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会有那么大的实力?”区忠显然不太相信正在战火中与法国人拼杀的越盟会成为南洋联邦的威胁。
黄历轻轻吐出一口气,谁能想到,在历史上,经过战争的越南日后会会有一千八百架米格飞机,第四大空军强国;常备兵力一百二十万,也是第四大陆军强国。并且做着东南亚霸主的美梦,东挑西杀,成为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大陆对越盟的支持也不可轻视。”区忠见惯了黄历这种表情,也不深问,转换了话题。
黄历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这个问题他当然考虑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要帮助南越统一北越,而是要形成南北越分治的局面,这才是高明的手段,也是对新中国有利的,但新中国显然不会领悟到这个高度。不过,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也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起码在黄历的计划中并不占主要因素。卡断胡志明小道,切断南北方越盟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联系,在南越实行有利于民的改革,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黄历思索着解释道:“法国人必须从越南退出,我们才能乘虚而入。所以,目前的支援,或许是件好事。等到以后嘛,我们的目标是南方,唉,不用管它了,按照咱们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对达到目的,我还是有信心的。”
……
新中国代表团在南洋联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活动,目前在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亚洲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电视机生产厂,亚洲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厂,亚洲目前运行中的最大的造船厂,亚洲最大也是技术最好的联合制药厂,亚洲最大的炼油厂……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南洋联邦已经囊获了无数的亚洲第一,这与黄历的眼光和魄力,与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与主体华人的辛勤苦干,与稳定的国内社会环境都是分割不开的。
“工农业平衡发展,轻重工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是我国采取的基本方针。”陪同新中国代表团参观的副国务卿宗正球正领着他们参观总统府,并且不无自豪地做着介绍,“首先是土地改革,将过剩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并使一些大土地所有者将资金投向工业,而轻工业的发展是能最快见效益的。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在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处于生活用品短缺的情况,这个机遇使得轻工业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
“同时,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工业也开始投入发展,以借款、合资、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并从西欧聘请技术人才,或者采取技术合作方式,稳步发展,夯实基础。而重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工具投入农业,又解放出更多的劳动生产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周恩来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问道:“贵国的发展经验很宝贵,请问一下,贵国的农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
宗正球解释道:“我国的农会是具有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政治性四大功能非盈利社团法人组织,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
“那成员组成呢?”
“会员主要有自耕农和佃农两种,以及部分从事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和实际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林、牧场职工。会员每户以一人为限,由于成为会员才可以在农民强制保险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农会会员。对了,为了更好地介绍我国的发展之路,相关的资料很快便会印刷出来,分送给各国代表团。”
挺自信啊,难道你们国家的发展道路便是最好的,我看不见得。周恩来礼貌地含笑点头。
走出总统府,便看到一群游行示威者举着标语横幅站在大门前的小广场一角,并没有呐喊嘈杂,只是静静地或坐或站,总统府的工作人员正在与他们进行着沟通。
“这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可惜总统不在。”宗正球摊了摊手,一点也没有难堪尴尬的神情,“其实对于移民入籍政策的放宽,总统也不能自己决定。上议会的很多议员都担心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会影响到本土民众的福利和就业。看,他们要走了,该议会那边头痛了。呵呵。”果然,示威人群开始缓缓离开了。
第161章 《国路》
管中窥豹,虽不全面,但也可见一斑。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前呼后拥的保安护卫,甚至没有开路的鸣笛警车。如果不是一些媒体的记者跟随拍照,新中国代表团的参观访问便象旅游般轻松自在。
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亚洲人、欧洲人混杂,却不隔阂,国内民众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即使看见举着小国旗的新中国代表团,也没有一拥而上围观的现象,而只是露出善意的笑容,稍微驻足,行礼或招手。
开放的国度,需要的是广阔的胸襟,需要的是掌控国家的自信,需要的是民众的自尊自豪。
令新中国代表团感到意外的是,在书店里竟然能看到有关共产主义的书籍。而真正大卖的则是总统府的顾问班子刚刚编写完成的《国路》,黄大总统以监制的名义赫然在列。
国路,国家发展之路,有南洋联邦的,也有美国、苏联、英国、瑞典的,还有菲律宾、泰国等新兴国家的。厚厚的一本书更多的是想一种客观态度进行叙述和介绍,也有评论和比较,但其中所占篇幅不多,更多的则是对各国发展模式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于各国将来发展的预测。
当然,仅凭客观还无法使《国路》这本书火到如此程度,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对苏联发展的历史的回顾和披露,资料翔实,论据充分。从十月革命到二战之后,集体农庄、工业化发展、消灭私有制、大规模清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参加二战及二战后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等史实清晰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对憎恨苏联的国家和个人来说,举不出多少苏联可恶的例子,只能空洞用暴政独裁来臭骂;而对信仰这个思潮的左翼来说,苏联人不敢说,而外界的人消息不灵通。当然,这个世界性的大思潮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因此不但鲁迅会相信苏联没有大饥荒的谎言,还要为之辩护;甚至亲自到苏联去过且看到一些苏联统治集团迫害异己的暴行的罗曼·罗兰,也是为了革命的利益而不愿透露真相,把当时的日记保密到五十年后(实际上已到苏联瓦解改制后)才发表。
然而,《国路》这本书并不是一味地诋毁苏联,痛揭疮疤,它力图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从更深的一层揭示其中蕴含的教训和经验。
“……苏联推行的计划经济无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但其也有几个缺点: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问题包括:第一,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下,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第二,苏联对改造小农缺乏经验,注重农民利益不够,不少地方的领导人追求政绩和上级的青睐,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还把农民的住宅、小牲畜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苏俄式发展之路不可复制,也不能长久,这与具体国情和历史机遇密不可分。苏联的国内问题可以用对外扩张的办法解决,西班牙内战给他带来滴血黄金,二战让他拿到中东欧殖民地市场,可以把国内那些粗级工业品倾销出去,也可以掠夺大批廉价的农产品,等到扩张不灵,国内经济病发作,这种发展道路必然被堵塞……”
精辟而简短的评论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从谩骂、敌视、诋毁,转向对其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既说优点,也说缺点,单单是这种形式,便开创了当时非左即右时代的先河。
同样的,在对美国的发展道路作了详细的叙述和介绍后,也指出了其所实行的垄断资本主义蕴含的风险。相反,书中对北欧的瑞典却赞赏有加,称之为瑞典式的福利国家,并创新式地使用了“社会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子女补贴、教育补贴、住房补贴、充分就业、最低工资、男女同工同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覆盖全体人民,国家不仅要保护人民免受各种风险,包括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要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满意的生活水平。书中最后断言:“瑞典模式是未来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资本主义将走到尽头,而这只意味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不是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
洛阳纸贵,这句成语用在坤甸的各家书店绝不为过。东西两大阵营互相诋毁、贬低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所使用的素材都相当肤浅。或者举些特例,以证明自己的社会制度优越,别人的社会制度糟糕(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种宣传还在。某份报纸上有一个小专栏叫“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其中一个例子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死在家中多日也没人发现。后面则是我国的某位孤寡老人受到了无数“雷锋”的关心和爱护。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因为这种事情在我国也有嘛,呵呵。)。
现在,一本相对客观,冷静,理智的深层次分析各国优缺点的书终于面世了。这意味着什么?是否只是南洋联邦的一家之言,还是其背后有着令人怀疑的目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猜疑,但这本书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注意,几天之后,便有几家世界知名报纸开辟评论专栏,就这本书中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争吵。
第162章 夜宴争论(一)
“……归根到底,一个国家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过于盲目地追求形式和速度,而应该以使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出发点。人民群众不是政治的工具,不是政治的附庸,更不是某某政策的试验品。民众是国家的主体,社会的基石,任何政策和措施都不能凭领导人一拍脑门,以理想主义的套路来制定,否则,个人的小小失误便会带来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周恩来轻轻放下书,皱起了眉头,从字面上看,这段话没什么特别,倒是显得很精辟,很忠恳,但基于固有的思维,他认为这并不简单。难道在暗示支援越盟是失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认为这完全是对苏联老大哥,对社会主义的诋毁。”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有些激动地说道:“集体农庄是成功的,没有此项政策的实施,就没有苏联的工业化。在短短的时间内追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体农庄功不可没。”
“我们要深思,要考虑,南洋联邦为何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代表团团长王炳南谨慎地说道:“是否在为什么行动作舆论准备,或者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我们要不要提出抗议?明天南洋联邦政府要宴请所有参会国家的代表团,那位总统肯定会赶回来出席。”
“不行。”周恩来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凭什么提抗议?我们又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说这本书上说的不是事实?没有理由,没有证据,乱说话,乱评论是会被误解的。苏联方面还未做出回应,我们这么敏感,让别人怎么看?”
“那万一他问起我们对这本书的意见,我们该如何回答?”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问道。
“晚饭后,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统一口径。原则是既不要过于生硬,也不要过于软弱。”周恩来思索着说道:“对于挑衅要据理反驳,但不可疾颜厉色……”
轻轻地敲门声响起,众人赶忙收住话题。酒店总经理走了进来,见到这么多人在开会,先表示抱歉,然后递给周恩来一个小纸条,说道:“周先生,我就在门外等候。”
周恩来打开纸条一看,立刻皱了皱眉,脸色凝重起来,抬头环视了一圈,说道:“黄总统邀请我,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克农同志共进晚餐,就在这座酒店。”
众人都吃了一惊,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地方够邪性的。黄大总统刚刚返回便来到酒店宴请,到底意欲何为?
“呵呵,怎么如临大敌的样子。”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笑道:“可别让这位总统给吓着了。”
“是啊”周恩来将纸条揣进兜里,轻松地摆了摆手,“早晚要见面,早一点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收拾一下,咱们去看看这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