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243章

乱世英雄-第243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我想在锦州这边打一场大会战,干掉几个美军师,现在看来恐怕不行了。”罗耀武拿起了香烟。“大家都知道东南那边的情况,从三个月前开始,就只能固守防御,依托阵地与美军打消耗战。现在我军缺乏足够的火力支援,别说战役级别的反击,就连战术反击也很困难。”

“那就与美军打消耗战。”一个参谋开口了,“我们花了几个月构筑防线,不会比东南战场那边差,再怎么打,也能干掉不少美军。”

罗耀武苦笑了一下,说道:“打消耗战是最迫不得已的打法。别的不说,固守防御肯定会让我们丧失好不容易得手的战场主动权。就算我们的防线固若金汤,也有漏洞,而且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漏洞。等我们发现的时候,那就太晚了。”

“必须主动反击。”叶振邦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既然不能打战役与战术级别的反击,就把胆子放大一点,在其他方向寻找突破口。”

罗耀武点了点头,等着叶振邦把话说下去。

“锦州这边的地盘有限,美军的兵力密度高度集中,不利于部队展开,所以美日联军肯定会兵分两路,一路打锦州,一路打阜新。以美日联军以往的作战行动,肯定是美军在沿海地区进攻,由日军攻打阜新。只有南北同时开打,才能在我们的防线上打开缺口。因为彰武已经沦陷,所以战役初期,美日联军会把重点放在北面,强攻阜新。打下阜新之后,再从医巫闾山西面南下,围攻锦州。如此一来,美军将在北面投入一两个主力师,帮助日军打突破我军防线。”

“你想怎么打?”罗耀武干脆问了一句。

“利用这边的几条山脉,比如乌兰木头山与医巫闾山,盯着日军打,重点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军把主力转移过来,锦州防线的压力将大大减轻,我们就能在医巫闾山西面与美军决战。如果美军不把主力转移过来,就无法围攻锦州,我们就在锦州的正面防线上与美军打消耗战。”

罗耀武又点了点头,说道:“最后还是得打成消耗战。”

“有这种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

“只要我们能够守住阜新,就能对美日联军的侧翼防线构成威胁。日军能不能打,我不好说,只是美军的主力部队就那几支,如果日军顶不住,就得让美军的二线部队上。打成这个样子,美军有多少把握打下锦州?”叶振邦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美日联军应该不知道我们很难发动战役级别的反击行动,只要我们摆出架势,就能引起敌人的重视。再不行的话,就在更北面,从通辽出兵,南下进逼彰武,做成要反攻彰武的样子。到时候就不怕美日联军不在阜新与我们决战了。”

罗耀武沉思了一阵,说道:“可以这么部署,只是我军现在严重缺乏进攻能力,不能把战线拉得太开,不然各部队之间无法相互照应,又没有足够的火力掩护。只要被美日联军抓住机会,就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那就钉在阜新,依靠医巫闾山,与美日联军决战。”

罗耀武笑了笑,说道:“要让美日联军前来决战,还得想办法把敌人的主力吸引过来。”

“这就好办了,把主力全部集中在锦州,摆出死守锦州的样子。”

“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罗耀武灭掉烟头,说道,“帕特里奇肯定知道,我们必须死守锦州。这里一丢,我们就只能退手山海关。以我军目前的状况,守不住锦州,也就守不住山海关。所以不管我们在锦州部署了多少部队,帕特里奇都会认为我们把主力放在锦州,而不是摆在阜新。”

叶振邦点了点头,觉得罗耀武这话确实有道理。

“这次我们玩虚的,在阜新唱一出满城计,等着美日联军送上门来。”

“要不要变更部队番号?”

“不用,主力直接开过去,只要伪装就行了。锦州这边也要有动静,让部队全部隐藏起来。医巫闾山那边,多派些侦察部队出去,做出大部队正在集结的样子。这样一来,美军就会认为我们在故意露虚,吸引他们攻打锦州,然后从阜新与医巫闾山出兵南下,切断美日联军的退路,在锦州围歼美日联军。只要这个目的达成,帕特里奇将别无选择,只能把部队集中在北面,强攻阜新。”

“也许还会强攻医巫闾山,在这边打开缺口。”

“这边能有多大的缺口?”罗耀武冷冷一笑,说道,“如果美日联军不走大路,选择走小路,我还求之不得。”

罗耀武这么一说,参谋也没再提出意见。

医巫闾山是整个锦州防线的关键屏障,不管美日联军打锦州、还是打阜新,最终都得越过这道屏障。

在如此关键的地方,中国军队的防御强度可想而知。

在山区里打仗,也许是罗耀武最想看到的吧!

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二十九章 疑虑重重

随着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陆续恢复战斗力,帕特里奇也在考虑南下进军问题。

摆在帕特里奇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横在美日联军进军线路上的医巫闾山。在中国的众多山脉中,医巫闾山并不出名,也算不上雄伟,最高峰望海山的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多米,南北长度也不过一百多公里,但是北接阜新、南抵锦州,在一望无垠的辽东平原上,显得异常的突兀。

这条山脉,也是辽东平原的西界。

也就是说,不管美日联军北上攻打阜新、还是南下进占锦州,都得绕过医巫闾山,进入松岭之后,部队才能展开。

从现实影响来看,医巫闾山无异于将美日联军分成了南北两路。

暂且不说分兵行动的潜在威胁,仅仅将部队集中在一条线路上,不但无法充分发挥美日联军的兵力优势,还会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

如果只单路进攻,帕特里奇就不用等到七月初才考虑进攻行动。

既然要南北两路同时进军,就得考虑协同作战的问题。

彰武会战之后,帕特里奇花了很大的力气调整美日联军在辽东平原上的作战部署,重点扫荡了锦州市的黑山县与北镇县,主要打击对象就是敌后游击队。在此期间,帕特里奇也多次派遣美日联军进入医巫闾山,只是收效甚微。

除了地势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交通不便。

该地区的两条交通要道,一零二国道在医巫闾山的东面,阜锦高速则在西面,穿过医巫闾山的只有两条省道。虽然靠前部署的美军炮兵能够为进山扫荡的部队提供炮火支援,但是也会遭到部署在山区里的中国炮兵反击。

更重要的是,在炮战中,中国炮兵的优势非常明显。

不仅仅是中国炮兵拥有射程更远的火炮,还与地形有关。中国炮兵大多将火炮隐藏在山脉的西侧,在隘口设置炮兵阵地,打完了撤到设在反斜面的隐蔽点,使得美军的炮击没有任何效果。部署在平原上的美军炮兵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只能机动规避,不但安全得不到保障,作战效率也受到影响。

作战时,美军不得不用航空兵掩护炮兵。

结果就是,低飞的战斗机成了埋伏在山区里的野战防空系统的猎杀对象。

使用防区外弹药的话,轰炸效果又低得让人无法接受。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不要占领医巫闾山。

虽然美日联军可以依托一零二国道与二零五省道,沿三零四省道与三零七省道进入医巫闾山,但是山区内只有几条没有贯通,而且通行能力非常差的县道,横贯南北的主要道路都在大凌河西岸。

如此一来,攻占医巫闾山就得占领大凌河西岸的主要道路。

问题是,如果占领了大凌河西岸的主要道路,等于包围了医巫闾山,剩下的任务就不是攻占,而是扫荡了。

更重要的是,为了攻占这些位于医巫闾山西面的公路,首先就得占领医巫闾山。

显然,这是一个死循环。

如果美日联军想在占领阜新与锦州之前打下医巫闾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强攻。

医巫闾山的面积并不大,算上西面的大凌河,也就两千多平方公里,可是要想攻占这一地区,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仅从占领角度来看,因为医巫闾山连接了阜新与锦州,美日联军至少需要动用三个师的兵力,还得出动一个主力师扫荡盘踞在山区里的中国军队。

美军不是没有山地部队,第十山地师就是最佳选择。

只是,现在这支部队正在福建与陈必时指挥的中国军队作战,打得还很艰难,根本无法派往东北战场。

用普通部队打山地战不是不可能,而是代价太大了。

在医巫闾山作战,主要面对的就是分散活动的中国军队。别说在山区里与正规军打游击战,就算在平原上与敌后游击队战斗,美日联军都吃了不少苦头,而游击队本身就更加擅长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作战。

根据在长白山的作战经验,美日联军要想攻占医巫闾山,至少得准备牺牲上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会分散美日联军的作战力量。

不管是在阜新、还是在锦州,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都很强大,攻打这两处地点的难度都非常大,如果再在医巫闾山分散兵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就会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医巫闾山,把战线推到大凌河西岸之后,再用围困加扫荡的方式,对付残留在山区里的中国军队。

帕特里奇相信,只要美日联军能够打到大凌河西岸,罗耀武就会把部署在医巫闾山的主力部队撤走,最多留下敌后游击队。

原因也很简单,罗耀武手里的主力部队本来就不多,守卫防线尚且吃力,也就没有可能拿来打游击战。

事实已经证明,用正规军打游击战并不划算,不然罗耀武不会组织那么多敌后游击队。

这下,问题回到了正面战场上,既进军阜新与锦州。

虽然在作战策划阶段,就连众多美军参谋都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攻打一处地点,而不是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是帕特里奇始终认为,如果只打一处地方,很难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从美日联军的作战能力上看,就算日本大力增兵,使日军规模迅速恢复到七十万,美军也及时完成休整与补充,各战斗部队均恢复了战斗力,但是日军新增部队的战斗力肯定远不如之前,美日联军的整体实力已经大大降低。

彰武会战,中国军队体现出了强大在战役决战能力。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罗耀武回归产生的结果,而且彰武会战之后,中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也严重降低,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凭借庞大的人力资源,加上花数个月构筑的战略防线,中国军队仍然具有较强的实力。

在此情况下,分兵两路必然降低美日联军的突击能力。

从战略进攻上讲,美日联军集中兵力攻打锦州,不在阜新耗费太多力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不打阜新,美日联军能够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吗?

暂且不说医巫闾山西面的公路线对中国军队战场机动提供的便利条件,让中国军队能在阜新与锦州之间随意调配兵力,从而使美军强攻锦州变得更加艰难。从战略局面上看,因为阜新在北面,正对着美日联军进攻锦州必须经过的一零二国道,如果不能打下阜新,美日联军的后方就不安全。

也就是说,在美日联军攻打锦州的时候,中国军队很有可能从阜新杀出。

这一点,连那些坚持单线进攻的美军参谋都不能否认。

彰武会战,美日联军惨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军在康平被围,美军没能及时回援,最终导致日军十三个师团全军覆没。

如果单独攻打锦州,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同样的情况。

单独攻打阜新呢?

帕特里奇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种战术,主要是阜新是内陆城市,就算有较为发达的道路交通,也因为处在山区边缘,不管是南下与西进都会受到大山阻挡,对下一步进军行动非常不利。

再说了,单独打下阜新后,还是得南下攻打锦州。

在帕特里奇的坚持下,美日联军最终做出了南北两路同时进军的决定。

问题是,重点在哪?

如果完全按照帕特里奇的观点,美日联军将从盘锦出发,沿京哈高速、三零八省道、以及三零五与一零二国道攻打锦州,背面从彰武与黑山攻打阜新只是佯攻,不会投入多少主力部队。

也就在帕特里奇准备按这一计划部署军队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全面调动让他犹豫了。

罗耀武没有把主力留在锦州,而是全部派往阜新!

这家伙到底想干嘛?

如果不是罗耀武,帕特里奇还不会担心什么,可是打了这么多仗,他非常清楚,罗耀武的每一个举动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诱敌深入?

果真如此的话,罗耀武就太被动了,与他的一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