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276章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276章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都穿着电热丝加温的飞行服,配有氧气面罩,可是机舱里的这些士兵们怎么办?总不能看着他们活生生的挨冻吧?

刘建业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了飞机首部的三人飞行舱室的门口,敲响了飞机驾驶舱门。在敲了几下舱门以后,一名美军的中尉打开了舱门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

“请问,你们可不可以提供一些像棉衣或者被子这样的东西?”刘建业用不算很流利的英G说着。

“这是为什么?”中尉问道。

“我知道这段航线的飞行高度很高,在飞行过程里,机舱的温度会很低,而且,氧气含量也会很低。你看,这些士兵们的身上都没有穿着御寒的衣物,如果就这样带着他们一起飞行的话,恐怕还没有飞到目的地,他们就已经变成冰棍了。我想你们也不会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刘建业说道。

“说的有道理,不过,很不幸的是,我们这架飞机并没有携带那些东西。可能要让你失望了。”美国中尉带着一些遗憾的摊手说道。

“那就打扰你了,我要求利用飞机上的电台和地面联系。”刘建业对中尉说到。

“很抱歉,你没有这个权利。”中尉堵住飞机驾驶舱门说道。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还没有到达印度就在飞机上被活活冻死,他们都是人,不是货物。”刘建业大声地说道。

“这个不是我能管得了的。我重申一句,你没有权力使用飞机上的电台。”美国中尉也抬高了声调,而且一只手已经握住了腰间的自卫手枪的握把。

“这简直就没有一点人性。我今天一定要使用电台。”刘建业也挺起了胸膛,大声地向美军中尉喊道。

就在两人险些顶撞起来的时候,驾驶舱里传出来一个声音:“威尔逊,这个中国人说的有道理。上次我们好像带了几张毛毯,你看看还在不在飞机上,如果还在,就给他们,让他们御寒用吧。”

“你总是这样心软,好吧,我听你的。”美国中尉说了一句,然后走出驾驶舱,来到飞机尾部,打开一个铁箱子,找了一会,对跟在后面的刘建业说道:“中国人,你的运气不错,这里有一些毛毯,你拿去用吧。”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谢谢你。不过,请你以后记住,我们中国人虽然穷,但是,我们并不怕死。”刘建业从铁箱子里面拿出毯子,对美军中尉说道。

拿着这些毛毯,刘建业回到了机舱,把毛毯分发给新兵们。因为毛毯数量不多,所以,只能是两三个人合用一张毯子。

“飞机起飞以后,你们就把毯子盖在身上。飞机上天以后,温度会很低的,不盖上这个,你们会受不了的。”刘建业分发完毯子,对新兵们说到。

“谢谢你。”新兵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只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自己的谢意。

“不用谢我,我也是一个军人,只是经验比你们多一些罢了。”刘建业笑着说道。

飞机的发动机开始工作了,机身两侧的螺旋桨转了起来。巨大的噪音把机舱里的其他声音完全掩盖住了。

“注意,抓好扶手,飞机要起飞了。”一边说着,刘建业也换上了自己带着的棉衣。

“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

1942年上半年,日军攻占缅甸,并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12月7日,倭国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稳定亚洲战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计任何代价,必须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通道均被日军切断,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以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于是,驼峰空运诞生了。

这是一条艰险的空中通道:西起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羊街、云南驿等机场。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当时受飞机性能的限制,飞行最高高度7000米,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汀江(印度)—葡萄(缅甸)—云龙(大理云龙)—云南驿(大理祥云)—昆明。有时受天气影响,也从汀江经葡萄、丽江到昆明。南线:汀江(印度)—新背洋(缅甸)—密支那(缅甸)—保山(云南保山)—楚雄(云南楚雄)—昆明。由于日军发动进攻占领密支那,南线被迫停止使用,继续空运战略物资的重担全部落在北线。

“驼峰航线”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热带丛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等气候恶劣,使飞机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在3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驼峰航线”向中国运输了65万吨战争物资,维持了中国战场上的作战需要,但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中、美航空人员共计1500多名。一直到了战争结束以后五六十年,人们仍然在这条著名的驼峰航线经过的地区不时发现过去的飞机残骸和飞行员的遗骸。

由于日军占领了缅甸,并且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机场驻扎了一支装备了先进的“零式”飞机的航空兵作战部队,密之那距离汀江只有二百五十英里,“零式”战斗机作战半径四百五十英里,即使是嫌地形复杂和气候多变,没去或不想攻击汀江,但拦截、攻击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C47、C53,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美国那面,他们打下来的更多!在付出了血的代价以后,中国方面负责空运的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方面都不约而同的作出了应对,飞北线,而且还是夜航。

北线使驼峰航线绕了一个大弯,飞行距离也跟着增加,达到1200公里、甚至更远。可这样还是有可能遭到倭国人“零式”机的截击,不在驼峰上空截,就在两边端点附近拦。前线,越来越吃紧,曾经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交通部发给中航的电报提到过,国军前线士兵,还在穿*鞋,九千六百人的一个师,才有两千支步枪,其余只能用木棍,即使有了枪,每人也只能保证二十发子弹。而那些每天能吃上两顿、其中还有一顿是稀饭的国军就算是相当不错了。昆明保卫战期间,贵州六百国军奉命赶赴昆明,步行一个月到达战区,竟然有三百人饿死在途中!

国军的给养还没有完全保证,又一项数量更大、更多的军需供应需求摆在面前:飞虎队。

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被改组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被任命为少将司令官。十四航空队下辖308轰炸大队,314中型轰炸大队,还有两个战斗大队。

有了正式番号,一夜之间,陈纳德和他的雇佣军改头换面,往日的“散兵游勇”成了正规军。军需给养、后勤保障全部纳入美国国防部,而美国国防部对十四航空队的补给源源不断地运抵加尔各答、孟买等地,就是无法大批量地运至中国,恶劣的气候、高高的山脉、倭国人的截击使驼峰航线成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连基本的给养也得不到保障,何谈与倭国人作战。陈纳德精确地计算,他的308中队一架B25轰炸机每往上海投下一吨炸弹,需消耗十八吨物资,这个数字如果让穿*鞋的国军听见会认为简直是开玩笑,但又确实如此,现代战争就这么个打法!

一千二百公里的“驼峰航线”(北线),全程险象环生,白天飞越“驼峰”南线都艰险万分,现在又要在漆黑、茫茫夜色(禁书请删除)(禁书请删除)中跨越那道屏障、跨越那道横在途中的“天堑”,艰难之程度,可想而知!

曾经有过做专访的记者见到每一位曾在“漆黑之夜”飞过驼峰航线的老人,都问一句话:“伯伯,黑夜里飞‘驼峰’是什么感觉?”

回答都是言简意赅:如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闭上眼睛跑百米冲刺!

全程都要做仪表飞行!

夜航飞行,在航线两端、巫家坝和汀江对飞。飞行员凌晨两三点起床,去库房取降落伞和氧气面罩,副驾驶在地面对飞机安检,机长检查驾驶仪表,然后开车,滑行到起飞线,塔台放行命令一下,把油门开至最大、让发动机发出巨大轰鸣的机长立即松开刹车——起飞!

飞机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一样,霎时在跑道上快速滑过,昂首钻入茫茫夜色之中。

一开始,飞北线自大理点苍山以西,没有任何检查点,白天还可以参照已熟悉的地形、地貌,山脉河流及机场附近的城镇村落,夜间飞行犹如瞎子跑步。

从喜马拉雅到野人山茫茫林海直到最后跨越横断大山和高黎贡山,天地一片黑!机长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盘上的每一个仪表指针和读数,副驾驶则利用机上无线电定向机ADF找两端两个电台定向,再将航图摊在两腿之间,依照定向台给出的坐标,标出所飞飞机的实际位置和航迹,报务员则将接收到地面气象台给出的航路天气预报,经机长综合计算,确定飞机方位。碰到不好的天气,机长一路都要不停地修正偏流导致飞机偏航的航向,否则,飞机一旦有偏航没发现或不及时修正,就是机毁人亡!

大地、山河,除了星星点点,上下左右,一片漆黑。空中,雪山冰峰间,一架C47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其间。关闭了照明灯的机舱内,,无人讲话,只有机翼两旁的两个螺旋桨发出轻快的“嗡嗡”声。照射仪表的荧光灯在暗夜中透出柔和的光亮,这光亮,从仪表盘上折射出来,又依稀地反射到正副驾驶的面庞上。

驼峰航线飞行多数时间是恶劣的天气,倭国人的“零式”战斗机在这样气候下是不出来的,那,就要和恶劣的天气斗!

曾经有一名当时负责的无线电技师在“驼峰航线”时期,一直在中国、印度两边基地来回跑,安装、调试无线电台。老人说,磁罗盘、无线电定向机和无线电台都有个昼夜效应问题,越到晚间故障越多,准确率越低、效果越差,全部失灵也不奇怪。问老人坐着“自己”家的飞机过“驼峰”是什么感觉,老人连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别说他们开飞机的,就连我们在后面的机舱里看着两侧陡峭的崇山峻岭、狰狞突兀的冰山雪峰,精神上都是一种折磨!

老人说,过“驼峰”最担心的就是定向机和无线电失灵,如果是白天,还可以参照熟悉的地形走,要是夜间,那真是雪上加霜!

刘建业搭乘的这架飞机现在就是运气很不错的遇到了这种情况,外加强气流。

深夜,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强气流的飞机就像一只在汪洋中被巨浪掀起的小舢板,一会儿被高高抬起,一会儿又向深渊坠落。简直是不幸中的万幸,随波逐流、飘荡起伏的C47没有被彻底压到谷底摔个粉碎,也没有被抛向两侧的冰峰而撕成四分五裂。

第三部

第二百六十章卧薪尝胆(四)

机舱里的三名美国飞行员们集中所有的精神,竭尽全力操控飞机的飞行姿态。凌晨4点,犹如在群狼中逃出来的一只可怜的小动物,他们总算是在地狱大门前逃出。

此时,他们多么想尽快落地,好好地休息和调整一下疲倦至极的身躯。

谁都没有想到,又一个麻烦降临了。正要和地面联系的报务员发现,发报机坏了。

刹那间,三个人不约而同地一齐把目光投向自动定向仪,此时,这是最后的希望!

可一看定向机的指针,三个人的心都凉了——也坏了。

刚才遇到的气流实在太强了,以至于机载自动定向仪。无线电在剧烈颠簸中全部损坏!

怎么办?

漆黑的夜晚,C47孤零零地像浮萍一样在空中漂浮,像无头苍蝇那样乱转,转到油尽之时,也是飞机扑向大地之刻。

煎熬的时刻,副驾驶和报务员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们两人的眼睛都看着机长、看着杰克逊,此时,这个大他们十多岁的人是惟一的主心骨。

按刚才的侧3和顺3,大致估算一下飞机可能处于的方位,机长杰克逊少校转过身,看着已经连续飞了四天、双眼都是红红的副驾驶和报务员:“你们……休息吧,我一个人来……相信我。”

两个伙伴还要争辩,但看到机长严厉中又透出一丝慈爱的眼神,他们明白机长的意思。的确,大眼瞪小眼干坐着,还不如趁这个时间休息。

副驾驶和报务员身子在座位上一歪,不一会儿,机舱里就响起了轻微的鼾声。他们太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