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262章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262章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交通运输搞得一团糟,中国军队的行动或许不至于那么迟缓;如果不是他们仓皇向印度西撒,或许还能在曼德勒一线挡住日军……

史迪威早就察觉到,英国人根本就没有保卫缅甸的决心和热情。4月15日,他就曾致电马歇尔,指出:“英国在印度的驻军足以拯救缅甸,韦威尔竟不向缅甸增派一兵一卒;亚历山大也一定得到了伦敦的命令,要他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撤出缅甸。”事实正像史迪威所推断的那样,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坦白地写道:“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的这种胡思乱想更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100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由于缺乏共同的目标,史迪威和韦威尔、亚历山大没有更多的话好谈。韦威尔考虑的只是保卫印度,他筹划的却是如何夺回缅甸。韦威尔在史迪威灼人的目光逼迫下,只好含糊地表示将为他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5月25日,史迪威从廷苏吉亚飞到新德里。他一走进下榻的帝国饭店,就被蜂拥而至的新闻记者团团围住。面对着耀眼的闪光灯,史迪威表情严肃地回答了记者们就缅甸战役情况提出的问题。近一个小时之后,他用一段简短而有力的谈话结束了他的记者招待会。他说:“我声明,我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我们不得不撤出了缅甸,这是一个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重整旗鼓,胜利地夺回缅甸。”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几乎都登了美联社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5月25日,印度新德里: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在穿越缅甸荒无人烟的丛林,疲惫地跋涉了140英里之后,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依然充满着战斗精神。他在今天宣布说,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倭国人手里重新夺回来。”

那天晚上,他坐在饭店的写字台前,起*了一份给陆军总部的电报。在英帕尔他就接到了马歇尔的一封来电,他代表总统、陆军部长和陆军部全体成员转达了对史迪威的赞誉和鼓励。史迪威并不是一个爱虚荣的人,他并不需要这些美好言词的安慰,他要的是物资、飞机和美军的武装部队。如果他能有一个军的美国部队,缅甸战役决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如果第10航空队能有多一点的飞机,而不是只有8架没有机枪射手的轰炸机,倭国空军就不可能在缅甸上空如此猖撅;如果不是参谋部让布里尔顿转向印度洋,接受韦威尔的指挥,他或许能在中国人面前能更理直气壮一些。

他在给陆军部的电报中说:“我相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国部队,无疑是个重大错误。”

现在,需要对英国说的话,他告诉了韦威尔和亚历山大;需要对美国说的话,他告诉了史汀生和马歇尔;下面就是要对中国说的话了,他必须赶回重庆,把这些话告告诉最高统帅。5月28日,他乘坐一架B-25轰炸机离开新德里,开始了重返中国的航程——

第二部

第二百五十三章 … 缅甸悲歌(十八)

黄军长和刘建业带领着54军的将士们不断的和在后面试图超越追击的日军苦苦纠缠,为撤退的部队打掩护。而郑军长的第八军则在向密支那方向前进以接应杜光亭撤退部队的途中由于英国人提供的地图错误导致部队迷路耽误了时间,没有能够抢在日军的前面占领密支那,只能向原路返回。第8军,54军和从后方赶来的第71军会合以后,沿着滇缅公路,向国内边打边撤。

腊戌失守,中国境内一片恐慌,滇缅公路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成师成团从前线溃退下来的败兵,紧急疏散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扶老携幼的缅甸华侨和难民,组成一支规模空前的逃难大军。无数汽车、牛车、马车和手推车充塞道路,人流与车流混杂,一齐浩浩荡荡向内地转移。不久,滇缅公路沿线又开始销毁不及运走的美援物资,一时间到处火光冲天,远远近近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日军快速部队三千人越过国境,以十辆坦克开始攻陷边境城市畹町。三日,日军再占遮放,芒市。四月下午进入龙陵县城。在麻将桌子上接到日军将至消息而张皇失措的第六军军长甘中将眼看敌人将至,竟然下令炸毁一连的T-26坦克作为路障堵塞公路,以期迟滞敌人的行动。结果日军工兵只花了两个小时就清除路障,继续前进。

滇缅公路沿线地形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然而中国境内却出人意料的混乱和空虚,致使本来抱着决死信念向中国西南进军的倭国人大大松了一口气。

日军进攻速度之决快,推进之顺利,不仅出乎中国人的意料,甚至大大超过倭国指挥官的估计,当倭国人的车队开进芒市街上时,站在街心的交通警察还在起劲地打手势,只是后来突然发现不对头,这才撒开脚丫子逃得无影无踪。

胜利鼓舞了势如破竹的倭国军人。信心百倍的坂口指挥官决心再接再励,创造一个把倭国坦克开到中国境内“任何可能到达之地区”的奇迹。他确信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进军,横亘在他面前的壁障只有一个,那就是举世闻名的怒江天堑。

五月四日晚六时,日军快速纵队一部数百人扮作难民,车载步行,悄悄接近了怒江大桥。

时值黄昏,暮色苍茫,车过松山,怒江大峡谷便赫然出现在眼前。举目四望,群山如黛,关山千重:大江如练,气象万千。一座铁索桥扼天险于一线,凌空飞架:江对岸,保山重镇隐约可见。

这就是滇西通往内地地道道咽喉通道……-惠通桥。

保山古称永昌府,人口十万,为边关重镇。历代朝廷都在保山设置郡、府、县,辖制滇西乃至密支那以远大片边土。民国二十七年,滇缅公路修通后,这里又成为滇西最大的商业集散地和物资中转站。

公元一九四二年五月四日,星期日。对于许多从未有过战争体验的保山民众来说,这一天注定是该城历史上一个最悲惨和最黑暗的日子。

上午十时,省立保山中学与县立师范学校师生千余人在保岫公园内举行“五·四”庆祝集会,发表抗日演说,朗诵诗歌,演出形象生动的歌舞话剧,吸引城内数千群众踊跃观看。集会后,学生又举行田径运动会,意在鼓舞国人强健体质,拯救中华。

同日,保山逢街,四乡民众云集县城,肩挑车载,熙熙攘攘。尽管日前不断有小道消息从畹町、瑞丽传来,但是对于闭目塞听惯了的老百姓来说,只要战争不打到家门口,一切生活照旧。因此集市的生意依然做得十分火红。

十一时,婆海山防空监视哨发现西南天空出现大批飞机,于是连忙向县政府报告。但是电话铃响了许久无人理睬,原因是唯一一个防空警报员早早下班赶街了。

十一时十五分,第一批倭国轰炸机二十七架,排着整齐的三角队形飞临保山上空。飞机隆隆的马达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事先无人报警,加上最近城里一直传闻美国飞机将进驻保山机场,因此民众都以为美机光临,欢欣鼓舞,孩子们向空中欢呼雀跃。

只有运动场内一名教师认出飞机的太阳机徽,连忙将学生山坡下隐蔽,避免了许多无知的牺牲。

日机在保山上空盘旋一周,然后不慌不忙低飞投弹。第一批重磅炸弹准确地落在了县城中心的大街上,炸坍了百货商号和南洋大旅社。由于街上汇聚了太多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因此炸弹几乎无一例外地落进人堆里爆炸,把地上炸出许多触目惊心的大坑。

紧接着第二轮呼啸的炸弹又炸坍了无数民房,炸起了许多粉红色的肉末和血雾。保山城到处黑烟冲天,死尸壅道,天崩地裂的巨响不绝于耳。尽管侥幸活着的人群大梦初醒,鬼哭狼嚎地往城外逃命,然而倭国飞机仍然不肯放过他们,飞机到处追逐人群,把雨点般的炸弹和机枪子弹往他们头上倾泻。

亲自参加轰炸的倭国第五飞行师团少将团长河原利明在拍给南方军总司令的电报中称:“……我确信轰炸(保山)已达到动摇和摧毁怒江守军意志之目的,该城至少在半年之内不能被用作敌人的屯兵之地。”

保山惨遭轰炸,全城夷为焦土。史志载:“……城中原有一条小河,河水变色,数日不见清澈。”据统计,全城百分之九十民房被毁,民众死伤逾数万人。五月的滇西,气候炎热,大量死尸腐烂,无人掩埋,于是野狗当道,瘟疫流行。当地人先后死于瘟疫者甚众。后来瘟疫又扩散到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有确切资料表明,这年全国瘟疫肆虐,死人多达数十万。

保山大轰炸当晚,一支驻扎在城外的滇军部队“息烽旅”开进城来。他们不是来救民于水火,而是趁着月黑3高兵荒马乱,将全城幸免的商号钱庄统统洗劫一空,将死人及未死之人的金银钱财席卷而去。乱兵还扮作蒙面盗匪,**妇女,杀人纵火。保山再经洗劫,终于沦为一座死城。

公然纵兵洗劫保山的罪魁祸首是“息烽旅”旅长、云南省龙主席的公子。后来保山官员和乡绅联名将龙公子告到重庆中央政府,龙主席为了平息民愤,将恶棍儿子软禁了三个月,然后调到一处未打仗的地方当师长。

“五·四”保山大轰炸只是倭国帝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无数血债中的一笔,它距离美机轰炸东京只有两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试图以“下令处死被俘美国飞行员”一事对倭国天皇起诉。倭国政府辩解说,那些飞行员轰炸东京时确曾犯有屠杀平民罪。起诉无效。

循例追究,倭国方面应该有多少人应该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负责呢?从东北“九·一八”事变算起,在长达十四年的倭国侵华战争中,中国方面死难同胞逾三千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即使以三十比一的不公平比例计算,倭国方面应受到追究和起诉的战争罪犯都该在百万人以上,其中最大的战犯就是倭国天皇。倭国政府还应当对中国的战争损失和经济破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可是我们没能看到这样的审判。

已故倭国裕仁天皇在世时,依然高高在上。他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据说中国人主动放弃了战争赔款要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只判处七名战犯死刑,十八人监禁。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联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始废弃不用。

进入公元一九四二年五月,缅甸前线3声日紧。从西岸涌来的败兵和难民队伍骤然增多,人们代来的全是坏消息,大桥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五月二日,远征军工兵总指挥马将军从畹町撤往昆明,途经惠通桥,给大桥留下一队宪兵和工兵。马将军授权宪兵队长张队长接管大桥,一旦情况紧急立即炸桥。

张队长,广西人,行伍出身,军阶少校,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地史志资料为其立传,仅留一言,云:“……身量短小,善使枪,勇猛机智。”

五月二日,形势更趋紧张,西岸的盘山公路上,等待过桥的车流和人流一眼望不到头。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倭国人的坦克已经开进芒市。

整整一上午,张队长觉得右眼皮跳个不停。俗话说:“左跳财,右跳崖”,右眼跳终归不是好兆头。芒市距惠通桥不到一百公里,如果倭国人高兴,他们只需半天功夫就能把坦克开到江边来。如果他们事先派便衣混过桥来,张队长和他手下几十个弟兄就只好乖乖地举手当俘虏或者提着脑袋回去交差。难道区区一队宪兵能挡住成千上万的倭国大军么?

好在惠通桥是座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张队长命令工兵提前在桥上装好炸药,宪兵把守桥头,严防倭国便衣混过桥来。

采取了措施,心头才觉得稳当。于是张队长命人搬来一把藤椅,亲自坐镇桥头检查过桥行人。

中午,日军轰炸保山,消息传来,人群哗然。下午二时,一架涂膏药旗的飞机反复掠过惠通桥,既未扫射,亦未投弹。四时,又有三架飞机掠过。受惊的人群只想快快过桥,涌来挤去,吊桥被压得剧烈摇晃,竟有好几个人被晃下江里去。好容易恢复了过桥秩序,时间已经临近那个危机四伏的黄昏。

六时许,一辆灰尘仆仆的破卡车从保山开到桥头,欲与人流逆行过桥。宪兵不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