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一舞长安 >

第61章

一舞长安-第61章

小说: 一舞长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落了许久。

    直到当今陛下的老师卫绾被罢黜了丞相,太皇太后才想起来自己的这个侄儿,虽然他儒生出身,与自己的想法也有许多背道而驰之处,但怎么说也算是自己人。

    如此的太皇太后,当真是让细想过后的我不由心生出许多畏惧来。

    “想什么呢?”郭大人又再出神的我耳边打了一个响指,我仓皇地抬起头看见他笑盈盈的脸。

    “你别害怕,虽然太皇太后厌恶儒术,但却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呢。放心吧,定不会让你出了虎穴,又进了龙潭的。”

第70章 窦氏() 
我于宁寿宫的一处偏房中,开始研读淮南王刘安呈献上来的《淮南子》。

    原想以为只是一卷书轴,却未想到此书甚是磅礴,一上,竟摆满了简牍。我按照摆放的顺序随取其一开始翻阅,只觉得此书定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内录二十余篇,论的是道法自然,外有三十余卷,皆为杂篇,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除了坐而论道,还涉猎兵略政局。

    我随手翻了几篇,只觉得此书恢弘却又不失精妙,其中甚至对医理养生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难怪太皇太后对此书大加赞誉了。

    王亲贵族的家中,但是却嫌少有人会深入其中,大多是沉迷于膏粱锦绣,玉堂金马之间,如此深入潜心研习,广交天下之贤士做学问的,倒是真不多见。

    我正看着,却忽然发现眼前一片暗影落下来,抬起头来,看到的是芦月姐的笑脸。

    “瞧你的样子,倒是真像个女先生一样。”她眉眼温和,说话的声音也甜美,让人甚是喜欢:“模样也好,留在浣衣局那样的地方当真是可惜了。”

    我赶忙起身行礼:“姐姐谬赞了,阿鸾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怎堪匹配‘先生’二字?”

    “别谦虚,郭大人能把你从浣衣局那种地方挖出来,定是你有不凡之处,叫他看上了。”芦月姐脸上依旧荡漾着温暖的笑意。

    我微怔,却又不敢说明郭大人出手救我的实情,只得默默不言,尴尬地一笑。

    “时候也差不多了,老太太这时候也差不多要醒来了。”她转过头去望了望屋外的日头,转脸又对我笑盈盈道:“随我去跟太皇太后请安吧。”

    我心中一紧,不由地有些退怯,可是却又不敢推辞,只得忐忐忑忑地轻声问道:“敢问姐姐,我是选哪一卷为太皇太后诵读才好?”

    “读你详熟的便好,也无需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她随手在桌案上拿起一卷我方才翻动过的简牍,抬起手来扬了扬:“就它好了。”

    我望了一眼,犹犹豫豫地应了一声:“诺。”

    她轻笑着转身而出,我踌躇了片刻赶忙跟上。

    &n鎏金铜瓦、雕梁画栋的巍峨正殿徐徐现于眼前。我随着芦月姐身后亦步亦趋,越是接近心中越是惴惴不安,许是这天家气象威严,让我这小小女子心里着实发虚。若不是害怕被宫规处罚,真想要转身就逃走。

    眼见芦月将书卷递到我的怀中,自己转身就进了大殿的门廊,我抱着书卷彳亍于门前,半晌也不敢抬脚迈入,只见她一个转弯就被眼前漫漫的鲛绡罗帐遮挡住了身影,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呼唤:“傻愣什么呢?快些跟上来。”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小心翼翼地抬入那阶白玉台之上,一室的富丽辉煌令人目不暇接,黑色金丝楠木的香气袅袅,悠然于室,

    “你在唤谁呢?”珠帘后徐徐传来一声苍老却沉稳的呼唤声。

    我一阵心悸,手中的竹简掉了一地,背后一阵冷汗冒上来,赶忙噗通一声跪下来去捡那些竹简。

    “这是谁啊?把什么东西弄倒了啊?”那年迈又沧桑的声音又徐徐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是新来的婢女。方才不小心,把手里的书卷抖了一地。您看她新来的,笨手笨脚,就别跟她个小丫头计较了。”是芦月姐的声音。

    我慌忙地捡起那些书卷,硬着头皮埋着头轻手轻脚地向内室去。

    “书卷?你们抱书卷来做什么啊?汲黯今儿要来吗?”

    我错过那些如幻海一般的帷幕,终于看到了眼前的人。

    一身高贵的绛紫底丹色纹式外氅,鹤发童颜,一丝不苟,飘然有出世之姿,眉宇间一派祥和富贵之气,只是那双眼睛空洞无神,似乎看不分明东西。可却并没有影响她周流淌的身高贵威严之气。

    这边是那个威名赫赫,双眼虽盲,却心如明镜台般,大汉王朝真正的掌权人——太皇太后,窦氏吗?

    我望得出神,芦月姐提点这轻咳了一声,我才发觉自己失仪了,不料手中的书卷又掉了些许。

    我赶忙弯腰跪下去捡,只听面前的人怨声道:“哎呦,今天的丫头是怎么回事啊,慢些,可别把那些书卷给弄散了。”

    我脸上滚烫,后背却在冒着冷汗,直到一袭月白裙角飘然而至,赶忙上前帮着我把那些书卷拾起来。

    我抬起头来,看见芦月姐不经意间跟我使了个眼色,微喝了一声道:“还不快给太皇太后请安。”

    我微怔,赶忙将怀中的书卷放在一边,抬手过眉,俯首贴地,行了一个大礼:“太皇太后,奴婢阿鸾,给您请安了。”

    “阿鸾?阿鸾是谁?”案前的人似乎思索着什么喃喃自语道,许是老迈了,人都有些犯迷糊,方才说的事情有有些不记得了,仔细想了好一阵才回忆起来:“噢,瞧哀家这记性,是新来的丫头。汲黯大人来了吗?”

    芦月姐赶忙起身,轻轻挑开珠帘进到案前,在老太太耳边轻声附语道:“太皇太后,汲黯大人在前朝有太多事情了,这不,专门给您找了一个识字婢女,为您读书的。”

    “识字的丫头?”窦太后将信将疑自言自语,默念了一句,连忙摇头摆手笑道:“哎,你这丫头素来办事稳妥,怎么在这件事上烦傻了。”

    说着抬起手来亲昵地在芦月姐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虽说是拍,但却像是对儿孙的疼爱一般,笑着自顾自絮叨了起来:“哪有什么识文断字的丫头啊。莫说旁人了,就说哀家的馆陶,她好歹也是个长公主,却也是大字也识不了几个。成天为了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不是来烦哀家,就是去难为皇帝和太后。都是哀家从小把她惯坏了。哦,对了,还有阿娇那丫头啊,也是文不知义,几次给我读书,都读乱七八糟的,惹我老婆子生气。跟她娘一个脾性,说他们不是娘俩,怕是没有人信的。这宫里的这些女人啊,也就平阳小时候还算跟着彘儿读过一些东西,有些见识,能说些道理出来。其他的呀,都是深宫妇人。这读书认字啊,最是磨人的性子了,哀家也是高皇后手把手教的,才知道了这读书的好处……不行不行,丫头断然是不行的……”

    “太主她身份尊贵,天资聪颖,这都是随了您老人家,皇后娘娘就更加不用说了。太皇太后您不妨就让这丫头试试,若是不满意,芦月就遣她走好了。可若是觉得好,您老人家就把她留在身边,岂不是更好吗?”芦月姐的声音温和甜美,语气中带着一丝娇嗔,仿佛眼前至高无上的窦太后像是自己家中的长辈一般,惹得太皇太后也不禁慈祥地微笑:“她可是郭舍人,郭大人物色出来,我方才也考了考她呢,想必不会差呢。”

    “舍人?”老太太默念了一声:“那个孩子最伶俐了,怎么也做出这样的糊涂事来?”

    “太皇太后您就试一试嘛,人家郭大人也是为您老人家费了一番心思呢。”

    或许是芦月姐的清甜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拒绝,老太太也被哄得极为乐呵,对着跪在案前的我似乎想要打量,却似乎还是看不分明,最后也只得不再坚持了,叹了口气作罢道:“那不行就试试吧。”

    芦月姐隔着帘幕跟我使了个颜色,我立刻会意,慌忙地拿起卷轴来,却发现简牍拿反,又颠倒个儿来,惹得帘内的人一阵发笑。

    “丫头,你笑什么?”老太太因为看不分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忙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并没有什么,我去跟您沏茶去。”芦月姐站起身来,行了个礼,连忙退了出去。

    我见她这一出去,这内室就只剩下我和太皇太后两个人了,不由有些紧张,可是看着她又再侧耳听我下文,忐忑了半晌,试探地轻声道:“太皇太后,奴婢可以开始了吗?”

    “你倒是念啊,哀家在等着呢。”她的眼睛虽然混沌,但却透着急切,着实给我了我不少的压力。

    我清了清嗓子,展了展手中的书卷,怕她年纪大了,听不分明,故意提高了嗓门:“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等等。”她忽然疾呼一声,打断了我的诵读:“丫头,你念得倒是娴熟,比哀家的馆陶阿娇要强,可是你懂得里面讲的是什么吗?”

    我一时讷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放下手中的书卷,思忖了半晌轻声说:“奴婢粗鄙,只通晓字面意思,许是不能领略淮南王的大智慧。可说一二愚见于太皇太后,只怕不堪入耳……”

    “你说,你说。”她似乎并不在意,却十分好奇,急忙催促道。

    我咽了一口唾沫,沉了沉心,拿起书卷来照着书上的内容解释道:“君主治理天下,应实施无为而治,推行无须说教就能使人明白的原则。君主自身应清静而不浮躁,坚持自然法度而不动摇;以顺循事物固有特性的态度任用下属,充分发挥群臣百官的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而自己不必亲自操劳和费心。所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君主心里明白,藏有韬略却让国师来晓喻开导,能说会道却让行人去陈说,脚腿灵便却让相者引导宾客,耳朵聪敏却由执政官员来转达百官意见或计谋。因而,君主考虑问题便不会失策,行动计划便不会过错;言论合理,行为可作天下之表率……”

    我解释完方才所读,不禁隔着珠帘忐忑地去望案前的人。

    只见她慈祥的脸上渐渐展露出一丝笑意,混沌的眼眸似乎也变得神采奕奕了起来。半晌她轻声说:“你方才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第71章 馆陶() 
我又一次向太皇太后禀明我的名讳。

    她像一位寻常人家的糊里糊涂的老人家一样,反复自言自语着,念了念几遍,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意。

    她看起来高贵雍容,可是又透着亲切慈祥,竟让我不禁有些想起我的大娘来了。

    初遇王孙误入围场的那日,我便在一旁听过王孙说过太皇太后的厉害。她把持着朝政,左右着朝臣,掌控着军队、国库,她是大汉王朝真正的掌权人,手握生死杀伐之权,一举一动都可令朝野震荡,一张一弛也皆为天下表率。她双眼虽积重难返,朦胧不清,最最见不得刺眼的阳光,整日间也却也很少走出她的长寿殿。可是长寿殿却是这甘泉宫中朝中重臣来往最多的一处宫宇,每日不论是高堂阔论,还是密报频传,都是常有的事。

    她双目虽盲,行迈靡靡,身居这幽幽后宫之中,却对前朝风云变幻的一点一滴蛛丝马迹都了若指掌。

    便说那日春围猎场猛兽袭扰行帐之事,也只是她老人家给自己孙儿的一记警钟。

    高祖建立大汉功业,可却因为连年的征战,外加北方匈奴的袭扰,国家早已是千疮百孔。故此,自高祖起,历代君王禀行黄老之言,讲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轻徭役,薄税负,才使得“文景之治”后,大汉通过四代君王的齐心治理,变得渐渐富庶起来。天子大力推行马政,从先前的马匹不足,即便是天子也不能具醇驷,将相皆知能坐乘牛车。到如今,便是长安一代的天子马厩,良马便也已有数十万匹。可见,黄老之言,对于充实大汉国力而言,是十分正确明智的选择。

    自古帝王为了休养生息,不误农时,也总是选在秋天进行围猎。围猎与其说是皇亲贵族的一项娱乐运动,但实则是一项祭祀大礼,是帝王替百姓求企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事。陛下选择在春季围猎,那是农务正处于繁忙之季,百姓却还要为了皇家出行而劳动,太皇太后认为,当今陛下不能遵奉先贤教诲,不能承接奉祖宗庭训,故意派人在围猎的野兽上做了手脚。

    她并非想要伤害天子龙体,动国之根本,只是想引起骚乱,再以文臣于前朝推波助澜,来警戒自己大搞改革的孙儿,若是置黄老之术于不故,必遭上天的惩罚。

    只是她没有算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