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大中华1985-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疲蠖加凶藕芮缀偷牧飨撸嫡剐〗忝且捕蓟旧鲜潜J氐钠炫刍蛘咄砝穹苤疃嗫吹礁霭啄凼直郏肟瓷頥露点是没有。
“其实这些汽车才是真的超时代的产品哩。”齐一鸣心里嘀咕着,这些车型大部分是后世已经存在的车型,只不过提前了一二十年出现,放到今天自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相信汽车展馆也是整届广交会最吸引眼球的一部分。
当然,这些车型不都是来自后世天朝的国产品牌的,比如荣威的某款车型赫然就是2004版帕萨特,广汽的某款车居然是06版的本田雅阁。齐一鸣倒是知道除了外形像,里面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大部分零件和规格都是来自于基地的数据库的,都是标准的“新中国体系”。
沿袭红警版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特点,国产汽车发动机在现时世界同行业所处的水平绝对是领先状态。国产汽车发动机基本上都是这样几个特点:油耗低的惊人,比如江淮汽车自产的某款1。3排量的家用两厢车,百公里油耗仅六个油左右。而荣威、风神等“高档车”,则是在不算特别高的排量上,保持强劲的动力。另外无论是低排量还是大排量,所有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标准都比较高。这其实是齐一鸣强加给各汽车公司的要求,到了以后中国必定是一个汽车大国,汽车尾气的污染比起钢铁、化工或者玻璃之类低一些,可是集合在一起也是很可怕,从开始就追求比较高的环保标准,也算是对社会负责。
于是在这些汽车的广告上,都是以环保作为噱头进行营销的。八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正在抬头,国产车正好可以搭上这股风潮。
周予同跟在齐一鸣的后面解释道:“比起家电企业来说,汽车企业稍微难过一点,买私家车还没有成为这时候的风尚,少数富起来的人的购买量也太小。现在主要还是看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的需求,不过这一块就不小。体改委还是鼓励我国的汽车产业走出去的,他们做过调研,认为我国汽车相比还是很有优势的。”
齐一鸣在这些国产品牌的展区附近转了几圈,他也算懂点汽车,随后评价道:“做工上有一些还是粗糙了一点,唔,不过这也是刚开始,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能跟得上了,什么工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看来主打省油、经济、整体性好、没多少小毛病这样的特点应该是正确路线,诶,这怎么瞧着是日本车的路线。”
周予同负责过江淮汽车的有关工作,说道:“还是有所不同的,国产车在动力和操控上要比丰田、尼桑之类的车要好不少,而且我们的车都很注重个性化,再者排放上我们更环保。”
齐一鸣点点头,随即他阴阴笑道:“不过这样也不错,跟日本车有同质化的特征,能够作为他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蚕食他们的市场,打压日本汽车工业,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转了一会儿,齐一鸣和周予同找到了这个展厅的官方负责人,亮出身份来询问他们的销售情况。
负责人一见是领导,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汽车产品还是没有家电和轻工纺织品卖得好,很多国家的商务代表都是想试试水,所以一买数量不大,几百辆几千辆的,不过企业们还算满足,短时间内他们也无法满足太大量的需求。倒是有几家印度、智利、巴西等国的企业想要跟我们技术合作,甚至意大利、瑞典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们也不好直接说答应或者不答应。”
齐一鸣嗯了一声,说白了这些技术企业本身没有处理权,给谁不给谁还是齐一鸣说的算。他想了想,暗道:“这么快就搞技术输出可不是聪明的选择,有些地方工业基础比我们好,吸收了我们领先十年的技术搞出来的东西说不得比我们更好,那样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看来散件可以出,比如说发动机、车驾底盘这类东西可以出口,整车或者整体技术那是想也别想。”
他回头跟周予同交代了一声,等企业们问过来的时候,直接跟他们解释就好。相信企业也都不傻,能自己生产卖钱,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技术给别人。
展厅负责人又向齐一鸣介绍道:“小汽车的销售虽然不温不火的,但是大型客车、重型卡车这类车辆销售成绩还是很亮眼的,甚至日本一个外商在大金龙订购了40辆大型旅游巴士,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于东风产的重卡都很有兴趣,成交量也不少了。”
齐一鸣对此丝毫不意外,按照他所认知的历史,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之前,小汽车市场其实份额有限,而功用类的汽车市场则一直都是处于常青状态。他很先见之明地在去年就分发出去一批特种汽车的生产技术,到现在展区这里的什么救火车、押运车、制冷货车、卫星信号车之类都出现了。家用车大都还是要看消费者的意愿,经销商们才可能决定,而专用车使用者则不会有这样的顾虑,觉得不错,价格也合理,就会下单购买,反而豪爽得多。
过了半晌,有一个胜华集团的参展人员跑了过来,带着振奋向齐一鸣汇报道:“齐董,我们的汗血车已经有了八辆客户定制了,最高的一辆总价一百零八万美元,是香港富商订购的,他本人想要见见集团董事长您。”
齐一鸣第一反应是拒绝,自己再怎么说也不是个普通人士了,特别是韩国事件之后,他对于这样的活动都持谨慎态度,不过想想做生意不能服务态度太差,再说多认识几个富豪对于以后扩展胜华的地盘还是有帮助的。
他随口问道:“那人是谁啊?”
“好像叫李超仁的。”
齐一鸣愣了一下,然后又笑了,道:“这个人可必须得见见了。”
走到后面的办公室中,齐一鸣看到了日后颇带有传奇色彩的华人首富,这个时候的李超仁还显得年轻许多,身上的那股气质倒是一般无二。
“齐生,你好。”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头用一口潮州口音很浓的普通话说道。
齐一鸣与他握了握手,操着一口也不算多么标准的粤语道:“李先生,久仰久仰。”
发现齐一鸣会讲粤语,李超仁倒是很意外,不过也松了口气,他普通话不怎么样,还是用粤语说话比较容易些。
“久仰的应该是我才对,齐先生年纪轻轻掌管庞大的集团公司,还做成了那么大一笔军火贸易,真是让人佩服。”
花花轿子人抬人,齐一鸣也谦逊一番,也恭维道:“李先生的从商经历才是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学习。”
一番没太多营养的寒暄和互相恭维结束后,李超仁露出了自己花一百多万美元为了见齐一鸣的原因:“近两年内地发展迅速,去年国民产值增长五分之一,真是令人震惊,今年看样子也不会少。这届广交会上,恐怕成交个近百亿美元都不成问题,内地制造业展现出来的水平,令我华人自豪不已。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领域,内地走在前沿,不少都蕴含巨大商机。”
“哦?不知道李先生觉得那些行业会赚钱呢?”齐一鸣笑问。
“齐先生麾下安通通讯掌握无线通信的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技术,我认为这都是指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将来可能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潜力最大的。”李超仁毫不掩饰地道。
齐一鸣心中暗叹,人家在三十年后攒下近四百亿美元,可不是大风刮出来的,这种洞察力就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哪位大大推荐票还没投,顺手送给俺吧,多谢
第116章 地产税
齐一鸣的那个时间线中,这位李超仁的产业有相当大一部分集中于港岛的通信产业,他的二儿子经营的电讯盈科更是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通信服务商之一。安通通信早十几年开始向世界提供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的设备,李超仁自然一眼看中其中酝酿的巨大价值,亲自前来接触齐一鸣。
李超仁端坐在那里,看着这个年纪绝对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心中也是存在着各种疑问。他从一些特殊渠道得来消息,这个齐一鸣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甚至据说去年内地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路线图制定,也有这个人的痕迹。能够面见最高领导,以弱冠之年统领国内第一大国防工业集团,怎么看都让人无法琢磨透。
“香港方面想要建设自身的无线通信网络,我们自然是欢迎的。呵呵,毕竟咱们内地和香港是一家人,价格什么的都好商量。只不过这里得给您打个招呼,中移动这几年肯定忙着构建内地的通信网络,等干得差不多了,香港也回归了,一定会进入香港市场的。”
李超仁笑道:“那也是距今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先到后到还是有很大竞争区别的,再说我李某人也不害怕竞争,我们会靠优质和贴心的服务赢得自己的客户。”
齐一鸣赞许地点点头,至少这种理念在现在的内地还是没多少从商的人懂得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把开设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当作不亚于技术投入的重大工作去做的原因。
两人又聊了几句,李超仁再度问及一个问题:“齐生,我见去年一年加今年,内地的基建产业越来越大,不少地方都跟不上脚步,如今经济环境不错,政策也都放开了,请问我们长江基建有没有机会能够进入大陆市场,帮助内地同胞建设城市呢?”
这位后世华人首富的产业相当核心的一部分就是基建和地产,而此时整个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展露出了汹涌的势头,一栋栋高楼被铺下地基,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各种通信设施需要的塔台基站之类也都是准备上路。现在仅仅指望国内中铁这样的国有大型基建公司,绝对无法达到需求,而很多私人看中这个市场,却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
齐一鸣也是连续组建了多个隶属于胜华集团的建筑公司,光是打点公司内部的一些建筑问题就已经够头疼了,而其他产业或者城市,更是麻烦。
现在的李超仁当然没有三十年后有钱,但是对于内地来说仍旧是一个商界巨子,对于他有意进军内地的基建市场,齐一鸣还是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的,既然自己一口吃不下,让给别人一点,最终有利的还是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是原则上支持李先生的雄心的,确实大陆需要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面的帮助,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不过我还有几点需要与李先生明确一下的,希望李先生以长江基建(中国)为在内地服务的商业主体,以投资或者合资的方式进行操作,除了重要工程技术人员外,主要招收我们内地的劳工,并且尽量处理好劳资关系,工会必须存在,劳工的利益也都需要被保障。”齐一鸣严肃地指示道。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当领导太久,身上不自觉就有了一股颐指气使的味道,只是他一个年轻人的样子,威仪还是有些缺乏。
李超仁则不敢怠慢,他打听到的信息说明这个齐靖仁是有资格跟他摆谱的,只是他有些奇怪,往往内地对于保护劳工权益之类的事情并不在乎,齐一鸣却要拿出来单独跟他讲。
齐一鸣又道:“主要的合同形式,还是以劳务工程合同为主,一项工程我们把建筑工作委任给长江基建,完成后长江基建获得酬金。”
李超仁眼珠一转:“我们公司可以接受比较灵活的支付手段的,比如说一部分地产……”
这就是狐狸尾巴了,齐一鸣可是明白现在国内的地不值钱,等二十年后一线二线城市的土地全都是天价,现在觉得用土地支付很划算,以后就会觉得亏死了。
齐一鸣笑笑道:“这个事情我说了不算,主要还跟地方政府有关,不过我可以提前跟您说一声,从明年开始,国家会执行递进式的地产税,手里拿地太多,也不是好事。”
李超仁皱皱眉头:“这样不是对房地产进行变相打压么?内地的房产还没有起步就设限,这样恐怕不好。”
“比以后房价控制不住要好,人大明年立法大致会声明,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土地使用权是个人的,但是每年需要交付一笔地产税。普通民众房产在一定平米之下是免税的,商业或者工业用土地也会按照不同数量和性质定额,总之确实是一种限制,但是我们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一下子全放开了,恐怕会出问题,先试行一下看看吧。”
这个地产税改革完全是齐一鸣的思路。本质上是取消掉了房产所有权70年这样不怎么讨好的设定,但是对于囤房的人,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比如现在私人住房100平米之下免房产税,然后再往上开始征税,这也是向富人开刀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增长,这个100平米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再递增。工业用地的地产税也需要细化区分,现阶段是基本上一律全免,但是等到了一定地步之后,搞高附加值产业的优惠,但有污染的、产能过剩的则需要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