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死亡-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火硝烟中奔突,在现实和头脑中展开剧烈的搏斗,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读《穿越死亡》,会感到浓郁的战场气息。作家对于他所描侩的那样一场局部战争,或者说,是作家用凝重沉雄的语言所精心构造出来的祖国西南边境收复国土的战斗,可谓是烂熟于心,胸有成竹,山川地貌的独特复杂,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交战双方优势劣势的互相转化,战争的传奇性和战争的可触摸的实体感,都被作家铺叙得条理分明,清清爽爽,简直是可以作为军事学中的一个典型战例的。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战场情景的传达,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展示其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有利的契机,人物心理的深刻开掘,则是《穿越死亡》之成为不可多得的高档次作品的根本所在。
军人不是天生的,尤其是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一组人物,从连排长到普通士兵,作为八十年代的新人,他们都是在和平的环境里长大的,对于战争,对于死亡和流血,他们都未曾有什么心理准备。正如一首在部队流传很广的歌曲所唱的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打仗,”即使巳经置身于战争,他们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都没有能够真正到位。恰恰相反,好像是为了制造更大的心理反差,作家让C团九连,一个在战前才匆忙恢复和组建起来的连队,在战争中根本派不上用场的“预备队中的预备队”,出乎一切人的意料,碰上了一场恶战,进入了一个“死亡陷阱”,在死亡的羽翼之下进行从和平到战争,从茫然失措到慨然赴死的精神蜕变。奇迹的创造,英雄的生成,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中,在心灵的虽然无形却又一点不比真刀真枪的拼搏更容易的抉择中,实现自我的升华,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完成了军人的使命的。年轻的生命潮汐,汹涌澎湃,充满喧哗与骚动,在骤然相遇的战争的激扬下,更卷起滔天巨浪。年仅17岁就已经从军校毕业的三排长上官峰,虽然是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军营,却一直与军人的职业格格不入,一直希望能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使错位的人生重新回到治学和探索抽象世界奥秘的轨道上去,因此,他已经置身于战场,在精神上却一直拒绝战争。还有那些来自乡村的干部和战士,在九连这样被深信不移只是到战区观光而绝少有参战可能的连队,有的是因为在原先的连队不得意而主动和被动地调动过来,有的是指望能借战争而实现保送上军校或者提升职务实现家属随军的梦幻。但是,战争的风云莫测,形势变化,把九连指派到最艰巨最险要又是敌我双方争战之要点的所在,行进路上那红白两色小旗所标识的雷区,高平两用机枪的巨大杀伤力和它对人们的意志的摧折,凭依险峻地形和兵力优势居高临下顽强抵抗的敌人,本来以为是没有敌人的高地却忽然变作无法攻克的壁垒,连队在极为不利的主客观因素下展开进攻伤亡惨重陷入绝望境地……不过,战争不仅有其残酷和恐怖的一面,它还具有另一个方面,即它又会激起人的自尊和人对死亡的超越,迫使人迸发出空前的肉体和精神的能量,去作最高意义上的抗争。上官峰就是在出生入死的考验和战友的浴血战斗中,逐步认识和理解了军人、战争和死亡,“今天我才明白,战争和死亡并不就是它们自身。战争和军人的牺牲代表的是它们自身之外的另一种事物:一个民族的和平和对于和平及其尊严的渴望……正因为渴望和平,你才必须进入战争,走向和穿越死亡。”
更深刻的冲突,是在两位团指挥员——A团团长江涛和C团副团长刘宗魁身上展开的。江涛和刘宗魁,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作为军人走入战争的时候,他们是和他们所指挥的战士们一样,都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同时,作为实战的指挥员,他们还具有更重要的使命,即掌握全局,也掌握众多战士的生命。出身于老一代军人家庭的江涛,渴望创造父辈那样的英雄业绩,精明强悍,才华出众,但是,缺少亲自带兵作战的经历,以及与战士们的隔膜,使他忽略战争的代价,忽略对战士生命的珍视。在个人情感上,他也不懂得充分珍重他人,而是在与张莉相恋的同时,又寻求新的感情刺激和浪漫奇遇。在战斗中,他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因为他的个人欲望和私心,给九连造成意外的危难,加剧了战士的牺牲,也造成张莉的喋血沙场,还给自已造成了终身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与他相对应,出身于乡村的刘宗魁,有着农民的朴素和务实精神,先前参加过的战争,使他懂得,一个指挥员,应该如何珍惜每一个战士,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去争取战斗的胜利。他遭受的挫折和妻子的病故,窒息了他个人的生活热情,亦使他心存愧疚。在战场上,战士的惨重牺牲,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谴责,唯求战死在阵地上。他的狭隘,使他用相当激烈的方式对江涛进行报复,这也显示出乡村之子的另一个需要自省的侧面。作家让他们最终消除隔阂,齐心合作,表达了作家的善良愿望和对未来的祝福,以及他对于部队建设的理解。
(张志忠原载1995年10月31日《解放军报》)
◆穿越死亡的英雄礼赞
——读长篇小说《穿越死亡》
军旅作家朱秀海凝神于南部边疆的战争硝烟长达十余年之后,终于为我们捧出了40余万字的呕心沥血之作《穿越死亡》(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它,堪称是关于那场战争的总结之作。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穿越死亡》的艺木风格: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与理想主义激情相结合的厚重之作。它具有俄罗斯油画一般沉甸甸的质感,它又像中国太极功夫,内蕴深邃,其绵绵掌力不绝如涌迎面逼来。它写得绵密细腻而不乏大气,从容舒缓而又有力度,惊心动魄而又发人深省。具休而言,我们则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简要评述《穿越死亡》的“创意”。
首先,它建筑了一个最适合支撑或容纳一部长篇小说容量、小全景式的故事框架。全书以一次收复失地的中型战役为背景,细致而有层次地展开了从我前沿团指挥所到前线战斗排的立体而丰富的战争画面。最具特色的是这个故事中间所出现的巨大逆转和反弹一—在最初的作战预案中毫不起眼的“634高地”,随着战斗的纵深发展而逐渐成为了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之地,而原先作为预备队的战斗力弱中之弱的三营九连三排竟然鬼使神差而又别无选择地成为了能够去攻打“634高地”的唯一力量。矛盾的急转直下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巨大张力,就这样紧紧地绷住了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显得波澜起伏而悬念迭出。尤为难得的是,这种情节的设置和突变毫无牵强和人为编造的痕迹,它完全是按照战争的规律和逻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剥笋式地自然展开。据一些读过作品的指挥员和战术专家们说,即便将“634高地”攻坚战作为一个经典战例来分析,它也是完全经得住推敲的。
其次,它直逼死亡这一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和战争文学申的重大主题,并以死亡为镜子来洞彻人物的灵魂和照取人性的深度。仅此-点,就大大丰富与深化了当代战争文学的思考层面。它将一个只有17岁的文弱大少年上官峰担任排长的九连三排置于死亡之谷,就是为了充分展现一个个平凡的军人面临死亡的心灵裂变或入格升华。它勇敢地正视死亡带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恐惧,指出“生命的本能拒绝死亡”这一简单的道理,大胆地让主入公(上官峰)承认:“死是具体的,突如其来的。它让我恐惧。这很可耻吗?不。……生是每一棵小草都无限渴望的。”“战争中最容易剥夺的就是人的生命,但正因为如此,生命在战争中就应当受到加倍的珍惜……”“战争的艺术不是死的艺术而是生的艺术。战争就是躲避和战胜死亡。”小说的难度更在于让这些人物符合人性和性格的规律向前发展,为每个人都找出各自不同而又雄辩有力的行为动机和辩护理由一一或从理智出发,或从情感出发,或从个性出发,或为了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利益,或为了军人的职责和荣誉,或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或仍然是因为害伯(战后上军事法庭),最终都战胜了恐惧,穿越了死亡,成为“高地”上的英雄。
再次,它塑造了一系列富于个性光彩或人格魅力或性格特征,同时又包蕴了丰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在从战士到军长有名有姓的40多人当中,团长江涛、副团长刘宗魁、排长上官峰等形象最为典型和丰富。江涛作为将门之子,刘宗魁作为农民之子,作者有意识地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寻找合点。他以江涛的职业军人精神和当代军入意识反衬刘宗魁的偏颇与执拗,又以刘宗魁的坚韧踏实与奉献品格来修补江涛的好高骛远与华而不实。这种性格的反差不但具有艺术的张力,而且显示了作者对中国军人素质修养和军队建设走向的深层思考与理论设想。
当然,《穿越死亡》可称道之处远不仅止于此,限于篇幅,无法备述。但我以为,有以上三点鼎足而立,已将一部优秀的战争长篇小说牢牢支撑在当代文学的风景线上。我们不可否认,《穿越死亡》如同一个重量级拳击手,他的姿势也许还欠优美和潇洒,但他超乎寻常的力量,已经把我们击中了。
(朱向前原载《中国海洋石油报》1995年12月10日)
◆军事文学的逾越
——读朱秀海的长篇小说新作《穿越死亡》
我国的军事文学,在新时期有很大的突破,出了很多好作品。但从时代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认为,这是因为军事文学的突破,比其他领域,有更大的的难度。无庸讳言,在目,又处于冷的状态。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国的大环境,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有更广阔的领域,吸引作家和读者。不过,也许这个时期,才是甘于寂寞的军事文学的探索者,进行冷静思考,创作出有分量作品的时候。而朱秀海的《穿越死亡》正是这样的作品。这个时候出来,也更有探讨的价值。
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清心的成功之作。我认为它的成功,恰是作者在战争过去很多年以后,对生活积蓄和感受,经过沉淀,才可能达到的。及时地很快地写出反映现实的作品,是需要的,它会起到宣传作用,这种作品,由于受当时的社会气氛的影响,感染,也可以写出很有激情的作品来,然而,往往很难有长远的生命力,古往今来,传世之作,多数却不是这样的作品。经过对生活反复认识,长时期酝酿,以冷静的目光再审视它,赋于哲理的思考,再来精心的描绘它,表现它,这种作品会更加耐人咀嚼,也更有生命力。
军事文学的特点,它的脍炙人口,它的撼人心魄,它的独有的魅力,是由罕人的特质决定的,那就是军人不惜用生命去捍卫部落、氏族、政治集团和国家的利益,在生死线上,闪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和表现在战争艺术上的人的智慧,或显露出负面的品赋。我常想,战火能把人的灵魂,人性的丑恶和善美,都透视得极为明晰清澈,在战火中,入成为透明体。这才是军事文学所要表现的。《穿越死亡》正是这样做的。人性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或是性本善,或是性本恶,可以说清楚的,它是极为复杂的。《宁越死亡》表现了这个复杂。
我不赞成军事文学作家把人物,写成绝对的良或莠,因为真实的人不是这样的。净化为神圣,当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以所谓揭示人性恶,把人都描绘成勾心斗角的市侩,同样是不可取的。如果是那样,人类不会繁衍到今天,也不会进步。那将给人以冷丝丝的无望。
军事文学,战争本身,只是载体。企图描绘图解一个完整的战役或一个战斗的过程,是徒劳的,那是军事家的任务,描绘人的心灵在战争中的轨迹,那才是作家的任务。我们不少作品,试图写全景式的战争,动辄就从敌我双方大本营,与到战壕,逐级推出各级指挥官和士兵,又没有托尔斯泰或罗贯中驾驭宏观的功力,失败居多。比如写国内战争的很多文艺作品,往往要将蒋介石搬出场,结果是漫画式的僵板的毫无生气的形象。《穿越死亡》没有试图写战役的总过程,只写了一个团,主要写了一个团的配属营,甚至于一个配属营的一个连,重点实际是一个排,一个排的几个人。这个排是这部书的灵魂。这样的构思是睿智的,也是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现代中外成功的军事文学作品,很多是这样作的。这就像一滴晶莹的水珠,能闪射出海洋的光辉。
《穿越死亡》是一部扎实的作品,他着力写出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