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特战先驱 >

第436章

特战先驱-第436章

小说: 特战先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月21日早晨,美军第7步兵师第17团抵达鸭绿江边的惠山,距离中国仅一江之隔,成为第一支抵达鸭绿江的联军部队。为此,美军第10军军长Edward Mallory Almond(爱德华·阿尔蒙德)中将特地赶到惠山,并与第7步兵师师长David Barr(戴维·巴尔)少将、第7师副师长Hernnry I Hodes(亨利·霍兹)准将、第7师炮兵指挥官Homer Kiefer(荷马·奇佛)准将等军官在惠山的鸭绿江边以江对岸中国为背景合影留念。第17步兵团的士兵们则效仿当年盟军抵达莱茵河后的举动,解开裤子向鸭绿江撒尿。随后,在其东面的第7步兵师第32团的一支加强排(即由Robert C。Kingston少尉指挥的金斯顿特遣队,有意思的是,这个特遣队里,除了金斯顿的步兵排外,还有隶属于32团的1个重迫击炮排、1个坦克排、1支运输队、1支炮兵营分遣队、1支陆空联络组、1个炮兵前进观测组和第32团3营I连,总兵力达300多人。这里面,军衔比金斯顿高的军官有1名少校和3名上尉,却没人愿意指挥这一特遣队。最终,这支300多人的特遣队竟然由一名少尉排长指挥,也算得一大奇观)和一个韩国团也抵达了江边。

同日,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也终于抵达了赴战湖。

11月23日,感恩节。

这一天,美军第31团分散在朝鲜东北部,团部和第3营在靠近赴战湖东北部的崎岖山路中继续前进。第1营在湖东南部的丰山,第2营则在北青守卫第7师的指挥部。

这一天,美军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一天的下午,他从陆军航空队第6004战术支援联队得到了一个迟到了5天的消息——该联队由8架战斗轰炸机组成的攻击编队在5天前摧毁了1支由100多辆汽车组成的敌军运输车队(陆军航空兵显然夸大了战果)。当得知航空兵摧毁车队的确切坐标后,麦克莱恩上校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那地方离自己现在的位置可还不到50公里啊!按照运输车队的规模,应该是为1支师级编制的部队提供后勤补给的(麦克莱恩是根据美军的后勤水平得出这一结论的,他却不知道,这样一来,不但高估了志愿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同时低估了当面之敌的兵力),也就是说,1支师级编制的敌军部队在5天前就距离自己不足50公里!那么,这支师级编制的敌军部队现在又会在哪里呢?该死的航空兵是不用指望的了,他们今天下午发回的对地侦查结果竟然还是——未发现任何敌军大规模集结的迹象!

敌情不明,就连该死的老天也在跟自己作对!

在华氏零下220(零下30℃)的严寒下,自己的部队己经开始出现冻伤减员。看来,后勤配发给部队用于寒区作战的羊毛内衣、毛衣、毛裤、防寒服、登山服、鸭绒睡袋和配有多层毛毡垫的战斗靴还是不可靠。

今天己经是感恩节,不知联军总司令官麦克阿瑟5星上将所说的“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的承诺可信度究竟有多高?总之麦克莱恩上校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就在麦克莱恩上校为联军混乱的情报系统和恶劣的天气,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的官兵们为糟糕的路况和后勤没能向他们提供热腾腾的感恩节火鸡大餐而抱怨时,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27军的近十万将士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忍饥挨饿地在冰天雪地中静静地等待向他们的敌人发起致命一击!

【第四十章 无名】

第一节

实际上,感恩节之夜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平静的。

因为就在这一天夜里,有两支美军巡逻队在丰山北部与27军先头部队先后发生交火,双方各有损失。

但是,这一切并未引起美国人的重视,或者说,战局的“顺利”使得美国人自动忽略了这种小规模的遭遇战。

正是美国人的这种不经意,给他们在之后的作战中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1月24日,麦克莱恩上校接到命令,率领第31团级战斗队支援部署在长津湖东部的陆战第1师第5团。

尽管第31团级战斗队所在的赴战湖与他们的目的地长律湖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大约40公里,但两湖却被陡峭的赴战岭山脉所阻隔。由于赴战岭山脉横向间没有可供美军汽车通过的道路可行,所以为抵达长津湖东部,全机械化的第31团级战斗队不得不先沿原路返回至海岸,再向长津湖进发。为此,他们的行军距离一下子就变成了220多公里!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

西线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全面出击,向轻敌冒进的南朝鲜第7、8师,美军第2、24师,英军第27旅和南朝鲜第1师发动了大规模反击。随着战局发展,联军土耳其旅和美军骑兵第1师也先后被投入战场。一时间,西线到处都展开了激战。

与此同时,东线战场却是一片沉寂。

原本根据志司的计划,为了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东西两线的反击是要同时进行的,但是,由于东线志愿军九兵团入朝仓促,后勤补给严重短缺,加上天气严寒,出现了大量冻饿减员,因此九兵团的战役准备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不得不向志司请求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考虑到东西两线被狼林山脉阻隔,大部队根本无法逾越,敌我双方都无法利用地利以奇兵影响到另一线的作战,因此东、西两线可视作独立战线,故志司同意了九兵团的请求,将东线的战役发起时间推迟了两天。

11月26日拂晓,由319辆车辆组成的第31团级战斗队的车队离开丰山,开始了他们踏向死亡道路的行军。

(后世的美国人在研究军史时认为,美军依赖卡车运送补给、重武器和伤员,而这些车辆几乎没有在朝鲜陡峭冰封的山路上行进的能力。这些山路既狭窄又疏于保养,山路上的很多桥梁都横跨深谷,还是单车道,一旦被炸毁就无路可行,再加上要时刻防备遭到袭击,使得第31团级战斗队的行军精疲力竭,行军速度也大受影响。相比之下,由于中国军队都以驮马和人力运送弹药补给,使他们受崎岖地形影响的程度要远远小于美军,从而使得中国军队的机动能力高于美军,可以不受限制地对美军进行迂回包抄。似乎志愿军不得己而为之的原始后勤补给方式倒成了制胜法宝。这样的推论,实在滑稽!)

对于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而言,他们原路返回只是为了便于利用公路向他们的目的地进行机械化行军而己。

可对于早已摆开阵势的志愿军9兵团27军来说,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的举动却显得有些诡异。毕竟东线美军这段时间的进攻一直都很“顺利”,以他们一直耽来的进攻态势,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在这时候突然撤退。

除非,美军己经发现了前方的陷阱,所以想要迅速摆脱危险!

但问题是,美军撤退了,27军要不要追击呢?

现在追击,显然要冒很大风险,因为谁也不敢肯定,美军的撤退是否是虚晃一枪,布置好了陷阱等着志愿军去钻。如果原本想要诱敌深入的志愿军被美军来了个“诱敌深入”,那笑话可就真是大了。

不过,眼看就要煮熟的鸭子竟然要飞了,任谁也心有不甘。

于是,摸清当前美军撤退的真实意图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周卫国的快反营身上。接到兵团部的命令后,快反营立刻冒着风雪出发了。

这样的天气虽然不便于部队徒步行军,却也为快反营的行动提供了天然的伪装,而且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美军的空中侦察和空中支援也根本无从谈起。

好在快反营也不是普通部队,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寒区作战训练,但良好的身体素质、充足的保暖物品再加上平素严苛的训练还是使得他们在此刻显露出了远超出一般部队的耐力。上午十点受命,快反营硬是在风雪中只用了六个多小时,就在天黑之前抵达了四十多公里外的原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宿营地。

在彻底搜索了这个宿营地,确认美军的确撤退了之后,周卫国也有些茫然了。美国人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傍晚。

傍晚时分,快反营的一个尖兵小组发现了一支美军巡逻队。

美军不是撤退了吗?怎么这里还有他们的巡逻队?

周卫国当机立断,立刻派出决反营的一个作战排伏击了这支由7名美军士兵和5名南朝鲜士兵组成的巡逻队(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在朝鲜战争爆发时驻扎在日本,实际兵员只有编制员额的70%。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师约有1000名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被调走,兵员缺口更大,即使补入后备兵也不够,所以只好补入南朝鲜兵,美国人将这种兵员称之为Korean Augmentees to the USA Army,即KATUSA。二次战役时,第7步兵师中KATUSA的比例约占全部兵员的27%)。战斗的过程不值一提,结果也没有意外。有心算无心下,快反营的这个作战排以3人轻伤的代价全歼了这支巡逻队,击毙了3名美军士兵和2名南朝鲜士兵,活捉了剩下的。战斗结束后,周卫国在第一时间审讯了7名俘虏。

俘虏的口供解答了周卫国的一些疑惑,但却给周卫国带来了更大的疑惑,因为俘虏交待了这支巡逻队的番号: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第31团1营A连3排7班,而且,他们所在的第31团1营目前还停留在丰山。

第31团?

快反营曾经阻击过的美军不就是第31团吗?27军设伏的对象不就是第31团吗?今天拂晓时分撤退的美军不就是第31团吗?

周卫国一下子糊涂了。

兵团部通报的情报显示,今天撤退的美军第31团车队足有三百多辆车辆,这的确符合美军一个团的兵力规模。可是,丰山怎么会还有第31团的一个营呢?这多出来的一个营怎么解释?俘虏并没能解答周卫国的这个疑惑,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麦克莱恩团长在撤退时没有通知他们营。有个南朝鲜俘虏在得知第31团竟然撤退了之后,甚至还破口大骂美国人不仗义。弄得周卫国也是哭笑不得。

既然美军第31团主力的确己经撤退了,那么,27军是否可以检漏把留在原地的31团1营给吞了呢?肉吃不成,有碗浓汤喝喝也行啊。

在将这些俘虏向27军移交时,周卫国顺便也把这个想法透露给了27军军长彭德清。彭德清开始也颇有些意动,不过改变战役目标并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还需要请示兵团部。在27军请示兵团部的同时,27军侦察营和快反营也没有闲着。

通过逐步加强的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再加上分析,周卫国得出了一个令他有些沮丧的结论:虽然美军第31团主力的确撤退了,还留下了一个貌似孤立的1营,但是,美军第7师主力却仍然停留在原地,而且就位于这个营身后。也就是说,这个营的美军并不是孤立的。要想吃下这个营美军,就必须做好直接面对他们身后的美军第7师主力的准备。而27军显然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27军只有眼睁睁看着战机丧失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周卫国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想过。

在他看来,打仗从来就没有纯粹靠等待而来的战机,更多的时候,战机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在检查了一遍从那支巡逻队缴获来的战利品后,周卫国发现了一部电台。想必这就是巡逻队和他们营部之间的联络工具了。

更幸运的是,巡逻队当时估计正在和他们营部联络,所以电台的频率停留在某个波段。换句话说,这个波段应该就是美军第31团第1营的联络波段,而第31团和第7师的联络波段也应该在这个波段附近。再进一步说,利用这部电台,应该可以截听到第7师的一些无线电联络信号。这些信号里,想必总有些有用的信息吧?

想到这里,周卫国立刻精神一振。

不过,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

快反营虽然自成立以来使用的就是美制武器,但为了入朝参战后联络指挥上的统一,在山东休整时补充的却是苏制电台和相应的操作员。而这位操作苏制电台的操作员并不知道怎么使用美制电台!

好在幸运总是结伴而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的周卫国在战利品中继续寻找之下,竟然发现在这部电台的携行包里就放着电台使用说明书!

这份英文的说明书自然难不倒周卫国,何况美国人的装备都比较傻瓜化。于是,对照着周卫国翻译的说明书,快反营的电台操作员很快就突击学会了怎么使用这部美制电台。随后,电台操作员打开了这部美制电台。开始,虽然是一片杂音,但在不断尝试电台原本停留的那个波段附近的波段后,电台操作员终于接收到了一段残缺和两段完整的电讯。不过可惜的是,这些电讯都加了密。

电台操作员只好向周卫国一摊手,说:“营长,这些电讯都加了密,我手头没有美军的密码本,根本没法破译。”

这倒真是个麻烦事,美国人打仗的时候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