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臣-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不说将来,在文昌书院内有一个讲郎照应,总比两眼一抹黑强百倍。
尤其在山长是倪鹏舅父的前提下,未雨绸缪说不定还有惊喜。
惊喜很快就来了。
在回到文昌书院门口的时候,李茂看着马车旁站着的人,使劲揉了揉眼睛,随后大笑奔去。
“陈泽,你痊愈了?”
竟然是陈泽来到文昌书院,李茂不会忘记与陈泽并肩作战斗贼匪,得陈泽维护的恩情。
看到陈泽站在那里面色红润,当真是喜出望外,发自内心的高兴。
陈泽谨守礼数先给李茂施礼,但没再像之前那样故意和李茂保持距离,低声道:“老爷有书信来,大郎且先看看。”
李茂刚才还想着陈文昭呢!
接过书信但是没看,而是招呼陈泽前往他在书院的馆舍,有温必古这个嘴巴不牢靠的在旁边,老师的书信不能随便看。
邹润得知陈泽的身份来历,直觉得陈泽对自己的心思,把从胡二娘那里打包回来的狗肉果子酒排摆好,准备和陈泽喝几杯。
作为江湖中人义气第一,陈泽在茶酒摊的作为,邹润觉得必须高看一眼。
交朋友就得交陈泽这样的,比那个穷酸尚举人和骗吃喝的温秀才强多了。
李茂见陈泽没有见外的和邹润对酌,他这才揭开信封拿出陈文昭的手书。
看完之后眉头紧皱,书信上的内容和山长赵讷无关,但和他的前程大有干系。
第八十八章做个学霸不容易()
北宋有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首推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庆历四年春,朝廷正式颁布兴学措施,在州县立学,振兴太学,设立四门学科。
允许八品以下以及庶人子弟入学,并且改革科举方式,先考策论后考诗赋。
正是这次育人层面的改革,把苏湖名宿胡瑷的教学办法引进太学,核心就是分斋授课。
经义斋学六经经义,治事斋学治民,讲武,历书算术,学生可以主治一科,也可以兼学其他。
这在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分科教学,开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先河。
可惜这次庆历兴学只实施了一年多时间,在多方反对下草草收场,但产生的影响很深远,甚至促成了其后的熙宁兴学。
神宗皇帝继位后,围绕教育问题,朝廷上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乃至斗争。
到王安石担任宰相后大力推行熙宁兴学,包含在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天下。
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熙宁四年,王安石提出教、养、取、任四个培养人才的建议,并且具体到在太学中施行三舍法。
通过三舍法使太学逐渐取代科举取士,将此法推广到了地方官办的学府。
最让人称道的是,在第二年又恢复了武学,律学,甚至还有医学科。
殊为可惜的是,当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相继离世后,党争日趋激烈,朝廷的诏令朝令夕改,反复多变。
熙宁兴学还没来得及普及天下就被迫中止了。
第三次就是赵佶继位后的崇宁兴学。
主持这次兴学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奸相蔡京,头两年因为地位不稳固,蔡京鼓动赵佶打着继承先皇神宗变法的旗号,在京城扩建太学。
恢复了王安石的三舍法,在太学专门设立上舍,内舍,外舍生。
外地学子贡士后进入太学学习,都为外舍生,只有考试合格才能补录内舍,而上舍生的名额只有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外舍三千人。
在京城太学初具规模后,蔡京的权势也已经稳固,遂将兴学之法推及全国。
在各地的学校书院施行三舍法,并加以严格的考试,县学学生可以考入州学,州学学生再考入太学成为贡士,也是很明晰的升级模式。
因为推动这次兴学的是权臣蔡京,所以在规模和地理分布上,远远超过庆历兴学和熙宁兴学,几乎达到了真正遍及全国的程度。
陈文昭给李茂的来信,主要说的就是蔡京主持的大宋教育改革举措。
陈文昭得到的内部消息是朝廷即将罢科举,士子全部由学校考试进入太学。
每年的太学上舍生参加礼部考试合格,第二年赐予三十五人进士及第。
陈文昭不是看不出科举改革的好处,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得到范仲淹,王安石的实验。
但是陈文昭对老师蔡京很没有信心,担心这次兴学依旧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毕竟元祐党争才过去没几年,蔡京能一直得势吗?一旦去了相位,后来者还能保留这样的革新?
所以陈文昭在信中叮嘱李茂刻苦攻读,最好在来年的春闱下场。
趁废黜科举的诏令还没有颁布,先行取得举人资格。
那样一来即便废黜科举考试,以李茂举人的身份,前往京城太学读书,起步就是内舍生。
稍微使使劲就能列入上舍,有很大机会获得进士及第的出身。
原本还想让李茂打磨几年的陈文昭,眼看着朝廷要废科举,兴学校,也顾不得其他。
希望自己的学生先占一个好位置,别被反复多次的兴学断送了似锦前程。
李茂把书信放在桌案上,脑袋有点乱。
废科举兴学校他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这样一改,可比后世的高考,公考还要困难。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以前科举取士,三年一考,获得进士或者同进士的人大概有二三百人。
但是兴学之后,每年只取三十五人给予进士及第的出身,这一来减少了将近半数的进士名额。
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夸张,怪不得老师陈文昭为此让陈泽特意送信来,让他抓紧时间专心学业,争取在明年春天折桂中举。
一旦中举,或许能赶上最后一波秋闱,运气好的话,捞一个同进士出身不成问题。
李茂想着这些事的时候,邹润和陈泽的酒也喝的差不多了。
邹润吃了两回酒,不免头重脚轻有七八分醉意,收拾了狼藉的杯盘自去床榻上酣睡。
陈泽只是微醺,见李茂正襟危坐,面前放着的书信一角被反复揉捻。
他咳嗽一声道:“老爷写完这封信后还叮嘱我一句,各路府州县什么时候兴学还定不下来,但三舍法恢复是必然,老爷希望凌云能在每月月考始终独占鳌头,不但是案首,更要成为院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来年春闱一举中第。”
这个有点困难啊!
李茂顿感压力山大,所谓三舍法不单是三个等级,也包含了三舍中的升降。
每次月考如果考不好,原本的等级肯定不保,成绩太难看,被驱逐出书院都有可能。
学业的压力是其次,李茂想到倪鹏的舅父赵讷出任文昌书院的山长,掌握着三舍升降的权力。
如果赵讷嘴角一歪歪起了坏心,故意将他月月打上末等的标签,等级一路往下掉。
估计撑不到来年春闱,他怕是要卷铺盖走人啊!
李茂自己研墨,一边给陈文昭写回信一边对陈泽说道:“老师的心意我已经明白,但书院中有个难处,我都写在信上,老师若是有回信,陈大哥立即帮我送来。”
陈泽见李茂郑重其事,拿着书信立即离开书院。
临走前告诉李茂,如果有回信他会连夜送来。
但是李茂等到很晚也不见陈泽回返,心事重重的睡了个囫囵觉。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外面的风雪已经停了。
太阳升起地面上的雪化作水,使书院内略显泥泞。
今天文昌书院正式开课,李茂发现自己起来的有点晚,看着床榻上鼾声如雷的邹润,不禁摇摇头。
指望这位没角龙叫自己起来,显然打错了算盘。
李茂梳洗完毕正准备推门出去上课的时候,险些和温必古头碰头。
温必古显然没有看出李茂眼中一闪而过的嫌弃厌恶,急吼吼道:“凌云,快随我走,书院里来了几位大人,去的晚了小心山长找你的麻烦。”
第八十九章突袭三舍法()
李茂和温必古急匆匆来到正院,只见文昌书院的学子近百人站在泥泞的院落里。
这个时候虽然不讲课堂纪律之类,但也无人大声喧哗,目光齐刷刷的注视着书院大门,看起来像是迎接领导视察,有几个年纪小的一看就非常紧张。
温必古站住后低声道:“贤弟,我刚从老师处听说,今天书院开课,不但东平府的知府通判前来,还有京东西路的几位大人,以及节度使,观察使等等”
李茂下意识的把眼前的情况和开学典礼匹配,文昌书院毕竟是朝廷设立,而且是一府府学所在。
来几个大人物恭贺一番表达朝廷上下的重视,太正常了。
但是当李茂看见自己的老师陈文昭,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陈文昭的脸色很难看,和李茂对视一眼依旧面无表情。
李茂不禁浮想联翩,心中暗忖今天的开学典礼,恐怕没那么简单啊!
领导来了十一位,东平府知府胡师文头前引路,文昌书院的山长赵讷主持典礼。
前来观礼的有京东西路安抚使钱浒,巡抚都御史候蒙,左参政何其高,左布政龚琪,提督学政王焕章,提学副使陈正汇等等。
至于节度使,观察使在宋朝都是虚职,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某某荣誉职务,没有一丁点的实权。
李茂看着发表讲话的山长赵讷,年约五十岁左右,身材很富态,说话的时候一副笑面,给人很好相处的感觉。
但是一想到赵讷是倪鹏的舅舅,李茂的脑仁有点疼。
县官不如现管,有赵讷担任文昌书院的山长,他的小鞋估计能摆一鞋柜吧!
李茂对这些空话套话听的多了,压根没往心里去,眼神不可抑制的望向老师陈文昭。
让他惊讶的是,陈文昭的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幸好李茂足够聪明,猜测陈文昭不方便说什么,但是看口型也能看出个大概。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陈文昭的无声之言应该是尚书二字。
尚书?
李茂举一反三,瞬间把摸到了这次开学典礼的脉搏。
陈文昭不可能无缘无故给他传递这两个字,再看陈文昭的口型又是一变,李茂立即心中有数了。
尚书,大禹谟。
这是开学之前先来一场摸底考试的节奏啊!
当然也不排除是某些人刻意为之,想要杀杀诸位学子的锐气,顺便再给他来一个下马威,毕竟他现在还顶着县试案首的荣耀。
李茂脑海里浮现尚书,大禹谟的内容。
尚书名为书,实际上是五经之一,和大禹有关的只能是大禹谟,谟是谋的意思,记忆里和这篇文章有关的内容一字不落。
果然不出李茂所料,赵讷热情洋溢的讲话,话锋突然一转。
说是为了恭贺文昌书院落成,要考较每位学子的学问,而且就在今天,以三舍法分等级,之前县试的排名全部作废云云。
李茂之前还幻想过赵讷不会为倪鹏出气,但是听了赵讷的安排,一句话就把他的县试案首的名头给弄没了。
不是针对他?把他当傻子吗!
措手不及的不止李茂,诸多学子也没料到会来这么一出,竟然在书院落成开课之日施行三舍法。
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更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考题,一时间学子交头接耳议论声嗡嗡。
大多数人觉得赵讷这个山长这么干不合乎规矩,课还没讲就考试,不地道啊!
温必古才学有限,最怕的就是考试,听完赵讷的话,只觉得脑袋嗡嗡响。
他在县试的时候能考中秀才,真的是碰运气押中了题,如今要施行三舍法,外舍生肯定没跑。
接下来就是每月的月考,不由生出李茂之前的心思,他好像快要卷铺盖回家了。
如温必古这样的学子占了一多半,但也有像李茂这样胸有成竹的。
特别是李茂得到陈文昭的暗示,对考题心中有数,差不多已经猜到了考题是什么。
赵讷想通过这样的突然袭击把他案首的名头给剥夺,他也想好好的考一次。
证明自己的才学,证明老师陈文昭的眼力,更想尝试获得文昌书院的院首之位。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茂初入文昌书院,也想点一把属于自己的火。
那就是扬名,打出自己的文章名气。
今天这么多官场中人,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和赵讷胡师文一路,若是能得到另外几个人的赏识。
赵讷再想在文昌书院为难他,也得掂量掂量吧!
安抚使钱浒同样觉得赵讷在书院落成之日考较学子的才学有点过分。
但赵讷已经不是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