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户部郎 >

第75章

户部郎-第75章

小说: 户部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天天都有活计做,空下来的时间慢慢来就是了,并不费什么。

    其他工匠一听觉得有道理:“说的是,咱们回去后就先把屋子抹上一遍。”

    “全都是白惨惨的一片会不会不太好看?”

    “总比灰扑扑的好。”

    “往里弄点颜色还不简单?”

    “说得容易,你弄一个试试?”

    “试就试!不过咱们得先问过许大人。”

    一众工匠一想也是:“对,要问的。”

    “这方子是许大人的,咱们可不能随便就乱用。”

    “对,一定要问过许大人!”

    “什么事情要问过我?”许明旭骑着一匹毛色有些暗沉的枣红马,慢悠悠地小跑过来,轻健地跳下马背,拍了拍让马自己去玩耍。

    这是他从军营弄来的一匹战马,生了病刚治的差不多,今天可以出来跑跑,再过几天调养好了就要重新送去军营。

    围起来的草场上,像这样的战马还有十多匹。

    战马是相当珍贵的军事物资。他能够接触到这些战马,还是因为编纂的农经的时候认识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兽医,再加上姚管事的牵线搭桥。军营那边也就是最近才透口风,说是会送来几匹小马驹。

    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刷石灰墙的事情,许明旭完全不以为意:“此法民间多有流传,你们拿去用就是了。”又对着不远处正在和小羊玩耍的书童叫了一声,“小钟,回了!”

    “哎!”小钟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从小羊嘴上把自己订的小册子给抢了回来,顶着一身的草屑跑去套车。

    安长这边也有番商,只是和京城那边的有所不同,多是从西面过来的,言语不通之下,不仅交流困难,还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他家少爷说了,得相互学习,促进国际交流,以便坑人不对,是为了互利互惠。

    主仆二人回到县衙之后,小钟继续勤勉地学习,许明旭提笔给屠浩写信。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只是信每天都写,现在却不像以前住在万春庄时那样方便,得隔上一阵子才能寄出去。

    屠浩每次收到的信都是厚厚一摞,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许明旭画的安长的各种风貌,最近一封上画了一匹匹精神奕奕的小马。

    看着信上说的将来带他骑大马,他高兴之余又有些忧心:“我觉得到时候我会长得很壮实,这些小马长得没我快,会被我压伤的。”

    戚七:“您别想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大太阳o*////////*q:不骑大马,可以骑哥哥。

    小耗子o〃';';〃o:这样多不好啊。

    大太阳*/w\*:不,这样很好,坐上来♂。

    小耗子:噫!

    大太阳?????:很好,现在可以快马加鞭♂了。

第96章 培训班() 
安长在大汉朝的西部地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每年往来商队不绝。只是安长的坊市没有京城那样规整;别说是番商;就是当地的那些摊贩都十分随性。

    其实原先的京城也是大同小异,但是京城的街道大多铺了石板石砖,又有专人时时清扫;看上去并不如何脏乱。同样的情况换做几乎只有土路的安长,下雨天泥泞不说,晴好的天气便是满城的沙尘;弄得整个县城的人都跟蒙了一层灰一样。

    修路放哪儿都是一件大事;安长县的府库内的钱也就够日常开销的;想要修路根本就不现实。至于在当地募集善款;许明旭新官上任,根本就没有这个号召力。

    他也没将目标定那么远,直接下令在东城门那里设立了一个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不过是一块圈起来的平整的空地;用砖石砌了一排排大小相同的桌子,租金一文钱一天;其它地方禁止乱设摊。

    老百姓们完全没有反弹,因为以前得收城门税;同样是一文钱,但是不管是不是做买卖,哪怕只是进城探亲,一样得收钱。

    老百姓们得了实惠,而且眼见着城里确实干净了许多;倒是完全不嫌出门几步路的麻烦。其实现在虽说没人担着东西在城里叫卖了,但是买什么东西,到这集市上来转一圈,基本都能买全乎。

    至于满城的风沙,许明旭暂时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令人做了一些浇花的洒水桶,让城中一些孤儿隔一个时辰沿街洒扫一遍,另外安排了一些跑腿的杂事,以换取每日两餐和四季衣裳。

    安长县比起周边来,算不得穷地方,但是以前城里的这些孤儿也没什么人管,造成一些孩童依靠小偷小摸为生,还有一些孩童被拐卖。每年都会有一些孩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人们并不是不想管,然而单纯靠着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实在是管不过来。

    现在好了,这些孤儿有了约束,一些想行善举的人家只要直接把钱交到衙门,告诉负责的师爷这钱的用处就行了,也不用担心钱财被吞没。衙门前的告示栏上每个月都会贴一张收支清单,一笔笔十分清楚。也不用担心账目不实,只要捐钱捐物的,随时都能去查账,特别硬气。

    县衙门其他的官员倒也不是不支持。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街上帮着做事的一些孩童,多半已经有个十来岁,再过上三四年,他们就能到养猪场也好,或者是到正在兴建的那什么社区也好,去从事一些略微有些繁重的工作,哪怕是去给地主人家放羊,总也能赚一分足以糊口的钱。这样再过上个三四年,这群现在的孩童就能够长大成人,自己立户了。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啊!

    然而除非进新县令会在安长县当上十来年,否则这功绩却算不到他头上。

    管账的主簿暗暗嘀咕:“莫不是个傻的?”算了,想不通的事情就不去想它了,反正也和他没什么关系。只是另外一件和他有关系的事情,他怎么想就怎么想不通,明明新县令上任之后,一笔笔都在花钱,数额确实都不大,可怎么县衙里的钱多了一丢丢呢?

    小小的安长县并没有多少公务可以忙碌。主簿就趁着工作之余,把这几个月的账目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别是算错了?”

    县衙门的地方不大,大家都在东厢房里办公。师爷听到之后,脸上带着一种极欲炫耀的表情说道:“哪里多了哪里少了,列个图表不就清楚了?”

    图表是个新鲜东西,安长县这边还没人知道。于是,师爷就很是威风地把他刚学到的图表演示了一番。不过是一个县小半年的收支罢了,他很快就把图表列完,最终得出结论:“明显是商税多了。”

    其实增加得并不算多,可是连续几个月下来,尤其是最近的一个月,对比其它几项几乎呈一直线的线条,代表商税的线条上扬得就很明显了。

    小钟抱着一个小木箱进来的时候,看到图表,随口说道:“咱们安长县的环境变得好了,往来的人更愿意多待两天,商税自然就变多了。”

    主簿一听,顿时觉得羞愧异常。他比不上县令大人的师爷也就算了,竟然连人家的书童都不如吗?

    师爷笑眯眯地直接问道:“这是大人说的?”又一看小钟抱着的东西,“这什么?”

    “是啊。少爷让咱们多留意那些番商,看看他们有没有带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小钟把木箱打开,拨开最上面的一层层稻草,“葡萄酒,屠少爷让人从京城送来的。少爷说给几位大人尝尝。”

    木箱子不大,从里面拿出来的酒瓶子不过巴掌大小。厢房里的主簿、典史、县丞,再加上一个师爷,一人两瓶,没多的。

    但是没人嫌弃。这年头酿葡萄酒的都是一些番商,价钱贼贵不说,在他们安长县有钱还几乎不可能买到。里面的酒怎么样,他们是还不知道,可是光看这隐隐能够看到酒液的瓶子,就知道价格不菲。从京城那么远的路送到安长,多么不容易啊。

    按照许明旭的内心,其实小耗子给他的东西,他是一样都不想分出去的。无奈这些葡萄酒是小耗子在信里面特意注明的,并且用大了一圈的字写了“未满十八周岁禁止喝酒”。

    其实他在安长县喝酒,屠浩也不可能知道。他在内心很是纠结了一番,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酒给分了,一个人继续翻检各种东西。几个大大小小的木箱子里,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都有。

    最后一个颇有点分量的箱子一打开,里面是一册册装订整齐的书,当先就是一套还没编完的农经。

    农经不用说了,一直在编纂当中。从许明旭提出开始,到各方人士的参与,以及不断地完善,显然没个几年编不完。

    可是编不完就不发行了吗?

    农经没编完就不能看了吗?

    作为编纂农经的全权负责单位,户部直接就将农经已经编写校对完成的部分,交由刚开设的鹏程印厂印刷出来,分成一本本针对性的小册子。譬如农经——京畿葡萄篇,这一本就是专门讲在京畿地区种葡萄的。当然,葡萄的种类有很多,哪怕只是京畿一地,也能编出一本小册子来,中间还有葡萄各个阶段、各种病虫害等相关插画,后面还有赠送的附录,讲如何简单利用葡萄的方法,譬如晒制葡萄干,简单的酿造葡萄酒,葡萄的避忌和适用人群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类似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售价仅十文。

    印厂背靠着户部,干什么事情都便利,财大气粗地直接租用了一套京城空置的铺子,挂上鹏程书局的牌子,就开始营业起来,不仅售卖一册册的农经,也会售卖一些传统的四书五经一类书籍,同时还承接印刷业务。

    屠浩在信上只是简单提了一句生意还不错,许明旭却完全可以想象出京城,乃至于周边地区的轰动。

    农经这样实用性极强的书就不用说了。高坐庙堂上的这些君臣们,从对农经编纂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看出,农经对他们这群大汉最大的地主的帮助。

    另外就是具体种田的农户们。十文对于农户来说确实是一笔需要考虑考虑的支出,但是数额却并不是负担不起。尤其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完全可以一个村子合资买上一本,供全村人翻阅。哪怕是多买上一两本,匀下来几乎没什么村子会买不起。

    再有就是印书的事情。雕版印书不易,甚至有盛世修书一说,虽然这里的修书多半指的是举国之力修的鸿篇巨着,但是完全可以想象,某一个人想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册会有多么艰难。

    活字印刷的成本他大略知道,比起雕版来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他自己也是读书人,怎么会不知道读书人对于出书立传的野心?哪怕很多读书人嘴上表示自己不够资格出书,但若是价钱合适,私底下印上个两本用来自己暗爽是肯定会的。一些有自信的,印个十本八本的,除了自己收藏之外,还能用于馈赠亲友。

    像他这样的人家,搜集一些自家长辈的文章手稿,刊印成册后,找个寿宴之类的场合送出去,那也是极有面子的。他现在远在安长县不能做也不会做这个事情,但是他相信自家的那些兄弟们,肯定有人会去这么做来去讨好爷爷的。

    想到家里的事情,他心里一阵不喜,闷闷地把一摞摞农经搬开,看到底下的一张屠浩写的小纸条,才高兴了起来:“‘要吃安长羊炖萝卜’小馋鬼。”

    这一捆同样是农经,却是屠浩分拣出来,适用于安长县这边情况的种类,其中就有安长羊的饲养。

    安长县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一份份被用细麻绳捆扎了之后,放了半箱多。最后压箱底的是两套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分了上中下三册。

    图表这个东西,在京城如今很是风靡。特别是一些有家底的人家,都争相学习。想要学到也很简单,只需要到江丹书塾报一个图表培训班,一个月上四天就能基础班毕业。基础班学习到的图表知识,用于一般的情况分析尽够了。

    另外还有中级班和高级班,学习的内容就比较复杂,一般没一点算数的天赋,想要学会学精还是有点难度的,也比较花时间。但是一些大商号的老板、一些大地主,消息灵通的甚至都从其它其他州郡赶来学习。

    此外,一些富贵人家的女眷们,也想要学习。她们或者是现任的当家主母,或者是未来的当家主母,掌管着全家上上下下动辄数十口人的开支,更要管理田庄商铺等产业,对于图表这样便于管理的工具非常需求。

    可是,她们上哪儿去学呢?让她们到江丹书塾去和一些陌生男子同堂学习,别说那些男子们愿不愿意,她们自己就不愿意的。书倒是放在鹏程书局里,随便就能够买到,但是没个先生指点,哪怕自己能看明白,也难免事倍功半。想来想去,她们就直接求到了皇后跟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