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227章

乱世英雄-第227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数十万韩军,又包括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次会战中击毙的日本上将服部留名。

传闻不少,可是传闻不能当证据使用。

别说证据,连证人都找不到。至少罗耀武身边的参谋没有一个会出来证明,是罗耀武下令杀害战俘的。

更重要的是,杀害战俘的证据也不好找。

因为已经在陈必时身上用了栽赃陷害这一招,所以没人用此对付罗耀武。

当然,也有人在暗中调查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关系。

这需要调查吗?

如果陈必时有罪,罗耀武肯定逃不了干系。反过来也一样,如果罗耀武无罪,那么陈必时就多半是干净的。

这也正是罗耀武回京的主要影响。

他主动把自己与陈必时绑在了一起,如果有人要对付陈必时,就得先对付他。

陈必时没有做好准备,罗耀武不但做好了准备,还是个典型的厚脸皮,甚至是可以看成是个亡命之徒。

与这样的愣头青对着干,谁都得掂量下后果。

受此影响,针对陈必时的调查也偃旗息鼓了。

实际上,不管是对付罗耀武,还是对付陈必时,都是狄劭康与管元山之间的斗争。至于两人为什么要拿军队将领做文章,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了。

局势出现微妙转变,那些看押陈必时与罗耀武的督察也很精明。

虽然两人身陷囹圄,但是罗耀武太强势,上面一时半会拿两人没办法,说不定两人很快就能重见天日,所以没人敢为难他们,把两人当活菩萨供着。

这也让罗耀武在北京的生活轻松惬意,甚至像在渡假。

只不过,战争并没因此停止。

接下来几天,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央特派小组在湖州与嘉兴两地的“反特反奸”行动。

王虞珉没能制止悲剧发生,就像刘诚志说的那样,他又能做什么?

这场持续了近一周的双反行动搞得沸沸扬扬,就算严密封锁了消息,最终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传开了。

到底有多少人受到牵连,谁也说不清楚。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死在双反中的人不会比死在炮火中的人少多少。

这类清剿行动不是没有意义,只是被某些人利用,披上了颜色外衣之后,就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知道,美台联军只是暂时撤了下去,并没被彻底击溃。

三月八日,在完成了空中力量的调整之后,特别是宁波、绍兴与陆战队不久前攻占的台州与金华等地的机场重新投入使用,美台联军集中五个美军师与二十个台军旅,发动了第二次湖州战役。

这次,美台联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打下湖州,进军南京。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王虞珉应该在这个时候部署好了湖州防线,而且把防御阵地修到了江苏的无锡与常州、以及安徽的宜城与黄山,即便美台联军能够占领湖州,也很难打通前往南京的地面通道,甚至无法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

可惜的是,发生了意外。

双反行动搞得战区内人心惶惶,不但民众心里犯嘀咕,就连部队的官兵也想不通。防线的建设进度慢了下来,没能按照计划扩大防御范围,甚至很多重要的防御工事与防御阵地都只是做了个面子工程。

这样的仗,能打吗?

战斗打响后,王虞珉就知道问题严重了。

美台联军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之前花了两天都没完成的作战任务,突破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前锋部队杀入湖州。

王虞珉立即调整防御部署,在湖州投入了两个主力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还动员了一支民兵纵队,集结近三十万兵力,准备与美台联军鏖战。关键还是争取时间,让后方的部队能够完成阵地建设。

问题是,除了两个主力集团军,前线部队是兵无斗志、将无战心。

随着美台联军的主力部队到达,湖州守军仅仅坚持了三天,就因为没有足够的作战物资与完善的防御体系,全线战败。

两个主力集团军提前突围,侥幸逃了出来。

三个新编集团军与民兵纵队留下来断后,结果都在主力部队撤走之后,向美台联军缴械投降了。

这就是双反适得其反的结果。

湖州沦陷,王虞珉不得不率领部队退守无锡与常州,并且在宜城与黄山部署重兵,防止美军绕道进攻南京。

还好,这四处地点都不属于浙江,受双反的影响并不大,军民还比较稳定。

美台联军这时候也遇到了麻烦:收容与安顿十多万战俘。

事实上,这也是美台联军自台海战争以来,在战场上俘敌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即便在杭州战役中,因为美军没能实现合围,大部分守城部队在美军进城之前就逃走了,所以美军俘虏的中国军人并不多。

罗耀武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向韩国战俘开刀,而美台联军绝对不可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中国战俘开刀。

再说了,台湾当局要想在大陆站稳脚跟,就得在这上面花点心思。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在占领湖州之后,并没立即进军无锡与常州,而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来处理善后工作。

对王虞珉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这个时候能有几天时间,顶得上以往十多天。

问题是,美台联军在东南战场上放慢前进步伐,意味着有更多的精力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发起进攻。

从三月五日开始,日军增援部队就陆续到达丹东与东港。

两天之后,运送美军增援部队的船只到达元山。因为东港与丹东的吞吐能力有限,所以美军将在朝鲜半岛的港口上岸,再沿陆路赶往前线。

到三月十日,十五个日军师团与五个美军师全部到达。

虽然到来的只是地面部队,作战物资还没有运送到位,但是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再明显不过了。

美日联军将趁着罗耀武不在前线的大好机会,发起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

目标:沈阳!

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一百零七章 转移重点

帕特里奇看准了时机,可是在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上,他也拿不准。

虽然帕特里奇并不在意陈必时与罗耀武的生死,如果让他选择,他也希望这两个强劲对手死在自己人手里,但是这些天下来,帕特里奇也隐约感觉到,陈必时与罗耀武倒霉,很有可能与CIA的秘密颠覆行动有关。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服部留名阵亡后,美国联邦政府派了一支秘密调查团过来,要求帕特里奇协助调查。

服部留名与美国联邦政府有什么关系?

屁关系没有,他是日本将军,又不是美国人。

就算要调查,也是日本政府的事情。

美国联邦政府这么积极干嘛?

调查归调查,反正不用帕特里奇亲自过问,他也没放在心上。只是到这个时候,他必须订下总体战略,既到底是先打南面,还是先打北面。

按照之前的计划,肯定是先打南面。

陈必时倒台,虽然王虞珉的能力也不错,不比陈必时差多少,但是新任司令官还没有融入前线部队,加上陈必时事件造成的影响,东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没有战心,正是进军南京的大好时机。

让帕特里奇有点措手不及的是,罗耀武跟着被招回北京。

这下,东北战场上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从长远看,东北战场肯定比东南战场重要,因为要按照奥康纳的宣言,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就得推翻中国政权,也就得打下北京。

从东北进军北京,显然要比从南往北打容易得多。

这不是帕特里奇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有历史与现实根据的。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就没有哪个朝代从南往北打胜过。从现实来看,北上进军要跨越长江、淮河、黄河等多条险峻河流,或者绕道关中地区,不管走哪条线路,都不会非常顺利。

从北往南打,则要方便得多。

在东北取胜后,只要突破山海关就能进军北京,只有一道天险。

事实上,这也正是帕特里奇订下的整体战略。在南面大,主要就是扶持台湾政权,让台湾当局成为正统,最高目的就是占领南京,控制江南地区。

达到这一目的之后,美军就将向东北增兵。

到时候,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速运转,大规模调遣兵力不会有多少困难,而中国军队仍然得两线作战,大规模调整战略部署显然不可能。

问题是打到这个时候,南京已经遥遥在望,还需要继续把重点放在东南地区吗?

第二次湖州战役打响后,帕特里奇就认识到,他严重低估了陈必时倒台对中国军队造成的影响。

王虞珉能够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但是组织不起民心。

虽然第一次湖州战役的结果让帕特里奇有点意外,甚至让他觉得非常惋惜,但是随着美台联军迅速占领湖州,帕特里奇认识到,打下南京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此,他才坚定了把重点转移到东北的决心。

到这个时候,美日联军的增援部队已经陆续到达前线,具备了再次发起战略进攻的基础力量。只要作战物资及时运送到位,三月中旬,最迟三月二十日,美日联军就能从鸭绿江口出发,进军沈阳。

按照承诺,帕特里奇把前线指挥权交给了日军。

顶替服部留名的是日本陆军参谋长福田康夫上将,一个六十多岁,但是精神好得让帕特里奇都无比羡慕的老头子。

帕特里奇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以往在日军中没有多少名头的老家伙,就算了解,他也不会把所有指挥权交给一个日本将军。

在战略策划阶段,帕特里奇仍然是主要决策者。

从丹东进军沈阳,名义上有三条线路。一是北上绕到吉林,再南下沈阳。二是南下进军大连,再北上杀入辽河平原,顺着辽河北上攻占辽中,再沿浑江北上占领沈阳。三是直接穿过长白山,沿着三零四国道进军沈阳。

这三条线路中,实际上只有最后一条可行。

绕道吉林,将在长白山的山区里耽搁太多的时间,不但道路难走,沿途也没有多少可供美日联军占领的地方,而且战线拉得太宽,很容易遭到中国军队反击,如果进军路线被中国军队切断,进攻部队将进退两难。

南下进军大连,不但费时,还没有多少意义,至少在美日联军有能力再打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之前,这条进军线路等于拉长了战线,也等于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对攻打沈阳没有任何帮助。

当然,直接攻打沈阳也有不少麻烦。

最大的问题就是得穿越长白山,而且得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在此之前,罗耀武已经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好几道防线,几乎将长白山的南部地区变成了中国军队的大本营,防御强度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这条进军线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后勤保障线最短。

对美日联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虽然在两国相继增兵之后,东北战场上的日军已经达到十八个师团,美军也有八个师的兵力,总人数将近五十万,但是韩军已无斗志,而且韩国政府肯定不会让韩军参与进攻,甚至不会让韩军跟着美日联军攻打沈阳。

如此一来,就需要由美日联军自己来保护补给线。

这一点,也反应在了美日两国增派的部队上。

美军增派的五个师全是二线部队,其中四个是国民警卫队师,另外一个是刚刚完成重建的第四步兵师。虽然第四步兵师的番号得到了保留,但是这支从头建立的部队,肯定比不上之前的第四步兵师,与国民警卫队差不多。

日军增派的十五个师团中,只有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与第六师是改编后的主力部队,另外十个师都是扩军后新建的作战部队,战斗力甚至不如美军的国民警卫队,根本无法担负前线作战任务。

也就是说,在二十六个美日师团中,有十五个是二线师团,只有十一个是一线部队。

这一编制体系,摆明了就是要加强对后勤保障线的保护力度,并且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后方占领上。

即便如此,美日联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十一个主力师团,至少有二十万人马,而且战斗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其中,美军第二骑兵师、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无疑是主力中的主力,而日军第一批参战部队中的第七师、第二师与第九师也是主力部队,战斗力与美军相当。

六个王牌师团,足够撕开中国军队的战略防线。

其他五个主力师团则是战略进攻的预备队。

如果说美日联军还缺少什么的话,除了正在运送的作战物资之外,就是支持地面部队进攻的支援力量,特别是空中力量。

受韩国当局政治态度的影响,日本不可能把航空力量部署到朝鲜半岛。

更要命的是,丹东与东港的地盘太小,只有两座不算太大的民用机场,而且这两座民用机场在之前的战斗中屡次遭到破坏。就算美军已经在辽东半岛南面的几座岛屿上建起了野战机场,也不足以为日本空军提供支持。

从本土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