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当然,如果首辅觉得有必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李鸿章沉思了一阵,说道:“此事并不难办,只是民为一国之本,即便只是暂时去贵国劳作,也关系到国本。”
“当然,一切都得以自愿为准,德皇不想强迫大清臣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冯承乾笑了笑,又说道,“至于酬劳,自然会一应支付,绝不会亏欠一分。如果首辅给予方便,德皇定感激不尽。”
李鸿章又沉思了一阵,才说道:“如此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了。”
“这么说……”
“德皇陛下如此看重,我自然不好反对,只是具体事务还需要详细协商。”李鸿章笑着对冯承乾说道,“想必伯爵也不会急于一时,所以暂且住下,等协商有了结果,我们再做最后决断。”
既然李鸿章已经动心,而且在原则上答应了军火贸易,冯承乾没再纠缠。
晚上,李鸿章设宴款待了冯承乾,比中午的时候热情多了。
应酬到半夜,冯承乾才返回住地。
这一天的事情还没结束,因为有个人已经等了冯承乾数个小时。
“他是谁?”
“殖民局的里希特霍芬,宰相派来的。”
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请他进来吧,去准备些茶点。”
施密特把里希特霍芬带进来的时候,也把茶点送了进来。
“伯爵!”
“里希特霍芬先生,听说你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真是不好意思。”
“伯爵事务繁忙,我也早就预料到了。如果不是事关重大,我也不会深夜前来叨扰。”
“什么事如此重要?”
里希特霍芬看了眼施密特,没有急着开口。
冯承乾朝施密特点了点头,让他到门外守候。
“伯爵是第一次来大清?”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别看我长得像大清人,这还确实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
“那么,伯爵了解大清的情况吗?”里希特霍芬在大清活动了十多年,对大清的情况了如指掌。
冯承乾非常老实的摇了摇头。
“那么,伯爵做错事,也就难免了。”
“做错事?”
“伯爵今日是否跟李鸿章提起过军火买卖的事?”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李鸿章已基本答应,只是说还有待商量。”
“商量?”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说道,“伯爵,你没有听出李鸿章的言外之意吗?”
“什么言外之意?”
“在大清做买卖,价钱是其次的,关键得打通关系。”
这下,冯承乾明白了过来。
“看来,伯爵无所准备。”
“确实被你说中了,像李鸿章这样的人,应该……”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是不是?”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已替伯爵准备妥当。”
“这……”
“十万两白银明天就能送到,主要用来打点李鸿章身边的人。此事不需伯爵操心,应付这些下属,也用不着伯爵亲自出面。只是有一件事情,必须伯爵亲自去办,而不能由我等代劳。”
“什么事?”
“回扣。”
冯承乾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首辅都如此这般,大清的腐朽可见一斑。
第二十二章 只缺舰队
次日,冯承乾主动去拜会了李鸿章,当面提到了回扣的事情。
这是里希特霍芬交给他的办法,毕竟冯承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并不精通大清的人情世故,把话摆明了说比拐弯抹角好得多。李鸿章也是聪明人,早年就与德国人打过交道,深知德国人的性格。
显然,军火贸易的事情到此才算有了一点眉目。
与直接拿白银去行贿相比,暗中给回扣不但更为掩人耳目,好处也更大。扩建基尔运河需要数十万劳动力,帝国政府做了初步统计,至少需要从国外雇佣二十万劳动力。即便大清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每月的劳务费用也高达数十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数百万两。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回扣,那就是一笔资了。除了从大清雇佣劳动力,还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自然也少不了回扣。如果把大清采购其他军火的费用也算上,仅此一次就能给李鸿章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好处。
相比之下,里希特霍芬准备的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九牛一毛。
三日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签署了意向协议,大清用两千万两白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四艘铁甲舰,其中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输出的劳动力支付,另外五百万两以帝国企业在大清开办工厂征用的土地、税务等支付。李鸿章提出了一个特殊条件:大清采购的铁甲舰必须装备帝国海军。
说得简单一些,卖给大清的战舰,必须是帝国海军订购了的战舰。
虽然只是意向协议,但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三月三日,冯承乾回到宁波,搭上了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邮轮。与细节有关的谈判工作由外交人员负责,不再需要冯承乾操心。
邮轮起航前,冯承乾给德皇与宰相拍了封电报。
可以说,此次大清之行收获颇丰,用四艘铁甲舰就换来了二十万劳动力,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问题是,李鸿章提到要帝国海军首先采购战舰。
这不是无理要求,因为大清之前订购的“定远”与“镇远”二舰,名义上是专门为大清建造,实际上连帝国海军都看不上。这两艘装备了三百毫米巨炮的战舰不可说不强大,却存在很多问题。
显然,北洋舰队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
在冯承乾看来,这不是麻烦,而是一个机会,即可以借用李鸿章的特殊要求,为帝国海军建造新式战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建造一艘先进的战舰。
冯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帮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回国途中,冯承乾大多时候都呆在舱室里,只是偶尔跟提尔皮茨去甲板上透透风。
“你的山东之行有什么收获?”在大清的时候,提尔皮茨没有跟着冯承乾去与李鸿章谈判,而是装扮成传教士,在里希特霍芬的安排下,去山东各地转了一圈,重点考察了冯承乾提到的胶州湾地区。
“胶州湾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选此处做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
“民风呢?”
“还算朴实吧,问题不大。”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支舰队了。”
提而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我们缺的都是一支舰队。”
“放心吧,面包会有的,舰队也会有的。”冯承乾拍了拍提尔皮茨的肩膀,说道,“李鸿章提出,要我们首先采购一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帝国海军的绝佳机会。至少能够为帝国海军建造一艘主力舰。”
“仅仅一艘?”
“你想要几艘?”
“至少要有两艘战舰,才称得上是一支舰队。”
“不用急于一时,现在我们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扩充舰队实力。”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这几日,冯承乾花了很多时间跟提尔皮茨谈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海军技术革命。
虽然提尔皮茨有点怀疑冯承乾的判断,觉得在十年内出现技术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无法否认随处可见的现实。比如,柴油机已经问世、蒸汽轮机也已成熟、炼钢技术有了重大进步、还有各种新式工业机械。这些工业与科技领域的进步,都将对海军发展、特别是战舰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伯爵希望打造一艘什么样的战舰?”
“一种全新的,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战舰。”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伯爵如此有信心,看来早已胸有成竹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我们努力之后,不见得会有结果,但是什么都不做,只会一事无成。”
“那么,伯爵打算从何着手呢?”
“建造战舰的根本是什么?”
“造船厂。”
“还有呢?”
“这……”
“除了造船厂,还有钢铁厂、化工厂、枪炮生产厂、弹药生产厂、甚至得把制造装饰品的木匠都算上。”冯承乾背转身来,靠在了船舷的围栏上。“说得直接一点,建造战舰的基础就是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建造出强大的战舰,不然就得像大清那样,花钱去其他国家购买。可惜的是,我们不是大清,能够造得出先进战舰的国家都不会把战舰卖给我们。”
“那就只能自力更生。”
“所以我们得从头做起,从最根本的做起。”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对冯承乾的观点表示赞同。
“将军,要是我们着手整顿帝国的造船业,得从何入手。”
“伯爵,我只是军人,这些事……”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置身事外,看问题肯定更加全面。”
提尔皮茨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我觉得,可以拿订单做文章,通过安排订单,淘汰部分造船厂,以此整合造船业。如果要走得更远,仅在订单上做文章肯定不够,还得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看来,你不仅仅是军人。”
“伯爵见笑了。”
“你的话很有道理,暂时只能拿订单做文章。”冯承乾的目光在提尔皮茨身上停留了好一阵,才说道,“我觉得,你更适合管理海军,而不是指挥舰队作战。你考虑一下,有机会我们再好好谈谈。”
提尔皮茨没有开口,因为冯承乾这句话说到了要害上。
对于如何建造一支强大的舰队,提尔皮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可是对于如何指挥一支舰队作战,他却毫无头绪。
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帝国海军的通病。
在这个时代,帝国海军的众多将领中,没有一人算得上是合格的舰队指挥官,因为帝国海军根本没有舰队可言。
“你不要觉得这是在委屈你。”冯承乾看出了提尔皮茨的心思,说道,“现在,打造一支舰队要比指挥一支舰队困难得多。再说了,建造一支舰队至少需要二十年,也许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二十年之后,你我都不年轻了,也轮不到我们去指挥舰队作战。帝国要想发展壮大,绝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实现的。我们既然生于这个时代,就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哪怕是为后人做铺垫。”
“伯爵心胸广阔,我是自叹不如啊。”
“将军过谦了,即便没有我提到,将军也会明白这些道理。”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伯爵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而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
“你能这么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伯爵打算什么时候组建远东舰队?”
“心急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等我们有了舰队再说吧,反正再急也得等上两三年才有下文。”
“恐怕等不了两三年。”
“是吗?”
“伯爵此行,已经打破了远东的均衡局面,英法俄等国会坐视不管吗?”
“你的意思是,英法俄也会在远东加大投入力度?”
“大清是一块肥肉,大家都盯着,也都不想被别人抢去。伯爵出售阔绰,等于白送了四条主力舰给大清,肯定会刮起血雨腥风。”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现在日本的崛起势头极为明显,想必也盯着大清这块肥肉,准备分上一羹。恐怕我们还没回到柏林,就已风起云涌了。”
“这是好事,没必要担心。”
“好事?”
“现在的国际局势对英法等老牌帝国有利,如果没有动荡,我们永远占不到便宜。”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动荡越大,变化也就越大,我们的机会也就越多。只要把握好一次机会,帝国就能发展壮大。”
“这么说,伯爵是有意为之?”
“算不上有意,只是顺应时代潮流罢了。”
提尔皮茨沉思了好一阵,才说道:“伯爵深谋远虑,非我等能比,恐怕也只有宰相能与伯爵一较高下。”
“将军,你太看得起我了。”
“我不是在奉承伯爵,只是有感而言。”
“就算是有感而言,也放在心里吧,不用说出来,心知就好。”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拿远东局势做文章,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这步棋走好了,将转得盆满钵满,走差了,将输得一无所有。
第二十三章 将计就计
冯承乾还没回到柏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大清的军火贸易已经成了国际热点话题。
四艘铁甲舰,绝对不容小觑。
反响最强烈的不是英法俄等老牌帝国,毕竟对英国、乃至法俄来说,四艘铁甲舰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