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李韦德另外用总共100亿美元的资金,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囤积的石油期货,抛出后所获得的利润。李韦德在这场石油危机中,总共获得了12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他这样的一个军火商,靠着战争倒是发了一大笔石油财。
喜讯不仅来自中东,也来自美国国内。
1990年2月16日,思科首次在NASDAQ上市,公开发行5040万股股票,每股18美元。李韦德手中掌握的40%股份。当初300万美元的投资,如今其价值已经超过3。6亿美元,已然是120倍的回报。
不过,如今3。6亿美元已不放在李韦德的眼中,李韦德所高兴不已的,是来自罗杰斯的“馈赠”。
在这年的8月份,李韦德用20亿美元的资金,以差不多645美元1股,略低于市场的价格(1990年洛克希德公司股票65美元1股),购买了罗杰斯手中所持有的,全部3108万张洛克希德公司股票,也就是洛克希德公司28%的股份。
这样一来,加上原先所持有的12%的股份,李韦德现在一共拥有了洛克希德公司40%的股份,成为洛克希德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李韦德成功成为洛克希德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随即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1990年9月29日,洛克希德公司的F…22战机原型机,和诺斯罗普公司的F…23战机原型机,在国防部及其它有关部门的主持下竞争试飞,洛克希德公司的F…22战机原型机大获成功。
最终到了11月初,国防部宣布洛克希德公司的F…22竞标成功,洛克希德公司将会赢得一大批订单合同。此消息公布之后,洛克希德公司的股票,从65美元1股的价格,暴涨到81美元1股。
在1990年的这一年,中东黎巴嫩的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0年10月13日,黎巴嫩政府军在叙军坦克、飞机支援下攻入贝鲁特东区,奥恩战败出走,残部投降。黎巴嫩政府开始在全境行使权力,着手实行将所有派别武装撤出首都的“大贝鲁特”计划。
至次年5月,除本土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外,黎巴嫩各主要派别武装,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游击队,均撤出贝鲁特,交出武器宣布解散口长达15年,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年底的时候,李韦德还首次去了中国。
199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非公开兵器展览会,这样的展览会的展出品,都是以设计当中或概念武器为主的。而在这场展览会上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艘中型航母的模型出现在中国展台。1990年中国大型常规武器出口额12。49亿美元,占世界大型常规武器出口的比例4。17%,但中国还缺少航空母舰这样的远洋攻击力量,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不过就在这场展览会之后,李韦德被叶兰邀请去了叶家。其实李韦德去中国的名义,虽然主要是参加展览会,但同时也是叶兰的邀请。在叶家,李韦德秘密会见了一批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具体所谈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这其中航母也是所谈的内容之一。
第七十八章 苏联的解体
1991年对李韦德来说,是个无比美妙的一年。
这一年的春天,苏联全国形势继续恶化。在短短几个星期中,中央政府决定“试验性”的在两个首都(莫斯科,和“北方首都”列宁格勒)改革管理体制,成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市政府。
以前苏维埃系统中各种职能混在一起,而现在这种管理体制可以清晰地区分行政和立法机关的职能范围。莫斯科苏维埃很快通过了新法律,没有任何争议。但是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议员却屡次反对成立市政府,因为那样议员团的影响力将减弱。不过经过作为索布恰克助手顾问的普京,顺利说服了许多议员之后,这一决定以压倒性多数的优势获表决通过。
1991年6月12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组织了市长选举,与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在列宁格勒,尽管共产党和很多“民主派”都反对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参加竞选,但他还是得到了70%的选民支持。在就职仪式上,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宣布,现在城市只有一个经过人民选举出来的合法政权,苏共机关今后没有权利干涉和影响市政府的活动。
市政府成了新的政权机关和新机构,所有城市管理体系都进行了重新设置。从1991年6月28日起,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的列宁格勒市政府外事委员会正式开始行使权力。稍后,普京还领导了行动问题委员会,讨论并采取行动来解决许多刻不容缓地城市问题。这个委员会事实上承担了市政府的职能,并且由于索布恰克经常出差,普京变成了市行政机关的关键人物。索布恰克甚至留下一些自己签过字的空白纸,然后对普京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索布恰克和普京的水涨船高,自然让李韦德很是高兴,然而这一年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他是欣喜若狂。他资助的叶利钦终于迈向了更高的阶梯。
苏联的“改革”到90年代初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削弱,权力开始向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流失”。在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争夺政治领袖地位的角逐中,戈尔巴乔夫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因为他只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而非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为了削弱俄罗斯和叶利钦的势力,戈尔巴乔夫方面提出了将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单位提升到加盟共和国的地位。1990年4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相应的法律,启动了“自治化”机制。其结果是俄罗斯联邦的版目像块带着许多大窟窿的奶酪,俄罗斯也因此失去了51%的领土及其全部战略资源和近2000万人口。
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为了维护共和国的完整,于1990年6月12日以压倒多数(903票赞成,13票反对和9票弃权)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这份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宣布准备继续成为更新后联盟的组成部分。
不过到了1991年的5月,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又宣布,俄罗斯联邦政府改革为总统制,并进行第一次俄罗斯联邦总统竞选。在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中,叶利钦获得了重大胜利,他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
尽管这时的总统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乘此胜机,叶利钦对苏共和俄共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不过就在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场,而戈尔巴乔夫无能为力的步步退让之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顿时让整个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为了解除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职务,苏共反对派和党的机关筹备在1991年9月召开非常的苏共代表大会和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向包括叶利钦在内的加盟共和国领袖寻求支持奇Qīsūu。сom书,许诺彻底地扩大他们的权限,并加紧准备于1991年8月签订新的联盟条约。为了抢在戈尔巴乔夫采取行动之前,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著名的“8·19”事变。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
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苏联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而采取的轰动一时地行动,即“8·19”事变。
事发之时,戈尔巴乔夫正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那翠度假村。而叶利钦也刚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对这场政变两人都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
叶利钦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开始组织反击。
叶利钦深知在议会大厦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0于是,他走出议会大厦,冒着危险爬上了一辆包围议会大厦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
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罢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尔巴乔夫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
从而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使“8·19”事变中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以失败而告终,叶利钦也因此成为平息“8·19”事变的英雄。
叶利钦在“8·19”事变中的胜利成为苏联丙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搞垮了整个苏维埃联盟。为将前苏联的一切实权,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8·19”事变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邦的权力迅速膨胀。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约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
一周后,他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下令停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政治机构0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将苏联中央电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领导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
而另一方面,由于“8·19”事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8月25日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呼吁苏共中央“做出艰难的然而又是诚实的决定——自行解散”。从1991年8月22日至11月6日所有加盟共和国的苏维埃和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共都停止了活动。
统一的国家随着苏共组织的垮台而轰然瓦解也是很自然的。1991年8月决定脱离苏联(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的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达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9月,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再早些时候,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已决定脱离苏联。这样,到1991年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的全民公决为这一解体进程画上了句号。在这次全民公决中绝大多数乌克兰公民支持乌克兰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白俄罗斯、乌克兰两位总统聚集在一起,商讨建立独联体的事宜。他们要求专家按照联合体的模式准备文件,然后送到只有他们三人所在的房间。协议签署后,他们分别给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打电话,告知了苏联的死亡和独联体的诞生。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首脑,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签署协议,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正式确认了苏联的已成现实的终结。
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确认了联盟解体的事实,戈尔巴乔夫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并表决通过停止联盟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事宜。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将核武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