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枭臣 >

第352章

寒门枭臣-第352章

小说: 寒门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王博口中,李茂得知高丽国此时的内讧很血腥激烈,刚刚继位的王楷才十四岁,基本上都由刚刚被册封汉阳公的李子谦说了算。

    以太师中书令总览朝政,又把两个女儿硬嫁给王楷,此人堪称高丽第一权臣。

    李茂立即把吴用等人找来商议此事,很快拟定了一个扶持王甫为傀儡的策略,明面上是支持王甫,实际上则挑动高丽国内乱,信安军浑水摸鱼。

    计议已定,李茂命人把还是流放犯人的王甫,韩安仁和文公美带来。

    只见高丽国公王甫年约十三,看面相倒也算是美少年,有着一双和高丽人迥然相异的大眼睛,身上的衣衫简单,浆洗的很干净,一点都不像被流放软禁的国主之子。

    韩安仁和文公美都是三四十岁年纪,估计觉得落到海盗手里命不长久,脖子都耿耿着,一副不服不忿随时准备慷慨就义的样子。

    让李茂诧异的是王甫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先是给李茂鞠了一躬,“见过海上的大王,鄙人乃高丽睿宗第四子王甫,这两位是国中大臣韩安仁,文公美。”

    李茂愈发高兴,此子奇货可居呀!“你身为先王嫡系子嗣,怎么沦落到被流放的境地?”

    王甫悲从中来,眼睛湿润道:“不敢欺瞒海上的大王,如今高丽国王乃是我的兄长王楷,但朝政国事皆被李子谦把持,诬陷韩安仁文公美密谋拥戴我夺取王位,以此为借口将朝廷内的异己纷纷打压,不是杀了就是流放”

    王甫还提到了一件跟大宋有关的事情,竟然有大宋使臣前来高丽,此时正在开京之内。

    目的是祭奠逝去的前国王睿宗王俣,并且带有官家赵佶的诏书,告诉高丽国主王楷,辽国即将灭亡,希望高丽可以恢复大宋的册命。

    带队的使臣李茂见过,是路允迪和傅墨清,路允迪可谓大宋的资深外交官,先后出使过辽金和高丽,通晓数国语言,如今官拜兵部侍郎。

    大宋的使臣从六月份就来到了开京,到现在也没有离开,显然是由于高丽内讧导致处境不佳。

    王甫也说王楷找借口拒绝了大宋想要成为高丽宗主国的要求,心中不禁暗乐。

    赵佶真是会捡便宜,以为辽国将亡,可以顺手把高丽王国变成大宋的藩国,只能说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什么好事儿都敢想。

    “王甫是吧?你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名义上的首领了,我也会给你高丽王子的待遇,你意下如何?”

    王甫还不太明白李茂为何突然这么说,韩安仁和文公美皆是高丽重臣,瞬间明白了李茂的打算。

    这是要把王甫当做傀儡,接下来还有可能鸠占鹊巢,这伙海盗的心气儿还挺高,居然敢插手高丽王国的内讧,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因为被软禁在江华岛上,无论王甫还是韩安仁文公美,都没有见识到信安军水师的厉害,更不知道信安军铁甲重骑的战斗力,有轻视的想法在情理之中。

    毕竟在任何有理智的人看来一伙海盗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对手,硬碰硬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李茂不管王甫等人是怎么想的,直接让王甫称王,韩安仁和文公美也被他胡乱安了个公侯之位。

    嘴巴一张一闭就打造了一个流亡政权,而且还是根正苗红那种谁也挑不出毛病的高丽国正朔。

    信安军出海以海盗为名,但是船上都带着官服,李茂把自己的红色官服拿出来,让几个高丽女婢在上面粗略刺绣就成了王服。

    韩安仁和文公美也混上了一身绯红官服,李茂又把岛上的几十个女婢送给王甫,名为高丽国主,实际上也是被软禁了起来,需要的时候可以拉出来溜溜。

    有了借题发挥的理由,李茂下令信安军备战,三天之后向开京进兵。

    运气好能以王甫的名号窃国,运气不好,也能狠狠的从高丽国身上咬一块肉下来。

    为此李茂还从水师中抽调了五百水手,补齐了卢俊义的一千铁甲重骑,风帆战列舰船坚炮利,但没法开到陆地上,想谋取开京还得看铁甲重骑发威。

    江华岛的开发,李茂交给了浙江四龙中的两位,码头必须大修扩建,高处还要修筑堡垒。

    这些都不是小工程,先搭起个框架,具体的修筑还得等党项人过来,还得运送水泥等材料。

    最重要是火炮,必须在堡垒上配备射程高过三里的大型火炮,能直接以火力覆盖盐河海峡,确保江华岛这个桥头堡万无一失。

    信安军这边准备的如火如荼,不过没等李茂下令登陆开京,海面上出现了十几艘船,负责瞭望的信安军兵卒立即把这个情况禀报给危昭德。

    危昭德从望远镜里看到,那十几艘船不可能是渔船,因为比渔船大多了。

    而且船的桅杆上还挂着看不懂的旗帜,心中有所猜想后命人严密监视,他亲自把这个情况向李茂汇报。

第七零九章 池浅王八多() 
这个时代各个国家对海军水师都不太重视,国外的暂且不提,大宋也是从北宋变成南宋才开始大力发展水师。

    面对女直金国的铁蹄经常跑到海上躲避,最有规模的时候,舟师十万,连朝廷中枢都在船上漂着。

    那么这些准备靠近江华岛的除了高丽国的水师不会是别的势力,李茂的选择只有一个,开炮。

    两艘风帆战列舰以极高的速度迎向航来的十几艘高丽水师船只,等达到了火炮的射程之内,两艘风帆战列舰横着排开,炮火轰隆隆的,一颗颗实心弹射向高丽水师。

    一轮炮击就击毁击沉了四艘高丽水师舰船,剩下的高丽水师见势不妙,纷纷转向逃跑。

    发生了这种岔头,李茂因势利导,信安军也不再准备了,直接跟着高丽水师提前发动对开京的登陆战。

    前方追击高丽水师的两艘风帆战列舰,如同儿戏般在追赶中开炮,没等这些船只逃到开京码头就被全部击沉歼灭。

    江华湾距离开京不到五十里,还有礼成江临津江出海口,十分有利于信安军作战。

    风帆战列舰歼灭了高丽水师后直接把战舰抵近码头,高丽不禁海,但这种规模的海战从来没有见过,岸上的高丽军民被吓的不轻,没等信安军开始登陆便四散奔逃。

    炮声隆隆,码头周边用来防御的堡垒很快被炮火摧毁,几轮射击后,码头附近已经看不到人了。

    信安军开始放下竹排搭建浮桥,一千铁甲重骑和五百步卒顺利登陆。

    攻打岛屿和攻城不一样,开京是高丽数百年的都城,城池肯定比普通小城坚固的多,李茂又让种江从老式海船上拆卸了十门火炮,准备以火力强行破城。

    李茂随后登陆,随行的还有被强行称王的王甫,左右公侯韩安仁和文公美,并且还竖立起了一面大旗,昭示着王甫的身份。

    王甫再年少,此时也明白发生了什么,并且和韩安仁文公美一样,对李茂和这些海盗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就冲说汉话这一点,这些海盗和大宋没关系打死他们都不信,想想开京内还有大宋的使者。

    难道是因为王楷拒绝了大宋的册命,惹恼了宋人前来报复?

    宋人的水师这么强大吗?

    不提王甫等人满心疑惑忐忑不安,信安军铁甲重骑和步卒集结完毕后开始朝四十里外的开京进发。

    沿路所见,大多是收割后的农田,高丽此时还没有完备的货币体系,财政来源的主要税收就是农税。

    百姓间大多以物易物,再往前走就是一片片低矮的民房,颇有特色,望远镜里能看到那些举家而逃的高丽百姓。

    看起来和难民差不多,即便全部家当,也就几个包袱而已,民生艰难和凋敝可见一斑。

    四十里的距离对善于急行军的信安军来说不远,如果不是为了照顾种江的火器营炮手,半个多时辰就到了。

    等信安军步骑抵达开京城的时候,天色还没过晌午,亲眼看到高丽国都,李茂既觉得规模在意料之中,又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城池的建筑和汉人的城池相差不大,有汉唐遗风,城防和大名府城相比略逊一筹。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开京城先行关闭城门,将一部分想逃进城内躲避的高丽百姓堵在城外,进城不得的百姓们仓皇绕城而逃。

    李茂率领信安军在城外百丈处停下,一方面是给种江准备火力留出时间,另外也得把戏演足了。

    他们可是帮着王甫夺取王位的义军,这个旗号必须传扬开,让信安军师出有名。

    刚才在来的路上,李茂就借王甫之口给自己随便封了个高丽官职,大概相当于三省长官,有开府建宫之权,和开京内把持高丽朝政的李子谦地位相当。

    李茂没想过名正言顺的占领,那会激发高丽军民的强力反弹,还不如现在这样打着王甫的旗号,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获得实际利益,等将来时机成熟再废黜王甫不迟。

    甚至李茂都不准备消灭王楷和李子谦,把他们赶走就是了,这样一来高丽就会出现两个国王,更方便信安军进行各种操作将高丽国置于股掌之间。

    开京城头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军兵,隐约可见投石机和床弩,实际上高丽在这个时代并非小国,军事力量不弱,在北方与女直人对峙也有不少精兵,和完颜阿骨打都怼过。

    或许是看到了城外竖立的旗帜,城头上射下一支羽箭,上面还有锦帛。

    李茂叫人取来,竟然是一份类似圣旨的东西,书写的是汉字,满篇都是问罪之言。

    问罪的对象自然是王甫,并且还询问城外步骑是何处兵马,快快投降之类。

    李茂亲自手书一封,意思很明确,自称光州海外义士,得知奸臣李子谦把持国政,清君侧。

    并且把王甫的身份着重介绍,强调王甫的合法性,甚至声称韩安仁手中还有前国王王俣的遗诏,是立王甫为国王而不是王楷,一切都是李子谦和王楷篡国等等。

    反正李茂也不管城内的人信不信,直接让吴用抄录了十几份,用神臂弩射进城内,也算是攻心战的一种吧!

    城内质问,城外劝降,你来我往互射书信圣旨。

    李茂也不急着进攻,反而把王甫推到阵前,让其照本宣科念了一篇吴用炮制的讨逆檄文。

    王甫身为睿宗王俣第四子,这一点无法作假,身份得到开京城内守军的确认,急忙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国王王楷和中书令李子谦。

    先前射向城外的质问圣旨并非王楷所书,而是李子谦代笔。

    这位国王的外祖父专制国命,权倾朝野,国王王楷亦是他手中的棋子傀儡。

    如果不是怕其他高丽贵族反叛,他早就取代王氏而称王。

    本来按照李子谦的想法,等他坐到知军国事的位置,便可以开始取代王氏的谋划。

    可惜事情在关键时刻起了变化,被流放的王甫,韩安仁文公美等人竟然被什么光州义士从江华岛救出。

    还打出了清君侧,遵遗诏的旗号,着实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七一零章 自作多情() 
李子谦的亲家,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拓俊京就站在李子谦的身边。

    此人乃是高丽名将,和李子谦沆瀣一气,是推动李子谦篡国的最有力支持者。

    “汉阳公,前些年的谶语可还记得?龙孙十二尽,更有十八子,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汉阳公李氏取王氏而代之,眼下岂不是大好良机?”

    风水谶语在高丽非常盛行,这套顺口溜在李子谦没出生前就在百姓间流行。

    李子谦也觉得这是上天的昭示,但是想要篡国,他觉得时机还是不太成熟。

    王俣死的时候,留有老臣金仁存和李寿,其他如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上将军崔卓,大将军权秀,将军高硕等朝臣和贵族对王楷忠心耿耿,维持着高丽国中枢的微妙平衡,如果打破了这个平衡,后果难以预料。

    拓俊京见李子谦犹豫不决,继续煽风点火道:“王甫如今借着什么光州义士作乱,不妨让金仁存和李寿出面,再强令崔卓和权秀出城作战,先让王氏兄弟打上一场,先灭王甫,再除王楷,对外则可以宣布二人都死于乱军之中,等到那个时候唯有汉阳公才有资历和声望收拾残局,趁势而立岂不美哉!”

    李子谦被拓俊京说的动了心,开始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而在开京的王宫内,国主王楷也在和近臣密谋。

    老臣金仁存和李寿一致认为城外的王甫之事是李子谦的阴谋,劝王楷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落入李子谦的圈套导致事态失控。

    和金仁存与李寿唱反调的是内侍金粲和安甫麟,二人觉得这是千载难逢除掉李子谦的良机,向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