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 >

第93章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第93章

小说: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峥目光扫过地上期盼地望着他的许大姑,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就算是一家人,张大芸犯了罪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余喜龄看向许峥,抿了抿唇没说话,不管他现在怎么做,也无法弥补余喜华所受到的伤害,身体的伤害会有好的一天,但心里的呢?

    “峥啊,峥啊那是你妹妹啊,你不能这么狠心啊,那是你大姑的命啊”许大姑嗷地一嗓子,从地上跳起来就抓着许直捶,许峥不动不动,任她打骂。

    余喜龄拉着余二叔退远一些,由着他们一家子闹腾,默默等着后续的处理。

    “谢谢你啊。”余喜华人已经好了不少,看着病床前笑得有些憨厚的杨应龙,十分真诚地道谢。

    杨应龙脸一下子就红了,挠了挠后脑勺,“这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杨应龙抬眼看了看余喜华,她左脸包着纱布,眼神不同以往光彩飞扬的样子,看上去有些忧郁,为什么会忧郁,是因为病房外站着的那个许峥吗?

    看到这样的余喜华,杨应龙不免有些心疼,他斟酌再三,“我不知道这话现在说合不合适,但我怕我不说,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说了,那个喜华,你觉得我怎么样?”

    “我可能一开始给不了你很好的生活,但是我能保证,努力给你我有能力给的最好的生活,你我,只要你不嫌弃,我十分愿意对你负责的。”

    那天在小树林里,杨应龙虽然极力克制,但不免还是看到了些不该看的,在这个相对保守的小县城里,杨应龙觉得他对余喜华有一份责任在,而且现在许家和余家闹成这样子,余喜华和许峥还不知道成不成。

    杨应龙心里抱着极其微渺的希望,期盼着余喜华能够选择他,哪怕仅仅她保守得过不去心里那关,仅仅是因为“负责”这个词。

    病外走廊里,余喜龄冷眼看着许峥,张大芸那边已经认罪,余家人也都知道了她的作案动机,原本感激的情绪也变得复杂起来,包括病床上的余喜华,也知道了全部真相,这是许峥亲自告诉她的,顺便告诉她判决结果。

    张大芸的判决结果已经出来,判了三年。

    区区三年,便能抵消她犯下的过错,弥补余喜华受到的伤害。

    “我尊重她的选择,但我会尽全力争取。”许峥看着余喜龄,一字一句,说得十分认真,余喜龄不置可否。

    病房里只剩下的余喜华和余喜龄姐妹两个。

    余喜华坐在病床上看着窗外,她身上的伤并不多,主要以擦伤为主,比较严重的是感冒,毕竟在大冬天冻了那么久,没烧到肺炎已经是万幸。

    病房里另两张床是空,快要过年,国人的传统不爱在医院里过年,医院较平时显得有些冷清。

    “你放心,我不会选杨应龙的。”余喜华收回目光,突然开口,然后曲起膝盖埋脸进去哭起来。“为什么要让我遇到这样的事”

第124章() 
张大芸的判决结果下来,最不甘心的就是许大姑,凭什么余喜华半点事没有,她的闺女却要去坐牢,她几次想到医院找余喜华求情,都被余家人挡了回去。

    以前张大芸说得不明不白,许峥只知道许大姑不是自己亲姑姑,问过许奶奶才知道,其实两家还是有些关系的,以前许家在解放前也是当地比较显赫的家庭,许奶奶娘家和许家门当户对,许大姑的生母是许奶奶带到许家的陪嫁丫头。

    许大姑不是婚生子,至死她的生母都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许大姑的生父是谁,许奶奶心里还是有底的,“想来还是你们爷爷造的孽。”

    那时候国家不太平,许家男人参军,女人支撑门庭,到后来许家人走的走散的散,剩下的人并不多,许爷爷过世后许奶奶带着儿子和许大姑迁居清远,登记户口的时候,许奶奶直接就把许大姑记到了自己名下。

    许大姑是知道自己身世的,也很感念许奶奶仁慈,虽然她个性要强,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将许奶奶当做亲娘一样奉养。

    她没想到,闺女会因为无意间听了她和丈夫的半句对话,就自作主张地喜欢了许峥那么多年。

    “大概也不是喜欢,只是占有欲太强,容不得别人染指而已。”余喜龄一边给余喜华削苹果,一边道,“真正的喜欢不是她这样的。”

    余喜华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什么,“那她如果知道许峥,还是她同爷不同奶的表哥怎么办?”

    “大概会崩溃然后再找借口吧。”

    张大芸已经由公交转移到了监狱,她自进来以后一直木然的脸,终于因为许大姑的话而有了波动,她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愣了会,突然笑了一下,这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有什么关系,反正表哥跟表妹在一起结婚的也很多,近亲不能结婚都是骗人的。”

    许大姑没有料到张大芸给她的竟是这样的回答,她原本想着,告诉了她,至少让她别在执迷不悟,在里头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来。

    “他还是要跟那个女人结婚吗?”张大芸抬眼看许大姑。

    许大姑久久没有说话,张大芸眼里的期待像火苗一样一点点熄灭,许大姑见不得她这个样子,忙道,“余家人不同意呢。”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余家里哪里还愿意余喜华嫁给许峥,现在张大芸在坐牢还好,三年后她出来,谁就能保证她被劳改好,保证她不会再喜欢许峥,保证她不再干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家里还发生了许多事,许大姑都不知道要怎么跟张大芸说,这么多年,她们一家都是住在许家的房子里,许峥虽然没有赶人,但她也没脸再在家里住下去,房子还没着落,老张又要跟她离婚带儿子走。

    会客时间很短,说不了几句话,张大芸就要进去了,许大姑紧紧地拉住张大芸的手,“大芸,听妈的,好好改造,妈等你出来,啊!”

    从监狱出来,许大姑整个人都垮了下来,瞬间像老了十岁。

    即便身心疲惫,还是要打起精神去处理后续的问题,余家那边还要去沟通,法官说了,争娶到余家人的原谅,对张大芸的减刑有用处。

    余喜华在医院住了一周才回家,许峥到医院办了手续再送她到的家。

    杨应龙也来了,不过看到许峥护着余喜华出来时,他偷偷地躲到了柱子后头,比起各方面条件都极其优秀的许峥来说,杨应龙对自己始终没有自信,尤其在余喜华拒绝他后。

    余喜龄没有插手余喜华感情的事。

    她上下两辈子于感情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也不能帮着余喜华来看人,何况选择谁喜欢谁,也不是说谁靠得住能过日子就行的,重要的还是是余喜华自己心里的想法。

    就算她要选择杨应龙,余喜龄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杨应龙有手艺能养家,人老实也算可靠,只要她不是因为被杨应龙看光了身体这样不可理喻的理由就行。

    再说,还有余二婶和余二叔替她把关呢。

    余喜龄忙着过年的事,今天家里事多,对联的生意余喜龄就没打算插手了,主要是余爷爷一早就说了,今年他要跟认识了几个老伙计一起去铺个摊子,入了伙的,几个同样爱好书法的老头,早早就捧着书在查对联了。

    徐招娣对回余家祠堂过年还是有些排斥,她总认为自己现在这样的身份不好再回村里去,尤其是叶听芳和余建国也在村里的情况下。

    “喜龄啊,我就在县城过就行,还能给家里看东西。”徐招娣忙着剁藕,打算做藕丸子,“实在不行,我回咱们原先家里过也行,反正以前都是在那里过。”

    说起以前那个家,余喜龄早就有了想法,“把那房子卖掉吧。”

    徐招娣剁藕的动作一顿,愣了两秒,才继续手下的动作,“房子卖了,以后你哥娶媳妇怎么办?”

    余家祠堂的二层小楼是余喜龄自己挣钱砌起来的,徐招娣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它视为自己或者儿子的所有物,那就是余喜龄的财产,以后就算是她出嫁了,那也还是她的房子。

    过年要炸许多丸子,余喜山也被余喜龄安排了活,所有做丸子的肉泥都由他来剁。

    “妈,你说这干嘛,我结婚还早。”余喜山一脸郁闷,其实他心里挺赞同余喜龄的决定的,毕竟从搬到那座房子起,就没有过什么美好的回忆,还不如余建国没有转业回来时,他们一家在老宅的日子呢。

    搬去那里那么多年,唯一的喜事大概只有喜安的出生吧,“妈,卖了吧,我以后自己攒钱砌房子,也砌喜龄那样的二层小楼,以后你想住哪住哪。”

    赚钱哪有他说得那么简单,徐招娣看了眼余喜龄,心里止不住地心疼,吃豆腐的人不会想到做豆腐是多么累和苦的一件事,只有亲自体会过才知道,余喜龄赚的每一分钱来得都不容易。

    不过两个孩子都同意把那房子卖了,徐招娣也没有再坚持的理由,反正她现在还能干,慢慢攒总能攒够砌房子的钱。

    这个时候,乡下的房子反而比城里的好卖一些,村里总会有孩子娶媳妇房子不够的人家,余家那房子虽然简陋,但是收拾得干净,面积也不小,再加上价钱便宜,很快就出了手。

    房子离婚的时候虽然说好了是分给徐招娣,但为了避免麻烦,所有的手续余喜龄都是让余喜山去办的,在财产全是儿子的乡下,余喜山现在就是一家之主,在世人眼里这房子始终就是他的,就算以后余建国知道,也无话可说。

    卖房子的钱兄妹两个都没要,全部交给了徐招娣,说起来,这还是徐招娣嫁人到离婚到现在,第一次管理这么大一笔资产,整八百块钱,余喜龄带她到邮政储蓄所开了张存折,把钱都存了进去。

    等房子的事情处理好,马上就要过年了,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放假,县城里除了市场比较热闹,街道上许多店铺已经关门。

    二十八那天余喜龄就停了豆腐坊,给帮工的阿姨结了工资,发了些过年物资后,一家人就包袱款款地回了余家祠堂。

    余建国早就放了假,每天在家里给叶听芳煮汤做菜,伺候得尽心尽力,他一直很内疚,在他人生最难的时候,叶听芳义无反顾地跟了他,不嫌弃他丢了工作,不嫌弃他暂时给不了她们母子更好的生活。

    余二叔领着家小回的自然是自己家,路过老宅菜园子的时候,正好看到余建国弯着腰在扭白菜,余二婶首先回过神来,捅了捅跟她一样看愣了的余二叔。

    “大哥,什么时候回来的?”余二叔咽了咽唾沫,视线和正好站起来的余建国对到一起。

    “大伯。”余喜荣兄妹三个老老实实地喊了人,就被余二叔催着先一步回了家。

    菜园子外,余二叔一家五口提着大包小包地站着,每个人身上都是为过年置办的新衣服,回来的时候余二婶才发到各自的手上,也不嫌挤中巴车会挤皱巴衣服,通通改头换面才上的车。

    从村口到这,这一路上可没少人恭维他们,余二婶顿觉扬眉吐气,尤其是此时看到余建国,更甚!

    以前余建国日子好过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想过拉拔一下兄弟,看看,现在他可比不上他们家,余二婶目光扫过破旧的老宅,心里油然生出一股优越感来,来年他们家就要修新屋了。

    想到这老宅还有自家一份,余二婶心里就有些不得劲,“大哥,这房钱你看是不是年前给了啊,这正月里也不好讨债不是。”

    “咝!”这话怎么说的!余二叔赶紧扯了余二婶一下,冲她使眼色。

    这是我亲哥!

    什么亲哥不亲哥的,当初也没见他念着一声,这是我亲弟!

    余二婶横了他一眼,脸上又挤出一抹笑来,“大哥,你别介意啊,我这也是没办法,你大侄子和大侄女都到了嫁娶的年纪,家里那破屋没法住人,我和二哥打算把房子推了重砌,哪哪都要钱,你你要是不松快,那我们来年再说啊。”

    叶听芳捧着硕大的肚子,从堂屋里慢慢地走出来,板着脸,脸色极其不好看。

    “给,建国马上给钱给他们。”

第125章() 
要只是余建国站在屋外头,余二婶可能嘲讽两句就算了,毕竟是她男人的亲大哥,真拿不出钱来,她也不能把刀架在人脖子上来逼。

    不过叶听芳既然站出来,那就另当别论了,要知道她现在可是余喜龄那条船上的人,余喜龄不喜欢的人自然就是她的敌人,何况这半年在县城,她跟徐招娣也处出了感情,心里对叶听芳这样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是一万个看不上。

    “哟,本来想说大哥要是实在不凑手那就缓缓,不过喜龄她后妈,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就等着了。”余二婶可不看叶听芳的脸色,不软不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