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终结者-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邓元觉,让别人去配合也是一样。
第76章 天上掉馅饼()
四万大军沿着邗沟西道,向着北方进发。
运河中,是数百艘大小船只绵延相连,煞是壮观。
突然,冯喜打马从后方追赶来,道:“淮西急报,王庆遣使求援。”
方天定问道:“王庆处战况如何?”
冯喜道:“宋江进兵神速,两月间连下宛州、汝州、山南军、均州、巩州五处,王庆军心已丧,只能严守剩余三州城池,怕是难以持久。”
原来,段二和邱翔领了五万大军,会同刘敏引了鲁成、郑捷、寇猛、顾岑四员副将,又选了铁骑一万,与宋江野战于宛州城外。
天气不热,梁山不需要避暑,双方是堂堂正正的野战。
王庆血亏。
七员大将,六万大军,只有段二、刘敏领着五千余残兵败卒退回城去。
只这一下子,淮西上下全部被打懵了。
于是,王庆果断从心,听从了方天定的建议,放弃不重要的地方,只谨守紧要处。
只是梁山凶猛,势如破竹,着实难挡。
手下见识了宋江这条大鳄的凶猛,也不敢放厥词了,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睁眼宋江就到了城下。
于是,开城投降者络绎不绝。
王庆真是着急了,再次向方腊求援,这次来的,是李助。
“李助。”方天定摸着下巴,喃喃自语。
李助是个正儿八经的江湖游方道士出身,在东京时给王庆算命,还要问卖药的郎中打听消息。
因此,李助结识了王庆。
后来李助替段三娘提亲,收了钱,帮着王庆隐瞒了真实身份,说成了亲事,完美的两头通吃。
这样的人,没有原则,只讲实际。
当然,方天定看上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他的能力和职位。
李助在荆南得了奇遇,学的一手好剑法,卢俊义也不能胜。
如此高武力的骁将,当然是多多益善。
现在,李助是王庆的军师丞相,很受信重,位高权重。
若是说服他转投义军,说不得又能够拐上一些大将。
反正王庆这破墙头就要倒了,与其让那些有本事的填了坑,不如为建设大明添砖加瓦。
想到此处,方天定不禁嘿嘿笑道:“若如此,便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能够闻弦而知雅意。
邵俊笑道:“太子可是想招揽李助。”
方天定笑道:“不……只招揽他一个不够,把王庆那挖空才是本事。”
邵俊笑道:“淮西虚实,我等尽知,招揽李助不难,拐带其它大将,却要费些思量。”
方天定就喜欢邵俊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毫不掩饰自己挖墙脚的行为。
两人商议一阵,方天定传见李助。
虽然没有正式册封,可是方天定摆起派头,一点都不虚。
不一刻,冯喜领着李助到来。
李助纳头便拜,道:“山野道人李助,拜见太子殿下。”
这姿态,十分端正。
而且,话中有话啊。
方天定道:“军师大才,何故如此客气,且随我左右。”
李助道了谢,翻身上马。
方天定指着大军,说道:“军师本领高强,且点评一番我军,如何?”
李助道:“队形整齐,精神饱满,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比东京禁军强上了许多,便是精锐边军也多有不如。”
方天定又问:“若是宋江来伐,你觉得胜败如何?”
沉吟片刻,李助答道:“斗将尤未可知,只比士卒,强了许多。”
方天定又问道:“军师一路走来,觉得我军全取天下,胜算几何?”
李助道:“现今大明,与南唐有几分相似,虽然地盘小了许多,然却是初生之朝阳,反观赵宋,已然沉疴入骨,日落西山。
我觉得,大明胜算,不下五成。”
李助神情莫测,方天定也看不出来真心假意,不过这不要紧。
重要的是他看好大明。
而且,王庆的破墙头就要倒了,他肯定不想跟着陪葬。
不然,作为一国丞相,为何不自报官职,而是自称野人呢。
方天定问道:“淮西局势,可有挽回之可能?”
李助摇了摇头,道:“最多三两个月,少则个把个月,必败无疑,除非有强援天降。”
干脆,直接,就差递简历了。
方天定果断邀请,道:“不知军师可愿留在我国,助我推翻赵宋?”
李助当即滚下马,拜道:“小道本事微薄,承蒙太子看中,不胜感激,愿为太子牵马坠镫。”
这家伙,肯定是来之前就合计好了,不然不会如此干脆。
如此容易说服李助,方天定也是快意。
天上掉馅饼不容易,更难的是馅饼直接砸进了嘴里。
王庆把千辛万苦做好的馅饼扔进他的嘴里,如何不让方天定快活。
方天定扶起李助,道:“金剑先生的大名,我亦是多有闻名,得先生襄助,如虎添翼也。”
李助道:“不敢当太子殿下夸奖,大明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小道不敢称雄。”
顿了顿,李助又道:“我来之前,观王庆那厮似有招安之意,只是担心蔡家谋害,才踌躇不定,却是不可不防。”
我勒个大草,方天定闻言惊讶不已。
王庆给蔡家送了个好大绿帽,在童贯和蔡攸操作下,差点丢了性命,如何还敢招安?
只是也不一定,都火烧眉毛了,谁还管以后会如何,肯定是先渡过眼前难关再说。
再说,明国一旦建立,天下肯定震动,为了抽调力量平定东南,赵宋很可能抓大放小,招安王庆,全力镇压方腊。
万万不能让王庆招安了,最少也要让他坚持一个月。
王庆一日不平,宋江便在淮西多待一天。
收拾完淮西事务,也要耽误个把月。
有两个月时间,足够在江淮地区建立完善的防线。
沉思片刻,方天定道:“先生可有把握,让王庆坚持一个月?”
李助道:“一个月完全可以,只是要太子给些兵员、兵甲和钱粮。”
方天定手一挥,道:“没问题,我给你五千壮丁,兵甲两万套,钱粮各十万,可足够?”
和上次给王庆一万兵一样,这次五千人同样是各地战俘、罪犯组成。
这些人虽然做苦役创造了不少价值,然而实际上抢占了百姓的工作机会,而且看押需要军队,劳动效率也不高,送出去也不可惜。
毕竟,把王庆忽悠瘸了,总要给他一副拐,这五千人便是这副拐中的一只。
李助拜道:“如此多,足可鼓励王庆雄心,一个月不难。”
坚守城池,最要紧的便是信心。
东南来的兵员和物资,便是一剂强心针,足够让王庆欢欣鼓舞地抵抗一个月。
虽然只是短期有效,却也足够了。
又没打算扶他一辈子。
吩咐叶贵去调拨人员物资,方天定又道:“先生回淮西后,当多多留意,有那愿意转投我国的贤才猛士,尽可以请来。”
犹豫片刻,李助说道:“若是王庆愿投我国,又当如何。”
方天定道:“一个闲散侯爵,许其一世逍遥快活,前提是他坚持一个月。”
“即如此,王庆必然振作。”李助信誓旦旦地说道。
事情说完,方天定唤来縻貹袁朗作陪,好好招待了李助。
讲真,方天定并不担心李助使诈。
如果为了抵抗宋江而欺骗方天定,那肯定是准备坚守到底的节奏,这正合方天定的想法。
至于随着王庆招安,可能性极低。
即使王庆招安,鉴于他已经称王,赵宋给个闲爵散位养着便不错了。
想要实权?做梦去吧。
其他人,最多当个统制官,这对有野心的人,绝对不可忍受。
但是,万一李助真的是崇尚释教的佛系道士,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和可能的收获相比,一些付出,不值一提。
第77章 夏收()
歙州,泾县,吕家村。
因为吕师囊带走了许多青壮从军,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
天还未亮,村里家家户户便开了门,随着炊烟升起,吭哧吭哧的磨刀声不断响起。
磨的,是镰刀。
四月下旬,麦子已经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总要把镰刀磨的飞快,割麦子才省力气。
六十多岁的吕益权一边磨刀,一边叹气。
家里面新分了二十亩地,本是高兴的事情。
可是两个儿子都在军中,只靠自己一个人,决计是忙不过来的。
“益权,早饭做好了,过来吃啊。”
“好,镰刀磨好了就过去。”
吕益权就一个人,农忙的时候饭也没功夫做,好在邻里关系不错,可以在旁边的吕强家搭伙吃饭。
吕益权已经提前给了一贯钱,两斗米,等到农忙完,估计还要补一些。
本来嘛,一贯钱雇个短工绰绰有余,只是泾县青壮大多从军去了,想雇人也顾不到,实在无可奈何。
不一刻,两把镰刀磨的雪亮,刀刃上已经起了毛,手指轻轻荡过,便是一条口子。
“好铁!这越州来的家伙,真是不错。”吕益权满意地想到。
锄头、铁锹、镰刀等农具,都有越州铁矿的戳印,质量非常好。
吕强家的三个儿子也都投军去了,然而还有三个儿媳妇,老伴儿也在,都是能忙的。
不像自家两个儿子,都是单身狗。
“益权,坐。”
吕强招呼一声,端上了饭菜。
一条红烧鱼,一锅肥肉炖白菜,一碟子咸菜,整治的不算整齐,油水却很足。
六个大人,加上四个孩子,坐了一桌子,
吕强给吕益权倒了碗酒,道:“益权啊,别着急,等我家忙完了,一起去你家地里。”
“嗯,不着急。”吕益权呷了口酒,道:“先去把学堂的收了再说。”
端起碗吃饭,吕强叹道:“这几个崽子可是赶上了好日子,吃得好,有学上,也不枉孩子们都去投军了。”
“可不是,吕相公待我等亲厚,以前我们吕家庄也算不错,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肉喝酒,哪像现在,天天都有酒肉。”
说着话,吃完饭,两家人各自提着镰刀出门,向着学田走去。
学田属于村学的财产,一共五十亩,其收入主要担负学舍教授的工资。
县里只要支出少部分现金补贴,即可以撑起一所学舍。
以田替钱,极大地减少了地方上的现金支出。
天亮时分,一群人到了学田旁。
已经有人在田里忙着了。
都是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村民,自发前来帮忙。
忙了一阵,学舍教授易水寒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浆汤,带着学生们走了过来。
“多谢诸位乡亲帮助。”易水寒谢道。
易水寒在镇江府表现出色,却不想在攻打北固山时,被打烂了一条腿,只能退役。
恰逢吕家村的教授,那个吕师囊家私塾老先生,调去县里担任文书去了,他便来到了此处。
吕益权笑道:“易先生客气,此乃我等应该的。”
易水寒朝众人拱了拱手,又对学生们喝道:“快去,给大家倒水。”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去了。
忙碌间,一只二百人的军队开了过来。
除了刀枪,士卒们还提着镰刀。
易水寒定睛一看,最前面却是泾县知县苗合。
苗合早看到了易水寒,抢先说道:“易教授,甚时得空,去县里把留守士兵练练啊。”
士卒们朝易水寒敬了个礼,放下刀枪,操着镰刀便下了地。
易水寒一一回礼后,问道:“苗相公,如何让军队来帮忙了?”
苗合笑道:“太子指示,各地务必确保夏收夏种工作及时有序的完成。
因为大量青壮从军,我和县里驻军商量了,分出两千人帮着乡亲们抢收抢种,顺便也计量收成,准备收税。”
“哦,那倒是不错。”
一百生力军加入,五十亩学田顷刻间收获完毕。
有苗合带来的牛车带到打谷场,脱粒后称重。
一共一百七十三石,平均每亩三石多,还不错。
当然,学田是不用交税的,这些收获全归易水寒支配。
士卒们没有休息,三两人一组散去田间地头,帮着乡亲们割麦子。
站在树荫下,易水寒问道:“苗相公,今年税收能有多少?”
苗合道:“我县有土地一百多万亩,平均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