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龙战三千里 >

第21章

龙战三千里-第21章

小说: 龙战三千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将马匹留在山下密林中,这时下了龙山,拼命向不远处的密林狂奔,六七十名日本骑兵好似乌云卷地般自后紧追。 
“快跑,退到树林里去收拾他们!”查大受一边喊着,一边停下脚步,倚着树干向后连连放箭,三五名日军被箭射翻,但是其余日军还是居高临下地猛冲下来。 
“查将军先撤,我们断后!”李如梅和高彦伯双双上前,一齐拉弓放箭,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骑兵们已经突入退却的明军队伍中。明军夜袭队大多只带了弓箭和腰刀,在骑兵冲击下伤亡不断,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成功地撤入林中。战马在林中无法驰骋,明军士兵四下里夹攻,双方激战在一处,这时又有数百名日军足轻步兵从山坡上喊杀着冲下加入战团。 
查大受抛了弓箭,拔刀与十几名敌人格斗,日军皆使长矛,对着查大受乱扎;高彦伯见状抡刀斩翻一名敌兵,夺了长矛赶来与查大受并肩作战。黑暗中一矛刺出,却扎在枯树干上拽不出来,一名日军足轻趁机挺矛把他戳倒在地,高彦伯痛哼着一手抓住插在身体里的矛杆,另一手抽出刀将他砍倒。 
查大受忙过来救应,不防身前身后全是敌人,刚到高彦伯面前,背后早被砍中一刀,幸亏有箭壶挡着,查大受努力向前一蹿,背上热辣辣的却顾不得了,反身挥刀将偷袭者逼退,挡在高彦伯身前。见他势危,李如梅忙引着十几名士兵去增援,奋力将这伙日军杀退。 
这时候已经有明军士兵奔到拴马处,百余人上马一齐回头冲锋,将日军赶出林子。“高将军,你怎么样?”看着矛尖深深扎入高彦伯腹中,鲜血喷涌,知道十九是不活了,查大受禁不住胸中一热,泪水夺眶而出。 
听到他的呼唤声,高彦伯慢慢睁开眼,喘息着道:“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没刺中要害,止住血就好了,你可一定要坚持住啊,光复王京,还要请我喝酒呢。”查大受强笑着宽慰他。 
高彦伯摇了摇头:“别说了,咱们也不是没杀过人,这一矛扎得太深,活不了啦!”接着叹息一声,缓缓吟道,“百战好男儿,生平志未降。忠义复国土,义气助天邦。杀尽倭贼众,虽死……美名扬!”吟罢气绝身亡。查大受若大一条汉子,此时泪水在脸上横流,虽然知道他已经死了,可还是把这异国战友抱在怀中,久久不愿起身。 
“查将军,倭兵大队顷刻便到,咱们快走吧。”李如梅边说牵着马走过来,见状怔了一怔,闭口不言。查大受深吸一口气,狠狠地抹去眼边的泪水,抱着高彦伯的尸体翻身上马,沉声道:“撤退!” 
明军马队穿过密林向来路奔去,日军虽有两三千人,但多为步卒,只有百余名骑兵,主将又自杀身亡,群龙无首,追了一阵见追不上,只得收队。 
龙山一役,朝鲜指挥史高彦伯战死,明军死伤百余人。而日军在龙山仓的全部粮秣则被烧毁,在内无粮草,海运又被朝鲜水军截断的情况下,王京日本守军士气大挫,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之中。 
正文  第十九章 对峙
2月12日,日本第六军团主力对朝鲜义兵占据的幸州山城发动了总攻,小早川隆景和侵朝日军总监石田三成等重要将领亲自赶来指挥战斗。 
幸州山城距王京40里,位于汉江之畔,德阳山顶,海拔125米。山上由全罗道观察使权栗、倡议使金千镒率领的2700名义兵把守。战斗非常激烈。 
城内的僧人、妇女均参加了守城战,朝鲜义兵凭着高昂的士气和险峻的地势,并在京畿道水军李苹将军的支援下,水陆夹攻,最后成功击退了敌人。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有1000多人战死,受伤2000多人,甚至连石田三成都被朝鲜妇女抛掷的草灰包击中脸部受伤。 
面对前有明军虎视、后有朝鲜义兵袭扰的不利局势,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依着宇喜多秀家的意思,既然粮道绝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挥师前进,与明军决一死战,或许有一线生机。但是小西行长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明军锐不可挡,不早讲和,窃恐王京亦未可恃”。加藤清正则主张出战,二人本来有隙,这时更是争执不下。 
石田三成同意小西行长的意见,指出己方虽然有近10万众,但士气低落,贸然离开设防坚固的王京城作战,若被明军击败,后果不堪设想,小早川隆景这时也不说话了。 
听罢众将议论,宇喜多秀家雄心顿消,不禁皱眉道:“既然如此,只好派人回国请示太阁大人的谕示。如果太阁大人要咱们接着打,那就得赶快送粮食过来,否则朝鲜不毛之地,咱们活下去都难,哪里还顾得上打仗呢。” 
“可是,这一来一往不知要费多少周折,不如咱们先派人去议和,一来是缓兵之计,二来试探明军的反应,等太阁大人的谕示到了,咱们再做定夺不迟。”小西行长献计道。 
“言之有理。”宇喜多秀家点头称许,“好吧,那咱们一方面议和,一方面加固城防,做好打仗的准备。至于粮草么,龙山仓储粮被焚,城内余粮只够大军支持一月,看来不设法筹粮是不行的啊。” 
“那就让虎之助去办吧!王京方圆百里有的是朝鲜村庄,相信加藤将军一定有办法完成任务的,这可是他的强项啊。”小西行长不怀好意地笑着道。 
“好吧,那就交给我去办,不过有言在先,搞来的粮食必须先满足我第二军团,如果还有剩余的话,才可以拨给弥九郎殿的第一军团。”加藤清正气呼呼地道。 
同日,李如松赶到平壤与宋应昌会面,知悉明军火烧龙山仓,宋应昌大悦,立刻派快马送捷京城,谓李如松道:“今已烧贼积聚,则我军得胜算矣。正宜整器械、保资粮、抚循将士,觅时出奇制胜,徐以待敌。” 
当晚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排下盛宴款待李宋二人。朝鲜八道都体察使柳成龙、礼曹参判李德馨、高僧休静禅师、大将李溢等人也都坐陪。李昖非常地高兴,极力称赞明军战绩,并希望能够乘胜追击,早日帮朝鲜收复王京。 
李如松亦含笑对答,把酒敬道:“如松祖上也是朝鲜人士,虽然年代久远,但毕竟颇有渊缘。今日奉旨入朝平倭,定当全心竭力,不负大王重望,也算是对祖先的报答。” 
李昖道:“将军说的极是。我国与天朝唇齿相依,人民互通,天朝古书中也曾言道,朝鲜乃商周箕子所封国也。怎奈僻处东隅,人稀地狭,北接契丹、女直,而南接倭,皆野蛮好战之族。我国屡受战乱;今日若是平倭有期,小王倒是有心举国归附天朝,以为卵翼。” 
宋应昌闻言忙起身道:“大王不需多虑,我天兵入你国平倭,为的是应王所请,帮助藩邦,并不贪图你国一寸土地。虽然朝鲜向称小中华,但两国各不相属,若有缓急,自当相援,大王先前之说不免让人惶惑了。” 
“说的也是,说的也是,倒是小王失言了。”听他如此说,李昖连连称是,朝鲜君臣都是面带感激,心中叹服。众人欢饮,至晚方散。(注:明代朝鲜和古代朝鲜是两个概念,在李氏朝鲜建立之前,朝鲜作为一个独立意义上的国家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以前所谓的箕子朝鲜,高句丽等国,无论从地域还是民族继承上来讲,都属于中国地方政权。打个比方:唐代武将高仙芝,你只能说他是中国古代高句丽人,而绝不可以说他是朝鲜古代高句丽人,这是一个常识。) 
次日,李如松要返回开城前线,宋应昌送他出城,欲言又止,李如松见状问道:“宋大人,如松此去,可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吗?” 
“无他,只是前日我接到兵部来函,说有谏官在朝上弹劾将军,认为你坐拥大军,畏缩不前,请求圣上降旨处分你。” 
“什么?”李如松睁大了双眼看着宋应昌,难以置信,半晌方涨红着脸道,“这也太过分了吧!我李家世代为将,忠勇之名天下皆知;我李如松只有奋勇杀敌之责,没有临阵不前之理。我统兵入朝以来,连败倭贼,光复朝鲜大半江山,朝廷中那些谏官却如此颠倒黑白,真是欺人太甚了!难道张首辅一死,就没人为我们这些武人说句公道话了么?” 
“禁声!”宋应昌忙看顾左右,见从人离得尚远,方吁了一口气,责备地看着李如松道:“李提督,不是我说你,这种话现在是随便说的吗?张居正现在是逆臣,家都抄了,旁的人躲还来不及呢,若是你这番话被人听了去,报告朝廷,怕要惹出大祸来呢。” 
李如松自知失言,但既然话已出口,说一句和说一百句也没什么区别,索性横下心来道:“张居正是否逆臣,我一介武人不好评说;可现在咱们出朝鲜的军饷,不都是张大人在世时攒下来的太仆寺储银么?若要靠国库支应,哪里置办得起这许多大炮军火,现在满朝上下党争不断,我看没有一个是肯办实事的。” 
“子茂老弟,你你……就不要再说了。”宋应昌急得直搓手,李如松反倒得意起来,道:“宋大人,你若怕担干系,不妨把我的话传到朝廷里去,大不了革我的军职,又怎的?” 
宋应昌苦笑摇头,拍了拍他肩膀解嘲道:“你李家将谁敢惹啊?朝廷两派中都有你老子的故交,子茂,你今日说此话,就是信得过我宋某,不过可别再对外人讲了。我和你交个底吧,朝中谏官虽然弹劾你,但圣上并不相信这个,宁夏大捷难道是吹出来的么?若是将军不肯用力,又怎能收复平壤?你只管行军打仗,其他的,不要放在心上。” 
“大人对我推心置腹,如松感激不尽,我李某一介武夫,若有说话莽撞之处,还望恕罪。” 
“哪里话,你我二人将帅合心,只要早日平了倭乱,圣上大悦,封功赏爵,到时自然灭了那些闲人的口。” 
“正是!” 
辞了宋应昌,李如松快马兼程赶回开城,作进军王京的准备。27日,宋应昌派人将大明内阁首辅王锡爵的公函传到开城,内中道:“前日朝中谏官议论如松得失,经查多有不实,据平倭宋经略报,我军连战连捷,光复朝鲜大半国土,上甚慰。今知悉倭兵聚王京坚城死守,兵马逾十万,我军天时地利未便,是以明诏谕公等进止。今贼粮尽焚,再筹不易,则我胜算在手,当徐以图之。此坐而制敌之策,朝廷不责公以速战也。”(《明经世文编》卷三九五) 
29日,明神宗又派内监到朝鲜劳师,至开城宣读圣旨,内曰:“尔等东征将士不避艰险,先收平壤,再捷开城,朕深嘉尔等之功,今贼众尚多,尔等悬军深入,急切难胜,饥寒暑露,疾病死伤在所难免,朕用是痛心,发千五百金优恤。”(《国榷》M卷七六)李如松领众将接旨,山呼万岁。 
神宗皇帝亲自下旨表示支持,让李如松心中大定,将全部精力用在了整军备战上,不觉过了十几天,粮丰草足,军容齐整;这一日正在营中聚将议事,忽然有斥侯来报,接到倭人箭书一封,李如松把朝鲜通译找来,方知竟是一封求和的书信,内中说两军对阵,胜负难分,不如罢兵讲和为好,若是明军有意,可派使者到王京面谈。 
李如松阅罢微微冷笑,环顾众将道:“好一个胜负难分,倭贼无粮,莫说交战,便是拖上二三个月也把他们拖垮了,我倒要看看,十几万贼兵饿着肚子怎么守王京!” 
“不错,有本事就来交战,倭贼狡诈多端,若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又怎会来和咱们议和?” 
“干脆回书一封,约他们出城决战!”众将议论纷纷,李如松摆手止住道:“不需回书,倭贼已经沉不住气了,咱们只需严阵以待即可,看他们还有何伎俩可施。”当下传令三军戒备,密切注意王京动向。 
“仁慈的天父啊,愿你保佑吾军,能够平安地渡过危难,我们虔诚地信服你,请你教我们脱离凶险,不要死无葬身之地,阿门。”小西行长是天主教徒,此时用手在身上划着十字,心里默默地祈祷着。 
“报告小西将军,送信的使番在明军阵前候了一个晚上不见回书,只好回来了。”内藤如安进来说道。 
“那么,加藤将军筹粮的事进行得怎样了?” 
“我派人去打探过,他们这几天把王京周围翻了个遍,连朝鲜人的泡菜和干辣椒都不放过,但只够第一军团食用半个月的,别说我们,连石田大人、宇喜多秀家大人他们也没有分到呢。” 
“这样怎么可以?真要开仗,就派他们第一军团去好了,大伙都不要管他!”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 
“随我去见石田监军去。”二人说着出府上马,直奔石田三成的驻地而来。 
石田三成这时也感到压力很大,做为总监军,各军团都派人来向他要粮,甚至有些急躁的武士要冲入府中当面与他交涉。为防不测,这几天监军府外竟架上了拒马木,众护兵弓上弦刀出鞘,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一样都信奉天主教,和信奉佛教的加藤清正不睦,见他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