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少卿最大的缺点与优点就是他的稳重。从性格上来讲,雷少卿绝不是那种稳重的人,可在指挥战斗放面,他却极为稳重。这正好与谈仁皓相反,平时,谈仁皓很稳重,可在指挥战斗的时候,却更喜欢冒险。稳重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在参谋长的位置上,雷少卿的稳重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谈仁皓冒险精神的缺陷,这也是两人配合得那么完美的一个原因。可现在,雷少卿是在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而他的参谋长常荐新比他还要稳重。当两个稳重的人搭档的时候,这就不见得是好事了(同样的,郝东觉也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与谈仁皓的搭档也算不上完美)。
谈仁皓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从“菲律宾海战”到“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雷少卿实际上错过了两次机会,归根结底,就是他太稳重了,缺乏创新与冒险的精神。如果在“菲律宾海战”时,他能够把舰队的搜索范围再撒开一点,让舰队向东南移动一点,就极有可能逮住美国舰队,干掉一艘航母(对后来的战局来说,美国海军如果少一艘航母的话,那么整个局面几乎就彻底改变了)。而在第二次机会到来的时候,雷少卿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严格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命令行动(这实际上也是他免责的主要原因),结果错过了首先发现第16特混舰队的机会,结果不但没有干掉哈尔西,还遭到了重创。
站在谈仁皓的立场上,他对稳重的司令官是没有多大的好感的。这并不是雷少卿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帝国海军中的一个通病。不说那些老将,就连严师琪这类少壮派将领都很保守(“阿纳塔汉岛夜战”把严师琪的保守表现得极为彻底)。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的教育也很保守,熏陶出来的年轻军官也不例外。只能说,谈仁皓是个异类,而郝东觉不是海军正统出身,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航空兵自成立之后,有了廖汉翔这个领袖,更是激进的代名词了)。雷少卿与常荐新都是海军军官学院出身,两人的作战思想保守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下午跟雷少卿谈的话,谈仁皓不免笑了起来。航母作战与以往的舰队作战的区别太大了,如果思想太保守的话,那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航母的重点是进攻,而以前的舰队作战的重点是防御,通过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强大的防线,最终击溃进攻的敌人。这种根本上的差别实际上就决定了作战上的差别,更需要指挥官把思想转变过来。为了让雷少卿明白这个道理,谈仁皓举了大量的例证,从“日德兰海战”到“八丈岛海战”,再到这几年发生的几次大规模海战,这些海战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随着新战舰的出现,海军的战术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必须要抛弃旧思想,用新的战术来战胜敌人!
“仁皓,已经联系上了,海航与气象部门都将尽量为我们提供帮助。”郝东觉忙完后,又来到了舰桥外,“怎么还不去吃饭?”
“没多少胃口。”谈仁皓转过了身来,“你说,少卿他们这次能够抓住机会吗?”
郝东觉微微皱了下眉毛,在谈仁皓通过战例来说明海战的基本战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他与常荐新都在场。郝东觉不是笨蛋,谈仁皓费了那么多口舌,花了那么多的精力,要说明的不仅仅是海战战术上的改变,他还要让雷少卿与常荐新发生改变。
“不好说,不过,我相信老雷与老常的。”郝东觉长出了口气,“怎么说,我们四个是铁哥们,比亲兄弟还要亲。现在,我们两个到前面去挡子弹了,就为这一点,他们都要拼命干一把的,总不能让我们白白牺牲吧?”
“谁会牺牲?谁吃谁还说不准呢!”
两人都笑了起来。两人几乎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在作战问题上,两人的观点最一致,也最相似。
舰队仍然在快速前进,在通过毛格群岛的时候,天色快要亮起来了。谈仁皓首先去休息,郝东觉去安排了值班参谋之后也去休息了。这次舰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支援陆战队作战,而是等待美国舰队的到来,与美国特混舰队决战,因此,舰队到达预定海域之后,出了象征性的派遣轰炸机去轰炸塞班岛之外,其主要的精力都将集中在对付美国特混舰队这边。
塞班岛上的恶战还在继续进行之中。颜国忠也收到了消息,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出海,随时有可能杀来。虽然现在两支特混舰队都已经到达,但谁也无法保证海战的最后结果。颜国忠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舰队的身上。在收到了消息后,颜国忠紧急调来了两个团的预备队,加强了进攻。另外,陆战队也有了新的任务,那就是暂时放弃对塔波乔山的进攻,转为扫荡北面的野战机场。只要能拿下机场,那么海航的战机就能部署过来,一来可以为陆战队提供就近支援,二来可以协助舰队歼灭美舰队。
陆战队从二十八日开始,就在全力进攻塞班岛北部野战机场。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顶峰时期,双方一共投入兵力2万余名,战斗打得异常的惨烈。交战双方都知道这座机场是整个战场上的关键点。
与阿纳塔汉岛上的机场争夺战不一样,美军部署在塔波乔山上的炮兵并没有被完全消灭,陆战队是顶着美军的炮火进攻的。另外,陆战队还得不到炮击舰队的支持,只能依靠自己的炮兵,海航的轰炸机,以及那几艘火力支援船来发动进攻。战斗一直打到了四月一日夜,机场仍然在美军的控制之中,陆战队仅仅推进到了机场的外围。
第一特混舰队在二日上午对塞班岛进行了两轮轰炸,每轮出动了一个中队的轰炸机。这点力量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当时海航已经集中了至少十五个轰炸机中队(其中部分是战斗轰炸机中队)在阿纳塔汉岛上,专门负责为陆战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陆战队也没有指望得到第一特混舰队的强力支持,第一特混舰队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
“第二批轰炸机大概在一点左右返航。”仍然是由郝东觉安排航空作战,“舰队在什么时候转向?”
“一点半,另外,让飞行员抓紧时间休息。”谈仁皓对航空作战并不是很关心,这是郝东觉的强项。“侦察工作都安排下去了吗?”
“都已经安排好了,还有三个参谋在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今天晚上就拿出详细的安排来,明天一早,我们就派出侦察机。”
谈仁皓点了点头,然后就让郝东觉去忙了。按照他的估计,美国舰队大概在三日到五日之间出现,虽然在三日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谁能保证美国舰队不会来个出其不意?如果仅依靠海航与战略打击部队的侦察机的话,是不可能保证舰队安全的,因此谈仁皓更倚重于舰队的侦察机。
在海图上看了一会,谈仁皓却一点都轻松不起来。第二特混舰队埋伏在他们的西北方向上,在阿拉马甘岛与古关岛之间的海峡待命。这里足够安全,附近有近十个海航的岸基战斗机中队,没有任何美军飞机可以飞到这里来。另外,海航在阿拉马甘岛上部署了数十架远程反潜巡逻机,除非美国的潜艇能一直在海面下憋着,不然可不可能杀过来。问题是,第二特混舰队的位置太靠后了一点。
想到这些,谈仁皓就有点头大。雷少卿还是很保守,这一点从他选择第二特混舰队的待命海域就能看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如果第二特混舰队能够及时的收到消息,并且立即杀出来的话,那么获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想了一会,谈仁皓也不再多想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敌人身上,现在他们对美国舰队的情况了得得非常少,甚至连其规模都不清楚,就更难以掌握其具体的行踪了。在没有明确敌人的行踪之前,就不可能找到具体的应对办法。
这时候,航母开始转向了,返航的轰炸机已经到了舰队上空,航母开始顶风航行,准备让轰炸机降落在甲板上。谈仁皓走到了舷窗旁,舰队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可问题是,能不能笑到最后呢?
第七十三章 小角色的舞台
“艇长,半小时后就可以上浮了,要升起潜望镜吗?”
“不用,有没有接触?”廖鸿鹏一边套上外套,一边走进了潜艇的指挥中心。“没有,海面上风浪很大,除了几头鲸鱼的求偶声之外,没有听到其他的异常响动。”听声员立即做了回答。与驱逐舰不一样,潜艇上没有安装声纳,只有听声器(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被动声纳,只是性能很落后而已)。
廖鸿鹏点了点头。“各部门都做好准备,上浮后,立即开始充电。这附近是美国海军巡逻机经常出没的地方,我们不能在海面上呆太久了!”
命令立即下达了下去,潜艇里也立即热闹了起来。
廖鸿鹏是在三个月之前接手这艘编号为“109”的“丙”型潜艇的。这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装备的第一种潜艇,是用来替换“乙”型潜艇的。
从总体作战能力上讲,“丙”型潜艇的最大特征就是比“乙”型潜艇的续航能力提高了很多,载雷数量也提高了很多,因此,潜艇的排水量也增加了不少,其他方面,与“乙”型潜艇的差别都不是很大。
作为帝国的第一种主力潜艇(是“主力潜艇”,而不是“主力舰队潜艇”,帝国海军一直不把潜艇当主力战舰看待,因此潜艇绝不会轻易参加舰队决战),“乙”型潜艇在大战期间的表现并不糟糕。在头两年的战斗中,一共有一百五十多艘“乙”型潜艇活跃在战场上,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北太平洋的航线上。两年之内,平均一艘“乙”型潜艇击沉的商船吨位接近十万吨!换句话说,光这些“乙”型潜艇就足够瘫痪掉口木的对外海运了。可问题是,“乙”型潜艇腿短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在“丙”型潜艇服役之前,帝国海军还专门改装了十多艘“乙”型潜艇,使其携带更多的燃料,只保留鱼雷发射管里的鱼雷,充当补给潜艇的角色。另外一些则携带大量的鱼雷,为其他潜艇补充鱼雷。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最多只能帮助部分“乙”型潜艇在海上多活动一段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潜艇腿短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帝国海军提出了发展航程更远的潜艇的要求。“丙”型潜艇也就应运而生。实际上,“丙”型潜艇是德国海军9型潜艇的唐帝国版。当时,唐帝国要重新设计一种潜艇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时间问题,从立项到下水,怎么也要花两三年的时间吧,而美国参战在及,帝国海军急需一种能够航行到中太平洋上执行破交与侦察任务的潜艇。结果,唐帝国直接挑选了德国的9型潜艇,并且做了一些简单的设计修改。比如,将潜艇里前压水舱改为油舱,艏鱼雷发射管增加到了六具(唐帝国潜艇的一大特色,加强了攻击力量)。因此“丙”型潜艇的排水量比9型潜艇要大一些,航程也要稍微远一点,完全满足了唐帝国海军的需要。
廖鸿鹏是第一批接受新型潜艇的艇长。在这次任务之前,他已经在北太平洋上进行过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作战巡逻,击沉了几艘美国的小型货船(主要就是向阿留申群岛运送货物的美国船只,而不是去口木的船只)。战果并不算大,几条小货轮加起来的排水量也不到五千吨。上次的作战行动也主要就是检验潜艇的性能,以及让潜艇上的几十名官兵尽快熟悉新的潜艇。
二十多天前,廖鸿鹏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之后,返回了那霸港,按照规定,他们应该至少有十天的假期,以便让官兵恢复精力。可第三天,廖鸿鹏就收到了新的命令,前往夏威夷群岛执行作战巡逻任务。走到半路上,他又接到了命令,在夏威夷群岛最西面的中途岛附近海域执行警戒任务。而这时候是三月二十九日。
任何一名潜艇艇长都知道这个命令的意义。作战警戒任务就是在预定海域巡逻,监视海域的情况,如果发现敌舰队就必须要立即把电报发出去。显然,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潜艇发现敌舰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听,而是看。听就是用听声器来辨别那些船只发出的声音,判断是战舰还是普通的船只,优秀的听声员都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出战舰与船只,可却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比如战舰的种类,数量等等。看就是用潜望镜观察,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舰队的规模,以及战舰的类型。这同样也很危险,在夜间,潜望镜的观察距离最多数海里而已,如果要看清楚敌人的主力战舰,那就必须要进入敌舰队的反潜巡逻范围,潜艇的潜望镜很容易被驱逐舰发现。
廖鸿鹏看了下手表,已经是傍晚六点四十五分了(潜艇艇长的手表都会根据潜艇活动的不同时区进行及时调整)。他朝站在潜望镜旁边的大副点了点头,然后走了过去。在潜艇浮上海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