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小农女的发家史 >

第29章

小农女的发家史-第29章

小说: 小农女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后,叶心将猪肉腌好放在一旁,然后开始练拳,又在山顶飞了一圈,这才回到屋内继续灌香肠。

    今日大壮也过来了,叶心按照之前给大壮的说好的,先支付了大壮二十两银钱。

    叶心手里还有五十二两银钱,叶心装了两背篓香肠,明日待大哥和二哥把这些香肠卖掉,还得拿出六两银子再去屠户那买一头猪。叶心每日卖掉两背篓香肠,收入都在十八两银子左右,五天需要再次买下一头猪,花去六两,一个月的净收益有五百零四两。

    叶心清点完收入,抽出一百两银钱,递给叶清山,让他明日去镇上的时候把一百两银子给铁匠铺的老板。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三月,山下的番椒都成熟了,红彤彤的一片,煞是好看。叶心拿出二十两银钱,开心的跑到湖对面,许久没有到湖对面去,叶心划着竹筏过来的时候,把湖边的村民吓了一跳。

    叶心去了里正家,李小丫站在门外,看见叶心跟见了鬼死的,“你竟然还活着。”

    叶心:

    她今日心情好,不跟小女子一般见识。

    叶心越过李小丫走进屋内,“里正,李大哥在吗?”

    李小丫一听叶心来找李大海,顿时大怒,“狐媚子,你又想勾引我哥。”

    里正喝到,“李小丫你犯什么浑。”上次梁氏教训李小丫还管了半个月,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回事,每次看见叶心这小娃都会犯浑。

    叶心无视李小丫,跟里正说道,“李大哥去年帮我们种了番椒,如今成活了,按照以前说好的,一亩地一两银钱,这是二十两。”

    里正接过银钱,“我替大海谢谢你们了。”

    叶心摆摆手,直接回家去了。

第 41 章() 
回到山上;叶心把番椒全部摘了下来;然后用绳子将番椒串起来;挂在仓库的墙上;番椒晾干的过程是不能暴晒的;更不能清洗。叶心每日收那么半亩地的番椒;然后灌五十斤的香肠;日子过的倒也充实。

    叶家三兄妹另开辟了路去镇上,村里不少人以为叶家三兄妹都窝在山上,还有的则以为他们被水怪抓走了。

    范立;村里马氏的儿子,过年的时候,随着马氏堂哥家的儿子马承业去曹水县玩了一段时日;村里的孩子第一次进县;范立玩的都不想回来,要不是因为他爹范大催着要去私塾;范立还真不想回这个村子。

    回到家;几个弟弟妹妹就缠着范立讲县里的事;范立随口说了一些;只引得这群人惊叹连连。

    坐在床上的马氏听范立说的心里痒痒的;只恨不得自己也能跟着去县里瞧瞧;“儿子,再给娘讲讲,你在县里还遇上了什么?”

    几个弟弟妹妹也都一脸崇拜的盯着范立;范立见家人的模样;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不过他确实很享受一屋子的人给予他的崇拜眼神,“这县里什么都有,你们见过马车吗?我可都见了好几辆了,还和承业表哥一起坐了。”

    范立接着道,“牛车算什么,坐着又臭又脏的,这马车可舒服了,车子的木头可是红色的,上面垫子软软的,里面还有不少茶水和甜点呢。”

    屋子有吞咽声响起,范立再一次露出鄙夷的神色,县里的书生都是穿的长袍,看起来十分潇洒,他也想穿,只是一件最普通的长袍都要一两银子,还有县里的大家闺秀,都穿着裙子,比村里的最好看的女子李小丫还要漂亮一百倍。

    范大怒吼道,“没出息的东西,你考上秀才,这些还不是应有尽有。”

    马氏赶紧赞同,“对,儿子,你要考取秀才,这些都会有,到时娘还可以沾沾你的光,也坐一下马车。”

    范立顿时拉下了脸,这秀才是那么好考的吗,这黄叶村这么多年来就只出了叶兰生一个秀才,最关键的是他不是个读书的料啊,马氏凭借堂哥的关系让范立进了私塾,可是,他根本学不进去,去私塾一年了,连字也没认会几个。

    范立不情不愿的出了门,朝镇上走去,马氏给了他十个铜板,让他坐牛车去,范立把铜板收好,他去县里哪坐到马车,只是近距离观看了一眼。一想到马车的好,范立就觉得他才不要坐牛车这种脏东西,牛车上村里喜爱放各种菜肉,那味道最不好闻,还是马车配得上他。

    范立一边想一边走到了私塾,走到房间最后一排坐下,才发现大家都围着一个人在说话,这人有些面熟。

    一旁的马光华拍了拍范立,“小子,那人可是你们黄叶村的。”

    马光华是镇上镇长的儿子,算起来范立和他是远亲,只不过马光华向来嫌弃范立这种穷酸人家,范立也尽量不正面去招惹人家,这会见马光华主动和自己说话,本来有些欢喜,一听话里内容心下一愣,再一看那个人,哟呵,这不是叶家的叶清和嘛。

    “嗯,是我们黄叶村的。”范立道。

    “那小子咋样?”马光华问道。

    范立道,“没接触过。”以前叶兰生还在的时候,他家还算不错,但是叶兰生去世之后,似乎就不行了,“前些日子还把自己的舅舅告到你爹那去了。”

    来报官的人多了去了,马光华也没兴趣去官他爹的事,只是对于这个新来的学子,马光华有些兴趣,“为啥告。”

    “说是他舅偷了他们东西。”范立道,“不过他们没了爹娘,家里也确实过的不容易”

    马光华疑惑了,要是不容易,还能来读书,束脩交得不多,这买书宣纸才是大头。

    范立接着说道,“最近半年,他们买了地,据说还建了新房,听村里的人讲,这房子建的还不错。”不过再不错又能怎样,旁边就是水怪,给他银两他都不愿住那。

    学子围着叶清和主要是请教周易的问题,这书太晦涩,读起来实在难懂,然而叶清和却能理解,赵夫子提了好几次问,叶清和都对答如流。

    赵夫子点叶清和只是想考验一下,没想到叶清和真能答出来,心里有些高兴,看来那小娃说他大哥学识在他之上,这话没错啊。叶清和耐心的跟周围的学子讲解,内心却在感叹,还是小妹厉害,要不是小妹那本手册,他也不会懂这么多。

    范立回到村上就跟马氏说了这事,马氏一听,这还得了,原本黄叶村只有范立一个人去读书,她走哪都觉得高人一等,里正家的李大海都没能去读书,就她家儿子去了。其实李大海不去读书不是因为家里不让,而是他觉得比起读书,他更喜欢种田。

    “叶清和那小子能读好书?”马氏问道。

    范立道,“你别忘了,人家爹可是叶兰生。”也就是说叶清和读书还不错。

    马氏惊慌了,怎么能让别人超越他儿子,马氏眼睛转悠了几圈,然后放下手中的衣服,跑到丁氏那去了,丁氏是村里的寡妇,平日哪有人和她说话,马氏又是村里最多管闲事的,遇见谁都要八婆一下,久而久之,马氏便成了丁氏唯一能说话的人。

    “快快快,跟你说一件事。”马氏还没走进屋子,便大声嚷嚷。

    丁氏其实很不喜欢马氏,马氏总喜欢炫耀她儿子,丁氏以前也是有个可爱的儿子,只可惜随着他相公一起去了,要是还活着,一定比马氏的儿子更加厉害,“什么事?”

    “叶清和那小子,竟然去镇上读书了!”马氏道。

    “哦。”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爹本来就是秀才啊,丁氏知道,马氏这是嫉妒人家了。

    “你怎么这个反应。”马氏有些不满,“叶家哪来的钱还能供叶清和读书?”

    丁氏道,“前阵子不是还请了帮工吗,余氏和张氏不都去了,十文一天呢。”早知道她也去了,只是她和余氏不对路,要是不是余氏在负责这事,她也能去赚几个铜板回来,想到这里,丁氏对余氏的恨又多了一分。

    “难道你就不想知道他们靠什么赚钱?”马氏问。

    “我咋知道?”话是这么说,丁氏也想知道叶家靠什么赚钱,一个人过的时候,更加发现这银两的重要性。

    “要不我们去打探一下?”马氏道。

    丁氏撇了下嘴,“要去你自己去,我还想多活几年。”

    马氏突然想起来,叶家现在搬到湖对面去了,顿时也不说去的话了。这出来一趟没达到自己的目的,马氏十分不甘心,跑到村头又和几个妇人说了叶家的事,这才恶狠狠走回家去。

    很快,黄叶村就知道叶清山也去私塾了,其实叶家也没打算隐瞒这事,当然更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告诉全天下,不过村里大部分的人对此事都不觉得惊讶,毕竟人家爹可是秀才。

    余婶听说这事之后,提了一百个鸡蛋到叶家,“这才听说清和去私塾了,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些鸡蛋,你们拿着吃。”

    叶心知道这是长辈的一些心意,接过篮子,“谢谢余婶了。”

    “这孩子,还跟我客气什么。”余婶道,“清和和清山都去镇上了,你没事可以来婶子家玩。”

    “好的。”叶心道。

    余婶见叶心收下鸡蛋就回去了,家里还在做粉条,她得回去帮忙,多攒些钱,争取今年也能盖新房。

    叶清和去私塾一事似乎并没有在村子里掀起大的风浪,日子如往常一样,叶心每日练功灌香肠晒番椒,番椒只要养护得当可以一直结果。

    很快步入七月,天气已经炎热起来,这半年叶心赚了两千五百多两,铁匠铺那叶心依旧还是每月让叶清山带一百两过去,大壮路修的很好,叶心提前将三十两银子支付给他,为此,这个壮汉还红了眼眶。

    叶心将香肠装进背篓,然后对叶清和说,“大哥今日跟雷掌柜说一下,夏日到了,香肠不易放太久,平日储存摊开放,尽量放置阴凉处。”

    “大哥记下了。”这半年来,叶清和学业进步飞速,大概是有了专人指导,赵夫子说了,再有两年,叶清和也可以下场去试试。

    叶清山浑身也壮实了一圈,每日在武馆吃的不错,最近工钱也增加了,每个月有四百文,相比叶心而言,赚的实在很少,可是叶清山还是很开心,毕竟这份工钱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小妹,那我们走了。”叶清山对叶心招招手,然后和叶清和一起去了镇上。

第 42 章() 
黄叶村的村民进石桥镇一般走的是西门;叶家在山上修了小路;离东门近一些;所以叶清和和叶清山每日去镇上都是走的东门。

    这半年来叶清和和叶清山也没遇见过黄叶村的村民;今日两人再去茶馆的路上;倒是遇见了一人;麦大成看见叶家两兄弟之后;十分热情的迎了上去,“清和、清山。”

    叶兰生还在的时候,叶家和麦家算是点头之交;麦大成今日这么热情,让叶清和和叶清山都有些不适应,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叶清和回道;“麦叔”

    “这是去私塾啊?”麦大成问道,眼睛时不时朝两人的背篓看去。

    “嗯。”每日去私塾的时辰叶清和都计算好了;提前一刻钟来镇上;卖掉香肠拿回银钱恰好需要这么多时间;如果再多和麦大成说两句话;去私塾的时间就会晚上一些;思及此;叶清和忙道,“我们先走了。”

    “清和啊,你这可不是去私塾的路啊。”麦大成连忙拦下叶清和。

    “麦叔;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去私塾的路;谁还没点自己的事。”叶清山面无表情的说了这句话。

    叶清山长期在武馆待过,面色只要一拉下来,模样看起来会有些凶狠,麦大成果然止了脚步,叶清山拉着叶清和离去了。

    站在原地的麦大成脸上露出阴霾之色,这叶家的小子,把背篓围得严严实实,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他守了叶家大半个月,才发现叶家那两小子竟然是从东门进来的。

    他隔着老远瞧过几次,都没发现这背篓里装的是什么,今日打算就近看一下,结果这两小子迫不及待的要走。

    麦大成隔着老远盯着两人,远远的发现叶清和他们进了易家茶馆,不一会又从里面出来,但是背篓里面的东西已经没了,原来东西是卖给了茶馆。

    等叶清和两人走远之后,麦大成走斤茶馆,在里面转悠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心里不仅有些疑惑,这叶家到底出售些什么呢。

    如往常一样,叶清和二人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先去屠户那收猪下水,然后再在湖边洗干净带回家。

    “二弟,你在看什么?”这一路上叶清山回头望了好几次。

    “后面好像有人。”叶清山小声嘀咕了句。

    叶清和回头看了下,只有树在风中摇摆,哪来的什么影子,“许是二弟看错了,这里哪有人敢来。”

    叶清山一想也是,这大半年来,除了他们还有大壮,哪有人敢上来,但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