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大司马 >

第21章

战国大司马-第21章

小说: 战国大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这场仗的结果,诸子还是很乐观的,毕竟滕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他宋国此番攻伐滕国,据光商丘、景亳一带就出动了近万的各家族族兵,在加上王师与彭城一带各家族的族兵,兵力怎么也得有三四万左右。

    而滕国,总共才多少人?

    唯一值得顾虑的,只是滕国“占地利”的因素,因为滕国位于泗水、南湖(即包括微山湖在内的四片连湖)的东北侧,今日宋国攻打滕国,要么向卫、鲁两国借道,从北面绕过南湖攻打滕国;要么就得向薛地借道,从南面绕过南湖,横穿薛邑攻打滕国。

    而薛地,确切地说是薛邑,它是孟尝君田文的封邑——孟尝君田文乃是齐人出身,但因为有流言说他要篡位谋反,是故遭到了齐君的猜忌,于是田文便逃到了魏国。在他出动离开齐国后,齐国保留了他的封邑薛邑。ps:又是一个在他国担任国相后,积极怂恿他国打母国的,以后魏国篇再讲。

    而倘若不借道,那么宋国的军队就只能横跨南湖,强攻滕国。

    别看滕国小,可它紧挨着鲁国与齐国,假如鲁国与齐国不希望宋王偃的手伸到南湖以北,那么就难免会暗中帮助滕国。

    此前蒙仲并不明白宋王偃打滕国的用意——毕竟打下滕国不过得到几座城,却会遭到很大的骂名,但是在看过滕国的地理位置后,蒙仲隐隐已有点明白了。

    只要宋国打下了滕国,就能对鲁国形成很大的威胁,同时对齐国的薛邑,亦能造成极大的威胁。

    由此蒙仲暗自猜测,宋王偃攻打滕国,可能只是他一系列战争步骤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的,是对居中原东方的齐国造成压力。

    只是,宋王偃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知道据蒙仲所知,当今中原诸国的两大格局,即秦国与齐国。

    起初,这个格局应该加上楚国,即表明上是秦国对抗齐楚联盟,而私底下,则是楚国坐看秦国与齐国对抗。

    但由于张仪用“六百里土地”的诡计欺骗了楚怀王,骗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国因此衰弱——在发觉欺骗后,楚怀王大怒,倾尽国力攻打秦国,却被秦国打败,而齐国恨楚怀王单方面背弃盟约,从始至终都没有派兵相助。

    最终,楚国撑不住了,无奈之下,楚怀王便亲自前往秦国,恳求停战,却没想到被现任秦王嬴稷扣留,胁迫楚怀王再次割让土地。

    楚怀王为了保全国家,严词拒绝,被秦王扣留了三年,最终死在秦国。

    后来,秦国将楚怀王的灵柩送回楚国,楚人皆感到悲痛,由此秦楚两国结仇,楚国再次倒向齐国。

    而更要命的是,随后不久,秦国的惠文王便过世了,由秦武王继位——喏,就是那个闲着没事跑到周天子面前跟大力士孟说比试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当晚就死的秦君。ps:其实秦武王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明君,就是太喜欢炫耀自己的武力了,年仅二十三岁就死了。他如果不死,他当时在燕国做质子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以及后者的母亲芈八子、舅舅魏冉这批人,根本没有机会回到秦国执掌大权。

    秦武王厌恶张仪,因此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了张仪,张仪逃回故国魏国,在魏国当了一年国相便过世了,诸侯得知此事,立刻放弃连横亲秦,再次采取合纵抗秦的策略。

    ps:这段时期的张仪,简直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怜这位将诸侯各国玩弄于鼓掌之上的纵横家,辉煌一时却落到这种下场,实在可叹。

    总而言之,因为张仪被秦国驱逐且最终死在魏国,导致中原诸国放弃连横亲秦之策,再次采取了合纵抗秦,而此时,齐国是当世认为唯一能够对抗秦国的国家。

    而就宋国的地理位置来说,它离齐楚两国更近,本应该被拉拢到齐国的阵营中,一同对抗秦国,但宋国却试图对齐国造成威胁,以一个中等国家去威胁一个强国,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难道说,宋王偃其实是秦国那边阵营的?

    蒙仲暗自猜测道。

    仔细想想,他觉得这个猜测很有道理,毕竟他宋国正是一个中等国家,可却先后招惹了齐、楚、魏三个强国,肯定是有什么仗持——值得一提的是,齐楚魏三个国家当时是处在一个阵营的。

    不过仔细想想,蒙仲又觉得这个猜测有些疏漏,毕竟秦国与宋国之间隔着三晋,要是齐国铁了心要先除掉宋国,秦国根本没办法帮助宋国。

    这一点,宋王偃应该也是清楚的。

    可宋王偃还是决定攻伐滕国,准备占领滕国对齐国施加压力,这就说明秦国与宋国之间多半有什么利益交易。

    而这或许就意味着

    意味着在三晋之中,有一国充当了秦国与宋国暗下结盟的桥梁。

    蒙仲抬起头看了一眼北方。

    他忽然想起,在三晋当中,似乎唯独赵国在近二十几年来从未与宋国发生过矛盾

    莫非是赵国?!

    蒙仲心中微惊。

    如果他的猜测准确,那么当前中原的格局,就是齐楚魏韩四国联盟对抗秦赵宋三国联盟。ps:作者知道不止如此,但请有些书友们不要再在本章说剧透了,真的会影响其他书友的阅读感受以及本书的成绩,万分感谢。

第28章 六个月() 
六个月“夫子,莫非是赵国在背后支持我宋国攻伐滕国么?”

    十日后,当蒙仲在诸同伴的帮助下忙碌完家中的春种之事,他回到庄子居似这般询问庄子道。

    庄子听罢很是意外。

    何以见得?庄子借竹牌询问蒙仲道。

    见此蒙仲便解释道:“据学生所知,滕国只是一小国,其都城滕城,远不如我宋国的定陶、商丘、彭城富裕,今宋王派兵攻伐滕国,纵使能吞并其国,亦所获甚小,且需背负莫大的恶名。因此学生认为,宋王攻取滕国,可能是为了威胁齐鲁,甚至随后要攻略齐国的薛邑。虽宋王自称我宋国乃五千乘之劲宋,但学生却听说,我宋国仍不足以与齐国抗衡,想来宋王应当不会奢望与齐国争雄。既不欲与齐国争雄,却要进兵滕国威胁齐国,学生以为,宋王或是暗中与秦国有私下的盟约。倘若此事果真如此,那么三晋当中,必定有一国暗中联络秦宋,这个国家,就只有可能是素来与宋无犯的赵国。”

    听罢蒙仲条理清晰的分析,庄子心中倍感惊讶。

    其实就在今年的三月,庄子便已收到了挚友惠施的侄子惠盎的书信,后者在信中讲述了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事。

    比如取代他成为宋国现任国相的仇赫,正是赵国派来的,而宋王在此期间,亦派遣了一名叫做田不禋的士大夫赴赵国,后者如今已成为赵国昔日太子、现安阳君赵章身边的重臣,在赵章的封邑代邑(代郡)担任邑相。

    由此庄子便得知,在仇赫入宋为相与田不禋入赵的背后,俨然是赵国君主赵雍与宋国君主宋王偃二人的一场交易,赵宋两国借这件事在私底下结了盟约。

    宋国与赵国暗下结盟,对宋国当然是有利的,毕竟此刻的宋国被齐国、楚国、魏国仇视,就连韩国亦对宋国虎视眈眈,在这种强敌环绕的情况下,宋国迫切需要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而赵国,即二十余年前君主赵雍继位后起,便迅速崛起,逐渐取代魏国曾经在三晋中的地位,成为三晋中最强大的国家。

    能与这样的强国暗中结盟,这对宋国当然是有利的。

    而惠盎在信中表示,他本人亦支持赵宋结盟,亦不抵触将国相之位让给那个叫仇赫的人。

    他唯一反对的,便是仇赫教唆宋王攻伐滕国,使宋国的势力能越过南湖,进而威胁到齐国——显然,赵国这是希望宋国变得更强势,以吸引齐国的注意。

    赵国并非善于之辈!

    惠盎在书信中着重强调了这个观点。

    与蒙仲所猜测的天下格局稍有区别,在惠盎这等宋王偃身边的重臣看来,眼下的天下格局,并非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三国,而是齐楚魏韩四国对抗秦赵宋燕四国。

    为何燕国会加入秦赵宋的阵营?

    因为燕国与齐国有仇!

    回溯十几年前,就在魏国国相公孙衍组织七国合纵伐秦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后,燕国就发生了内乱。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燕王哙与当时燕国的国相子之。

    燕王哙是一位“好贤”、“好仁”的君主,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治国的明君,但却是一位宽厚的君主,并且希望得到一个好名声,他在位时听从了苏秦的弟弟苏代的劝告,倍加信任国相子之。

    而在此期间,燕国的士大夫鹿毛寿对燕王哙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人们之所以称道尧为君贤圣,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有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如果现在您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就表明您和尧有同样的高尚品德。

    燕王哙觉得很有道理,便将燕国的政权都交给了国相子之,然而此举却给燕国埋下了祸根。

    子之代燕王治理国家三年,燕王哙的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起兵夺权,虽然最终被子之镇压,但也因此惹来了齐国的觊觎,齐宣王趁机派兵伐燕国,在短短五十日内就夺取了整个燕国,并还得燕王哙与国相子之皆死在乱军之中。

    由于齐军攻入燕国时杀戮、抢掠,燕人纷纷自发抵制齐国军队。

    而此时,燕王哙还有一个儿子职在韩国做人质,当赵国君主赵雍得知燕王哙、太子平皆死于内乱后,便派人说服韩国,护送燕公子职回燕国继位,即如今燕国的君主,即燕王职。

    燕王职的王位,是赵国君主赵雍帮他争取到的,毕竟当初纵使燕国国人全部抵制齐国,但齐国的军队还是不肯退出燕国,直到遭到以赵国为首的中原诸国的联合反对,齐国军队这才不情不愿地退出燕国境内。

    是故燕王职亲近赵国人憎恨齐国。

    因此理所当然,燕国会加入赵国的阵营。

    而秦国为何会跟赵国走在一起呢?原因很简单,在秦武王继位后,他的弟弟嬴稷在燕国为质子,谁也没想到年仅二十几岁的秦武王,竟会闲着没事跟大力士比试举鼎,更不可思议的是因此而身亡。

    秦武王一死,由于前者还未留下子嗣,因而使秦国发生内乱,宣太后想立公子芾,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而此时,赵国君主赵雍强势干涉秦国内事,支持远在燕国作为质子的公子稷。

    秦国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得罪赵国,免得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就同意了赵雍的意见,迎入了公子稷,即如今的秦王嬴稷(秦昭王)。

    这件事后,秦赵燕三国暗下结盟,宋国其实是在燕国之后才加入到这个阵营的国家。

    所以说,宋国也好,燕国也罢,都是秦赵阵营中用来牵制齐国的,谁让齐国是齐楚魏韩四国联盟的首领,是当今唯二的最强国家呢。

    而秦赵燕宋四国结盟的事,庄子也是在看罢惠盎的书信后这才有所了解,可他的弟子蒙仲,却在几乎没有可靠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就能猜到秦赵宋三国结盟,这让庄子不得不为之惊讶,觉得此子看待事物的能力,当真是天下少有。

    但在最终,庄子还是没有将自己所得知的消息告诉弟子,他不希望这名弟子为了世俗的纷争而分心,以至于耽误了学业,耽误了追寻大道。

    这并非你需要关心之事。

    庄子用竹牌告诫弟子道。

    此时,蒙仲对庄子的性格已经十分了解,知道这位夫子不会说谎也不屑于说谎,既然他如此生硬的打断了自己提出的话题,这就意味着这位夫子对天下大事其实也有所了解,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肯告诉他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蒙仲也就只能将疑惑藏在心里。

    一晃眼六个月过去了,转眼便到了十月前后。

    在此期间,蒙虎时常来庄子居探望他与蒙遂,顺便将有关于蒙伯的消息告诉蒙仲。

    据蒙虎所打听到的消息,他宋国的军队此时已攻破了南湖,攻入了滕国境内。

    在得知这件事后,蒙仲心中亦松了口气,毕竟在他看来,滕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拥有南湖作为抗拒宋国军队的天然屏障,只要这道屏障被攻破,滕国离灭国恐怕也就不远了。

    由于蒙虎的父亲蒙擎乃是蒙氏一族的家司马,而他叔父蒙挚则是蒙擎的辅佐,因此蒙虎当然有渠道得知外人所不知的事,比如说蒙虎偷偷告诉蒙仲,说蒙仲的兄长蒙伯迄今为止已经在战场上杀死了四名滕国的士卒。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蒙仲着实愣了一下。

    因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