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216章

核武皇帝-第216章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彪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更多还是要依靠张康仁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对策。
    就在宋彪进一步思考之时,容星桥道:“皇上,臣下以为中央政府当出台政策强行控制金银贵金属,以金银券收购贵金属,由中央统一持有黄金和绝大多数的白银储备,银价高则抛售,银价低则购入,在较长时期内持续稳定住银圆券的价位。”
    宋彪微微颔首。
    这样的政策虽然过于强硬,实则是保护国家和国民资产价值稳定的唯一办法,否则,不管白银价格是过涨还是过跌,对中国经济都是一场剧烈的损伤。
    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尽快的转变为限兑金本位才是治标治本的办法。
    所谓限兑金本位就是在金本位的基础上,限制金圆券和黄金的兑换,私人不能持有黄金,只有外商、外国政府才能用金圆券从中国央行兑换黄金,并且有数额限制,籍此极大的减少国家黄金储备的流失,而黄金储备主要运用于外贸结算领域。
    只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太大,即便实施限兑金本位制度也缺乏足够的黄金储备。
    宋彪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时的他已经要从各个方面都开始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不仅要确保国家乘机在一战中受益,还要保证国民资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
    因为缺乏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素养,宋彪在思索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和张康仁道:“英德在未来五年中全面爆发欧洲战争的可能性至少是50%,所以,央行和财政部一定要制定绝对可靠的应对之策,提前做好准备,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至于贵金属的控制问题,黄金是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住,只能由国家持有,白银则尽可能地集中在政府储备。短时间内想让全国都接受纸币,那是不可能的,银圆的通行量肯定不能小,这里面就要多想点办法了。”
    张康仁点着头,道:“请皇上放心,臣下等一定竭尽所能,务必想尽办法处置此些事。”
    宋彪微微颔首,和容星桥继续问道:“远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容星桥道:“回禀皇上。咱们这边的情况还好,此次战争的开销倒是比预计的少一些。时间也短了很多,对国内经济和远东商行的进出口贸易几乎没有太大影响。政府今年的生丝税降的很厉害。国内的柞蚕丝出口创了新高,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全年能突破四千吨,桑蚕丝出口也比往年厉害的多,大致能恢复到三千吨的规模。明年的话,桑蚕丝出口的恢复增长速度还会更多。去年的大豆、砂糖和煤炭出口也很顺利。到目前为止。远东银行还有接近六千五百万英镑的外汇储备,只是说起来很多,真等中央一五和二五计划的175项工业计划一启动,这些钱也就远远不够分量了。”
    宋彪嗯了一声。鼓励道:“175计划关系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嘛,投资规模偏大是很正常的,远东这边一定要鼎力支持,内阁政府那边也不容易,如果国内还不支持,那他们再去国外找援助就更不容易了。”
    容星桥道:“皇上圣明,内阁政府确实是不容易啊。”
    他们说的这个175项工业计划是内阁政府一五、二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从去年底其实就已经开始办理,所谓“175项工业计划”最初是宋彪在东北新政时期提出的150个大工业计划。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50个大型工厂、工矿和新型企业,完整的建立中国的化工、化肥、能源、钢铁、船舶、冶金、电力、通信、汽车、纺织、机械、机床、动力、五金、食品、玻璃、水泥、陶瓷等等产业体系,用150个大企业带动整个工业发展,50个侧重于基础原料的供应,50个轻工业,50个重工业。
    东北当时基础薄弱,最初连火柴厂都没有,肯定搞不出这么多新工业。
    经过这六年的高速发展,东北现在是根基比较扎实了。如果没有内战的突然爆发和推翻满清的光复革命,东北的二五计划就准备实施“150项大工业计划”,和宋彪商议之后,唐绍仪总理就打算在帝国一五计划中完整吸收“150项大工业计划”,并且扩大到175项计划,将电力、通信、汽车这些高技术产业也纳入进来。
    内阁政府也是雄心万丈,希望是通过在全国建设175个大型工厂,推进三十到五十个大公司的发展,在整个工业体系领域取得系统性的大进步。
    按照唐绍仪的设想,175个大工厂中,1/3是政府和民族资本合资兴建,1/3是政府、民族资本和外国商人合资,1/3是民族资本自建,政府统一提供政策优惠,政府出面协调引入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指导,建立与之配套的教育体系和市场管理政策,以及其他配套的各种设施,包括铁路、电厂等等。
    东北的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大企业也多,目前的175项计划中,东北占了1/3,直隶鲁豫晋占1/3,江浙、湖广、两广、四川加起来占了余下的1/3,总体以东北最多,江浙其次,直隶和湖广再其次。
    远东财团财力雄厚,技术和产业基础好,按照目前的规划,远东财团在175项中至少能占到一半的机会,可唐绍仪有限制远东的意思,另外还想扶持其他商团。
    唐绍仪毕竟是唐绍仪,他已经有反垄断的倾向了,只是现在迫切需要远东财团出力,特别考虑远东财团是皇帝的私人产业,他还是非常谨慎的小心处理。
    容星桥不高兴,项目多了,他不高兴,因为投资巨大,他也担心资金链和经营上的风险,项目少了,他也不高兴,关键是他想要的几个大项目,唐绍仪都没有给远东财团。
    这里面的很多事情呢,唐绍仪也和宋彪谈过两次。
    唐绍仪的意思很简单,皇上您现在已经是坐拥天下,当以天下为重,宋彪没有太多的搭理他这番话,当然,这并不是唐绍仪就想和宋彪过不去,他就是觉得自己身为总理,应该以国家为重,有条件的话,他还是要坚持原则。
    除非宋彪亲口,或者派别人和他说你这么办事不太好。那就是没有条件继续坚持原则,他也就不会再坚持下去。
    关于唐绍仪的这一点特性。宋彪还是很清楚的,这个人在大方向是为国家考虑的。有原则,但也还算是比较灵活的政客。
    很多事情其实是很复杂的,也很简单的,宋彪一直没有对此事有什么表态,那就等于是默认了唐绍仪身为总理所应该坚持的原则,他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大腿去踩唐绍仪这个小总理的细胳膊。
    容星桥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除了发个牢骚外,他倒不敢说太多,特别是不愿意在皇帝面前评说老同学的坏话。
    宋彪现阶段还没有精力过问“175项大工业计划”的事,和身为国会议员的容星桥问起了国会的事。道:“国会那边组织的怎么样了?”
    容星桥道:“回禀皇上,国会这边倒是一切准备就绪了,各省的议员都已经到了京师,172个席位中,光复会占了一半,立宪会占了24席,新政强国会、中国民主党和维新进步会分别在15席左右,工商界人士单独抽选7席,陆军占7席,海军占3席。这些都是固定席位。唐总理最近正在和新政强国会、维新进步会洽谈联合执政的事,光复会、新政会和维新会加起来,再加上其他一些人,基本就占到了70%的席位,除了修改宪法之外,其余立法之类的事情都可以顺利通过。目前就是第一任国会议长的事情没有谈妥,梁启超原本说是自己送上门谈联合执政的,可最近据说是有点自以为是,或者说是喧宾夺主。搞出不少事情,就是冲着第一任国会议长的位置去的,野心倒是不小呢。”
    宋彪冷笑一声,继续问道:“袁世凯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容星桥道:“我倒不清楚这位交通大臣的动向。”
    张康仁则道:“袁世凯一直在外面奔波,回京师的时间很少,前段时间刚从四川回来,都是在忙铁路和疏通江道的事情,据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铁路计划,和唐总理有些争论。我前些时间听章骏说袁世凯这段时间一直在和梁启超、张謇等人接触,可有人说他想加入光复会,不知道陶成章是怎么说的,大约是没有谈妥,没有同意他入会的申请。”
    宋彪很惊讶,道:“他不是在新政强国会吗?我记得他还是直隶总督的时候就在新政强国会啊?”
    张康仁道:“据说前几年被勒令辞官的时候退出了吧。”
    宋彪一时不解。
    袁世凯也就是前段时间突然复出,宋彪当时让段祺瑞给袁世凯传了话,底线是不准再和军队来往,其他自便,情势比人强,袁世凯急于出山就同意了这条底线。
    宋彪这一年里一直让保密局和情报局注意着北洋军旧派官僚的动向,每个人都盯着,自然也包括袁世凯,现在看来还是很清静的,暂时没有违反底线的地方。
    至于新政强国会,这里都是前朝官员出身,很多都是封疆大吏,比如说周馥、魏光焘、张人骏、丁振铎,甚至还有锡良等满人大臣,也都是早期各省总督中的新政派,后来陆续都被摄政王載沣想办法给搁置下去,或者是挂了闲置,这些人自然不愿意继续在新帝国内阁政府中效力,保留自己身为忠臣的名声,可他们在新政强国会中影响很大,新政强国会在各省抽选出来的学员多是他们担任学政时点出来的门生,或者是昔日幕僚。
    新政强国会中还有一批真正可用之才的,比如说满清第一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以及后来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金邦平等晚清游学进士。
    辛亥革命之后,这些人基本都退出政界,成为各地军阀的政治顾问,比如说袁嘉谷在云南担任省政府顾问近二十年,不管军阀怎么换,云南地方政务都还是他在主持。
    光复革命成功后,宋彪还是通过新政强国会派人劝说,即便他们还是想为前朝尽忠,也希望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考量,国家人才凋零,既熟通政务,又知中外之学的人极少,宋彪自然希望他们继续留在新政府工作,如果一时想不通,抹不开情面。比如说陈宝琛这样的,那就以各省议员的身份进入国会参与国事。
    帝国的国会效法英美。下设各个委员会,除了表决投票之外也有一些实际的工作要做。
    缓冲了一段时间后。宋彪还是希望他们回到政府中任职,参与国家的治理,毕竟靠革命党人治国是很误事的,都太年轻,严重缺乏从政经验。
    宋彪对这些人网开一面,对梁启超的维新进步会倒是并无好的认同。显然不可能同意梁启超的野心。
    稍加思量,宋彪就和张康仁道:“这个事情,我就不单独将陶成章他们喊过来谈话了,你转告一声即可。如今还是要以光复革命为旗帜,高举光复中华,复兴民族的旗帜,这个旗帜比什么三民主义都要强大和合法。暂时就不急着精选优良组建中华革命党了,直接组建中国光复党。如今我身为皇帝就不适合继续留在任何政党中,需当维持君主中立之原则,我退出光复会后,可由蔡元培担任会长和中国光复党的第一任党主席,也由他以第一大党的党主席身份担任国会议长。另外告诉唐绍仪,维新进步会那边并无可选之才。就不要和他们搞联合执政了。”
    张康仁则道:“其实总理正是看透维新进步会除了梁启超之外,根本没有几个真正合适之人选,只是仗着当年公车上书的旧名声在地方颇有声望,所以才有十几个席位罢了。现在大约也没有想到梁启超居然如此自负吧!”
    政治上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复杂和诡异,所以宋彪才不想过问,可不过问似乎也不行。
    “175项大工业计划”这种经济之事,宋彪还真的可以不过问,政治上。谁上谁下,内阁大臣如何挑选,国会议员中的席位比例之事,光复会这边的具体议员人选,他都还是要过问的。
    控制着内阁大臣的大部分人选,控制着国会中的大部分人选,他这位君主立宪制之下的不过问行政的皇帝照样能控制着国家的大方向。
    仔细一琢磨,宋彪觉得让张康仁给唐绍仪传话这个事不靠谱,就改口道:“算了,这位唐总理要汇报的事情也多着呢,明天让他这个时候过来一趟吧,我见了他再谈这些事。”
    张康仁点着头答应一声,又问道:“皇上,关于四川铁路争议的事,您收到了消息吗?”
    宋彪道:“我听说了,我当时正在组织鸭绿江攻势,实在没有精力过问这破事,不就是四川铁路公司的那帮乡绅不肯弃权嘛,明明亏损了三百万两银子,居然还要政府按原价回购,等于是他们投资失败,结果要政府买单,这怎么可能?袁世凯的想法是对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