色的接近,以及战况的激烈和白刃战的频繁,使得双方的尸体都难以辨认。
日军昭和五年式的军装以茶绿色为主色,而帝国神武二十年式的陆军春秋军装以浅棕绿色为主色,两者的主色调相差不大,很多人一直以为日军的军装就是那种土黄色,其实这是刻意的丑化,日军的军装在整体设计上一直是相对走在世界前列的,除了式样较为落伍外,颜色一直都在不断改进,所谓土黄色是明治时代的三八式和四五年式的带赤茶褐色,从大正九年,1920年开始,日本陆军的军装主色就从带赤茶褐色变成了带青茶褐色。
至1930年,昭和五年,日本推出新的昭和五年式军装,主色改变为浓绿茶褐色,整体色泽相对于帝国同一年推出的神武二十年式军路春秋军装的浅棕绿色基本类似,只是绿色的深浅问题,前者更绿,后者更接近浅棕色。
在战场上,双方辨认的主要识别只能是中国陆军士兵有钢盔,以及日军士兵采取了绑腿,而中国士兵是扣系式帆布护腿。
此外就是身高的差距,因为此次的东北国防军主要是从华北、东北、山东抽调兵力组建而成,士兵平均身高高于173mm,而日军的平均身高只有163mm,平均有十个公分的差距。
当时的日本士兵和军官普遍都很矮,这是事实,但大多数都是矮壮型,体力和耐力都很不错。
战场永远是残忍和血腥的。
因为缺乏有效能突破防御线的坦克和装甲车,日本陆军第二军的指挥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只能采用一战式的那种人肉战术,依靠更多的士兵向前突防和火炮的覆盖式打击,妄图突破防线。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也调动了两个韩军师团参与进攻。
崎岖的战场上,灰黄色的山地间,日本军人和韩军士兵的尸体遍布山野,浓烟滚滚,在暮光的照耀之下,整个战场更显得嶙峋和血腥。
就在傅作义中将的对面,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也亲自带领参谋军官上了前线视察,两人在相互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相距不过三公里的距离。
手提军刀,带着白洁的手套,身形消瘦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无情的注视着前方战场,看似冷漠的他心里充满了各种纠葛,皇族的身份允许他独立于其他的日本将官思索现状。
他心里有很多独特于国民和军政界的想法,只是不能说而已,即便身为皇族,他也不能说出那些话。
做为一名统领前线的将官,他此刻的体会则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无奈,他已经尽可能的抽调了在他看来是非常好的九七中战车和九五轻战车辅助作战,可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真的是很差。
中国装备的反坦克炮是中国和德国在30年代秘密联合研制的pak35/36,可以轻松击穿这种两种坦克的正面装甲,特别是九五轻战车,甚至在近距离时连中国陆军连一级装备的12mm口径的勃朗宁m2。2重机枪都无法抵御。
这样的情况让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特别无奈,此前的汉城之战中,他听说对方拥有的重型坦克居然像轻战车一样灵活快速,日本所有的反坦克炮对它们都没有任何效果,以至于防御部队猝不及防,被数十辆这样的坦克轻易撕碎了防线。
这让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相信,即便勉强不顾一切代价的打下了开城,想要完成军部命令攻占平壤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何况航空部队也不占据任何优势。
他根本就不相信航空队飞行师团安藤三郎和牧野正迪那两位少将瞎扯的数据,怎么可能是日军击落对手几千架战机,而自己只损失了几百架。
荒唐。
喜欢亲自在战场上视察现状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昨天还亲眼看着第二飞行师团的几架九七陆战在他面前被击落,虽然没有看到在空中的战斗情况,但那感觉还是很糟糕的。
这几天里,他只知道第二军的飞机损失的很厉害,哪怕安藤三郎一再强调支那空军损失更厉害,他也根本不相信。
看着前方崎岖战场之上的日军士兵们的尸体,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很无奈的仰头望着青色的天空,默默阖着眼帘,在心中询问自己,大日本帝国为什么要打这样一场愚蠢的战争?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他其实还是很痛苦和纠结的,只是看起来依旧无情和冷漠。
他当然相信大和民族的优越和天皇的神威无上,天皇的光芒之下,大日本帝国必当是无所畏惧的,只是这场战争真的很愚蠢。
可惜连他这样的皇族也不能明确表达这样的意见。
第292章 最富与最穷
中日是两个很奇怪的国家。
从文化到政体,两国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军事和科技的保密程度上,两国也大体一致,以至于在第三次中日战争爆的同时,中国在西北成功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氢弹这种事,日本也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如果日本知道了这种事,他们到底该如何作想,那真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呢!
直到今天,日本从上至下都依然觉得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展的确实很快,但在科技水平上勉强也只能同日本差不多,即便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在日本都可以被称之为亲支那一派。
大部分的日本人,包括像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这样的军政界高层依旧坚定的认为中国科技实力还是不如日本,所以对战场上突然出现的那几十辆mbt33坦克,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和其他日军将领的一个直接的反应就是中国从德国秘密购买了新式战车。
天啊。
这要多愚蠢和多僵化的脑袋才会做出这种判断,这简直就像是一个世纪之后的台湾媒体人公然在电视节目中嬉笑大6人穷的连泡面都买不起的事。
总之是很神奇的事情吧。
要知道日本科研人员和每年的科研资金投入连中国的零头都达不到,如果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这些日本军政界的高层真的去中国一趟,看清楚真正的1939年的中国已经是什么样子,他们一定会像那种痴呆的精神病人一样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