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臣-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女子才有那道娇巧的背影,绝对没有错、绝对是一位女侠。
一阵兴奋之后,他忽然想起巷子内那对小乞丐,还有五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不能让两个孩子呆在那里,他想到了自己冒险的目的。
有趣的是在他回身的时候,却看到小乞丐拉着女孩子就站在他身后两步远的地方。
“你们。。”王璇不知道他们怎么跟着自己出来的,自己一点也不知道。
“大官人。”小乞丐拉着女孩子跪了下来,泪流满面,道:“恕小的有眼无珠,请求官人收留我妹子,给你做个粗使丫环,给她一天三餐粗茶淡饭就行了,小的来生给大官人做牛做马。”
“起来、起来,这是干什么,干什么。”大街上的行人也有不少,王璇尴尬地四下看了看,走过去就要扶他们起来。
“官人不答应,小人跪死在这里。”
王璇那个晕啊!哪有强逼别人收留自己妹子做奴婢的,总不能晚上带一个小姑娘回家,院子里的仆人们怎么看。
“大官人,求大官人了。”
“你们起来吧,被人看到成何体统。”没有说完,王璇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
“大官人,小人贱命一条,与那帮无赖拼了也无妨,可怜我妹子年纪还小,挨不住风餐露宿。”小乞丐一脸倔强,跪着昂首注视王璇。
王璇心里酸酸的,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第17章 明悟()
“唉,起来,我答应就是了。”王璇无可奈何地先应承下来,他可不想让别人注意。
“多谢大官人、多谢大官人。”小乞丐把女孩子扶了起来,低声道:“妹子,官人是善人,你好好侍候官人,哥哥不在身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哥哥,我不想离开哥哥,我不去、不去。”小女孩脸色煞白,哭了起来,拉着小乞丐破旧衣衫不放手。
“傻妹子、跟着哥哥露宿街头、整天不是和乞丐抢剩饭就是偷窃钱财,还要被无赖欺负。跟着大官人做丫鬟,自己攒点钱好好过日子,总比跟着哥哥偷鸡摸狗强上许多。”
小乞丐说着话,泪水流了下来,显然也不舍得离开妹子。
“不嘛、不,我绝不离开哥哥。”
“混话,跟着哥哥做什么?饥一顿饱一顿的。”
王璇心情沉重,眼眶酸酸的,有感于今天才算看到凄凉的人间真情。
但他感到有点奇怪,虽说艰苦的环境让人成熟,但这个小乞丐说话明显像是读过书的。
心中一动,问道:“小哥读过书?”
“是的,幼时上过两年私塾,认得几个字。”
“要不是流离失所,它日或许是个农家士子。”王璇心下感叹。
“这样吧,你们兄妹一起跟我走,既然你读过几年书,那就跟我做个书童吧!”
“大官人。”小乞丐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吃惊地望着王璇,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女孩子也睁大了乌溜溜的眼睛,她不相信今天真的遇到了贵人,却又不能不相信,反正兄妹不分离就好。
“今后你们不必饱一顿饥一顿,跟着我好好读书,说不定将来能闯出个名堂。”王璇面带微笑。
就在此时,一直未能想通的心结,豁然开朗。
他不在乎日后理学的崛起,一种学术的最终确立,并非一朝一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理学的兴起,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相信他的影响保持百年,激发汉家子弟血性,纵然理学成为正统,此理学也非彼理学了!
人才,他需要培养能够传承思想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从童子、少年开始,确保他的奋斗不因人亡政息。
他做出了一个让自己日后万分庆幸的决定,却不曾想到,小乞丐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希望。
“谢大官人了。”
“好了,你们就跟我走吧,我的马寄存在前面商铺门口,你跟我去牵马,扶你妹子上去。”
王璇看两个孩子又要跪下,连忙制止他们,道:“大街上不可多礼,巷子里有命案,不可久留,咱们走吧。”
“岂能让官人步行,我为官人牵马。”小乞丐不敢领受王璇的这份好意,太突然太意外了。
“胡扯,看你妹子瘦弱不堪,怎么走远路,赶紧随我去牵马。”王璇瞪了一眼小乞丐,用近乎命令的口气说。
“嗯,谢大官人。”小乞丐对王璇的感激之情,深深烙在心中。
管家王保对两个脏兮兮的小乞丐很奇怪,还没有等他说话,王璇就道:“保叔,让他们洗个澡,换套干净的衣服,再弄点吃的。”
吩咐管事后,又对兄妹两人道:“你们跟着保叔去,他会给你们安排好一切,再来见我。”
官家王保是王家老人,当年奉主母遗命,护送王璇投奔王旦,他有资格让王璇尊敬。
“谢大官人。”小乞丐拉着女孩子跪在地上,他们在到了府邸前面后都很惊讶,没有想到竟然那么好运,被大户人家收留。
虽然王璇的宅院相当朴素,但在他们眼中已是朱门高墙。虽是做下人,却比流落街头、住在寒风刺骨的巷子里,好上何止千万倍。
王璇亦是一身污垢,也去洗了个澡,虽然说洗澡,也没有耽误时间,匆匆洗了个澡后就出来,稍稍梳理长发盘上扎好。
当他舒坦地回到书房时,发觉小乞丐兄妹已经在书房里等他了,看小乞丐相貌端正、眉宇间有几分英姿飒爽的气势。
女孩子在洗去污浊之后,露出娇美俏丽的容颜,虽然年仅十二三岁,一身和年龄极不搭配的布衣,却是个美人胚子无疑,假以时日未必不是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
可惜两人都太憔悴、太瘦弱了,可见生存的相当艰辛。小女孩怯生生地看了看王璇,又看了看小乞丐,一副小鸟依人、惹人怜惜的可爱模样。
负责饮食的兰嫂端着一大碗五果汤、几样小盘点心进来,便放在桌子上边笑咪咪地道:“公子,老婆子趁这会功夫做了点心,都是公子平日里最喜爱吃的。”
“兰嫂,我吃饱了。”王璇哪里吃的下这么多食物,不过兰嫂的心意不好拂了,自己在夜里奋笔疾书,兰嫂每夜都给他准备丰盛的宵夜。
“公子平日里晚上要是不吃,会夜半叫饭食,怎么今个就不吃了。”兰嫂开了句玩笑,放下食盘。
“行、行,你先搁着去吧,等会我就吃了。”王璇笑了笑。
“公子有事叫一声。”
王璇微笑着打量这对兄妹,温和地说道:“我吃不下了,你们将就着吃一点。”
“大官人,我们都吃过了。”到底小乞丐胆子大一些。
王璇知道任何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吃饭总会小心翼翼,难免会少吃几口,笑道:“那你们就点心几口。”
“多谢大官人。”小乞丐也禁不住美食的诱惑,给妹子递过一双筷子,轻声说道:“妹子,吃点吧。”
女孩子羞涩地点了点头,跟随小乞丐坐下,小乞丐到底是食量较大,上来就一阵子猛吃。女孩子开始时还不好意思,后来实在经不住几色点心的美味,逐渐放开了。
“慢慢吃、慢慢吃,不够还有。”王璇微笑着看着这对兄妹,心中实在不好受。
女孩子在喝五果汤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王璇一眼,俏脸微赫、低下了眼睑,减慢了速度,又恢复了少女的羞涩,模样甚是可爱。“你们可有姓名、哪里人氏?”
“大官人。。”
“怎么还叫大官人。”王璇微笑着,摇了摇头。
“哦、公子。”小乞丐倒也乖巧,很会随机应变,道:“小的姓张名克用,这是我妹子月婵,我们兄妹是河间人。家里遭了兵灾,父母在过开州时先后过世,家是回不去了,都说开封地界好讨生活,才带妹子来讨饭。”
“你们慢慢吃,吃完后去歇息,明天再置办几套衣衫。”
夜深了,王璇关上门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摆上笔墨纸砚,奋笔疾书。
第18章 齐州之行()
王璇做事雷厉风行,说走就走,一点也不含糊。
为了尊重长辈,他特地向王旦辞行,恰巧宋、契丹前哨战已打响,河北各州战云密布,朝廷两府宰执和重要大臣都在官署当值,只能和赵氏辞别。
赵氏虽不愿王璇在战时出门,却又无法阻拦,毕竟王璇已另立门户,去的又是远离战火的京东,她没有理由劝阻。
当然,为了安慰王霞,王璇特意许诺,回来后给她一大堆好东西,才摆脱了这个小鬼灵,王霞才眼巴巴地送他出门。
吕从简、冯平、石贻孙几人前来送行,至于自家的杂货铺,也就全权委托他们帮忙照看,并请刘掌柜分心主持。
当王旦回家的时候,王璇带着张克用出了开封城在路上了,他本打算从河北绕个圈,再南下齐州。
他不仅要去京东一隅之地,这一趟还要认真去看一看,要对地方有客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做最后的准备。
出了京畿就听到河北路南部开始戒严了,不得已选择相对安全的大河南岸。一路上倒是真游山玩水,更多的是考察民生民俗、留意物产,每过一县都要留宿两天。
张克用跟在身边,一路上倒也诚诚恳恳办事,绝无半点马虎。
刚刚进了齐州地界,就听说宋军在瀛洲吃了败仗,数万大军溃不成军,契丹偏师在萧继远的率领下,把河北路腹地搅成一片乱麻。
在王璇看来,河北各重要军州都在坚守,契丹人深入腹地必然无法长久坚持。
齐州乃京东重镇,前面是大名府天雄军城,集天下数万精甲,是大宋生民聚集区的最后一道防线,凭借契丹一支偏师,区区数万人,再强悍也不可能打过来。
但是,事与愿违,萧继远不顾宋军两翼重兵,分轻兵二万,抛弃辎重从德州、棣州渡河,直奔齐州而来,契丹军主力也开始向东南转进。
这一切他都不知道,契丹马队前进速度超过消息的传递,各地宋军来不及发出官塘。
在进入齐州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一阵兴奋,齐州治所历城县,王璇既熟悉又陌生,响当当的省会城市。
那一世去参加省厅两次培训,曾经溜达过历山路、经十路,专门做过bit。但时空回转到千年前,一切都面目全非,陌生的让他感觉不真实。
再向南几百公里,是他曾经的故乡!真的很想去看一看,但又很明白,去的话他会很失望。
在历城县城安顿下来后,打听到冶铁工场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北,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张克用一同前往。
出城不到十余里,已经可以看到一座座冶炼炉子。
铁场之所以集中在城北,就是充分利用大河水的好处,一处处大小不同的工场,一片片热火朝天。
“绝对是有组织的集团化冶铁,达到这种层次,肯定还有更高等级标准化生产,后世的思想是多么狭隘啊!”
王璇边走边看,他内心深处对如此大规模的冶铁很惊叹,暗付怪不得中国在古代能够成为世界中心,但凭着先进发达的冶铁规模,就足以傲视环宇。
他之所以要来,就是想实地考察这个时代的技术,面对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仅仅看几样成品,就贸然行事。
开封的铁场集中化严重,按部就班,活力不强,效率远远不能与齐州相比。
他停留在一座规模较大的冶铁工场,这座工场有大小十几座炉子,其中两座是高达两丈有余的高炉,高炉两侧各开一个口,一个是水力鼓风器的风口,一个是出铁口。
在高炉之旁,则是一米多高,形状低平,横截面近似扇形的平陆炉,用耐火砖建造的一格格的蓄热室。
他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高炉,这是军器监官办铁场见不到的。
惊讶之余,立即和一旁年纪较大的老工匠搭茬,才明白高炉炼铁技术几十年前就有了,但缺少的是选焦和对耐火砖、鼓风机的改良,换句话说产量大、成本高,工场主普遍还在用平炉。
王璇头都大了,他极力去发觉记忆中钢铁知识,问道:“要是能解决高炉的容积问题,必然能够相对降低成本,双高炉能不能解决问题?”
老铁匠为难的摇了摇头道:“官人,小老儿做了一辈子的铁匠,打出的百炼钢也有数千、上万斤,这会还真给官人难住了。”王璇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所问的超越了时代技术积累,没有理论支持、没有厚重的技术积淀,工匠们凭借经验是很难成功创新的,当下又试探着问道:“老师傅,以目前冶炼钢铁手艺,两座高炉和几座平炉能不能出锻钢?”
“官人,锻钢都是经过不断的淬火打�