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在阜新方向上,如果没有敌后游击队,第七步兵师最多休整一天,就能获得足够的作战物资,也就能在十七日发起进攻。结果,这支威胁极大的美军主力部队因为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作战物资,不得不休整四天,直到二十日才发起进攻。
设想一下,如果第七步兵师提前三天南下,罗耀武恐怕得壮士断臂,要么牺牲第十六集团军,要么牺牲第二十六集团军,绝不可能让所有主力集团军全身而退。
在锦州方向上,敌后游击队也对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构成了极大威胁。
在二十三日,即锦州会战结束之后,一支伪装成日军的敌后游击队还拦截了押送战俘的车队,救出了两千多名被敌人俘获的主力集团军的官兵,其中绝大部分都在随后数日内靠游击队帮助返回部队,少数则留在敌后打游击战。
由此可见,就算打下了锦州,美日联军的后勤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可以说,只要敌后游击队还在活动,美日联军的后勤问题就别想得到解决。
受此影响,在打下锦州之后,帕特里奇才意识到,在继续进军之前,必须得想办法解决后勤问题。
只有尽量缩短地面补给线的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物资在地面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也就是说,美日联军得开辟海上补给线。
显然,辽东湾不缺乏港口,更不缺乏大型港口。锦州就有一座规模不算太小的港口,还有较为完善的港口设施,足以满足美日联军后勤保障。
问题是,渤海湾是中国内海,美日联军的船只很难安全进出。
虽然美日联军已经攻占了大连,但是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仍然在中国手中,部署在那边的岸防导弹部队甚至能够用射程较远的反舰导弹袭击美日联军在大连的军营,也就能够拦截过往船只。
就算能够解决掉山东半岛上的岸防部队,美日联军的船只进入渤海湾之后,还要受到来自周边地区的岸防部队的威胁。
问题是,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走陆路的风险已经大到无法承受,那么走海路肯定不会更加糟糕。
只不过,需要做好充足准备。
正是如此,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在清理完战场后,美日联军没有继续进军,而是调集大批空中力量,打击战线后方的中国军队,特别是部署在山东半岛、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的岸防导弹部队。
这次,帕特里奇拿出了近两千架作战飞机,包括最近才投入使用的FB…22轰炸机。
事实上,也只有到这个时候,美日联军才能在东北战场上投入如此多的空中力量,因为在此之前,东北地区的空军基地与民用机场均没大规模投入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空军基地与民用机场在六月与七月投入使用,以沈阳为中心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恢复运转,美日联军在东北地区的空中力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打下阜新与锦州之后,等于将战线往西推进了一百多公里,也让以沈阳为中心的十多座机场的安全有了保障。
在此之前,美日联军还得担心中国的远程炮兵,特别是拦截难度较大的远程火箭炮。
对于那些射程在一千公里左右的弹道导弹,美军还可以用战区反导防空系统拦截。毕竟弹道导弹的数量不会太多,一次投向一个目标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就算不能全部拦截,一两枚导弹的毁伤能力也非常有限。
火箭弹就不同了,一门火箭炮一次就能投射数枚到数十枚火箭弹。
一个火箭炮营一次能发射数百枚火箭弹,如果一个旅同时开火,能将数千枚火箭弹砸向同一个目标。就算火箭弹更加容易拦截,一次拦截这么多的火箭弹,也很难办到。另外就是战区反导导弹的价格是火箭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用导弹拦截火箭弹,绝对是最不划算的买卖。
美军发起的这个代号为“弩炮”的作战行动,主要就针对中国军队的岸防导弹部队。
目的也很明确,打通进入辽东湾的海上航线,让满载弹药物资的船只驶往锦州港,甚至可以直接向锦州运送作战部队。
只要达成这一目的,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就将大大缩短,进攻行动将更加顺畅。
问题是,美日联军不可能仅仅对付岸防部队,还得在轰炸中打击防空系统,应付前来拦截的中国战斗机,甚至得营救落在中国军队控制区内的跳伞飞行员。
显然,这是一次难度非常大的作战行动。
为了配合空中打击,美日联军也在地面上展开了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主要就是牵制中国军队的防御力量,并且试探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情况。
随着各种战术行动有条不紊的展开,地面战场上的格局也逐渐形成了。
到七月底,中国军队在以白石水库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突出部,而这里也是进军朝阳的必经之地。虽然美日联军仍然把主力防在南面,即面向葫芦岛市,但是与攻打锦州一样,要想攻打葫芦岛市,就得打下朝阳。
很明显,这里就是下一次地面决战的主战场。
只不过,罗耀武暂时还没有心情处理地面战场上的事情。除了应付美日联军日渐凶猛的空中打击之外,他还得解决因锦州失守产生的麻烦。
这也是罗耀武复职以来,遇到的最大麻烦!
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三十六章 前线后方
从根本上讲,阜锦会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交战对手美日联军采取了正确恰当的作战部署,二是东北军没能及时恢复战斗力。
相对而言,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从交战过程来看,如果东北军、特别是六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能够恢复到彰武会战之前的水平,罗耀武就有更多的战术选择,也就有把握在大板围歼两个美军主力师,说不定还能吃掉赶来增援的第七步兵师。
虽然帕特里奇也会针对这一情况做出调整,在阜新方向上投入更多兵力,甚至把四个主力师全部押在北面战场上,但是美日联军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别说打下锦州,能不能打下阜新都是个问题。
可惜的是,因为没能及时得到补充,六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都很有限。
从某中意义上讲,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罗耀武仍然能够保住所有主力部队,歼敌数万不说,还稳住了朝阳与葫芦岛的战略防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问题是,仍然有人喜欢骨头里挑刺。
阜锦会战刚刚结束,罗耀武到达朝阳的第三天,中央调查团就到了。虽然这次没有让他回京接受调查,但是影响也不小,因为中央调查团一开始就认定是罗耀武指挥出错,不然不会输得如此惨。
这叫惨吗?
阜锦会战,中国军队只有不到五万官兵阵亡,而且主力集团军与绝大部分新编集团军都撤了下来,为下一场会战打下了基础。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有三个新编集团军与一个民兵纵队被打散,近二十万官兵没能撤回来。当然,这些官兵绝大部分加入了游击队,在敌后战场继续与敌人作战。
关键还是丢掉阜新与锦州造成的影响。
虽然罗耀武已经在朝阳与葫芦岛东边构筑了新的防线,但是谁都知道,这条依靠松岭建立的防线并不牢固,很难挡住美日联军。
这就是关外作战的一大问题,守不住锦州,直到山海关也没有可守之地。
就算美日联军收住了步伐,没有继续前进。只要再次发起进攻,就有很大的把握打下朝阳与葫芦岛,甚至能够一口气打到山海关。
这还是其一,现在美日联军把重点转到轰炸上,摆明了要打通海上航线。随着后勤问题得到解决,美日联军就会扩大战线,说不定会从彰武进军内蒙,经通辽与赤峰,从北面攻打北京。
要知道,四百年前,康熙的爷爷就是用这个办法绕过了袁崇焕设在关外的防线,突击到北京城下,最终用反间计害死了袁崇焕,消除了清军入关的最大障碍,不然崇祯皇帝还能再活几十年。
中央调查组主要针对的就是阜新与锦州失守。
这次,罗耀武也没客气,直接亮出底牌。东北军作战失利,主要就是没有能够得到必要的补充,而他早在六月初,也就是彰武会战结束之后就打了报告,要求尽快为东北军补充主战装备,至少得保证六个主力集团军恢复作战能力,而他的这一要求从没得到满足,甚至没有得到过正式答复。
要追究责任,首先就得追究负责内政工作的官员的责任。
这件事闹得非常大,甚至一度导致东北前线与后方关系严重紧张。
万幸的是,没人能够拿罗耀武的态度做文章,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再说了,复职之前,罗耀武就说过,就算把他派回去,也不见得能够守住辽东。因为沈阳过早沦陷,退守山海关只是迟早的事情。
从四月到七月,罗耀武已经用两场会战消灭了数十万敌人,基本上稳住了东北战场,不然美日联军恐怕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已攻入华北。可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如果让美日联军在六月份攻入华北,对正在收割夏粮的华北地区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即便对全国来说,也是天大的灾难。
别忘了,华北是小麦主产区,如果没能收到夏粮,这个冬天将非常难以熬过去。
挑明了立场,最高统帅部也没有追究罗耀武的责任,本来主要责任就不在他身上。调查团离开之前,最高统帅部给罗耀武下了一道死命令,那就是在十月底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守在关外,不能让华北受到威胁。
原因也很简单,秋收将持续到十月底。
要想不在冬天饿肚皮,就得坚持到这个时候。
罗耀武不是不知轻重的人,现在东北已经沦陷,夏粮与秋粮都收不上来。虽然全国有多个粮食产区,其中一些离战场还远得很。比如四川盆地、两湖两广、宁夏的河套地区、新疆的建设兵团等等,而且这些产量区都扩大了夏粮与秋粮的种植面积,小麦与水稻成为了今年的主要农作物。但是华北仍然是全国主要产量区之一,特别是河北河南,生产的小麦、玉米等等农作物能养活两三亿人。
接受任务之后,罗耀武也提出了要求,即尽快为东北军的六个主力集团军提供充足的主战武器,并且尽一切努力保证东北军的弹药供应。
要在几个月前,罗耀武的这个要求肯定得不到满足。
现在的问题是,守在关外的,也就只有罗耀武这支军队,就算东南方向上的战事也非常吃紧,陈必时与王虞珉都在要补给,最高统帅部最后还是答应了罗耀武的要求,为东北军的六个主力集团军各增补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摩步师的全套主战装备,并且承诺在八月底之前全部运送到位。
虽然这离罗耀武的要求还远得很,因为六个主力集团军各有三个师与三个旅,而且全都是装甲部队,增补的主战装备仅相当于额定编制的一半,但是这也让罗耀武满足了,因为在彰武会战前,也没有哪支主力部队拥有完备的战斗力。
能够得到半数主战装备,足以让六个主力集团军再次获得突击能力。
如果重点编排,比如着重增强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的编制规模,还能让这三个集团军成为尖刀。至于主要打防御战的第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本来就不需要多少突击能力,而第四十集团军一直就是预备队,对主战装备的需求程度也比不上几个擅长打突击的主力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罗耀武知道,美日联军短期内难以发起进攻。
虽然阜锦会战打输了,但是罗耀武也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冲锋陷阵的全是美军,日军投入的主要是步兵,就算有几个日军主力师团参加了进攻行动,做出的贡献也不大。也就是说,日军的战斗力还没有恢复过来!
显然,这是天大的好事。
美军就四个主力师,其他二线部队的突击能力都非常有限。这四个主力师在阜锦会战中消耗不小,短期内肯定无法发起进攻。如此一来,即便中国军队的防线不够牢固,美日联军也无法立即发起新的进攻。
随着美日联军重点轰炸中国军队的岸防导弹部队,罗耀武坚定了这一判断。
美日联军出重拳打通海上航线的最终目的显然是要缩短战线长度,好将部署在后方用来保护交通线的部队集中到前线,让更多的部队执行作战任务,而不是后勤保障任务,增强部队的进攻作战能力。
在此期间,美日联军肯定会增兵,也会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送主战装备。
问题是,不管是补给还是补充,都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不少的时间。
从持续作战的角度出发,即便美日联军不打算绕道内蒙,也得打通海上航线。因此只要能顶住美日联军的轰炸,就能拖延敌人的进攻行动,争取到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为此,罗耀武不但亲自负责岸防导弹部队的部署工作,还组织起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