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户部郎 >

第74章

户部郎-第74章

小说: 户部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赌注屠夫子恐怕还得考虑考虑,但是钱嘛反正他赚的钱又花不出去:“既然如此,我也当如是。恳请陛下做个见证。”赌了!

    家里儿女当家早,他的一应用品全都家里给准备,自己赚的俸禄除了每年会寄一点到族中用来扶持族学和修葺祠堂或者购置族田之用外,并没有别的用处。三年的俸禄而已,他家里的私房银子都已经把他夫人的嫁妆箱子都堆满了。说起来那些铜钱布帛什么的,真是占地方。

    回到家之后,屠夫子把今天的赌约和儿女们说了。

    屠浩不吭声,盯着屠英面前的蜜汁叉烧,甜甜地撒娇:“姐~给我吃一口。”

    屠英饭还没吃完,不吭声,就是快速把叉烧给吃完了。

    屠浩一脸绝望:“你不给我吃肉,过两个月我要背不动你的。”还想不想嫁人了?

    屠英还是不说话,只是比划了一个砍手砍脚的动作,十分凶残。

    “爹你看她!”屠浩立马告状。

    他爹不理:“我说的赚二十万贯”不觉得老爹特别厉害吗?

    屠英终于吃完了,叫了侍女进来漱口擦手脸,满不在乎地说道:“一个印社一个林场,一年随便就能赚个二十万贯了?这还是背靠着朝廷的,谁敢过不去?连上下打点的钱都不需要。”

    “那老头子不就是家里造纸开印社的嘛。我看那纸也没多好,卖得那么贵。”屠浩永远记得自家还没造纸作坊的时候挨宰的那一刀刀,“爹,等印社开了,缺什么纸尽管跟我说,我一定保质保量,还给最低价!”

    现在造纸几乎都是全手工,纸张的价格永远都没法到达后世工业化生产的那么低廉,但是也绝对不至于像现在市场上那样高昂。他不过是鉴于现在造纸的那几家背景都不简单,才没去碰这个市场。可是现在既然已经公然叫板了,谁怕谁来的?

    这个赌约很快就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光是二十万贯这样的金额,就足以让人兴奋不已。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哪怕是那些积累数代的世家大族,这样一笔钱也不是小数目,更不敢说自家靠着两样刚起来的产业,就能够两年赚到二十万贯。

    安长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许明旭是到了之后过了几天,才从屠浩的来信中知道这件事情的:“二十万贯啊”小耗子的爹能赚到,他也不能差太多才行。朝廷办国营厂,他也可以办个县工厂啊。

    他一没技术,二没自然条件,这印社和林场自然是办不成的。好在他在路上早就有了计划,“小钟,让你去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都办好了。”小钟苦着一张微黑的脸,“少爷,咱们真的要养猪啊?”

    这安长县城是个纵横不到三百步的小城,比起京城来,简直就是一堆破烂。几天前,许明旭的车队到达,引来了老百姓们的围观。

    然而老百姓们并不知道这是新到的地方官,他们围观的是跟着一起来的几百头猪。这是许明旭沿途收购的优秀猪种。许明旭还打算养马,但是马比猪要难弄得多,一时半会儿的还是先把养猪场给办起来再说。

    许明旭新官上任并没有碰到任何刁难。实在是他这一行人声势浩大,他自己带的人没多少,但是负责在这边建造社区的人马可就多了。另外还有后续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运达。他们来了几天,这物资就运了几天,根本就没断过,再没脑子也知道新县令惹不起。

    作为一县的最高长官,下属们知道怕了,也不敢阳奉阴违消极怠工什么的,办事方面还是有着很多便利的。

    安长县人口不多,郊外到处都是无人耕种的荒地。许明旭带着人考察了一番,看到一些百姓私垦的地也没去计较,只是一番商量之后,就确定了养猪场和社区的地址。

    这会儿春耕早就已经结束,招工很顺利。养猪场要求不高,没几天就把猪圈全都改完了。

    许明旭又招了一些工人来打理。虽然养猪听着就知道又脏又臭,但是他工钱给的不错,还是有很多人抢着来干。京城的百姓都有许多找不到长工,只能打打零工的人,养猪场的活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活计了。

    老百姓们不知道这个开个养猪场究竟能不能赚钱,但是新县令一来,他们就有了工作,而且从造猪圈到造社区,这些零工可都没停过。换了往年,哪来那么多活可做?

    新县令,大好人呐!

    养猪场的几个老少爷们正脸色煞白地站在一个猪圈旁,看着“大好人新县令”手起刀落就把一头猪崽给断子绝孙了,还问他们:“都看清楚了没有?有没有谁想来试试的?”

    作者有话要说:止小儿夜啼

    家长o* ̄3 ̄o:乖,别哭了。

    宝宝???????????????:哇!

    家长ヽ()ノ:再哭被许县令听到了,要过来割掉你的蛋蛋!

    宝宝ΣっД;っ:嗝。

第95章 农经畜牧篇() 
结果并没有人想来试试。一群老少爷们只觉得自己跟没穿裤子一样;凉飕飕的,看着相貌比姑娘还要漂亮三分的新县令;内心充满了敬畏!

    阉猪一事;其实由来已久;然而民间极少流传。坊间倒是有猪肉卖,价钱还比羊肉贵一些;然而多数人不过买猪板油,拿回去熬油用的;猪肉吃的人很少。

    许明旭不太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只知道屠家的猪肉做的都很好吃。养猪不会亏。

    可以说在现在的大汉,农为国之本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

    农业是真正的国家支柱产业;甚至包括了皇帝在内的朝廷上几乎所有的官员;以及所有的家族,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农田。

    这一点在安长也不例外。然而安长虽然是平原;土地却不够肥沃;每年的降水量也不充足,温度也偏低,只能种一些耐旱耐寒的粗粮,就算是丰年;亩产仅能有个几十斤。

    此处的百姓们倒是不缺地耕种。然而种多少地;得交相应的税。算下来,多耕种一亩地,自己的收成并没有多出多少来。所以,老百姓们对开荒兴趣不大;对私自垦荒偷偷摸摸种一些不用缴税的田地倒是充满了热情。

    另外支撑着安长主要农业收入就是畜牧业,此处特指养羊。别说农户家家都有个十几二十头羊,就是这县城里也到处都是咩咩声。有些富户专门寻了产崽母羊吃羊乳,普通人家就是喂养一头羊。

    “专门有别处的商人到安长来收,一头羊能买上两百文。若是养得好一点的,或者碰上好一点的年份,一头羊卖上两百二三十文也是有的。”安长县的主簿正在给刚从猪圈出来的许县令讲解当地的生态,忍着捏鼻子的冲动,继续说道,“大人不妨养些羊,安长这里的羊极好,每年不少商队慕名而来。”总比折腾这些又脏又臭的猪强。

    “两百文?”许明旭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头羊长成了,大概能有百八十斤,宰杀完,连骨带肉能有个四五十斤。匀下来一斤能卖个五文多。大人在别处吃到安长县的羊,得算上一路的嚼用和各种花销,是会贵上一些。”主簿耐心地解释为何本地羊肉的价格会便宜。

    许明旭作为大汉农科院的管理人员,又负责编写农经,对农业方面的认识远超一般人,再加上他深受财迷室友屠耗子的熏陶,对各地的物价也有所了解。

    安长羊,他当然知道,也吃过不少。秋冬之际,屠家会送安长羊肉来国子监,除了赠送给师长之外,另外也能给国子监内就读的自家人改善改善伙食。

    他是占了屠浩的光能吃到不少,反倒是屠浩只能吃上片得薄薄的少少几片。想到这里,他脸上的表情不自觉柔和了一些,说道:“安长羊肉滋味鲜美,肥嫩不膻,非一般羊肉可比。”

    所以在京城,寻常羊肉卖七八文一斤,好一些的也有卖到十文的,而安长羊肉要卖到十四五文,还经常供不应求。他知道所谓特产在当地肯定会便宜一些,可是没想到会这么便宜。

    “如此,倒是可以试着养几头。”许明旭想到就做,正好身边有地头蛇主簿在,当下就问了哪里能买到羊羔,让小钟去买,“买个三五头就好,不要买多。”

    小钟捧着铜钱,一路上有些晒黑的小脸顿时就愁苦起来:“少爷,我是书童,不是羊倌。”

    “嗯,你是书童。”许明旭肯定了他的工作,“快去买羊羔。”

    “这就去!”小钟高高兴兴地走了。

    主簿一脸懵逼地带着小钟离开,留下的师爷也跟着懵了一会儿:“少郎君只打算养三五头羊?”猪倒是养了三五百头,这比例是不是有些不对啊?

    许明旭一点都没觉得不对:“嗯。待到过年的时候,送回京城去,让祖父祖母尝尝地道的安长羊。”再送一两头到屠家去,小耗子这一年要是能够长得壮实一些,想来能多吃几口羊肉。

    师爷抬手拈了拈唇边的小胡子,慢了半拍才道:“少郎君一片孝心。”问题是养一头是养,养两头也是养,为什么不多养一些呢?不是雇了那么多人养猪么?赚钱和尽孝冲突么?不冲突啊!

    许明旭的脑子里只想着,多了小耗子也吃不完,只能看着别人吃自己眼馋,多可怜啊。

    新县令要养羊这件事情,并没有引来当地百姓的关注。在如今的大汉,官员隔上一段时间就会给当地百姓带来一波农业新科技,或者是优秀的粮种和经济作物之类的,百姓们在感激之余,也难免习以为常。

    现在的县令喜欢养殖,也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养猪什么的不好说,但是在养羊方面,全安长县的人都充满了自信,觉得给新县令指导指导一点问题都没有。

    许明旭没理会这些,开始将自己早就列好的计划修修改改之后,按部就班地筹措起来。

    屠浩早在两年前就弄过农村合作社,专门种植葡萄。许明旭也亲身参与过。在国子监的时候,戚七更倾向于负责各种对外联络事宜,真正助理的工作是许明旭在做,对这方面大概流程总是知道的。虽然安长这边民风和京城不同,可到底也没遇到什么大问题。

    当天气进入挥汗如雨的夏天的时候,许明旭的县办养猪场内,猪崽已经被当地的农户领养走了一多半,多出来的空间刚好给长大后的猪用来分圈。

    猪圈之外,又有百姓在匠人的带领下造牲口棚。地下挖十字形的炕道,上面盖上石板,最上面再用三合土铺整齐。牲口棚的墙壁也非常坚固。

    “简直比人住得还好。”一个工匠感慨着,手上动作不慢,只在额头上的汗水快要流到眼睛里的时候,才抬手擦一下。

    另一个工匠咧嘴笑着用下巴点了点另外一边的工棚:“那肯定没人住得好。”

    那边是他们这些人暂住的地方,地基要比这边的牲口棚要高,底下自然也是有炕道的,墙壁坚固,地上除了三合土之外,墙壁内外都用石灰抹得雪白。

    这白房子刚盖出来,就引来了安长人的围观,很多人直接把这地方叫做雪房子。

    许明旭也是来了安长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原来还产石灰,质量算不得太好,可是用来粉刷墙壁也足够了。这个工棚不过是试验用的,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可以用来改善当地百姓的住房条件。

    现在大部分的人家房舍都是用的土墙,不易打扫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土墙容易干裂,如果碰上下雨下雪,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屋里面寒气逼人,每年冬天都是一场生死较量。有条件的人家会每年进行修补,但是安长气候干燥,修补的地方和原来的墙面无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往往一两场霜冻就能让墙皮剥落。

    条件稍稍好一些的人家,外墙会加入一些石块,这样墙壁当然会更牢固不错,但是中间用于填补空隙的泥土天长日久之后难免剥啄,最后成为一个个窟窿,成为一些野蜂的最爱。

    至于住着砖瓦房的人家,在安长还真的是少数。

    “想不到这石灰还能这么用。”夏天炎热,隔几天却也会下一场大雨。工棚是新盖的不错,可屋子里面竟然半点潮湿都感觉不到。有心思的工匠就暗暗盘算起来,“石灰又不是难得之物,不过是里面加一些草茎,回去之后我打算自己烧了,给自家的房子也抹一遍。”

    这石灰现在看着倒是不错,但是真的是不是经久耐用,他心里还不确定。但是摆在眼前的,屋子抹了石灰之后,从原来的灰扑扑变得洁白,看着干净又亮堂,可比原来的房子好看多了。

    石灰他们自己就会烧,新县令这里用的秸秆,他们没那么多秸秆,完全可以用草茎,处理略微费事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是天天都有活计做,空下来的时间慢慢来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