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 >

第17章

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第17章

小说: 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择将,而久任以责其成。当时奴儿干拓境设卫,治理不紊,正非偶然”【5】。由此可见,东北已归属明朝的奴儿干都司管辖。而建立满清的满洲人,他们原本发源于西伯利亚森林,即通古斯。被我明朝收容后,逐步迁移于东北定居【6】。

    不想他们乘明朝衰败,趁机作乱,入关后很快惫懒腐朽,不思进取,以致让沙俄以《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迫使我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达180万平方公里领土沦丧至今!如此可笑的‘领土嫁妆论’,虽在民国光复以后被史学家揭穿,但仍有些不明真相与事理的人推波助澜,甘愿继承为满清及其遗老遗少制造的历史谎言。譬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便提及了你所谓的‘东北是满清带来的嫁妆’,其实那是满清从大明手里掠夺的财产,经营远不如明朝。如今东北土地实际只有历史上东北领土一半面积,那一半便是满清断送的!”

    “那么维族与新疆呢?”雨薇紧接着问,看样子她是决心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陈美亦嚼了一颗花生仁,朗朗开口:“再论新疆,目前可以考证当地的原住民是西汉的月支、大宛、楼兰等西域国民。据马大正主编的《新疆史鉴》记载,西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前,已有不少内地居民来新疆,也就是西汉时的‘西部大开发’。西元前101年,西汉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尤其西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后,派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开垦,逐步形成了大分散与各个屯田点小集中相结合的分布格局并延续到东汉、魏晋时期。那么,维族是不是我先提及的‘月支、大宛、楼兰等西域国民’呢?非也!维族形成过程甚为复杂,其族源大致追溯到西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与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人’,至隋、唐朝时期产生了回纥人。”

    注释:

    【5】该史料摘自录孟森《清朝前纪》。

    【6】史料参考《满文老档》、叶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等。

44。第44章 断章3:蓝雨薇篇 愈【六】() 
“西元788年,回讫首领派使臣朝见唐朝皇帝,请求将“回讫”更名为“回鹘”,意为健壮灵巧,如空中翱翔的大鹘鸟般。之后,由于接连战乱,从蒙古高原西迁的回鹘由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逐渐成为如今的维族【7】,比汉人进入西域晚了近一千年!换言之,所谓维族带来了西域领土之说分明是‘孙子生爷’的谬论!”

    听了对方的论述,雨薇面露讶异之色:“也就是说,如今的维族与他们所声称的祖先‘突厥’其实是不同的民族?”

    陈美亦扬起一抹冷笑,语声夹杂着些许嘲讽:“何止不同?先说突厥,原本就是一个由十余支主要部落结合的‘部落联合体’。据《新唐书·突厥上》记载:‘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再论维族,我刚才已讲过它发源于回鹘,最古老追溯至零丁。隋唐期间,回纥先后瓦解了西域、漠北三个突厥政权,至西元646年,回鹘人在这些突厥人的尸骨上终于建立了回纥汗国。所以,这两个民族简直是世仇。如今一些维族人竟可笑地认突厥为祖宗,也不怕让突厥人的亡魂在地下咒骂他们的不齿?”

    “而所谓内蒙及如今的外蒙古,那就更加可笑。”陈美亦道完了维族与新疆历史后,继续分析,“在唐朝,当地被称作‘漠北’。西元647年,即贞观21年,唐太宗在漠北各部设置羁縻府、州,共计六府七州。唐朝任命各部首领为府、州的都督、刺史;回纥部设立瀚海都督府。唐朝为维护地区稳定,民族团结,不改变漠北各部落的生产方式与风俗。

    同时,及时救济当地灾荒,平息内乱,明确各部领地。这难道也成了所谓领土‘嫁妆论’或文化‘输血论’!?”她顿了下,微托下颌,“至于西藏,其情况确实比新疆、东北等地特殊。但你别忘了,吐蕃,即古代西藏与内地的交流一直不曾中断,譬如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无论蒙元、明朝对西藏宗教领袖的册封、管理,皆以之前历代彼此交流互通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到了满清,则在明朝的管辖制度上得到进一步完善。若没有之前历朝历代所奠定的基础,满清可以轻易地管辖当地!?”

    雨薇敛眉叹息,但仍勉强问道:“你连番痛斥满清的罪恶,既然满清如此不堪,为何能在中原盘踞数百年?此为第四问。”

    陈美亦瞬时攥紧手中的塑料袋,轻蔑笑了声:“统治者若不能借鉴前朝的治国得失,江山将一夕崩溃,所谓‘兴亡勃忽’之理。崖山之后,蒙元占据中华,却由于颁布残酷无道的民族政策,激起广大汉人的反抗。然而蒙元不曾对汉人的精神进行阉割,所以仅统治了97年便被朱元璋率军驱逐,光复中华。

    满清时期,为了避免蒙元的悲剧,首先以残酷的屠杀剥夺了汉人的衣冠礼仪,其次罗织文字狱禁锢汉族士子的思想,肆意篡改、查封华夏经典,妄图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当时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八个版本,独无满清一家,这又说明了什么!?最后,满清为了确保汉人不得反抗,竟在《大清律令》中规定异姓结拜者杀,喧哗罢市者杀,拥塞官府者杀,奏事不当者杀,以致母女妻妾为披甲人之奴,子孙阉割发配,百万人流放至宁古塔!如此高压统治,又被阉割了民族精神,试问这反抗谈何容易!?可惜,反清复明的口号始终贯穿了整个满清统治时期,光复华夏的呼声从未间断!”

    注释:

    【7】该史料摘自马大正《新疆史鉴》等。

45。第45章 断章3:蓝雨薇篇 愈【七】() 
听到此处,雨薇垂眸喟叹,越发揪紧了衣角:“满清罪恶,总结共有几点?此为第五问。”

    “三点,民族压迫、民权沦丧、民不聊生!”陈美亦直视对方凝重的面色,激昂陈述,“首先是民族压迫,且先不提汉族,满清究竟如何对待蒙古等少数民族?满清对蒙古虽以联姻、官爵极力拉拢,实则防范甚严,将蒙古分为200多盟和旗且束缚在各自地域,不相统属。

    康熙《大清会典》记载:‘外藩蒙古不得越旗畋猎。越境游牧者:王罚马十匹;贝勒、贝子、公罚马七匹;台吉罚马五匹;庶罚牛一头。’更以阴险的‘减丁策’削减蒙古人口。何谓‘减丁策’?即从康熙朝开始,在蒙古地区大力提倡喇嘛教,以宗教鸦片麻醉广大蒙古人民。

    满清三百年中,一户蒙古人若有三至五个男子,则必须有二至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不能娶妻生子,《冯玉祥自传》中曾有这般记载:‘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再则,男不婚女不嫁,必导致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蒙古地区性病流行,长此以往,人口岂不下降?可见满清之心何其毒也!如此倒行逆施,岂不给外**立以凿凿借口?不想如今,那些所谓史学家与不明真相的蒙古人,竟将满清罪孽悉数摊在汉人头上,妄图让汉人为它背这天大的黑锅,岂不是无耻之极!?对待自己的‘盟友’尚且如此,其余少数民族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

    言至此,陈美亦语声微有哽咽:“而国家主体民族汉族,更是惨不忍睹。先前由于满清的剃发易服令,强命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发式不为金钱鼠尾者,定斩不赦,这如何不激起汉族的强烈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湖广填四川’等一系列惨案后,举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明末人口一亿五千万,清初只剩了五千万!难道这减少的一亿人都病死、饿死了不成!?况且汉族者,华夏族也!何以谓之‘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泱泱华夏虽饱经千年风霜,前有犬戎灭周、五胡乱华,后有蒙元侵犯,但仍有汉、唐、明三朝光复,重新崛起,汉疆唐土、汉人、唐人之称深入人心,明朝风仪惠及朝韩。

    然而试问满清之后,我华之‘服章之美’何在?夏之‘礼仪之大’何在?今人复兴汉服,恢复礼仪,本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却落得被本族人讥笑为‘韩服’、‘和服’或‘无聊’之举,何其痛心疾首!?”

    回想起那名染有酒红色头发的女子之言,以及自己先前的种种误解,雨薇不由尴尬得面红筋涨,强作镇定地问道:“何谓‘民权沦丧’?”

46。第46章 断章3:蓝雨薇篇 愈【八】() 
陈美亦把玩手中的花生壳,言语犀利:“民权沦丧,即思想沉沦,伦理涣散!龚自珍曾言‘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你所提及的清宫戏,部部皆夸康雍乾皇帝圣贤如神、十全老人,呸!你可知这百年内,竟有三百多起文字大狱么?

    康熙时期,一本私著《明史》,作者、刊者、阅者、传者,无不斩首杖毙!雍正时期,雍正从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中,查找出‘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竟以徐骏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乾隆时期,常为乾隆润色御诗,被誉为‘老名士’的沈德潜,只因《咏黑牡丹》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一联,便遭抄家株连、开棺戮尸之祸,导致广大士子不问国事、家事、天下事,整日埋首于考据!芸芸众生,悲喜不得语;铮铮英雄,敢怒不敢言!万民一盘散沙,只求抬旗入籍,奴才包衣,毫无爱国、报国之心,这便是‘圣贤如神,十全老人’之‘功德’?怎么不谓之‘欲灭其族,先灭其文’!?

    而宋明两代,臣子上书痛斥君王过失而不被斩,论及时政而不获罪,这与满清如何相提并论【8】?雍正有书籍《大义觉迷录》,分明有‘朕非中国之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之记载,俨然一副殖民者的狂傲嘴脸!试问我等今人如何将其定义为‘中国人’!?何况中华典籍精深博大,被查封、焚毁竟达七十万卷有余!烧不掉的,凡有‘明’、‘华’字样,恣意篡改!

    可怜岳武穆《满江红》中,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这难道不是‘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而我宋明两朝重视对经史典籍的刊印、出版,更诞生《明儒学案》、《天工开物》等巨著【9】人才凋敝,文治废弛,岂不是‘思想沉沦,伦理涣散’!?”

    雨薇听罢,抚额叹息不止:“‘民不聊生’又当何解?”

    慷慨激昂多时,陈美亦已觉清亮的嗓子转而沙哑。她从袋中取出一水壶,少许润了嗓子,恨声道:“西域蒙藏等地,划作禁区;辽东柳条之域,不得出关;迁沿海同胞于内地,严惩出海者。《台湾外志》记载:‘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如此行径断汉唐之丝绸之路,宋明之远洋贸易,可谓‘众民安乐’?如今史学界吹嘘‘康乾盛世’,实则年年饥荒,人人相食【10】!这难道不是‘民不聊生’?明末火器何等发达,满清却坚持骑射,有议火器者杀无赦!而八旗子弟真的坚持骑射?非也!实则跑马圈地、提笼架鸟,致使我华夏科技停滞,越发落后西方!只得自十九世纪起,共签下一千多项屈辱条约,不停地割地赔款,满足洋人的无尽贪欲!待洋人胃口更大,炮火压阵,咸丰便吓得避居承德,慈禧仓皇西逃,让我同胞任由洋人欺侮宰割!这难道不是‘民不聊生’?满清不以为耻,反而宣称‘宁与外贼,不与家奴’、‘保大清,不保中国’,把我同胞膏血悉数跪送与洋人,令我华夏民弱、财匮、技穷,积弱数百年!这不是‘民不聊生’又是什么?”

    注释:

    【8】宋明两朝,民间言论自由程度很高。明朝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宋仁宗朝,四川有一举子献诗成都知府云:“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公然鼓吹分裂割据。成都知府将其逮捕上报,宋仁宗却不以为然:“此乃老秀才急于仕宦而为之,不足治也。可授以司户参军,不厘事务,处于远小郡。”结果其人到任不一年,便“惭恧而死”。明朝万历时期,朝中大臣们争相如暴风骤雨般地抨击皇帝。《明实录》记载:臣子李三才历数历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