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开战中国 >

第55章

开战中国-第55章

小说: 开战中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恒的天军信息作战中心窃取的情报;第四个途径是最主要的──天军遍布太空的各种侦察卫星和空军的

侦察飞机,以它们所载的侦察设备为标准,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导弹预警卫星,通过监测导弹尾焰特殊的红外和紫外特征来发现导弹基地,特别是前几天印

度对巴基斯坦的核突击,为解放军的资料库增添了大批新发现。第二类是装备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卫

星和飞机。SAR能够提供全天候条件下的详细的地面测绘资料和图象,这种能力对于现代侦察任务是至

关重要的,也是SAR最值得推崇的优越之处。在恶劣气候下雷达是一种合适的探测传感器,其它的传感

器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很好地工作。SAR能够昼夜工作并且能够穿透尘埃、烟雾和其它一些障碍。虽然红

外─IR传感器也能够在夜间工作,但是它同其它电光传感器一样,不能在严酷恶劣的气候下产生清晰的

图象。SAR具有防区外探测能力,即可以不直接飞越某一地区而能对该地区进行地图测绘。因此,SAR

比起一般红外和电光传感器具备更远距的工作能力。另外,与红外和电光传感器不同,SAR的分辨力与

距离是无关的,它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较早的APG─雷达76的SAR分辨能力已经可以达到

0.3米,远未达到其物理极限。

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们已克服了几个利用SAR的技术瓶颈。他们为SAR配套了自动目标识别系

统。以目前对侦察系统的大范围覆盖的要求,为做到目标的精确识别,需要收集的数据量之大已远远超过

人工迅速作出判断的极限。使用SAR完成自动目标识别的一个主要的技术问题是要开发能够在雷达回波

中识别目标特徵的各种算法。其次是解决雷达的成像难以解释的固疴,这不是SAR所特有的问题,而是

所有雷达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直观图象,人们必须经过训练才能确认雷达图象所传达的信息。把优

秀的雷达分辨员的经验汇编成分析软件使SAR图象与普通照片的相象程度已经达到了90%,但是多数

专家们则认为,这只是SAR刚刚开始由抽象图象到直观图象的转变。另外还可将来自各种其它传感器和

来自SAR的信息融合起来。这样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便可采用自动数据处理方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并

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使指挥人员能够看到一幅有关战场情况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图象。

具有树叶穿透能力的较低频率的SAR也在他们发展之列。大多数的SAR都工作于X波段或更高的

频段,这种频率不能穿透树叶进行探测。UHF波段的雷达能够穿透树叶并能提供比X波段更好的全天候

穿透性的观察视场,但是,UHF波段雷达的工作波长较长,因而天线尺寸非常大。开发尺寸足够小能够

安装在飞机平台上的天线是开发这一频段的SAR一个重大的挑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干脆把它搬到太

空中,因为唯一限制它在太空中尺寸的只是运载火箭,只需分拆开多运几次即可。已经小型化的SAR则

安装在侦察飞机上,这些飞机都采用大型机载处理器。有了机载处理能力,就不需要将未经处理的数据发

送到地面站进行处理。当机载处理能力与先进的数据链和卫星通讯结合在一起时,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的指

挥人员就可以灵活地把他们的飞机分派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尤其是SAR漏过的区域,由这些飞机来处

理它所侦察地区的图象,然后通过卫星将处理过的世界任何地区的图象发送回指挥人员处。

总参作战部拟定的“海上两方舰队对决,陆上四路出击印度”的“风火轮”计划是严密而又出其不意

的,薛皓简也相信久经战阵的解放军官兵会出色完成这一使命。“风火轮”计划由钱寒白负责的天军和二

炮部份已能保证摧毁已知的印度的陆空核力量,计算机演习表明天军指挥下的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能

一次击毁十枚以下的敌导弹,如果能缩小来袭方向则可对付更多的导弹。然而任何方案都不能保证印核潜

艇的导弹不落一枚在中国大地上。

这时,李恒少将匆匆走进来,黯然地摇摇头道:“我们已完全打入印度军方的网络系统,可以随意出

入他们核武器基地的保密网,但还是找不到那两艘该死核潜艇的蛛丝马迹。我估计是因为它们刚从俄国租

来,还来不及把俄式导弹控制计算机整合入保密网。”

薛皓简见最后一条路也断了,不觉第一次感到绝望,他似乎透过办公桌面看到抽屉里藏的一把手枪,

那是他为一但拦截核导弹失败而准备自裁的。他知道开战后,在战斗中捕获那两艘潜艇就如同俄罗斯轮盘

赌。想到俄罗斯轮盘赌,他突然眼睛一亮,向李恒问道:“你如果是俄罗斯总统,你会不会不采取任何措

施,而把可能反过头来杀死自己的核潜艇借给别人呢?”

“当然不会!”李恒显然明白了薛皓简的意思,笑了起来。

“我想俄国总统这几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这两艘潜艇的下落,你大概可以在这个时间之前找到俄国

呼唤这两个宝贝的特殊信号。为保险起见,我们还要窃听俄国军方的信息网,派人收买线人……总之你可

采取一切措施搞到这些情报,我会向总部及中央要求这样的授权!”

“明白!”李恒转身要走。

薛皓简又叫住了他:“如果印度在我们攻击前突然更换了网络密码怎么办?”

李恒一本正经地回答:“印度军方的网络软件就如同他们民间的网络软件一样地追求效率,因而基本

都是千篇一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效率是保密的敌人。印度军方的网络弱点不是出在某个具体环节上,而

是出在它的设计思想上,不是更换密码所能解决的!”

薛皓简开心地笑了,为了解放军又一名青年将领的成熟。

3月21日,李恒领导的天军信息作战中心终于破解了俄军在那两艘潜艇上安装的秘密信号发生系统

产生的密码,甚至弄清了如何激发这套系统的指令。通过卫星定位发现印度的那两条潜艇竟然藏在日本海,

其它消息管道也证实了这一惊人发现。听完李恒汇报之后,薛皓简冷笑道:“日本海正是我军进不去的海

域,它们倒真会挑地方。印度和日本的互相勾结这一下不昭然若揭了!”

他想了一下,立刻唤来海军潜艇部队的首长们开会。当天半夜,六艘全钛舰身的093式核潜艇悄悄

离开辽东和山东半岛的基地向黄海驶去。深夜出航是为了防止受到其它国家海洋监视卫星的侦察,如果被

测知出航的日期、时刻和路线,中途遭到伏击还在其次,万一让印度核潜艇知道就功亏一溃了。

“航向,南偏东25度!深度,100米!”温广存支队司令从指挥台顶上的露天舰桥向舰内指挥舱

下达指示后,又迅速钻进甲板升降口,顺着垂直的阶梯下到舰内。三十多秒钟后,指挥台淹没在波浪里,

潜艇支队以每小时28海里的速度向东方前进。

“左35度方向,有军舰的螺旋桨声音。距离不明。好像是一艘驱逐舰。”在指挥室的一个角落里,

戴着耳机的声纳兵大声向舰长报告。

“关掉发动机。沉到海底。全部打开充水阀,关闭排水泵?”这一带的海水深仅一百米,如果在水中

乱动,就可能被声纳测到。温广存认为沉到海底,停止活动是明智的。舰长对这艘舰的安静性抱有很大的

信心。如果停止开动发动机,就可以完全没有一点声音。推进装置安装在具有特殊弹性的双层减振筏座上。

发出噪音的所有舰内区域都贴上了吸音效果好的材料。船体敷设一层被称为消音瓦的阻尼吸声橡胶,既能

吸收敌人的主动声纳回波,又能隔绝艇内噪音的向外传播。螺旋桨是最精密的数控车床加工的慢速单轴大

桨叶,以便尽可能不发出声音。

艇上的每一个艇员都停止活动,他们知道,即使对方使用声纳探测,由于在水浅的海里,海底发出的

回音大,因此难以探测到沉入海底的潜艇。

“开动杂音测定器!”安装在舰头、指挥塔下面和舰尾等处的音量测定器立刻开始操作,它们可测定

潜艇散到外部的杂音量。

“是0.1分贝,几乎没有发出声音。”测量员的报告送到了舰长所在的指挥舱。

温广存放心了。

果然,声纳兵报告说:“驱逐舰的螺旋桨的声音迅速地消失在右舷斜后方。速度和方向没有变化。”

“继续前进!”温广存命令道。

潜艇编队到达朝鲜海峡东水道西口,是离开基地后的第二天的事。朝鲜海峡是沟通黄海、东海与日本

海的唯一通道,是朝鲜半岛东、西海岸间的北经水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朝鲜海峡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长约222公里,宽约185公里,水深一般在50至150米,最大深度228米。海峡中的对马岛将

海峡分割成东、西两大水道。西水道位于朝鲜半岛与对马岛之间,宽约67公里;东水道位于对马岛与日

本的九州岛之间,宽约98公里。日、韩两国在沿岸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有:日本的佐世保、福岗、北九州、

下关,韩国的釜山、镇海、马山和丽水等。同时,自东岸日本佐贺县的镇西,经壹歧岛、对马岛,至韩国

的釜山,正在修建全长250公里的海底隧道。不论冷战前还是之后,美、日、韩为了能控制和封锁海峡,

都不断加强两岸海军基地的建设,对对马岛、壹歧岛和巨济岛上重点设防。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的中央,

是日本前往朝鲜半岛的跳板,有“日本国防第一线”之称,为日本控制海峡的战略要地,驻扎有日本陆军

守备队。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设有固定的潜艇预警水上设备。但是,由于朝鲜海峡复杂的地理形势,日本

和韩国任何一方单独的水上、空中反潜,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反潜效果。日、韩便于二十一世纪初便签订

了联合反潜协议,在朝鲜海峡构成亚洲最严密的反潜网。

“无论如何必须秘密突破这个海峡,进入日本海,消灭印度核潜艇!”这是整个编队六百多名船员的

共同想法。此时,温广存选择了最大的航线,即选择了通过壹歧海峡。壹歧海峡是位于壹歧和九州本士之

间宽不到二十公里的狭窄的小海峡。不选择朝鲜海峡东西水道,而选择靠近九州的壹歧海峡来突破。温广

存作出这种决断是有理由的。

“日本海军万不会想到中国潜水舰会从这里通过,因为这里最窄又最靠近日本列岛反而警戒最弱。而

且,在这个海峡,日本海流的支流以迅猛之势从东中国海流入日本海。如果停开发动机,沿着这条海流,

那么潜艇就可以无声无响地进入日本海。以后就该轮到我们显威风了。”

从结局来看,这一判断是准确的。日本海军以及与其有合作协议的韩国海军,甚至在朝鲜海峡上的对

马岛和巨济岛设立了前进直升飞机基地,对朝鲜海峡东西水道严密地进行反潜巡逻。其严密的程度甚至达

到了从这里通过的中国潜水舰一艘也溜不过去。但是,对壹歧海峡的反潜监视根本没有重视。只是有时候

从日本海返回佐世保的舰艇通过这里,顺便进行不定期巡逻。大家都认为中国潜艇不会通过这样又窄又浅

的海峡。温广存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漏洞。

顺海流而下,不开动发动机,没有声音地通过海峡的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潜艇从大西洋通

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时采取过的战术。但是,当时,美英舰艇安装着磁性探测器,发现了相当数量

的潜水艇。当时的技术水平,能消除声响,但不能消除磁性。

“我们的潜艇不仅没有声响,而且具有没有磁性,使日本设在海峡的固定监测装置失去作用。这样我

们被发现可能性将更低。”温广存向大家解释他的意图。

安全地通过了壹歧海峡后,第三天的清晨到达山口县见岛西北七十多公里的地方。

温广存脸上浮出了胜利的微笑,说:“简直象旅行似的。”

这天半夜,在天军通过卫星所给的方位附近,温广存编队在水深五十多米处测到了印度核潜艇特征螺

旋桨声音。

“发现目标!”温广存通过浮在海面的脉冲混沌通讯装置向总部报告。

收到报告后,薛皓简迅速在“风火轮”计划的空格处添上时间后发了出去,同时通知外交部对印度发

出最后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