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202章

乱世英雄-第202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强侦察力度,特别是中国大陆腹地的军事部署情况,美军还在十二月十日出动了一种最大飞行速度达到八马赫的无人侦察机,并且动用了紧急发射的两颗战略侦察卫星。

最明显的征兆来自美国海军舰队。

台海战争期间,美国海军一度将舰队撤离战场。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中国军队转战东北,美国海军舰队进入东海。

虽然在当时,此举被看成是策应韩军的战略进攻行动,但是从本质上讲,这是美军在为东南方向土的战略进攻做准备。

十月和十一月,美军舰队还主要在台岛北部海域、也就是东海南部海域活动。

进入十二月,美军舰队的活动区域扩大到了东海北部海域,并且数次出动舰载战斗机轰炸近海岛屿上的中国岸防部队。

到十二月十日,除了两支正在检修的两栖舰队之外,美国海军的其他九支两栖舰队全部到达西太平洋。除此之外,还有近百艘征用的大型船只进驻那霸与日本港口。根据军事情报局获取的信息,美国囤积在冲绳的军事物资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吨。

这不是为了进攻,还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此时东北战场上的美韩联军继续物资,美军没有把物资运过去,反而在冲绳大量囤积,摆明了就是要发起进攻。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奥康纳发表声明,美国国务院采取行动后的第三天,一支美军特种部队登上舟山岛,与守岛部队遭遇,爆发了小规模战斗。接应特种部队撤离的时候,美国海军的战斗机首次轰炸了舟山岛。

这是登陆前的侦察工作,美国特种部队的任务就是要摸清岛上的防御部署情况。

显然,陈必时的判断没有错,美军会首先夺取沿海岛屿,再向内陆发展。

问题是,舟山岛太大了,而且距离大陆非常近,美国的制海权无法阻止中国军队用快艇上岛,也就无法保证顺利拿下舟山岛。

受此影响,陈必时认为美军登陆舟山岛的可能性并不大,更有可能选择一座面积较小的岛屿,比如岱山岛,或者衢山岛,也有可能是南面的某座岛屿。

因为浙江近海岛屿众多,可供美军做登陆跳板的岛屿也不少,所以要想准确判断出美军的登陆地点并不容易。

别说陈必时,换了谁,也无法断定。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已经丧失了制海权与制空权,大部分时候只能依靠地面部队的防空系统对抗美军空中力量。

要想加强近海岛屿的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守不住,就只能退守大陆。

在此基本战术思想的指导下,陈必时把重兵放在了宁波、绍兴与台州。

一系列部署中,最重要的就是将远程炮兵靠前部署。

只要美军首先夺取外围岛屿,部署在沿海地区的远程炮兵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美军的防空能力再厉害,也不可能拦截远程炮弹与火箭弹吧。

十二月十六日,东南战场上的战斗打响。

与陈必时判断的完全一样,美军首先登陆的正是外围岛屿,而且不是舟山岛。只是让陈必时也略感惊讶的是,美军竟然把登陆地点选择在了舟山群岛最北面的马鞍列岛,登陆地点就在花鸟乡。

这也选得太远了一点吧。

只不过,这也完全符合常理。

受远程防空系统威胁,美军对中国大陆目标的轰炸行动并不顺利。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降低战损,特别是飞行员损失,美军严格控制了轰炸范围,即最多深入战线五十公里。

再远的话,就很难及时营救跳伞的飞行员了。

从作战使用来看,除了遮断轰炸之外,五十公里的轰炸范围足够了。

如果需要进行遮断轰炸,则主要使用远程弹药,尽量缩短战斗机在中国军队防空系统打击范围内的暴露时间。

很明显,美军要想轰炸中国军队的远程炮兵阵地,绝非易事。

不能压制中国军队的远程炮兵,就得把登陆地点选择在远程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内。

等到前进部队站稳脚跟,再发起新的进攻也不迟。

花鸟乡距离大陆在一百公里左右,就算仍然在远程火箭炮的覆盖范围之内,因为火箭炮在炮兵中所在的比例并不高,所以仍然能够有效避免炮火打击。

要想完全避免炮火打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为了加强炮兵的战斗力,中国军队已经将射程在五百五十公里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配属到集团军的独立炮兵旅。一些军区直属的独立炮兵旅甚至装备了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

生产导弹比生产战斗机容易得多,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只能把弹道导弹当成炮弹使用。

当然,代价非常高昂,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花鸟乡的面积不大,不可能作为主力部队的登陆跳板,最多只是前进部队的落脚点。

由此,陈必时坚信美军的主力部队还在海上,将在前进部队部署到位之后,直接登陆中国大陆。

这也很好理解,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

一支两栖舰队一次能够投送一个旅的陆战队,而九支两栖舰队就能投送九个陆战旅,相当于两个全员陆战师,而美军就只有两个全员陆战师。

攻打花鸟乡,很有可能是要将该地作为船只的集结地点。

针对这一情况,陈必时在当天策划了一次远程突击,用弹道导弹配合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攻击了在东海北部海域活动的美军舰队。

可惜的是,这轮突击并没收到多少效果,只是迫使美军舰队向冲绳撤退了两百公里。

导致突击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空中力量欠缺。

掩护突前两栖舰队的是一支以三艘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在其身后,还有部署在冲绳群岛上的上百架F…22A战斗机。

登陆战斗打响后,美国空军就加强了巡逻力度,始终有二十多架F…22A在舰队上空巡逻。美军舰队也加强了出动量,只是大部分舰载战斗机都被派去执行轰炸任务,舰队的防空主力还是空军的战斗机。

千万别小看这二十多架F…22A。

只要合理应用,拦截上百架战斗机不成问题。如果配合紧急起飞的舰载战斗机,还有接到命令后赶来的岸基战斗机,对付三到四个波次的数百架战斗机也不是难事。

可以说,美军充分吸取了“华盛顿”号战沉的教训,即便中国空军已经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就连J…6与J…7也没剩下多少,但是中国的战争生产力已经爆发出来,谁也说不准中国空军还有多少实力。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空军才吃了大亏。

要说威胁,反而是那些装上了子母弹头的弹道导弹更加有用。

虽然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土的弹道导弹的误差在二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间,而且全程飞行时间超过二十分钟,而在此期间,任何一艘战舰都能航行好几海里,在没有有效制导手段的情况下,用弹道导弹打战舰几乎是白搭,但是当上百枚弹道导弹一同升空,向美军舰队飞去的时候,仍然把美军指挥官吓出了一生冷汗。

这里面要有一枚导弹装上核弹头,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战舰都得完蛋。

所幸的是,没有哪枚导弹携带了核弹头。

动用核武器,不在陈必时的权限范围之内,而且中国没有剩下多少核弹头了,就算要用也得用在刀口上。

美军舰队撤退两百公里,与这波导弹突击有很大关系。

虽然没有哪艘战舰受创,但是情况很明显,再靠近一点的话,那些射程在五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弹道导弹就能派上用场了,到时候就不是上百枚导弹,而是数百枚导弹,保不准还真能砸中一两艘战舰。

以弹道导弹的速度,只要砸中,就算不爆炸,也能重创一艘万吨级的大型战舰。

当然,在这个时候使用弹道导弹,最大的意义还是在心理威胁上。

陈必时不是不知道弹道导弹打不中美军战舰,只是希望以此让美军花更多的时间来对付那些部署在沿海地区的导弹部队,从而迟滞美军的登陆行动。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休、三而竭。

只要把战斗节奏放慢,美军的士气落下去,就算登上了大陆,那也会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美军的登陆方向已经明确,陈必时可以对症下药,按照美军的进攻方式部署防御部队,而这需要时间。

这个道理,帕特里奇也明白。

正是如此,登陆当天,第二支航母战斗群进入东海,加入了支援登陆作战的行动。

从此开始,美军开始集中力量打击中国军队的远程炮兵与导弹部队。

至于登陆中国大陆,那还是后面的事情。

只是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最多一周,登陆部队就得上岸。

既然是两线开打,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忘记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战斗。只有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施加压力,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卷二 青山黑水 第七十三章 进军大连

十二月十三日,丹东港恢复运作。

因为是内河港,所以丹东港的吞吐能力较为有限,只能允许万吨级货轮、以及一些吃水较浅的两万吨级货轮停靠。

要将物资送到丹东,美军运送军备物资的快速运输船首先得在仁川或者釜山停靠,然后用万吨级货轮送往丹东。

这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大大降低了物资的运送效率。

直到十二月十五日,东港恢复运作,美军的物资补给问题才正式得到解决。所有五万吨级的大型船只均能直接驶入东港,将作战物资送到部队手中。

这个时候,帕特里奇也在考虑东北战场上的下一轮进攻。

进军沈阳,还是攻打大连?

从战略上讲,首选目标肯定是沈阳。

沈阳不但是辽宁的省会,还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拥有像沈阳飞机制造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更是沈阳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更重要的是,沈阳还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有四通八达的铁路与公路。

虽然大连也是大城市,也有像大连造船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而且扼守渤海湾,与山东半岛遥遥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大连在辽东半岛顶部,战略迂回空间较小,不是用兵之地,且陆上交通并不发达。

问题是,在仅剩下两个还能继续作战的主力师的情况下,有能力进军沈阳吗?

在该方向上,除了第二十六集团军之外,还有完成了休整与补充的第十五集团军、战斗力已经恢复了大半的第四十集团军、以及在北面策应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如果有必要,罗耀武还会让镇守辽东半岛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在吉林活动的第十六集团军回到沈阳,集中六个集团军的兵力对付两个美军师。

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只要兵力应用得当,两个主力集团军就能围歼一个美军师。

相对而言,大连方向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主要还是兵力问题。

镇守辽东半岛的只有第六十五集团军,就算第二十六集团军会向南运动,也就只有两个集团军。进攻方面,美军可以投入第二骑兵师与第七步兵师,由韩军A集团军协助。防御方面则可以用第二机步师协助韩军的B与C两个集团军应对中国军队的第十五集团军、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

只要推进迅速,在中国军队完成战场转移之前、或者在中国军队突破韩军防线之前,美军就能打下大连。

关键就是,打下大连后应该怎么打?

回过头来进攻沈阳,还是另寻他途?

如果需要回过头来进军沈阳,就得在进军大连的时候设法歼灭第六十五集团军,最好还能干掉第二十六集团军。

要是能够歼灭中国军队的两个集团军,战局就算盘活了。

到时候,罗耀武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收缩防线,把主力摆在沈阳附近,依托沈阳与美韩联军决战;二是调整战略部署,把第十六集团军调过来,加强沈阳方向上的战略防御,阻止美韩联军进军沈阳。

不管哪个选择,对中国军队都非常不利。

前者会大大压缩中国军队的活动空间,失去战略灵活性,不得不在一处较为狭小的范围内与美韩联军决战。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兵力高度集中,对中国军队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使部队迅速丧失战斗力。

后者将使东北门户洞开,一直在朝鲜东北部地区活动的韩军D集团军就能获得北上进攻吉林的机会。只要韩军成功渡过图们江,中国军队就得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战略迂回空间也会被大大压缩。

关键就是,有把握歼灭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吗?

如果手里有四个师的兵力,帕特里奇不会犹豫。只要集中其中三个师,外加韩军的一个集团军,他就有足够的把握歼灭两个中国军队的主力集团军。

在最初的战争计划中,帕特里奇也是这么考虑的,即在打开中国门户之后,找机会打一场歼灭战,吃掉中国军队的两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